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5102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D.

9.某些人指甲上常常出现小白点,这是缺锌的表现,这里的“锌”是指

A.分子B.元素C.原子D.离子

10.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A.6个质子和8个电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中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11.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事实是()

A.湿衣服放在外面晒干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C.硫加热变成硫蒸气D.大块冰糖变成小块冰糖

12.1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是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在花园里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C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再分的

A.AB.BC.CD.D

1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氢元素又含有氧元素的是()

A.铜绿B.金刚石C.氧化镁D.石灰水

1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D.碱溶液一定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15.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温度降低,汽油的密度增大:

分子的体积变小

B.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液体氢气与气态氢气都具有可燃性: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氢原子、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二、科学探究题

16.某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杂质不溶于水)样品,可能还添加了K2SO4、KCl。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样品的预处理:

①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A中主要的阴离子,除CO32-外,可能还含有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样品成分的确定:

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述表格;

限选试剂:

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

步骤1:

取溶液A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_______________,充分振荡,静置,过滤。

步骤2:

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

______,说明样品中未添加KCl

步骤3:

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渣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说明样品中添加了K2SO4

17.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I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II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

(1)若实验II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图II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I和图II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III和图IV所示装置:

(1)按照图III和图IV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图III和图IV所示的装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8.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

19.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图为金属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关系密切;

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化合物氢氧化钠(NaOH),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0.

(1)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

10-26kg,,A原子的质量是5.146×

10-26kg,若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求:

(写出计算过程)

①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某市的“二期课改”中,初中化学引入“物质的量”的教学内容。

物质的量是一种新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mol),1摩尔物质大约含有6.02×

1023个该物质的微粒。

如1mol氢气含有6.02×

1023个H2分子,含有2×

6.02×

1023个氢原子。

据此回答:

(①②两问用计算式表示)

①1mol水(化学符号是H2O)中含有 

 

个氢原子,含有 

个氧原子。

②1mol氧分子(化学符号是O2)分子中含有 

个电子。

21.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原子其中X的值是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___________。

(4)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

2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

(3)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了全新的飞跃时期。

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4)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纵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3.M元素常为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值是__,M元素属于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容易___电子,形成__(填“阴”或“阳”)离子.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是__(填序号),其符号可表示为_____,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24.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元素符号:

(1)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________、钾________、He________、Hg________、

25.A在B中充分燃烧生成C和D,A、B、C、D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物质

A

B

C

D

分子示意图

看图回答:

(1)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2)A在B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

四、综合题

26.下图是前20号常见元素和粒子的相关信息,请完成下列内容。

(1)图中涉及到的元素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种;

X=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C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钙元素处于第__________周期;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填序号)。

27.中国是核电大国。

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钡、氙、碘、铯、锶等原子和一些粒子及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

(1)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钚是非金属元素B.钚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

C.钚元素的中子数94D.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g

参考答案

1.C

【解析】A、⑤HNO3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⑥NH4HCO3属于盐,不属于酸,错误;

C、④Ba(NO3)2是由钡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⑥NH4HCO3属于铵盐,正确;

D、⑥NH4HCO3属于无机盐,不属于有机物,错误。

故选C。

点睛: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化合物又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分为:

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D

【解析】根据氧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模型判断出:

A是水分子(H2O);

B是氯分子(Cl2);

C是氯化氢分子(HCl);

D是次氯酸分子(HClO);

E是氧分子(O2)。

因此:

A、乙反应的反应前物质只有一种,是纯净物,错误;

B、物质D是HClO,有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E氧气,错误;

D、乙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是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D。

弄清各原子或各分子所表示的意义,并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根据微观粒子来推测物质的种类与反应类型。

3.C

【解析】

试题分析:

空气中含量从高到底依次是: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所以图示C错误。

故选C.

考点:

基本概念

4.D

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们作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都具有以下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

不断运动;

有间隙,它们的区别是: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选D

单质的概念,化学式的意义

5.C

【解析】A、根据题意:

α粒子带正电荷,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荷;

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

选项说法错误.

C、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

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无法得出原子核的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B

【解析】A.KNO3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

B.NH4NO3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

C.NH4Cl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D.Na2S钠离子和硫离子组成。

7.A

【解析】臭氧中只有氧元素一种元素,臭氧(O3)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故选A。

8.D

【解析】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的是阳离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的是阴离子。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原子;

B、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失去了电子,带正电属阳离子;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原子;

D、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得到了电子,带负电属阴离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9.B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指甲上常常出现小白点,这是缺锌,这里的“锌”是指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

故选B。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

由于这个知识点是揭开物质组成和构成的神秘面纱的抽象而重要的知识,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宏观概念和微观粒子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所以,该考点倍受命题人的青睐,而且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10.C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

故C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11.B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故选B.

