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快到屋里和他一块儿做点吃的。
秋分走进屋里来,好像十年以前下了花轿,刚刚登上这家的门限。
她觉得这小屋变得和往日不同,忽然又光亮又暖和了。
自己的丈夫,那个高个儿,正坐在炕沿上望着她,她忍不住热泪,赶快走到锅台那里点火去了。
她家烧的是煤,埋在热灰下面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她的手一触风箱把,炉灶里立时就冒起青烟,腾起火苗儿的红光来。
望着旺盛的火,秋分的心安静下来。
她把瓦罐里的白面全倒出,用全身的力量揉和了,细心切成面条儿,把所有的油盐酱醋当了佐料。
水开了,她揭开锅盖,滚腾的水纷纷窜了出来,秋分两手捧着又细又长、好像永远扯不断的面条儿,下到锅里去。
忽然,在炕角里,有一个小娃子尖声哭叫了起来。
高庆山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一个不到两生日的孩子睡醒了,抓手揪脚的哭着。
“唔!
这是哪里来的?
”庆山立起身来,望着秋分。
“哪里来的?
”秋分笑着说,“远道来的。
你不用多心吧,这是今年热天,一个从关东逃难来的女人,在河口上叫日本的飞机炸死了,咱爹叫把这孩子收养下来。
要不,你哪里有这么现成的儿子哩!
庆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他的眼角潮湿了。
吃饭的时候,高翔赶来了,两个老同志见面,拉着手半天说不出话来。
庆山从里边衣袋里,掏出一封信,交给高翔说:
“这是我的介绍信,组织上叫我交你的,还怕路上不好走,叫我换了一身便衣,赶上一群山羊。
路上什么事也没有,没想到和你碰的又这样巧。
高翔看完了信说:
“你来的正好。
在军事上,我既没有经验,新近遇到的情况又很复杂。
你先不用到高阳去,就帮我在这里完成一个任务吧!
庆山正要问什么任务,高翔的爹领着小女孩来看儿子了。
秋分拉着小女孩问:
“你找谁来了?
小女孩慢腾腾的说:
“俺爹!
秋分指着高翔,小女孩没想到她的爹竟是一个完全面生的人,不敢走过去,高翔过来把她抱起。
秋分又逗她:
庆山对高翔说:
“我好像从没见过她,长的这样高了!
秋分说:
“你哪里见过她,你们走的时候,她娘刚刚坐了月子!
高翔拍拍怀里的孩子,放在地下,笑着说:
“我马上要和庆山哥谈谈这里的情况,开展工作,你们先到外边去玩一会儿。
高四海、高翔的父亲抱着孩子出去了,秋分噘着嘴说:
“我听听也不行吗?
“不行,”高翔说,“我们还没正式接上关系哩,分别了十年,回头我还得考察考察你的历史!
“等着你考察!
”秋分给他们点着灯,就扭身走了。
他两个在屋里谈着,秋分她们就坐在堤坡上等着,天上出着星星,高翔的小女孩指着:
“又出来一颗,爷爷,那边又出来了一颗!
一直等到满天的星斗出全了,他们还没有谈完。
高翔的父亲对高四海说:
“你说盼儿子有什么用,盼的他们回来,倒把我们赶到漫天野地里来了。
高四海抽着烟没有说话,大烟锅里的火星飞扬到河滩里去。
儿子回来,老人高兴,心里也有些沉重。
他们回来了,他们又聚在一起商议着闹事了。
那些狂热,那些斗争、流血的景象和牺牲了的伙伴的声音、面貌,一时又都在老人的眼前,在晚秋的田野里浮现出来,旋转起来。
老人有些激动,也感到深深的痛苦。
自从儿子出走,斗争失败,这十年的日子是怎样过的?
当爹娘的,当妻子的是怎样熬过了这十年的白天和黑夜啊?
再闹起来!
那次是和地面上的土豪劣绅,这次是和日本。
人家的兵强马壮,占了中国这么大的地面,国家的军队全叫人家赶的飞天落地,就凭老百姓这点土枪土炮,能够战胜敌人?
