选修6第三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7425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6第三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选修6第三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选修6第三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选修6第三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选修6第三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6第三章Word下载.docx

《选修6第三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6第三章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6第三章Word下载.docx

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解决?

探究三:

我国耕地面临怎么样的问题?

怎么从根本上解决?

探究四:

近年来闹“油荒”,“石油危机”,说明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

探究五:

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中会遇到什么哪些环境问题?

探究六:

回忆必修三西北地区,总结土地退化的表现,以及防治措施。

问题拓展——评价单

1、选择题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着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读图3-1,回答1—3题。

图3-1

1.对消费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   B.②C.③D.④

2.用煤来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是(  )

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B.水电站不会污染空气,火电站不会造成生态破坏

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3.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A.②B.④C.③D.煤变油

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沧州市,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为了解决供水问题,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

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1.68米。

据此回答4—6题。

4.河北沧州的地下水漏斗群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A.引起地面下降,危害建筑物安全

B.导致地下水污染并引发构造地震

C.不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将导致当地降水量大幅度减少

5.为防止地下水漏斗群的进一步增大,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

A.关闭需水量大的工业B.雨季时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漏斗区

C.缺水时向地下灌入海水,以提高地下水水位

D.将水泥浆灌入地下漏斗区,防止地面进一步沉降

6.要确保城市用地的可持续利用,具体措施是(  )

A.尽量使城市外延扩张B.废去旧城,另建新城

C.充分利用城市闲置和废弃地D.多建商品房,降低房价

7.图3-2中陆地表面建筑物塌陷、倾斜的主要原因是(  )

图3-2

A.河流补给水源增多,潜水位上升

B.地下水过量开采,引起潜水水位下降,地面下沉

C.含水层太厚,而且隔水层在含水层下面

D.潜水层随地形高低起伏而略有起伏,导致地面下沉

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9.“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10.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农业生产应(  )

A.大力开荒种田B.加强综合开发

C.以发展畜牧业为主D.彻底退耕还林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厚的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回答11—12题。

1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

A.乱砍滥伐现象极为严重  B.生活习惯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1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

A.开发利用新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D.建水电站

13.有关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大,居世界第一位,而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B.中国矿产资源中富矿多、贫矿少

C.我国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矿产资源富集在中、西部,加工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

D.目前,我国的矿产探明储量都还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据了解,在我们党的全会关于今后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这还是第一次将耕地保护的有关内容列为主要目标,内涵意味深长。

阅读材料及我国某局部区域图3-3,回答14—15题。

图3-3

14.造成该地区耕地大量减少的原因是(  )

A.土壤的次生盐碱化B.土地沙漠化

C.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D.建设征地过多

15.与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相比,该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土壤肥沃B.人均耕地面积大C.地形平坦D.热量条件好

2、综合题

16.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2000年中国河流水质状况统计图3-4

材料二 太湖流域2001年10月某一周水质量周报

断面名称

主要监测项目单位(mg/L)

水质类别

pH

溶解氧

CODMn

氨氮

太湖

江苏无锡沙渚

8.39

7.9

5.3

0.08

浙江湖州新塘

8.23

7.6

4.8

0.32

上海青浦急水

7.36

3.3

0.65

Ⅲ类水质

6.5—8.5

≥5

≤8

≤0.5

 材料三 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比较表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

居民人均用水量

中国

0.4

<50%

91立方米

180升/天

发达国家

0.8

80%

9—18立方米

130升/天

(1)从以上材料可看出,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2)下列几组河流中,水质状况最差的是(  )

A.松花江、黄河、塔里木河B.辽河、淮河、海河

C.长江、珠江、钱塘江D.长江、黄河、黑龙江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水体中溶解氧与氨氮两项指标呈________相关,依据表中信息可判断上海青浦急水断面的水质类别__________(¡

°

是¡

±

或¡

不是¡

)¢

ó

类。

(4)解决材料三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17.读图3-5,回答问题:

(18分)

图3-5

(1)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________%,人均耕地不足______公顷,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________%。

(3)为保护耕地,我国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力争使土地供求关系向良性循环转变,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3条):

18.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图3-6,回答问题:

(17分)

图3-6

(1)图中省级行政中心________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直辖市中,____________市的年太阳辐射量最低,在__________千卡/厘米2以下,其辐射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台湾岛西侧年太阳总辐射量比东侧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总结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

我的疑问?

