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的思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6006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的思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4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的思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4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的思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4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的思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4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的思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的思考Word下载.docx

《14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的思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的思考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的思考Word下载.docx

齐桓晋文之事》

《归园田居》,4分

《采桑子·

重阳》

《声声慢》4分

2.材料多从经典史籍中选取[幻灯片3]

出处

主人公

字数

《三国志·

魏书,曹彰传》

曹彰

四五百字

《庄子·

说剑》

庄子

《后汉书·

邓寇列传》

寇恂

从近几年所选文段看,大多出自《二十四史》,且都是人物传记,文面浅易,一些疑难生僻字句都有适当处理,如注解等。

选材多为廉吏、义士、忠臣、勇将,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

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当然这些材料也潜伏着变革的可能。

*复习原则:

咬住教材这个核心,很抓落实,以课内辐射课外,以课外巩固课内。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默写名篇,无一不是源于课内;

历年的考点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

因此立足课内篇目辐射课外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说来,课内重点篇目可反复3-4遍。

复习中,应以单元为单位,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注意前后联系,总结规律,授之以渔。

同时积累关键实词、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并配以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体现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掌握“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方法。

以单元为单位,不必把总计十个单元全面落实,以重点课文为纲,用一课带多课的方式,把部分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课文组织在一起进行知识点的强化训练。

如《鸿门宴》一文,让学生练习仿照高考文段出题,学会找点、设点、解点,不仅可以掌握“因、如、举、谢、意”等常见实词的用法,将六册教材中富代表性的常用义项都归纳整理,还可以抓住“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一判断句,联系其它课文中与之相同或不同的判断句,集中归纳整理判断句的七种不同类型,等等。

这样通过几课书就可以复习常用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诸多方面的知识,用时少而见效快。

重点课文推荐:

[幻灯片4]

册数

序号

课文

20

触龙说赵太后

24

秋水

18

鸿门宴

21

师说

17

六国论 

项脊轩志

22

五人墓碑记

19

促织

柳毅传

陈情表

赤壁赋

齐桓晋文之事

报任安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复习模块

一、实词复习[幻灯片5]

学习并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因为文言实词数量多,占文言词汇的绝大多数,而且还因为文言实词具有一些使人容易望文生义、产生错觉的特点,如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活用等等。

正因为这样,我们对文言实词应给矛高度的重视,要把它作为重点来学习和复习。

首先给学生明确实词复习的基本框架,即几种常见考察类型。

(一)注意源于课内的常见实词

教材选文的注释非常详细,其中,常见实词及其常用义项注释都很清楚,这些义项在高考文段实词考查中也屡见不鲜。

复习中一定要强化对这些见于教材的义项的积累。

例如:

1、课内实词[幻灯片6]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②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促织》

③中丞匿於溷藩以免。

《五人墓碑記》

④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

⑤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

《柳毅传》

⑥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⑦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齐桓晋文之事》

2、高考文段中的实词[幻灯片7]

①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

善:

友好。

(06全国卷1)

译句:

何远与萧恢的关系一向很好,在府中竭尽心力,知无不为。

②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

崇尚。

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欢行侠仗义。

③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

隐藏在(06全国卷2)

等到项羽灭亡后,汉高祖用千金来悬赏捉拿季布,季布躲藏在濮阳周氏那里。

④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

堵:

墙。

(06四川卷)

臣虽然身为平民,住在陋室,却怡然自得,无异于皇帝之尊向,又怎么能够使臣低贱呢?

⑤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

迫:

接近(逼迫)(06天津卷)

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向北通到上党,向南接近洛阳。

⑥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是:

这 (06重庆卷)

⑦畜妻而育子,同也畜:

养活(06浙江卷)

译文:

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二)注意古文中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关系。

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掌握课本注释中的常见实词外,还要注意理清古文中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关系。

明确单音词是古代汉语词汇的主体,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常常就是一个词。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就容易形成错觉,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如: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地方”是两个单音节词,指“土地方圆”;

现在成了双音节单词,仅含“土地”的意思,所以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

类似的还有:

[幻灯片8]

①“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走上前进献)《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妻子和子女)《齐桓晋文之事》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智谋和力量)《六国论》

以“妻子”为例,这个词语在05年全国1、全国2、北京卷、06年全国1、广东卷等多套试卷文言文选段中出现,并且用法同于教材。

(三)注意古今异义词语(附录一:

常见的单音节词古今异义整理)

文言文中相当一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发生了不少变化,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褒贬色彩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因此,复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词义的古今变化情况。

上面的例子其实已经包含了古今词义的变化,下面再看几个例子。

[幻灯片9]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寡人之于国也》河: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②“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寡人之于国也》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凶恶、凶残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亲戚:

古义,家里亲人;

今义,旁姓亲属。

④“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爪牙:

古,中性词;