化学变化

12.C

A、给篮球充气,是分子间隔变小,正确;

B、在花园里可闻到花的香味,是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因,正确;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是分子间有间隔,错误;

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正确。

操作或现象与原因。

【答案】AD

根据常见物质的元素组成来分析。

A、铜绿是由铜、氢、氧、碳四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氧化镁是由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D、石灰水是由钙、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AD

本题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元素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B

【解析】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金属氧化物和酸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B.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D.碱溶液一定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的溶液,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

碳酸钠是盐,溶液呈碱性;

选B

15.A

A、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减小,体积减小因此密度增大,不是分子体积减小,解释错误;

B、由分子不断运动产生的分子扩散现象,解释正确;

C、都由氢分子构成,分子种类一样化学性质一样,解释正确;

D、化学反应为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解释正确。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16.过滤除去草木灰中不溶于水的杂质SO42-、Cl-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加入稀HNO3酸化,滴入几滴AgNO3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硝酸,充分振荡若固体没有完全溶解

(1)①根据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方法是过滤解答;

②根据草木灰中可能添加了K2SO4、KCl分析解答;

(2)根据确定样品的成分分析解答。

(1)①为除去草木灰中不溶于水的杂质需进行过滤。

故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

②草木灰中可能添加了K2SO4、KCl。

故溶液A中主要的阴离子,除CO32-外,可能还含有SO42-、Cl-;

(2)为除去碳酸钠避免干扰样品成分的确定,故步骤1:

取溶液A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充分振荡,静置,过滤;

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稀HNO3酸化,滴入几滴AgNO3溶液,若无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未添加KCl;

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硝酸,充分振荡,若固体没有完全溶解,说明样品中添加了K2SO4。

17.烧杯甲中的酚酞溶液变红在不停地运动长条形滤纸条上的酚酞点从右到左依次变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药品的用量较少(或节约药品)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图III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慢,图IV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析】[进行实验]氨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甲中的酚酞溶液变红,此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实验改进]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长条形滤纸条上的酚酞点从右到左依次变红,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讨论]

(1)若实验II的现象不明显,应当进行的改进操作是为了便于观察到颜色及颜色变化,在在试管下面放一张白纸;

(2)改进后图II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药品用量少,可以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氨水和酚酞试液位置放反了,或者氨水和酚酞试液都放在了棉花团上;

[拓展延伸]

(1)按照图III和图IV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

图III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慢,图IV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快;

(2)对比图III和图IV所示的装置,说明了分子的远动速率受温度影响,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探究实验中要遵循控制变量的原则

18.ABCED

【解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属于单质的是A,氧气和液氧属于同种物质两种不同状态;

属于混合物的是BCE,均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属于氧化物的是D,冰和水属于同种物质两种不同状态。

19.

(1)最外层电子数;

钠离子和氯离子;

(2)2NaCl+2H2O

2NaOH+Cl2↑+H2↑;

(1)元素的化学性质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电解氯化钠溶液时,两电极上分别产生氯气和氢气,并在溶液中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以及物质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

20.

(1)①31(3分);

②15(3分)

(2)①2×

1023;

6.02×

1023(各1分)②2×

1023(2分)

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除以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2分之一所得商31,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1836个电子的质量才相当于一个资质的质量,所以原子的质量还约等于原子核的质量,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中子的质量,一个质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

所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因此设A原子的质子数为X,则中子数为X+1,即2X+1=31,求得X=15,又因为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A原子核外电子数=15.

(2)此题是给出信息题,学生要充分利用所给信息,进行类比,并且综合自己已有基础知识,例如本题中提到氢气,立刻要想到氢气的化学式是H2,1mol氢气含有6.02×

是关键信息,再利用我们所熟知的水的化学式H2O,发现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氢分子一样都是含有两个氢原子,所以类比成功。

而水分子中含氧原子的个数正好是氢原子个数的一半,所以杨原子个数也轻而易举得出了。

在第②问中,仿照前面的一步一步求算,先算1mol氧分子(化学符号是O2)分子中含有多少个

氧原子,是2×

1023个,那么在求一个氧原子中有几个电子,一个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所以1mol氧分子(化学符号是O2)中含有2×

1023个电子

考察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求算公式的与运用以及原子结构中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以及信息迁移能力。

21.9A、CBCD

(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X=9;

(2)最外层电子束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AC;

(3)稳定结构为8个电子,故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B;

(4)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质子数相同,故选择CD。

22.

(1)12.01S

(2)A(3)118(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得到AlCl3

(1)根据周期表中的数据,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16号元素为硫元素,元素符号:

S

(2)元素含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故选A

(3)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故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

(4)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纵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都为7>4,故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Cl3

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元素的定义,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23.20金属失阳DO2-C

(1)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的元素是钙,X=2+8+8+2=20,该元素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