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4114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生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低碳生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低碳生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低碳生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低碳生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生活Word格式.docx

《低碳生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生活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碳生活Word格式.docx

你们好!

近年,全球气候变幻无常、温室效应明显、耕地沙化蔓延、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我们每个市民也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首先,我们要有低碳生活的意识,并积极主动向社会、向身边的人大力宣扬低碳的重要性,以便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低碳生活中来。

其次,我们要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从个人做起:

杜绝使用一次性制品,减少垃圾产生;

尽量一物多用,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可再生能源;

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

最后,我们要推动低碳生活的前进,把低碳生活知识、绿色消费习惯和生态文化带进社区、带进企业、带进家庭,形成个人带动家庭、家庭推动社会、人人参与低碳生活的良好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也许我们的行动很微不足道,但用我们集沙成塔的信心和力量定能汇聚成地球绿色的希望!

只要我们凝聚每一份力量,减少每一克碳排放,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同样也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你还在犹豫什么,赶快行动,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吧,让我们一起成为低碳达人!

A市环保局

×

年×

月×

动漫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一只独秀,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动漫产业的崛起,动画、游戏产业在产品数量、营业额度方面取得了可喜进步。

〔2分〕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处于创造阶段,动漫产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产业链仍不完善,企业规模上小而分散。

〔2分〕高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原创能力不足,缺乏精品力作和品牌形象,创意与资本尚未形成良性的对接。

〔2分〕

“十二五”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再度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各部门也指出将大力扶持骨干动漫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的扶持。

〔2分〕在实际工作中,既加快建设重点产业园区步伐,又重视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分〕继续减轻动漫企业税负,通过创立动漫精品工程进行资金扶持,多措并举。

相信动漫产业能够抓住发展的时机,迎来发展之春。

动漫产业是IT业之后的有一个经济增长点。

动漫产业的逐步崛起,对与动漫产业相关联的各个产业都会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2分〕中国的动漫市场需求是相当大的,中国动漫市场具有上千亿元的市场空间。

〔2分〕动漫产业的发展将推动文化产品的输出,为我国民族文化“走出去”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创造一条良好的途径。

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

〔2分〕二是项目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

〔2分〕三是存在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企业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2分〕四是产业技术含量较低,创新型人才紧缺,缺少文化精品项目和具有竞争力的品牌。

解决建议:

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雷同性,转变文化资源配置方式,统筹东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文化产业化的市场环境。

二是完善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是实施系列优惠政策和资助措施。

提供风险资本与创投基金,合理扶持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给文化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四是注重文化产业与数字网络技术的融合。

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文化资源,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精品。

五是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提供专业知识培训,鼓励和吸纳更多的创新性人才投入文化产业发展中。

文化产业发展需以“质”取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的载体,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自此之后,各省市纷纷召开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讨论会,制定了本地的文化发展规划,自上而下的配套政策有效的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增速发展。

然而,我们知道文化产品的质量是文化产业的生命线。

近年来依靠政策的优势,各地文化产品的数量、种类百花齐放,但是其背后的质量是否符合文化产品的要求,仍值得深思。

文化产品如电视剧、电影,其年生产数量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是精品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尚不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喜羊羊的成功为国产动画带来新的希望,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国产动画由于产品的独特性、创新性不足,在国际上影响力仍旧较弱。

没有质量,一切无从谈起,没有质量的文化产品,更容易为社会制造文化垃圾。

就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看,产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产业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各个区域间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精品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时效性的降低。

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会一日千里,也难以一劳永逸。

只有努力克服短板,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在保证速度的情况下,创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文化精品,才能在有效时间内寻找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在政策方面,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上进行监督,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发展重点的偏移;

在品牌方面,注重品牌意识,打造文化精品。

在全国打造精品城市热潮中,北京市提出,截止到2020年,首都将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在注重文化自修自建的过程中,也需要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经验。

如日本通过完善版权法以及著作法,保障本土文化在国际化过程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版权利益;

美国则将视线主要放在文化创新人才的吸收和培养上创意不仅需要人才的给予和完善,同样需要市场来进行传播。

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必然是在一系列完善的组织下形成的;

在市场方面,强调文化产品的流通性市场与产品的有效对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逐步提高公众文化消费的品味。

质量是文化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古语说:

欲速则不达。

只有生产出高品位、有质量的文化产品,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质量和综合效益,才能进一步提升文化的支撑力和竞争力,保障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干部选拔以德为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落脚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向世人宣称,我们的新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们政府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

我国公务员政治思想觉悟的培养,时刻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三十年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有了历史性的腾飞,在社会各方面的建设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成绩面前我们确实感到可喜,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

一批批的贪官落马,公务员队伍中出现变相的“世袭制”,干部选拔中的弄虚作假,等等,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