今,贬义。

⑤“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例①“河”,在05年全国1、辽宁卷,06年全国2、辽宁卷、天津卷中;

例②“再”,在05年浙江卷、重庆卷、湖北卷、广东卷、江苏卷,06年北京卷、安徽卷中都有出现,并且用法同于教材。

(四)一词多义(附录二:

120个文言实词归纳)

单音节的文言实词大多是多义词,因而接触时一要清楚它几种常规的解释,二要根据语言环境判定句中意义。

举高考中的例子:

[幻灯片10]

例①:

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

句中的“多”是多义词,共有三个义项:

①与“少”相对;

②称赞;

③只,仅仅。

在上述项中选择义项②最恰当。

课文中有“然余居于此,多(①与“少”相对)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等很多例子。

例②:

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06重庆卷)[幻灯片11]

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

句中的“堪”是多义词,共有两个义项:

①经得起,忍受;

②能够,可以。

在上述项中选择义项①最恰当。

课文中有“众不能堪(①经得起,忍受),抶而仆之。

”《五人墓碑记》

例③: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06天津卷)[幻灯片12]

寇恂学问深品行好,在朝廷名声很响。

句中的“修”是多义词,共有六个义项:

①修饰;

②整治;

③研究;

④高;

⑤美好;

⑥著、撰写。

在上述项中选择义项⑤最恰当。

课文中有“邹忌修(④高)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务耕织,修(②整治)守战之具。

”《过秦论》

“孙子膑脚,《兵法》修(⑥著、撰写)列。

”《报任安书》

例④:

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

(06四川卷)[幻灯片13]

皇帝没法使他屈服,然而尊重他的名声,让他去太医那里养病,每月送给他羊和酒。

句中的“致”是多义词,共有六个义项:

①送达,送给;

②引来;

③到;

④意志、情趣;

⑤尽、极;

⑥精密、细密。

课文中有“乃致(②引来)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勾践灭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③到)千里。

”《劝学》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④意志、情趣)一也。

”《兰亭集序》

“以能顺木之天,以致(⑤尽、极)其性焉尔。

”《种树郭橐驼传》

(五)注意词类活用(附录三: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词类活用是词语功能的改变,所以和它在句中的位置很有关系。

考纲把它和文言句式放在一起做出要求,可见它对理解句子意思的重要性。

现仅举几个2006年高考在翻译句子考点考查词类活用的例子:

[幻灯片14、15]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06江苏卷)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解析:

“大雨”“烈风”“雷电”“衣冠”,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时要补出相应的动词。

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贵,怎么能使我贫穷呢!

“富”、“贫”(均为使动用法,使……富贵、使……贫穷)。

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

(06浙江卷)

现在我们人类自抬身价,号称是天地间的主宰者。

第一个“贵”是意动用法,以……为贵

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

(06天津卷)

光武帝向南平定了河内,可是更始皇帝的大司马朱鱿等人重兵据守在洛阳。

“南”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二、虚词复习[附录四:

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0个)]

虚词量少,但使用频率高,变化大,用法活,因而复习时强调反复记忆,总结规律。

最近三年,天津卷考查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中的9个,其中“乃、其、以”三个在04年和06年都进行了考查。

虚词复习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幻灯片16、17]

1.谙熟字典义。

与。

字典解释有:

①给予,授予;

②结交,亲附;

③对付;

④和,跟,同;

⑤参加;

⑥赞许;

⑦句末语气词。

记住这七点,回到文段中才有选择、判断的依据。

2.给字典的多种解释分类。

还如“与”,我们理解记忆的时候便可将其分为三类:

动词、连词、语气词。

再如“以”,它复杂的解释我们可以简单归结为作介词、作连词、作动词三类。

3.将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考虑。

还如“与”,首先考虑它在句中位置,看是动词还是连词或是语气词,然后缩小范围推断它的意义。

4.看和它前后搭配的词来确定。

例如“之”字,常见用法有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助词两类。

在名词前多作指示代词,如“之二虫又何知“均之二策;

用在动词后往往作宾语,如“逐之”、“闻之”;

用在两个名词之间多作助词,如“吾之妻”、“古之学者”;

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多用作取消句子独立性,如“秦之围邯郸”。

5.注意不同虚词的相同用法。

“乎”用在句中,其用法基本与“于”相同,如“生乎吾前”、“叫嚣乎东西”。

“然”、“乎”、“焉”前面是叠音形容词时,这三个虚词都是形容词尾“的样子”的意思,如:

“硿硿焉”、“恢恢乎”、“欣欣然”。

“以”和“而”作为连词意义相同,

“仅”、“但”和“特”作为连词也基本意义相同。

6.注意实、虚词的词义交叉。

如“之”、“予”、“若”、“犹”等。

三、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附录五: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特殊句式不管单不单考,都得了解,因为它直接关系我们对句子结构的把握以及句意文意的理解。

