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的哲学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4742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水的哲学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治水的哲学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治水的哲学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治水的哲学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治水的哲学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治水的哲学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治水的哲学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水的哲学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治水的哲学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因此,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引导事物发展,趋利避害的人类活动,都必须自觉地运用辩证法,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人类的水事活动也是这样,不要随意提口号、定政策,我行我素,否则便会遭到事与愿违的报复。

试举几例:

  

(1)忽视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转化,一味的引用地面水灌溉,就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招致大面积土壤盐渍化。

省内外、国内外不乏其例。

  

(2)盲目过量的开采地下水,又会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在雨水不足缺乏补充来源的地方,就会使湖涸河干、树死草亡,甚至使自然景观发生重大变化,严重者可以招致良田变沙漠,在滨海地区还会招引海水入侵,在另一些地区又会诱发地陷地裂等地质灾害。

  (3)在一些河段过量的堵截引水,造成其下游的干枯少水,并能使地下水补给断源,水位大幅度下降,破坏区域性正常的水循环过程,引起不良后果,甚至生态灾难。

  (4)至于在同一条河上,同一个水源地内,各修各的坝,各打各的井,上下左右不顾,你争我夺致使堤成库干,上涝下旱的例子更为不少。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

从根本上分析是人们忽视了地面水、地下水和天上水的同一性,忽视了水的转化规律,而自以为是的盲目行动。

  自然界水的同一性表现为无论什么水,其主体是氢氧化合物;

其差异性又表现为固、液、气不同的存在形式和不同的存在空间;

它们的转化表现为各种水体在太阳能和重力的作用下处在不断的运动转化之中。

各类水的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这种运动的绝对性不仅表现在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大循环,也同样表现在海洋和陆地各自内部发生的小循环。

而且这种转化服从物质不灭定律――也就是水量守恒定律。

水科学家应当对水的转化规律和水量守恒定律铭记在心,时刻牢记。

  如果忽视或不理解上述基本规律,那就有可能形而上学的看待水,就会得出天水不犯地水、井水不犯河水、节水不管养水等一系列认识上的和行动上的差错。

  2坚持辩证法,运用“三水统观统管”的思想治水

  如前所述,由于天上水(大气降水)、地面水(江、河、湖、海、冰川、雪水)和地下水(包括土壤水)始终处在运动转化之中。

从辩证法的高度认识水的这种规律,自觉全面认识三水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便应遵循“三水统观统管”方略对水进行综合的调控和治理,自觉的利用对立统一和转化规律,主动的创造转化条件对其转化过程或激发加强或诱使疏缓,使其转化过程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依据对水的认识和从实践中获得的启示,本文作者1963年提出了地面水地下水两水并用③,1975年上升为“三水统观统管方略”④,三十年过去了,无数事例显示该方略符合辩证法是正确的治水方略。

这一方略用于灌区,实行“井渠结合,以井补渠,以渠养井”,不仅扩大了灌溉水源,而且防治了灌区的次生盐碱化;

用于防治西安的严重水荒,推行“群峪斜井,两水并用”成功的缓解了西安水荒。

在水问题日显突出的形势下,人们似应自觉运用三水统观统管方略治水,坚持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处理水事。

  3开源节流是辩证的统一,要做到节水与养水相结合

  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十分强调节水,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面对日益严重的浪费水的行为,节水便应成为主要矛盾。

但是,根据水的循环转化规律分析“死水怕杓舀”,单纯的强调节水而忽视养水,就会损害水文生态健康。

对灌溉节水的某些做法尤其值得深思,特别是在地下水作为灌溉补充水源,而地下水又受补于灌溉水入渗的条件下更是这样。

表1列出了陕西泾惠渠地下水在灌溉中发挥的重大作用⑤,而这里的地下水却主要是由灌溉水的渗漏所形成的。

  众所周知,在该灌区建成之前这里曾经是干渴的黄土塬,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埋深在百米以下,而且水量贫乏,人畜吃水十分困难。

