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6966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火暴 

练习簿 

平心而论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记者在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如何确保“秒杀”的高成功率三缄其口,有的甚至以为遇到了来探底的同行而将记者的淘宝账号拉入“黑名单”。

B.去年,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入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500万册,作为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南朝宋国的谢灵运怀瑾握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B.台湾地区10月25日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C.江西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专家提出:

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______________。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①②⑤    D.③①②④⑤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曹魏政权在曹丕死后,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

先灭蜀汉,后灭东吴,三分天下至此重归统一。

(《三国演义》)

B.史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帐话”,宝玉还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

这话恰巧被黛玉听见,百感交集。

(《红楼梦》) 

C.子路虽然老是顶撞孔子,但憨直忠厚,孔子一直很喜欢他。

子路死了以后,孔子发出感叹说:

“噫!

天丧予!

”(《论语》)

D.《高老头》中的伏脱冷外号“鬼上当”,阴沉冷静,狡猾世故,他是潜逃的苦役犯,是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

(《高老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

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

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

“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

“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是义字当头。

在不同时代,对“义”有不同的语言阐述,但语意核心从未变化。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

“以仁治人,义治我;

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

”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

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

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

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

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义”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义”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

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成为调节更广泛社会关系的规范, 

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推崇的文化理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应该是知识分子认同、老百姓熟知,并能唤起集体清晰记忆的某种具象。

只有这样,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和谐社会、繁荣经济、强盛国家的作用。

而关公文化以及和他相联系的“义”就具备这样的特点。

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

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到处都是关羽的故事和传说, 

关公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做过一天皇帝,却被后人尊称为“帝”的人。

关帝庙在中国有几十万座, 

由此可见关公和他的“义”,是最有群众基础和最具有具象特征的。

关公与异乡异姓的刘备、张飞“恩若兄弟”,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的经历,不仅是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关公崇拜者、信奉者的榜样。

这种关系是历朝历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

因此,它逐步演化为一种从普通百姓到上层官员,包括所有流动人口都敬仰效仿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

这也是关羽成为常年流动性群体,如军队、商人、漕帮等尊崇备至的楷模的主要原因:

每个人都希望合作者、同路者是个义士——“以仁治人,义治我”,懂得“利他”和自律的人。

关公文化还通过宗教和史诗双重途径,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至今遗存仍很多。

关公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各民族崇敬的历史人物,也是民族和睦安康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从中汲取扬弃后的营养,在理性精神的防火墙前适当重塑这一英雄人物。

7、下列关于“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是非正式规范之一,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

B、“义”是重要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将它诠释为自制、自律和利他。

C、“义”属于道德范畴,早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就已出现。

D、“义”的内涵、外延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不同,但其语意核心从未变化。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关公所代表的“义”,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它能调节超越血缘家族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关系。

B、关公摒弃空洞的理论著述,他用行动阐释“义”,是“义” 

的实践者,这样,他的影响力超过所有人并流芳百世。

C、关公与朋友几经离合、艰辛备尝、同生共死,其待友之道是各朝代流动社会公共空间中最为需要的,它成为中国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之一。

D、通过宗教与史诗的双重途径,关公文化远播到蒙、藏、满等多个民族和周边国家地区。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儒家思想中,“仁”“义”本为一体,是用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他们的作用相同。

B、“情义”“忠义”都属“义”的范畴,前者是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大而产生的,后者是随着宋代“国家民族”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

C、“义”的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历经三千年不衰,也是关公文化中拥有最高道德含金量的决定元素。

D、重塑关公形象,弘扬“义“的传统,有利于推动文化建设,但对此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须以理性分析、扬弃为前提。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 

题。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

绍圣四年进士。

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

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

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曰:

“诏书未可遽信。

”公纯问故,汲曰:

“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

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

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

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

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

金人奄至,杀成林。

汲集将吏谓曰:

“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

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

”皆流涕曰:

“惟命!

”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曰:

“是弃城矣。

然若属俱死无益。

”乃下令曰:

“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

”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曰:

“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

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

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曰:

“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敌大至,汲死之。

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

列传第二百七·

忠义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 

缓和

B.公纯难之 

诘难,责难

C.寅出午反 

通“返”,返回

D. 

敌大至,汲死之 

为……而战死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麾其众阵以待 

辱其群臣

B.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凡仕于此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D.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

1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

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第Ⅱ卷(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

(4分)

(2)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

(3)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

①汪元量:

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

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

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

“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乐苑》) 

④劲气:

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2).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辞》)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3) 

,内无应门五尺之。

,形影相吊。

(《陈情表》)

(4)无欲速,无见小利。

, 

(《论语》)

(5)子曰:

“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蒋勋说《寒食帖》

①假日无事,便取苏轼的《寒食帖》来看。

这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贬到黄州所写的诗稿。

字迹看来颠倒随意,大小不一,似乎粗拙而不经意;

