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简答地题目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4441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学简答地题目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地资源学简答地题目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地资源学简答地题目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地资源学简答地题目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地资源学简答地题目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学简答地题目Word下载.docx

《土地资源学简答地题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学简答地题目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资源学简答地题目Word下载.docx

土地利用会产生具体的、巨大的社会后果,具有外部性。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13具有增殖性

二、简述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

①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②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③土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④土地生态环境脆弱

三、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①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研究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的分类、二者的区别。

在阐述土地类型基本概念基础上,介绍苏联、澳大利亚和我国的土地分级系统。

分析土地资源类型的含义和分类原则,介绍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状况。

②区域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

☐主要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典型调查校核,进行各种比例尺的土地资源清查、制图和统计。

③土地资源质量性质的评价

☐研究土地资源适宜性、限制性,土地治理动态监测和测量的指标体系和土地资源价格的估算。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等。

④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及规划

☐研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持续利用及土地利用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等等。

同时加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合作。

⑤土地资源定位与功能

☐研究土地资源、生态、生产与生活功能,介绍土地生态分类与设计,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层次和计算模型,并讨论土地联合国土地资源城镇能力和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的现状和结果。

⑥土地资源的开发整治

☐研究土地开发的影响,类型和途经。

土地资源退化及治理,保护和整理。

分析土地整理的概念和历史、土地整理的一般性内容和任务,初步提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方法。

⑦土地资源胁迫与安全

☐对土地资源胁迫进行简要分析,并由此引出土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土地资源质量安全、数量安全及结构安全。

四、简述我国土地分级系统

50-60年代:

基本采用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

相:

>

1:

1万

限区:

1万——1:

20万

地方:

20万——1:

100万

70年代后期至今:

苏联与英澳学派结合的三级分级系统:

土地系统、土地单元、土地立地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全国1:

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中国1:

100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制定(P38);

该系统采用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三级分类制

(1)土地纲土地的光温水生产力12

(2)土地类大(中)地貌类型105

(3)土地型植被亚型或群系、土壤亚类等

土地纲:

以影响土地地带性分异的水、热、气候因子组合特征为分类依据,具体指标为>10℃积温、干燥度和无霜期。

土地类:

在土地纲内具有相同地貌类型的一类土地,其分类以综合反映大中地形和岩性类别的地貌类型为依据。

土地型:

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土地分类单元,在土地类内具有相同小地貌、土壤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的一群土地.以小地貌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或利用方向作为分类依据。

五、简述土地类型分类的步骤与方法

步骤:

(1)确定分类的对象

确定以哪一级土地单位作为分类的对象,主要取决于研究任务和随后编制的土地类型图的比例尺。

一般而言,研究任务愈是笼统,范围愈是广泛,采用的土地单位的级别就应愈高。

通常地说,比例尺>1:

1万,应以土地点为主要对象,1:

1万一1:

20万,应以土地单元为主要对象,而1:

20万一1:

100万,则应以土地系统为主要对象。

此外,采用哪一级别的土地单位作为分类对象,还决定于研究地区的复杂程度。

研究地区越是复杂,所采用的分类对象的级别应越低,以确保土地分类的精度。

如果依据遥感资料进行土地分类,分类对象的确定还需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可能得到的遥感资料的种类和地面分辨率等因素。

同时应当注意,如果研究区域很大,特别是水热条件差异很大的地域,在土地分类之前有必要将研究区划分成若干个水热条件不同的子区域(如地带、亚地带或地区)。

然后在水热条件相对一致的同一子区域内进行土地分类,这样有助于保证所划分的土地类型在综合自然特征和土地利用方向上的相对一致性。

(2)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

在确定分类对象之后,接着要恰当地确定分类的依据和分类指标。

分类的依据和指标要力求能客观反映研究区的土地分异规律,因此要对所有土地分异因素进行仔细分析。

在土地组成要素中,气候中的水热条件以及植被、土壤和水文等明显地体现地带性分异规律。

因此,在一个较大地域范围内进行土地分类,尤其是对高级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必须对这类要素的地带性分异给予足够的注意。

方法:

土地类型的划分,由于不同学者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占有资料不同,拥有的技术手段不同因而他们各自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

概括起来可分为顺序法,两列指标网格法、路线考察法和参数法。

①顺序法:

按基层、中层、顶层的分类顺序直接列出土地分类系统。

②两列指标网格法:

主要用于土地点的分类。

画出纵、横坐标,在纵坐标上表示地貌,自上而下依次列出从高处到低处的地貌类型;

在横坐标表示植被和土壤类型,自左至右依次列出湿生至旱生类型。

纵横两列交叉构成一个网格,便构成分类系统。

③路线考察法:

在研究区范围内选定几条代表性路线,并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绘制若干可表示个体土地单位的土地综合剖面图,用以分析这些土地单位的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土地单位之间的空间组合规律。

在此基础上,将几个综合剖面加以对比,从而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

然后从线推面,获得整个研究区的土地分类系统。

④参数法:

建立在对海拔高度、坡度、水文等分类指标的数量化或等级化基础上。

它选择对分类目的意义重大的若干属性作为分类标志,并以这些属性的数值为依据来进行土地分类。

参数法有定量的持点,适宜于计算机处理,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方法。

其科学性取决于参数的科学选取与分级,但是参数的选择与鉴定尚在探索过程之中,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而应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六、简述土地资源类型的几种划分方法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种类较多,目前主要的有土地资源的成因形态划分、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划分、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划分、土地资源出让价格划分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划分等五种。

1、土地类型的等级(category)划分:

对土地个体形态单元组织水平,即土地类型分类的详细程度和层次的确定;

2、同一等级中的土地类型的分类:

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土地属性或特征的共性的归纳;

从宏观到局部,从粗略到详细的树枝状多级分类结构

 

七、简要说明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和分类体系

分类原则:

①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特征。

土地利用现状是人类长期改造利用的结果,它能全面地反映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差异,是划分土地利用类型的一项综合性标志

②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土地利用现状由于受各地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划分土地利用类型,一定要体现各地区土地利用特点,揭示土地利用分布规律。

③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此,划分土地利用类型,一定要考虑经济建设和土地规划的要求,把土地利用分类与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结合起来,使类型划分更具有生产实用性。

④按照一定的科学系统。

土地利用情况虽然负杂,但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即相似性和差异性。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需要归并相似性,区别差异性,从小到大或从高级到低级,逐级划分,形成一个上下联系、逻辑分明的科学系统。

分类体系:

Ø

1984年,我国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

采用二级分类,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8类,二级类分46类

⏹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就是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从1984年颁布开始,一直沿用到2001年12月

1989年9月,我国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城镇土地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将城镇土地分为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用地及其他用地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城镇土地分类用于城镇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

从1989年发布开始,一直沿用到2001年12月

1991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1993年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分类中详细而有代表性的系统。

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对各种类型采用字母数字混合型代号,其中大类使用英文字母,中类和小类各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10大类用地包括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等。

2002年1月1日,“全国土地分类”在全国范围试行。

包括《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和《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的整体框架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相同,采用三级分类。

其中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部分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完全相同,建设用地部分进行了适当归并。

将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6个二级类和交通运输用地中的三级类街巷,合并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作为二级类,在其下划分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盐田和特殊用地6个三级类。

2007年8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二级分类体系。

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采用数字编码,一级采用二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二级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从左到右依次代表一、二级。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为准,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分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

2012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

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八、简述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

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

它是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它是土地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同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自然属性;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依据——土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类型强调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区别,但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农业适宜性、土地保护和改造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

九、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包括:

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的调查;

大体可分为:

土地利用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土地质量状况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

土地条件调查又可分为以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质量自然性状调查和以土地投入产出、收益、交通、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社会经济因素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按土地利用分类,以调查各类用地的分布、面积和利用状况为主要内容。

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内容调查。

由于调查项目的性质和侧重点的不同,可把土地资源调查区分为若干类型。

例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土地利用状况为主的调查;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是以影响土地质量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为主的调查;

土地类型调查则是以土地类型和数量为主的调查;

还有以土地权属状况为主的土地权属调查等等。

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属于基本国情调查。

1、任务:

(1)查清土地的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

(2)按土地利用分类,查清各权属单位和行政单位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及其面积(本调查的重点),故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调查内容:

调绘界线: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界线;

各级行政辖区(含村)范围界线;

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

量算面积:

量算出各权属单位和各地类图斑面积。

汇总面积: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编制图件:

分幅权属界线图和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图件(如土地利用分区图)等。

调研经验:

调查研究土地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及成因

编写报告:

编写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和技术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②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于人类需求(生态系统平衡、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等)、特定用途(包括农业生产、林业、保护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效果的优劣程度。

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的性状指标

③土地类型调查

主要内容:

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

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替规律。

十、简述土地评价的一般工作程序

①准备阶段:

包括确定评价目的、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专业队伍和必要的物质准备

②数据和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包括研究地区的基本状况及用于评价的数据和资料。

③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

④土地评价因素的选择:

常用的土地评价因素和因子:

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劳动力、交通运输、市场的技术条件、现有的生产基础等。

⑤土地评价结果的计算:

根据调查分析得到的数据资料,用一定的评价方法,确定各评价单元在某种用途下的质量等级,建立土地评价分级系统。

⑥成果整理阶段,包括土地资源等级图、文字报告等,其他相关调查分析的图件和文字、数据资料,作为成果附件装订成册后归档。

十一、简述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比较其余美国农业部土地评价体系的异同

《纲要》所规定的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

适宜纲(order)、适宜级(class)、适宜亚级(subclass)、适宜单元(unit)

(一)土地适宜纲:

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S)和不适宜(N)

适宜纲是指持久利用预期产生的效益大于投入,而对土地不会产生破坏;

不适宜纲是指土地对所考虑的用途不能持续利用

(二)土地适宜级

S适宜纲:

反映土地对某种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

适应性纲内按适宜性程度递减的顺序用连续阿拉伯数字表示,类的数目不作规定,一般分为3级

高度适宜S1;

土地对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没有限制,或较小的限制,不致降低产量或收益

中等适宜S2;

土地对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有中等程度的限制性,这些限制性将减少产量和收益并增加所需投入,但从这种用途中仍能获得利益,有利可图,但明显低于S1类的土地

临界(勉强)适宜S3。

有严重的限制,会降低产量或增加投入,收支仅仅勉强平衡

不适宜纲N通常分为两类

N1:

暂时不适宜,土地有限制性,但终究可以克服,而在目前的技术和现行成本下不宜加以利用

N2:

永久不适宜,土地限制性相对严重,在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

(三)土地适宜亚级:

反映土地限制性种类的差异。

亚类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附在适宜类符合之后

(四)土地适宜单元

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级的续分,每一适宜亚级内的所有适宜单元具有同样程度的适宜性和相似的限制性。

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适宜亚类之后

异同:

十二、简述土地经济评价的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包括毛利分析法、贴现现金流量分析

(1)毛利分析法

毛利:

指产品的产值减去生产费用

适用:

土地改良费用和其它基本建设投资费用不大的土地利用项目。

由FAO最先提出,一般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

其结果可反映土地生产力的高低,并可通过在同一种土地评价单元上比较不同作物或其它农林牧产品的毛利收入,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收益水平确定土地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以确定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

(2)现金流量贴现分析法

适用:

土地改良费用和其它基本建设投资费用较大,则需要进一步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

把最初的土地改良费用和基本建设费用与未来各年从这种费用所得到的收入进行比较。

原理:

对最初支付的基建费用与未来不同时段所得收益进行比较。

课后问题:

1、什么是土地?

土地具有哪些属性?

2、根据土地特性,谈谈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认识。

3、试述土地各组成要素与土地农业利用的关系?

4、试思考:

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考虑那些要素?

5、什么是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该规律对土地利用有何启示?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是什么?

7.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8.土地资源调查报告中应包括的内容?

9、简述土地评价的一般工作程序。

10、简述土地评价因素选择的原则

11、阐述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比较其与LCC的异同

12、阐述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比较与我国1:

100万土地评价体系的异同

13、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一般各考虑那些指标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