此后因灌溉渗漏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甚至招致渍涝盐碱灾害,后经井渠结合治理,坏事变成了好事,入渗的地下水便成为重要的抗旱水源。

灌区水生态的这种变化,正说明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作为水科学家一定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只看到地面水的渗漏,而忽视了它对地下水的补给;

不能不加分析的批评“大水漫灌”,亦不知在地下水人工补给方式中有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地面引渗回灌――也就是大水浸灌。

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的科学用水,综合调节,节水养水。

  当然,漫灌、淹灌、喷灌、滴灌、畦灌、沟灌采用何者为好,也要具体分析,不要一刀切,更不能以大田喷灌代替其它灌水技术,也不能将喷灌等同于节水而加以提倡。

  其实,任何灌溉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和局限性,喷灌等机械灌水技术也是这样,费钱多、耗能大、较难管理,都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要求清澈的水源。

因此,在大部分河源来水含沙量大的灌区,常常依靠井水,如果这里的井水主要是靠灌溉水“渗漏”补给涵养,那么废沟畦而过量的采用喷灌,对地下水只抽不补,则地下水将会因失去涵养而趋衰竭,久之则山穷水尽,喷灌也就无水可喷,无水可节!

这种事与愿违的结局绝非臆断,已有类似事例发生。

  面对这些事实,辩证的分析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花大力气建立节水与养水相协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灌区,这种灌区应具有如下的基本特色和功能⑥⑦:

  

(1)灌区能够充分运用耕作、栽培、施肥、植保等现代农业技术措施以及抗旱育种方面的最新成果,通过综合的农业措施,尽量的减少蒸腾和蒸发,以保证最大量的农业节水和最高农业收益,而不是过分依赖灌水技术的节水。

  

(2)灌区实现三水统管,井渠结合,划分出“宜井渠区”、“宜渠灌区”、“宜渠灌期”和“宜井灌期”,实现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调节,做到以渠养井,以井补渠。

在干旱少雨、河源引水不足的情况下,加大地下水的开采量,并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在大田上实施节水沟畦灌,以及在果园、菜地、设施农业中采用喷、滴、微灌等,节约用水,扩大受益面积。

而在河源水丰季节,加大引水量,利用沟畦等田间自流灌水系统进行超定额灌溉,甚至利用坑塘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田面地面开展人工补给,涵养地下水源,做到以丰补欠,从而形成节水与养水相结合,防碱与抗旱相结合,既节水而又节能省钱,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综合效益最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灌区。

  4当今,在一些地区水质问题已上升为治水的主要矛盾,应当深入研究

  无论是农业、工业或城乡供水,甚至航运业、水产业都需要一定的水量作保证、所以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十分重视水量的获得,而对水质关心较少,这还因为相当长时间内,水的自净作用保证了大部分溪涧江河飞流清泉的良好水质。

但在近50年来,在中国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人口激增,废弃物大量增加和污水的无控排放,使地面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甚至连降水也不能幸免。

  研究表明,肥料进入水源带入约20%的氮、2.5%的磷和30%的钾,因此,化学化的农业就成了向其它水事对象传污的主要源头。

近年来在某些工艺过程中出现的表面活性物质,急剧恶化了水的生物化学净水能力,天然净水遭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染或污染威胁。

以陕西为例,据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公报:

1995年,64个水监站对该省25条主要河流2210.7km(占总河长的47.6%)进行的监测结果表明,污染超标的河长1851.1km,占评价河长的83.7%,其中严重污染的河长1024.5km,占评价的46.3%;

枯水期情况更为严重,上述超标分别占到观测河长的93.3%的53.2%。

  东西向流经关中腹地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在其417.9km的评价河长上,除上游风阁岭至林家村120.8km的河段水质尚好外,进入关中后的297.1km(占全长的71.1%)全部超标,且为V级水质。

当年作为长安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不仅河水锐减、断流,早失舟楫之利,且在平、枯水期,河道竟成为排污沟道。

渭河在陕境的12条支流,全遭污染,命运更惨!