他思想着,身边的草上已经汪着深夜的露水,高翔的小女孩打着呵欠躺在她爷爷的怀里睡着了。
(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翔、高庆山离开家乡参加革命斗争,小说开头写他们回到家乡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这反映了人民对抗日斗争的衷心支持和保家卫国的激昂情绪。
B.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以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为主,并辅以语言、动作描写。
面对高翔的拒绝,秋分以一句“等着你考察!
”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C.
小说并未直接描写激烈、血胜的战争场面,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为了抗击侵路者而造成的父子分离、夫妻离散、父女不相识。
D.
小说的结尾借高庆山父亲高四海的内心活动进一步交代了时代背景,既表现了老人复杂的心理,又让读者看到了他不同一般的思想觉悟。
(2)“庆山笑了,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他的眼角潮湿了。
”请结合作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小说在叙事上的特点。
【答案】
(1)B
(2)①运用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一个战士的情怀。
②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他为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得以幸存、为父亲和妻子收养这个孩子而感到高兴;
当他怀着庄重、神圣的心情抱起孩子,心里涌起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忧虑、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以及消灭敌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决心。
(3)①运用全知视角叙述故事。
作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发生在秋分、高翔、高庆山等人物之间的故事,以“上帝”俯察的高度来观察、呈现人物及情节。
②遵循时间顺序叙述故事。
小说叙事从“第二天清早”“黄昏的时候”“给他们点着灯”“天上出着星星”直到“满天的星斗出全了”,以时间顺序推进情节。
③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情节。
小说主要通过写秋分与乡亲、与公公高四海、与丈夫高庆山、与高翔以及与高翔的女儿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
④打破常规控制叙述节奏。
作为战争题材作品,小说并未聚焦战争的紧张激烈残酷,而是以舒缓的节奏描写人民面对侵略者的积极姿态,以相对轻松的氛围表现对抗战的乐观自信。
【解析】【分析】
(1)B项,“以心理描写为主”错误;
“流露出不满”不准确,“‘不行,’高翔说,‘我们还没正式接上关系哩,分别了十年,回头我还得考察考察你的历史!
’‘等着你考察!
’秋分给他们点着灯,就扭身走了”看不出不满。
故选B。
(2)本题中,运用神态,如“笑了”、动作,如“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和心理描写,表现一个战士的情怀。
“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他的眼角潮湿了”一句,可看出:
庆山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命运的深沉忧虑、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以及消灭敌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决心。
在他的心里: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他为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得以幸存、为父亲和妻子收养这个孩子而感到高兴。
(3)本题中,①运用全知视角叙述故事。
作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发生在秋分、高翔、高庆山等人物之间的故事,如原文“黄昏的时候,她们到了子午镇”,以“上帝”俯察的高度来观察、呈现人物及情节。
如原文用“第二天清早”“黄昏的时候”“给他们点着灯”“天上出着星星”直到“满天的星斗出全了”等词语,通过时间顺序推进情节。
如:
秋分拉着小女孩问:
”小女孩慢腾腾的说:
”等,小说主要通过写秋分与乡亲、与公公高四海、与丈夫高庆山、与高翔以及与高翔的女儿的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
作为战争题材作品,小说并未聚焦战争的紧张激烈残酷,而是以舒缓的节奏描写人民面对侵略者的积极姿态,以相对轻松的氛围表现对抗战的乐观自信,如文中对景色的描写“在快要下山的,明静又带些红色的太阳光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对话。
故答案为:
⑴B;
⑵①运用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一个战士的情怀。
⑶①运用全知视角叙述故事。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从字面上分析“他把孩子抱了起来,好像是抱起了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根据“一个从关东逃难来的女人,在河口上叫日本的飞机炸死了,咱爹叫把这孩子收养下来”看出这个孩子命运悲惨与多灾多难祖国的相似,“孩子”具有比喻意义;
同时孩子代表着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看到孩子使他心中心里涌起的是对祖国的热爱;
从“庆山笑了”看出他为孩子在残酷的战争中得以幸存、为父亲和妻子收养这个孩子而感到高兴;
“他的眼角潮湿了”,当他怀着庄重、神圣的心情抱起孩子,这个孩子的身世激起了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以及消灭敌人的坚定决心,所以他的眼角湿了。
(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叙事特点,要整体把握小说特点,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①作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发生在秋分与高庆山分离十年后团聚、秋分收养了弃儿、高翔与庆山开展工作等人物之间的故事,以全知全能的角度来观察、呈现人物及情节,让叙述更加客观自如。
②根据从“第二天清早”“黄昏的时候”“给他们点着灯”“天上出着星星”直到“满天的星斗出全了”,看出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推进情节。
2.(2019•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表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
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
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
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
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
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
前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于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
“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担断了脚筋。
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天呢,二十天呢。
就是三十天不洗也不行。
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
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是马马虎虎。
本来还要带子,现在托给人家。
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
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
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
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
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
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
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
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
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好好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还吃着大锅饭。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铁饭碗!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
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
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
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
”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
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
”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
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功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
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
厂长?