但是,精于书法的人都看得出,那欹侧顿挫中有妩媚宛转,收放自如,化规矩于无形,是传世苏书中最好的一件。

②“……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感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诗意苦涩,是遭大难后的心灰意冷,书法却稚拙天真,猛一看,仿佛有点像初学书的孩子所为,一洗甜熟灵巧的刻画之美,而以拙涩的面目出现。

饱经生死忧患,四十六岁的苏轼,忽然从美的刻意坚持中了悟通达了——原来艺术上的刻意经营造作,只是为了有一日,在生死的分际上可以一起勘破,了无牵挂;

而艺术之美的极境,竟是纷华剥蚀净尽以后,那毫无伪饰的一个赤裸裸的自己。

③苏轼一生多次遭迁谪流放,以后的流放,都比黄州更苦,远至瘴蛮的岭南、海南岛。

黄州的贬斥,只是这一生流放的诗人之旅的起程而已,对苏轼而言,却有着不凡的意义。

④黄州的被贬,肇因于小人的诬陷,发动文字狱,以苏轼诗文对朝政、皇帝多所嘲讽,要置他一个“谤讪君上”的死罪。

苏轼自元丰二年七月在湖州被捕,押解入京,经过四个多月的囚禁勘问,诗文逐字逐句加以究诘,牵连附会,威吓诟辱交加,这名满天下的诗人,自称“魂惊汤火命如鸡”,以为所欠惟有一死。

在狱中密托狱卒带《绝命诗》给兄弟苏辙,其中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这样惋恻动人的句子。

⑤这应当死去而竟未死去的生命,在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豁然开朗。

贬谪到黄州的苏轼,死而后生,他一生最好的诗文、书法皆完成于此时。

初到黄州便写了那首有名的《卜算子》: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那甫定的惊魂,犹带着不可言说的伤痛,但是,“拣尽寒枝不肯栖”,这生命,在威吓侮辱之中,犹不可妥协,犹有所坚持,可以怀抱磊落,不肯与世俯仰,随波逐流。

⑥黄州在大江岸边,苏轼有罪被责不能签署公事,他倒落得自在,日日除草种麦,畜养牛羊,把一片荒地开垦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东坡”。

有名的《江城子》写于此时: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是在狭小的争执上看到了生命无谓的浪费,而真正人类的文明,如大江东去,何尝止息?

苏轼听江声不断,原来这里也曾有过战争,有过英雄与美人,有过智谋机巧,也有过情爱的缱绻……真是江山如画啊,这饱历忧患的苏东坡,在诟辱之后,没有酸腐的自怨自艾,没有做态的自怜,没有了不平与牢骚,在历史的大江之边,他高声唱出了惊动千古的歌声:

“大江东去,浪淘尽……”时年四十七岁。

⑦苏轼的《赤壁赋》也写在这段时间。

《前赤壁赋》原迹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末尚附有小注:

“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

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

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

”被诬陷之后苏轼也知道小人的可怕,知道这件文学名著的背景,再读东坡这几句委婉含蓄之词,真是要觉得啼笑皆非啊!

⑧在黄州这段时间,东坡常说“多难畏事”或“多难畏人”这样的话。

他的“乌台诗案”不仅个人几罹死罪,也牵连了家人亲友的被搜捕贬谪。

他的“多难畏人”,一方面是说小人的诬陷,另一方面,连那深爱的家人亲友学生也宁愿远远避开,以免连累他人。

与李端叔的一封信说得特别好: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则自喜渐不为人识。

⑨穿着草鞋,与渔民樵夫混杂,被醉汉推骂,从名满天下的苏轼变成无人认识的世间凡夫俗子,东坡的脱胎换骨,正在他的被诬陷、受诟辱之后,可以“自喜渐不为人识”吧。

⑩《寒食帖》写得平白自在,无一点做态,也正是这纷华去尽,返璞归真的结果吧。

卷后有苏轼学生黄庭坚的跋,对《寒食帖》赞誉备至。

黄庭坚是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仅次于苏轼的一人,书法挺拔峻峭,但是他对《寒食帖》叹为观止,正是黄州的东坡竟可以连美也不坚持,从形式技巧的刻意中解放出来,美的极境不过是“与渔樵杂处”的平淡自然而已吧。

11在拥挤秽杂的市集里,被醉汉推骂而犹能“自喜”,也许“我执”①太强的艺术家都必须过这一关,才能入于美的堂奥。

但是,谈何容易呢?