自我评价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参考答案

问题拓展单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煤的综合利用和水电的优势。

作为消费地来说,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用煤来发电,主要利用电能。

水电站发电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且具有综合效益的优点,缺点是建设周期长,往往对水库建设区带来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

火电站建设周期短,但运转时投资大。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资源缺乏,且我国已经掌握了煤变油技术,故最具有战略前景的发展方式是煤变油。

1.B 2.C 3.D

本组题主要考查超采地下水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还考查了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的相关内容。

第4题,超采地下水易引起地面下沉,危害地表建筑物的安全,但不会导致地震,也不会引起当地降水量的变化,但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5题,为防止地下漏斗群的进一步扩大,当然可以关闭需水量大的企业,但此非积极措施。

灌入海水会引起地下水水质下降,还会引起土壤的盐碱化。

将水泥浆灌入地下漏斗区,虽能防止地面进一步沉降,但会使土壤结构改变,影响水体循环,也非积极措施。

第6题,确保城市用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是充分利用城市闲置和废弃地。

4.A 5.B 6.C

7解析:

形成地下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建筑物塌陷是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危害之一。

从井中大量抽取地下水时,井内水位会迅速下降,井壁处的水就会从井壁口渗入井内。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就会使地下水降落,形成漏斗(见下图)。

这个漏斗位于潜水自由水面之上,是由被抽干了的不含水的地层构成的,并非是真的大空心漏斗。

一口井形成一个小漏斗,许多个小漏斗可以组合成大降落漏斗,那么整个地区的地下水位就下降了。

如果地下水开采量超过补给量,并且长期持续下去,地下漏斗的波及范围、影响面积会越来越大,井的出水量越来越少,以至枯竭。

目前我国不少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下沉现象,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B

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

红色荒漠¡

主要是由于该地区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人类乱砍滥伐森林使山坡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因此,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农业生产应加强综合开发。

8.C 9.A 10.B

根据材料可知,造成当地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燃料缺乏,植被被破坏,因此当务之急应开发利用新能源,推广省柴灶、沼气等,减少植被的破坏。

11.A 12.A

1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和现实状况。

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占世界第三位,矿产资源中贫矿多、富矿少。

到目前为止,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探明储量有相当部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C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判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对耕地资源减少问题的理解。

通过图中的海陆轮廓可知,此图为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该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和城市发展以及交通建设征地过多,造成该区耕地大量减少,与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相比,该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热量条件好,其他三方面均不如东北的两大平原。

14.D 15.D

16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及学生利用图表及数据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中国水污染严重,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低,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大,居民人均用水量大,说明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质的好坏与工农业排放废水有关,与河流径流量的大小有关,径流小,则水体的自净能力弱,水质差。

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只能靠节水措施,农业中提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中应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居民则需加强节水意识。

(1)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且水资源利用率低。

(2)B ¢

Ù

流域内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生产生活排污量大;

¢

Ú

流域内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河流的自净能力差

(3)负 不是 (4)增强节水意识,工农业发展节水技术

17答案:

(1)逐渐减少 人口的快速增长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了不少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2)13.7 0.1 45

(3)¡

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耕地质量

18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太阳能的知识。

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各地每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80—200千卡/cm2。

其中,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太阳能辐射特别丰富。

拉萨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晴天多,有¡

日光城¡

之称;

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湿度大,多阴雨、云雾天气,有¡

雾都¡

之称。

台湾西部太阳辐射量比东部大,因为西侧为背风坡,晴天较东侧多。

(1)拉萨 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晴天多

(2)重庆 100 地处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

(3)大(多、高) 西侧为背风坡,晴天较东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