……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以自由流动的溪水所带来的“水草野树”以级“生命的欢喜”,暗示着农村的新气象。
小说中“一路拱着腰身”等动作描写,以及“真是日日清,月月结”等语言描写,为下文表妹承包洗衣服这件事做了铺垫。
表姐两次提到乡下空气“新鲜”,第一次是出于客套,第二次提到时,表姐对农村的好已有了更多体会。
表妹说的“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流露出对自己得不到休息的些许不满。
(2)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
(1)D
(2)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
从背着手、做派头等,看出她有优越感和虚荣心;
从扑过去抢着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
(3)赞扬了劳动之美;
肯定了勤劳致富的观念;
赞美了农村所蕴含的勃勃生机;
讴歌了正在变革中的伟大时代。
【解析】【分析】⑴D项,“也流露出对自己得不到休息的些许不满”曲解文意,结合原文分析,可见表妹对这种承包制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非常满意,侧面表现了表妹的勤劳。
故选D。
⑵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小说中表姐是陪衬主人公的次要人物,但是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从身份上说,表姐长在农村,但是现在在城市工作生活;
从人物言行上看,面对生活在农村的表妹,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感和自得的神情;
在陪表妹洗衣服这件事上,虽然也很勤劳能干,但是出于矜持和骄傲,开始是袖手旁观;
听到表妹收入很高后,又焦急不安,表现出渴望改变自己生活的迫切心情,体现出她的庸俗和讨好的一面。
⑶本题说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小说中,表妹洗衣服踏缝纫机,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
从她与表姐快人快语的对话中,见出她是一个性格直率的人,作者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对中国传统农村妇女的礼赞和肯定;
小说写于1984年,从时代背景方面,作者创作这篇小说也是为了表现农村改革开放后的人们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巨大变化。
⑴D;
⑵从所拿工资等,看出她是捧着铁饭碗的城市劳动者;
⑶赞扬了劳动之美;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⑵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⑶本题考查把握小说主题思想的能力。
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来说,要理清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好了人物形象也就抓住了作者写作的目的,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是用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
;
同时要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通过典型社会环境可以分析时代和人物精神风貌;
同时要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常常会刻画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曲唱”是由中国戏曲传承者和戏曲爱好者在舞台空间之外进行的一种戏曲唱段演唱形式。
这种表演方式代代相传,逐渐成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在千百年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演出传统。
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特别标明“良家子弟有通于音律者,又生当太平之盛,乐雍熙之治,欲返古感今,以饰太平。
所扮者,隋谓之康衢戏,唐谓之梨园乐,宋谓之华林戏,元谓之升平乐”,由此可见,这种由普通人扮演的戏曲样式,与由戏曲艺人在勾栏做场演出的“娼戏”,有着判若渭泾的差别,分别代表了传统社会中的普通人和艺人群体对于戏曲艺术不同的接受方式和传承形态。