(取材于蒋勋散文集《大度‧山》)

注:

①我执:

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指太过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做法,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

16.作者在第④段、第⑥段引用了苏轼《绝命诗》《江城子》,请分别说出其作用。

(5分)

17.文章第③段说,流放黄州,对苏轼有着“不凡的意义”。

结合文意,概括这意义的主要内容。

(6分)

18.文章结尾,作者从苏轼的经历中获得了怎样的艺术启示?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开篇以偶览苏轼《寒食帖》而引发对其书法的评价,认为字迹粗拙而不经意,但精于书法的人认为是苏书最好的。

B.《寒食诗》饱含着苏轼生活的凄苦,心境的苍凉感伤;

而其书法则稚拙天真,无甜熟灵巧的刻划之美。

C.第⑧段“与李端叔信”,一方面说明了苏轼的处境;

同时也说明了苏轼“从名满天下”到“凡夫俗子”的蜕变。

D.黄庭坚在跋中对《寒食帖》赞誉备至,是因为此时苏轼的书法既挺拔峻峭,又超越了形式技巧,平淡自然。

E.这篇文艺随感,作者在娓娓的怀人叙事中兼有抒情言志,既论文,也议人,又言志,三者结合得巧妙、自然。

六、(15分)

20、根据你的经历与理解,选择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要求:

(1)说明顺序合理、清晰;

(2)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引用与之相关的一句古诗;

(4)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再次退赛,此举遭到了大量非议;

叶诗文在泳池中斩获两枚金牌,两破世界记录,却遭到西方媒体非议。

其实并非只有名人才会面对非议,普通人也会如此。

请以“面对非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语文答案

1、B

解析:

A项,饕餮(tiè

C项, 

贲门(bēn) 

D项,一应yīng俱全

2、D 

(A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

B项“颂读”应为“诵读”;

C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

3、A(A项,“三缄其口”指说话十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B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不合语境。

C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使用对象有误。

D项,“怀瑾握瑜”指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

使用语境不当)

4、B(A、表意不明。

C、搭配不当,“防止……现象”应为“防止出现……现象”。

D、“并以小步慢走”后缺少中心语“的方式”。

5、C (空格处填写的句子一定要注意与空格前后的句子衔接顺畅。

根据文字最后一句可知,最后一处横线应填入⑤,排除A、D两项。

根据“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可推断出第三处横线应填入②,由此可排除B项。

6、C 

是颜回死去后发的感叹。

7、B(张冠李戴。

原文的表述是“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做自制、自律”,而“利他”是“18世纪亚当·

斯密《道德情操论》中”提出的与“义”很接近的一种主张。

8、B(无中生有。

原文说“孔子、孟子都有理论著述流传至今,但关公没有,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实践者,他用行动阐释‘义’”关公是没有,而不是摒弃。

9、A(“‘仁’‘义’本为一体”于文无据,“作用相同”与文中董仲舒的解释矛盾。

10、B难:

以……为难(意动用法)

11、A其:

代词,他的。

者:

语气助词,表停顿;

定语后置的标志。

于:

在;

对。

为:

介词,为了;

表被动

12、A 

④⑤⑥指刘汲勇敢无畏、精忠报国

13、

(1)怎么会有用三个月来议和(谈判).但是敌人还没有退兵的呢?

(“以”、“退”、疑问句式、句意各1分)

(2)不久,他(刘汲)代替高公纯处理统率军队的事务,他捐出金帛慰劳战士,制定战守的准备(计划)。

(“寻”、“摄”、“飨”、句意各1分)

(3)一会儿靳仪战败,金人进攻他们更加猛烈,箭下如雨,军队的人请求刘汲离去,刘汲不答应。

(“俄而”、“益”、“去”、句意各一分)

14、

(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2分);

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

(2分)

(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1分)。

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

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

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

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1分)。

15.

(1)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

(2)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茕茕孑立。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16.参考答案:

引用《绝命诗》,体现了苏轼被贬后的惊悚与恐惧、绝望(2分);

《江城子》则体现了超越了不平与牢骚之后的轻松、愉快(2分)。

意思对即可。

语句通顺(1分)

17.参考答案:

这次流放,让苏轼经历了

(1)惊惧、贪恋、诟辱、威吓之后,

(2)豁然开朗,了悟了生命真谛,懂得了哪些是该坚守的,哪些是该放下的,从而返璞归真,(3)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18.参考答案:

在浮躁的现实中,艺术家绝不能自我意识太强,一定要摒弃自我(2分),回归自然,把自己看做平民(2分),这样才能创作出美的作品(2分)。

19.A.D.

20、例:

①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一个节日。

②它,和立春、雨水一样,首先是气象学意义上的一个节气,时间一般在四月五日,其次才是一个具有浓厚人文意义的传统节日。

③人文意义上的清明节最初缘于寒食节,唐以后出名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不同于春节的走亲访友、祝福拜年,也不同于元宵的吃汤圆、闹龙灯,主要是上坟扫墓、挂纸烧香,追怀先祖、表达哀思,加上时近暮春,寒冷已退,又演变为踏春健身的户外活动,增添了其现代元素。

(213字)

21、【解析】“非议”只是文章限定了你写作的范围与对象,而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面对”上。

要写出为什么要面对,怎样面对,但也要点出是什么非议。

最佳立意:

① 

面对非议,应淡然处之;

② 

面对非议,应愈挫愈勇;

③ 

面对非议,应据理力争;

④ 

面对非议,应积极自省,择善而从。

附译文:

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各道(行政区域)有三个月不知道朝廷的情况。

冯延绪传达诏书并安抚通告,说皇帝出郊外签订和议,命令各道罢兵。

刘汲对副总管高公纯说:

“诏书不能立刻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