今年考纲标注的常见特殊句式和用法有: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在复习中,应做到两点:

[幻灯片18]

1.借助提示语判断句式类型。

根据“者”、“也”或“即”、“乃”、“则”、“皆”、“本”等确定判断句;

根据“于”、“见……于”、“为所”、“受……于”等判断被动句;

根据“无乃……乎”、“奈何”、“如……何”、“孰与”等判断固定句式。

2.借助句子本身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来判断。

今天状语通常在谓语前,若一个介词结构放到了动词后面我们便可推断是状语后置;

同样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到了动词前面,我们便可认定是宾语前置;

我们可用同样方式来推断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等。

下面举两组例子:

(一)固定结构(附总结)

1.课内举例:

[幻灯片19]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③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灭吴》)

④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句①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译为“说的是……”;

句②中“所以……”是固定格式,译为“……的原因”;

句③中“无乃……乎”是固定格式,译为“恐怕……吧”;

句④中“谁……者”是疑问句式。

2.高考文段举例:

[幻灯片20]

其李将军之谓也!

(2002年全国卷)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06全国卷2)

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令欲降之西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06天津卷)

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

“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06天津卷)

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

“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二)特殊句式

[幻灯片21]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宾语前置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状语后置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判断句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动句

句①中的宾语“之”前置;

句②中的介宾短语“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作状语后置。

上述倒装句式应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

句③中的“……者……也”表判断;

句④中的“见……于”表被动句式应抓住表现句式特点的关键词语,再进行翻译。

[幻灯片22]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

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2004年浙江卷)

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05天津卷)

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爱。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土,所在多被劾。

(05广东卷)

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在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四、注意应该保留的信息

原文中表示国名、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职等词语应当注意保留下来。

(一)课内举例:

[幻灯片23]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③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石钟山记》)

④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分析:

句①中的“赵”、“廉颇”是表示国名、人名的词语,句②“壬戌”表年号,“秋”、“七月”表时间,“赤壁”表地名,句③中“石钟山”表物名,句④中“左司马”表官名。

上述词语在翻译时均应给予保留。

(二)高考文段举例[幻灯片24]

①季布者,楚人也。

②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06江苏卷)

嘉定十四年,朝廷任用他做广德军录事参军。

③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

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

从小在三辅接受学业,同时通晓《五经》。

隐居在壶山的南边,来向他学习的人从四方而来。

④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

五、注意表示“官职变迁”的动词(附录六:

高考文言选段的职官变动词语及其含义)

从近几年高考所选文段看,都出自《二十四史》,这些正史记叙历朝历代文臣武将的篇章很多,而试题选文的主人公也大都是有定论的将臣,即使主人公不是将臣,文章中也有朝廷吏政的内容,记叙其生平时任职的交代、职位的变迁都要涉及到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所为及相关的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附总结)

[幻灯片25]

①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②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陈情表》)

③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贬官。

④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

⑤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晏子使楚》

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幻灯片26]

①嘉熙元年,出知常州。

【主持】

嘉熙元年,被调往常州主持政务。

②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

【提拔,提升】

高祖听说何远有才干,便提升他为宣城太守。

③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过了一年,何远迁任树功将军、始兴内史。

④遂从入关,除河北郡守。

【任命,授职】

(05全国一卷)

于是跟随皇帝入关,后任命为河北郡太守。

⑤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

【因犯……罪或错误】

又被受罚者所诬告,因此被免职还家。

⑥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授职、任命】

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

六、注意把握文言文整体阅读策略[幻灯片27]

第一步:

整体阅读。

通读,浏览或跳读全文,大致了解文言选段的文体。

如果是记叙文,要弄清“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如何”。

这时切忌不要寄希望于一遍能读懂全文,片面纠缠于个别难懂的字句,而应该暂时放过它们,只在文中相应地方用圈点法进行标注便可。

第二步:

善于借助,揣摩文意。

首先要善于借助文段的题目,文段的注解和出处,加深对选段文意的理解;

其次是要善于借助题干和选项,最关键是要利用好实词解释题和选择题最后一题的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题。

因为这些都是选择题,选项中错误的只有一项,而且文意分析题中即使错的也是小问题。

利用好了实词解释题,文中部分难懂的词语意思可以迎刃而解;

利用好了文意分析题,就能够比较明确的了解全文内容。

第三步:

重读课文。

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考生对文段内容已经能够理解七到八成,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差做出纠正。

如果碰到比较难的语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调用各种手段,前后推导,走完解读过程。

比如遇到个别难以判断意义的实词,就应该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运用字形分析法或对该词所在语句进行句法分析,从判断该词词性的角度来推断出它的准确意义。

因为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要求直译,字字落实”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对文句中的每个字词,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最大限度地把握句意理解文意。

总之,认真地落实以上六个方面,就会尽可能地避免理解文段时出现失误,以赢得最理想的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