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历史易错点与易混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6978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中考历史易错点与易混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三中考历史易错点与易混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三中考历史易错点与易混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三中考历史易错点与易混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三中考历史易错点与易混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中考历史易错点与易混点Word下载.docx

《初三中考历史易错点与易混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中考历史易错点与易混点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中考历史易错点与易混点Word下载.docx

也体现了唐朝开放的新气象。

后期(明清)演变成八股取士,消极作用明显

10、唐朝中外交流史实有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来华,体现双向交流,但中外交流不包括唐与吐蕃的关系(属于民族交往)

11、宋朝。

北宋都城是东京(即开封),南宋都城临安(杭州),《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东京(开封)都城商业繁荣景象。

宋朝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发达表现:

1、出现广州、泉州等大商港。

2、设有市舶司加以管理。

3、外贸范围远达朝鲜日本、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南宋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来自于海外贸易

12、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1、国家鼓励海外贸易。

2、政局稳定,经济发达,经济中心南移。

3、航海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发展,指南针的广泛运用。

4,路上丝绸之路阻断等

13、宋朝与唐朝城市相比,突破了坊市空间与时间限制,出现早市、夜市、走街串巷等

14、能体现宋朝商品经济发达或市民都市生活丰富的是:

夜市、瓦子勾栏、交子、宋词等。

虽然宋朝城市比西欧城市规模大,但没有产生早期资本主义

15、北宋交子,出现在四川地区,最早的纸币,但没有全国通用。

纸币与商品经济发展互为因果关系。

宋朝时候春节称为元旦

16、郑和下西洋,目的是加强同海外联系,宣扬国威,不以对外贸易(不是发展海外贸易)或者殖民扩张为目的。

它与新航路开辟的相同点:

1、都是航海壮举2、都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不同点:

新航路开辟为寻求财富,是殖民扩张行为。

郑和下西洋体现和平合作精神,但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影响更深远

17、明清边疆危机及抗击侵略史实: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手中),康熙亲征雅克萨(沙俄)。

郑成功收复台湾,标志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清朝设台湾府,标志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尼布楚条约》是平等条约

18、清朝管辖边疆措施。

西藏:

顺达康班雍驻藏,金瓶掣签、须弥福寿之庙。

新疆: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康熙抗击沙俄,签订《雅克萨条约》(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多民族国家)

19、闭关锁国:

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定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不是禁绝,后留广州一处(广州十三行)通商。

消极作用明显

20、都江堰秦国修建,秦朝修建灵渠。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孟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保护环境意识。

商鞅变法和秦始皇都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21、史料:

一般将史料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1,第一手史料:

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例如日记)2,第二手史料:

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图片类的文献)、影像史料(纪录片)、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出土文物、考古发掘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最有利证据。

档案文书类、当时的新闻报纸,现场拍摄的照片、少量回忆录等也可以作为一手资料,比较真实反映历史。

史书、思想与学术著作、少数回忆录、歌谣等可以作为参考资料,并不能说真实记载历史。

22、受不同立场、不同角度、时代或者阶级局限性、主客观等因素影响,对事物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

此外不能说不同立场看问题得出的结论肯定不同,也不能说后世对人物或者事物评价随意或者说没有客观标准。

另外小说、文学作品等可以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面貌等,具有参考作用。

当时的新闻报纸可以作为一手史料,但受立场与出发点等影响,会影响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20、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此类题,历史评价倾向于对事物的作用、性质与影响(影响分好与不好)的表述。

如“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又如“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后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经济腾飞”属于历史评价或观点。

而“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又如“美国历史上对解放黑人奴隶贡献最大的是总统林肯”则是史实陈述。

中国近现代史

1、林则徐虎门销烟不属于近代史(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作为开端)。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全岛。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开工厂,体现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要求

2、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起初为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真正学习开始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强”,“中西西用”,开启中国近代化(包括经济、教育等多方面)

3、近代化指资本主义化,也叫现代化。

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以生产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西方近代化趋势:

思想层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政治层面(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经济层面(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等)。

中国近代探索:

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等)。

宏观上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之路经历向欧美学习—以俄为师——“井冈山道路”

4、近代列强侵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相同点:

均有赔款、损害主权行为。

但《辛丑条约》不涉及割地与开通商口岸

5、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可以说是近代工业(机器生产),但不能说是民族工业和官僚企业