当年人们沐浴垂钓、拂柳漫步的小河,现已灰沫黑水,臭气熏天!

乡镇作坊小厂乱倒乱排的垃圾污水,几乎污染了每条溪涧,沿河村民失去了清洁的水源和清新的环境,他(她)们望河兴叹,生命财产遭受着不应有的损害。

渭河的污染惨状已是尽人皆知!

  由于污染对水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对清洁水源的减少,其危害十分严重,不仅使抗旱水源更加匮乏,而且直接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

  水源污染已成为主要矛盾方面,应能努力解决⑧⑨。

为此:

  

(1)在处理水量和水质矛盾时,要认识水质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置于第一的位置加以认真地对待;

  

(2)在防污治污问题上要确定以防为主的方针,不要让“治污可以获得利润”的利益趋动,扭曲防污治污的主次;

  (3)完善立法、严格执法,要使农事活动、工矿生产、城乡建设等人类活动和社会行为都承担保护水质的道义责任、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4)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防污责任,实现监察严管;

  (5)加强防止水源污染的科学研究,提高防污效率、降低防污治污成本。

  5从总体和长远看,缺水是开发大西北、建立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应当及早解决

  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的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①。

  前已提及,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充满多种矛盾的复杂巨系统,那么,抓住了什么主要矛盾便会使问题迎刃而解呢?

作者认为对西部的大西北来说,其主要矛盾是干旱缺水。

中国大西北的降水量――多数地区在200~400mm/a。

在占全国33.1%的面积上仅分布着10%的水,而且无论是降水还是径流,时空分布十分不均。

因此,建设发达繁荣的未来西北,必须首先通过解决缺水问题加以实现。

这其中的哲理本来十分清楚,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饮料、生态环境的支柱,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水而发展。

西北其所以生态严重脆弱就是因为十分缺水,致使万物缺乏生机,种下的草难活,栽下的树难长,企业因缺水而难办,建起的城市常因缺水而处于脏臭和水荒之中――就像名城西安5年前的那样。

许多史实证明,一些古时西域名城的凋零和毁灭,大都与缺水有关。

表2列出了初步研究的西北缺水情况⑨。

  从表2可以看出,即使在正常发展情况下,西北未来的供水量的缺口仍会增大。

现今西北五省区的供水量为790.2亿m3/a需水量是857.4亿m3/a,缺口67.2亿m3/a;

如果不建新的工程,不增加供水量,则2010年的缺水量将达到106.6亿m3/a,2020年缺口将增大到204.2亿m3/a,2030年的缺口将是230.8~255.8亿m3/a,也就是半个黄河的多年平均水量。

如果考虑到西部大开发和再造西北的山川秀美,则缺口会更大。

  也就是说,如果在10、20、30年不能解决缺水107、204和231亿m3/a的问题,人们的美好设想便将很难变成现实。

  在西北的大开发中,把抓水选为突破口,还因为只有水是大开发和再造山川秀美的同心轴,只有水能使“开发”和“再造”两个车轮共同转动向前,水既能促进和保证开发,又是再造山川秀美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只有水能够对“开发”和“治理”产生共促共进的效果,而不会顾此失彼。

  但需强调,由于西北特殊的自然条件,西北水问题的解决,不仅要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强化科学管理,而且应当积极实现南水北调。

世界的成功经验表明,开发缺水地区的最英明之举便是区外调水,美国、前苏联、以色列的史实都证明了这一点。

  西线南水北调存在较多困难,但都是可以克服的,绝不应成为久拖不干的理由,何况西部大开发和再造山川秀美本身就是与最大困难搏斗的事业。

如果我们真正拥护西部的开发与西北的再造山川秀美,如果我们真心要发展西部,而不是淘了金子就走人地伤害它,从而伤害和制约全国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则应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狠抓西北缺水问题的解决,真正做到小平同志所说的顾全两个大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