不论是哪个群体,他们传习的艺术核心内容实际都是以戏曲剧目为基础的曲牌、唱段和音乐等。
也正是因为有曲唱群体的传承,戏曲艺术不但可以在戏场庙台进行整台大戏的表演,以供观众酣畅淋漓地观看听赏,也可以供戏迷票友在戏场庙台之外的生活空间中自唱自赏。
可以说,前者是由戏曲艺人进行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艺术实践行为,后者则主要是由普通群体进行的艺术体验行为。
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一些戏曲剧种的曲唱群体颇具专业水准,有很多业余曲唱的传承者“下海”成为职业艺人,这充分说明“曲唱”是中国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一种极为传统有效的传承方式。
戏曲曲唱是以唱段演唱、传习作为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特点自然反映着戏曲声腔与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具体而言,一是曲唱唱段具有普及性,其传唱的内容基本都是适合大众欣赏、自我娱乐的唱腔唱段,不论是一段曲牌,还是一段板腔,都集大成地展现了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文学成就。
戏以曲传,一段流传甚广的曲唱就是一部作品最成功的段落,汇集了创腔者、词作者的艺术智慧。
二是曲唱唱段具有代表性,鲜明地展示着戏曲行当、流派乃至剧种的基本特色,脍炙人口的唱段几乎等同于对剧种及其代表人物的认同,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象是通过杰出的戏曲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得以彰显的,而这些艺术成就正凝聚在曲唱唱段中。
三是曲唱唱段具有可流播性,这主要在于其词文唱腔的契合度高,使得曲调流畅且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自然能够满足观听者的审美需求,特别是对普通歌唱者而言,在适合的音域范围内展示简便、流畅的唱腔,是艺术欣赏与接受的重要条件。
正基于此,“曲唱”当然会成为评价戏曲创作取得成功与否的一个市场标准,也自然会成为戏曲创作是否走向契合民众需求的一个艺术标准。
当前戏曲创作需要重视“曲唱”对戏曲传承传播的作用。
在当前的戏曲发展中,戏曲市场是衡量剧种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准,戏曲曲唱作为市场接受的重要方式,实际也为戏曲创作和传承提出更多的要求,能够传承创作适合观众曲唱的唱腔曲文是戏曲音乐创作的重要努力方向。
(摘编自李春沐《曲唱传统与戏曲传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曲唱”作为戏曲唱段演唱形式代代相传,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演出传统。
“曲唱”与由戏曲艺人在勾栏做场演出的“娼戏”传习的艺术核心内容是一样的。
因为曲唱群体的传承,戏曲就可以在戏场庙台进行整台大戏的表演供观众欣赏。
流传甚广的曲唱汇集了创腔者、词作者的艺术智慧,适合大众欣赏、自我娱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章开头明确了“曲唱”的概念,引用材料追述其历史,辨析了它与“娼戏”的不同。
第二段将戏曲艺人专业演唱与“曲唱”进行比较,强调二者对艺术传承同样重要。
第三段分条阐述曲唱的特点,并进一步明确曲唱可作为评价戏曲创作的重要标准。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了曲唱在当前的重要意义,给戏曲音乐创作指出了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很多人在业余时间学习曲唱,可见古人对于戏曲的热爱和对戏曲艺人社会地位的尊重。
曲唱唱段一般是大众喜闻乐唱的,它能表现某个戏曲行当、流派乃至剧种的基本特色。
曲唱唱段的词文唱腔契合度高,能够满足观听者的审美需求,曲唱唱段就可以流播。
当前戏曲发展中,只要传承创作适合观众曲唱的唱腔曲文,中国戏曲就能够走向世界。
【答案】
(1)C
(2)B
(3)B
(1)C项中“戏曲就可以在戏场庙台进行整台大戏的表演供观众欣赏”错误,范围缩小,由材料中“也正是因为有曲唱群体的传承,戏曲艺术不但可以在戏场庙台进行整台大戏的表演,以供观众酣畅淋漓地观看听赏,也可以供戏迷票友在戏场庙台之外的生活空间中自唱自赏。
”可知。
故选C。
(2)B项中“强调二者对艺术传承同样重要”错误,曲解文意,第二段突出的是“曲唱”对于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