6、戊戌变法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改良运动,而不是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7、1911年10月10日是武昌起义;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6年攻克贺胜桥等,叫武昌战役

8、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

建国初土地改革是结束封建土地制度

9、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辩证看待)。

习俗生活变迁,如握手、先生称呼等体现了辛亥革命使国民平等观念渐渐形成。

10、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这句话适用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包括拿破仑、华盛顿、林肯等人的贡献。

但不适用洋务运动

11、搭配词: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重庆谈判:

民主和平、统一

12、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

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端。

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3、国民大革命时期时间为1924年到1927年,北伐战争是1926到1927年。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所以可以说是成功的。

但国民大革命未完成孙中山理想(反帝反封建)任务,所以说失败。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完成

14、国民大革命时期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的是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也称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建立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5、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到农村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正确道路,准确的说是井冈山根据地开辟,而不是秋收起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而且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都失败了,原因是学习苏联走城市武装暴动革命道路。

16、注意,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开辟的根据地叫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不能叫革命根据地

17、长征: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8、国民革命时期叫国民革命军。

1927(井冈山会师后)到1937年共产党军队叫做工农红军,1937年到1945年共产党军队叫做八路军和新四军。

1946到1949年共产党军队称人民解放军

19、西安事变的发生,国共合作抗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0、关于抗日战争中战役。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方面,不属于共产党中流砥柱表现。

1940年8到12月,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是共产党方面主动出击日军

中国现代史

1、开国大典可以说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反帝封建任务完成

2、1950—1952年土地改革,土地所有制不变(仍私有制),所有权变化由地主变为农民。

意义推翻是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

3、1953—1957年一五计划属于工业化的重要部分,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不能说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宪法》由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不是政协

5、1953到1956年三大改造。

农业,引导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合作化道路,所有制变化(由私有变为公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赎买,不是没收。

6、三大改造是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十年探索时期成就大于失误,失误包括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主要是生产力方面,表现为浮夸风、放卫星、大炼钢铁等,人民公社化主要是生产关系方面,表现为公社公有化程度高、公共食堂、生产队、大锅饭等。

8、1978年以后,可以称为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9、改革开放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包括农村与城市,农村率先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在小岗村试行,后推广,起初阻力较大。

所有制不变(仍是公有制)。

生产经营方式变化:

由集体变为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获得使用权、生产经营权、自主权),但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

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10、对外开放主要是侧重对外,经济特区(1980)—沿海开放城市(1984)—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也包括扩大开放内容:

如2001加入WTO,2017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一带一路”战略等

1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2年十二大走特色;

87年十三大基本路线,一中心四原则,三步走;

92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代表已经建立);

87年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成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不包括民族区域自治

12、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没有拉)。

“同”有:

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要求,合作和平的愿望。

不同主要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13、20世纪70年中国外交几件大事:

71年重返联合国;

72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

79年中美正式建交。

重返联合国也可以说恢复合法席位,不是说加入。

重返联合国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重要原因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14、中美关系缓和或者走向正常化是尼克松总统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

79年中美正式建交,签的是《中美建交公报》。

尼克松总统访华是中日建交以及中国和西方国家建交浪潮的关键因素。

不是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重返联合国的原因,因为重返联合国在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在后。

15、改革开放以后涉及到经济贸易发展,可以成为原因的是:

改革开放(对外开放)、中美关系改善(加强国际政治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等。

16、祖国统一主题可以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民族区域自治是针对民族问题而制定的

17、“一国两制”最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最早在香港与澳门得到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18、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包括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包括粮票等票退出历史舞台,包括打破“铁饭碗”,主张自主择业等

世界史

1、10到14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对西欧封建经济的瓦解有一定作用(不能说彻底瓦解了)。

市民阶级不断壮大,孕育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条件。

世俗文化、城市文学出现,世俗大学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并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2、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精神。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反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束缚,但不反天主教(不反宗教)。

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3、新航路开辟:

(全球史观看)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商路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共同作用是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也相同

5、1689英国《权利法案》、1776美国《独立宣言》、1789法国《人权宣言》,三个文献相同点:

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都体现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思想;

都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2.文献不同点:

《权利法案》侧重限制王权;

