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考古诗文新增篇目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6511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中考古诗文新增篇目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西省中考古诗文新增篇目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西省中考古诗文新增篇目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西省中考古诗文新增篇目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西省中考古诗文新增篇目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中考古诗文新增篇目文档格式.docx

《山西省中考古诗文新增篇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中考古诗文新增篇目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中考古诗文新增篇目文档格式.docx

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

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

指南朝著名山水 

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

从。

  16 

.未:

没有。

  

17.与(yù

):

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

指奇山异水。

2、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解

  1、幽州:

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

渺远的样子。

  3、怆然:

悲伤凄凉。

  4、泪:

眼泪。

译文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的绵长;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

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

o)数小舟,曳(yè

)铁钯(pá

),寻十余里,无迹。

[1]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

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

)断欤(yú

)?

字词解释

1.沧州:

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

靠近。

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

河边。

(河:

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

)干,水边,河岸。

4.山门:

寺庙的大门。

5.圮:

倒塌。

6.并:

两者都,一起。

7.阅:

经过,过了。

8.十余岁:

十多年。

岁,年。

9.沉焉:

沉没在这条河里。

焉,兼词,于此,在其中。

10.求石兽于水中:

在河中寻找石兽。

求,寻找。

11.以为:

认为。

12.棹:

名词作动词,划船。

13.曳:

拖着。

14.铁钯:

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竟:

终于,到底。

16.设帐:

讲学,教书。

17.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

究,推究。

18.是非木杮:

这不是木片;

是:

此,这;

杮(fè

i):

削下的木片。

19.岂能:

怎么能

20.为:

因为

21.暴涨:

指湍急的河水。

暴,突然(急、大)。

22.乃:

23.耳:

语气词,表示“罢了”。

24.颠:

通“癫”,表示疯狂,荒唐。

25.众服为确论: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为:

认为

26.湮:

淹没。

27.河兵:

巡河守河的士兵。

28.失石:

丢失石头。

29.凡:

凡是。

30.盖:

因为。

31.啮:

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32.坎穴:

坑洞。

33.不已:

不停止。

已:

停止

34.倒掷:

倾倒。

35.如是:

像这样。

36.遂:

于是。

37.溯(sù

)流:

逆流。

38.矣:

语气词

39.固:

固然。

40.颠:

通“癫”,疯狂,荒唐。

41.如:

依照,按照。

42.然则:

既然如此(那么)。

43.但:

只。

44.据理臆断:

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的判断。

45.欤:

吗,表反问。

文章译文

沧州的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正门倒塌在了河水里,门前的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往下流去了。

于是划几条小船,拉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后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而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而浮动,石头埋没在沙中,越沉越深罢了。

沿着河去寻找两只石兽,不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句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件事,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是水流反冲的力量,必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石面形成坑洞。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再转。

不停翻转,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

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的人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4、湖心亭看雪 

张岱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原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2.崇祯五年:

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gēng)定:

是,代词,这。

更定:

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4.余:

第一人称代词,我 5.拏(rá

o):

即“拿”,持,引申为撑、划。

6.拥毳(cuì

)衣炉火:

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沆砀(hà

ngdà

ng):

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云、水气;

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

“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沆砀:

白气弥漫的样子。

沆,形容大水。

8.上下一白:

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

一白,全白。

一,全;

都。

9.惟:

只有

10.长堤一痕:

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11.一芥:

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12.焉得更有此人:

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13.强(qiǎng)饮:

痛饮。

强,尽力。

14.大白:

大酒杯。

白;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15.客此:

客,做客。

在此地客居。

 16.及:

到……时

17.舟子:

船夫。

18.喃:

象声词。

  19.相公: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20.更:

还。

21.痴似:

痴于,痴过。

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2][1]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像米粒一般的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像你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5、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黄鹤楼:

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下临长江。

传说三国时费祎在此楼乘鹤登仙,也有传说仙人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处,住留于此,故名黄鹤楼。

  昔人:

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悠悠:

久远的意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隔着江水,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草长得茂盛喜人。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汉阳,在武昌西北,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明末逐渐沉没。

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作“鹦鹉赋”得名。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两句是作者借此以抒写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并感叹人在江湖无依的人生。

  【古诗今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

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

  【赏析】

  崔颢(公元704—754年),汴州(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旧唐书?

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

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

  首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

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无论从律诗的格律还是从意思上看都是承首联而来,仙人乘鹤而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

“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

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黄鹤楼相伴。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

烟波飘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

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

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

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

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个人情怀。

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6、《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礼记·

学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大意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

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

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7、《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④声哉?

”——选自《列子·

汤问》

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

“好啊!

高耸的样子像泰山!

”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

宽广的样子像江河!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

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

“好啊,好啊!

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①得:

体会。

②卒:

通“猝”,突然。

③操:

琴曲。

④逃:

隐藏。

⑤志:

志趣,心意。

⑥伯牙善鼓琴,善:

擅长。

⑦善哉,善:

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⑧峨峨:

高耸的样子。

⑨洋洋:

宽广的样子。

⑩鼓:

弹奏。

8、满江红·

小住京华

朝代:

清代 

作者: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①京华:

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

此处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徒思浙:

应为“徒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

漂亮的女人,美女。

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⑤烈:

刚烈。

⑥肝胆:

指真诚的心。

⑦青衫湿:

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鉴赏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

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9、木兰辞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孃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孃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品简介]

一、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

今存70首左右。

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

二、北朝民歌的内容:

北朝民歌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

1.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

如《敕勒歌》等。

2.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

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等。

3.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

如《木兰诗》、《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企喻歌辞》(男儿可怜虫)、《幽州马客吟歌辞》(快马常苦瘦)等。

4.反映婚姻爱情生活。

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捉搦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等。

三、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

北朝民歌多收入《鼓角横吹曲》中,《乐府诗集》说横吹“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

这种“军中之乐”从音乐上就有别于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大漠、草原上的游牧、征战生活。

这种生活造就了民族的粗豪性格,情感体验没有南朝民歌的细腻深婉,而是率直裸露,反映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就形成了粗犷豪放,质朴刚健的特征。

2.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

首先,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

如“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折杨柳歌辞》)语言虽然粗疏,但是很有气势,也揭示了马背民族强悍尚武的精神气质。

其次,语言虽然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

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只是随口唱来,短短几语,那苍茫的景象和雄浑的境界便应声而出,成就了千古绝唱。

另外,朴素的语言却也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如“驱羊入谷,白羊在前。

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地驱乐歌》),短短的十六字既描写了景物,又把老女的形象表现得鲜明而生动。

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

[注释]

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惟闻女叹息:

惟,只。

愿为市鞍马:

市,买。

军书十二卷:

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情形相同。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但,只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戎机,军机、军事。

度,过。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

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策勋,记功。

转,次的意思。

强,有余。

愿驰千里足:

千里足,指千里马。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一作:

愿借明驼千里足) 

著我旧时裳:

著,穿。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扑朔,爬搔。

迷离,眯着眼。

傍地,贴着地面。

走,跑。

[译诗]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

(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

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

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10、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兜鍪:

即头盔,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