《独立宣言》针对英国殖民统治者提出,宣告美国独立;

《人权宣言》针对封建等级制度及专制王权提出。

6、拿破仑称帝,但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对外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所以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拿破仑的进步性表现在:

颁布法典,打败反法同盟,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等

7、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从1863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不是全部各州)。

独立战争扫清外部障碍—英国殖民统治;

南北战争扫清内部障碍—黑人奴隶制

8、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中没有民族危机,奴隶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择点。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9、日本明治维新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是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10、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都涉及到民生土地问题,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等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特点: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美国德国更多采用新技术与新设备,所以工业发展极其迅速,而英国拥有广阔殖民地,不愿更新国内技术与设备,因此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德国工业崛起,但殖民地相对较少,英法工业相对落后,但殖民地广阔,导致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12、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德意奥)和三国协约(英法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联盟,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3、苏俄“新经济政策”,新在引入商品货币关系即重视商品经济,遵循市场规律,是有益探索

14、美国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不等于计划经济,仍然属于市场经济。

而且罗斯福新政是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与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

但不能根除经济危机

15、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最能体现分赃性质的是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美等国瓜分,包括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主权转交给日本,但不包括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

16、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共同点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17、一战的新秩序(“和平制度”)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是雅尔塔体系(美苏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发展

18、第二次世界规模扩大是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二战进一步扩大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

19、1942年1月1日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不是联合国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0、1945年雅尔塔会议内容,战后对德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对日作战。

2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择点。

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加速德国法西斯灭亡。

1945年柏林战役,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22、战后美国:

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不是“新经济政策”)

23、战后日本:

80年代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促进经济发展。

日本是经济大国,但不是政治大国

24、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战后西欧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外部因素是美国的大力扶持。

另外“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主要是援助西欧,不包括日本。

25、欧洲走向联合的趋势。

1967年西欧六国(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即欧共体),1973年英国加入。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欧盟)

26、冷战。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1949北约,1955年华约形成,标志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27、冷战的主要表现:

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VS经互会、北约VS华约

28、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还没形成。

(政治格局多极化形成是错误)

29、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潮流):

第三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加速的根本原因。

表现为:

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1995.1.1,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通俗的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球村。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经济全球化带动区域集团化产生和发展,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更加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层次迈进.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结果。

30.:

“一带一路”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大共享。

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

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记住,中国承诺不结盟)。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

有利于缓解并逐渐消除沿岸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实现互利共赢;

说明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有利于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原始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夏商周:

国家的产生。

春秋战国:

社会变革、中华文明勃兴。

秦汉:

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隋唐:

繁荣与开放。

宋朝:

都市生活丰富、商品经济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社会危机出现,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制度走向衰弱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

1840—1949年,百年屈辱,百年抗争。

近代化探索三个阶段:

学器物(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大革命——工农武装割据(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近代化:

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科学民主化、城市化、教育近代化等。

洋务运动开启经济、教育、军事等近代化;

戊戌变法开启政治近代化,辛亥革命是近代化探索的质变,新文化运动体现思想文化近代化。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1949——1952新中国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53-1957一化三改时期。

1956—1966十年探索时期。

1961—1965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966-1976十年文革。

1976-1978两年徘徊。

1978—至今,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

 

一、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发展趋势:

理论依据:

战国韩非的法家学说-;

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运用:

秦朝(秦始皇)---开创:

明朝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进一步强化: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结束: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帝制)。

2、加强中央管理;

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与御史大夫;

明--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清--设军机处。

3、加强地方管理:

秦:

郡县制;

西汉: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明: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清:

设台湾府,驻藏大臣与伊犁将军。

4、评价认识:

利--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弊--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不利于民主的形成,使我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5、发展趋势;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二、加强边疆的管辖 

(一)新疆问题:

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公元前60年(汉宣帝),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清朝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二)西藏问题:

1、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元朝时,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2)①清朝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并规定以后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②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③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作用:

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西藏的巨大变化:

(1)第一个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西藏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2)201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促进了西藏交通和经济的发展。

(3)感想:

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新疆、西藏的经济迅速发展,新疆、西藏人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宗教信仰得到尊重,“疆独”分子、达赖集团搞独立的企图不得人心,必然受到全国人民反对;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等。

(三)、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②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