200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这是我们国家在经济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行政管理职能的建设,使其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能更有效地为民谋利,为民谋福。

公务员队伍是政府能够正常运作的生力军。

如果生力军出现了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质量。

因为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需要大量有能力的人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去,所以在选拔和提拔公务员时,过多的看重了一个人的才能和其是否能胜任领导经济建设的工作,而忽视了个人道德品质的考查。

这种做法的积极作用在某一个历史时期确实不容忽视,但是也暴露出了干部队伍中的软肋,为公务员队伍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不利因素。

我国正在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这要求政府的执政理念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而在这当中公务员的“德”的考核应当作为先头军。

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具备承担领导工作应具有的素质,才能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之中,才能使百姓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力量。

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德为先。

公务员在具备了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将其才智和能力发挥到人民和国家所期望的方向上,才能在国家的建设中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因此,干部选拔必须加入道德考核标准,落实“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如此才能选拔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品德高尚的、才智出众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百姓的幸福服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文化发展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一切进步的文化创作生产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庄严宣示,距离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近70个年头。

  从文化唤醒民众、文化发动民众到文化服务民众,从革命文艺的雄壮乐曲到文化强国的伟大纲领,“以人民为中心”,是70年来我国文化发展始终求索和追寻的主题。

  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切实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

只有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有效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国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1700余家展览机构免费向公众开放,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这是一个人民文化权益彰显、公共文化勃兴的时代。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壮大:

2002年至2011年.我国电影年产量和票房分别飙升7倍和13倍,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大国,我国还相继成为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和第一大图书出版国,与此同时,5.13亿人走进网络生活……这是一个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生活日益多彩的时代。

文化走向市场,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旅游结合,形式不断发展,业态不断丰富,这一切让亿万人民有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选择。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文化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

一些文化产品内容脱离百姓生活、背离群众关切;

百姓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建设的程度还不够高;

低俗、媚俗和庸俗的现象仍然存在,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待增强。

  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需要创作者更多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深入生活,用心体会,才能深刻领悟现实变革和社会进步;

深入群众,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获知群众的所思所盼。

但是目前少数创作者不愿意贴近现实,不能走近百姓,他们对资料和网络的依赖性远大于对田野和现实的关注度。

  以一时间充斥荧屏的“宫斗剧”为例,无论是人物、故事、叙事都有同质化问题。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缺少人间气息、人性温度的玄幻与仙侠、惊悚与悬疑类作品,被一些人看重,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等延伸产品,甚至以“全媒体”方式流传。

  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让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为现实主义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沃土。

我们需要关注诸如城市化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还有哪些期待这样的问题,我们也需要关注诸如“蚁族”和“大学生农民工”这样的新群体,关注他们的奋斗,也关注他们的速茫。

只有这些才能承栽当下,启示未来。

  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需要让人民真正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让人民更多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但现在一些地方在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上,长官意志多于百姓意愿,指令计划多于群众创造。

如何更好地让人民参与到文化建设和创造中来,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更需要尊重群众的文化创造,发扬群众的文化创新精神。

  我们看到,在重庆巫溪县,农民与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牵手,创办乐和书院,建设“乐和家园”,对于巫溪农民来说,这是改变自身生活的一场社会实验,也是他们参与重塑自身生活生产方式的一场文化变革;

在江苏如皋,不同于别的地方的送戏下乡,这儿是送戏进城,而且所送之戏全都是老百姓自己组织、自己排练、自己演出的,来自农村生活,反映百姓心声……这些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让群众唱主角,这样的文化才是有根的文化,有活力的文化。

  文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还需要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

不得不指出,当前文艺界仍然存在“以经济效益论英雄”的现象,“码洋至上”“收视率至上~上座率至上”,只要能够吸引眼球,哪怕庸俗、低俗、媚俗,一些人也会不遗余力地炒作、跟风。

更应警惕的是,现在有一些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名,行迎合低俗、媚俗之实。

  抵制“三俗”,我们看到了相关部门的努力。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还应该用更好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去占领阵地,发挥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让“三俗”没有立足之地。

  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人民,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民,文化发展的成果应该由人民共享。

70年后的今天,在世界文明与中国历史纵横交汇的坐标上,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历经盛衰荣辱的中华文明满怀自信,扬帆起航。

失能老年人的晚年

  【背景链接】

  我国首次“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在家庭居住老人口的6.4%。

预计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将超过1200万人。

作为世界上失能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照护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家庭负担过于沉重、养老机构不愿接收,孤独的晚年生活往往使他们了无生趣,甚至濒临绝望。

按,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认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原因在于上世纪前半叶长期战乱之后人口爆发性增长,主要是建国初期的生育潮为以后的老年人口的峰值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开始全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降低了出生人口数量,但客观上家庭抚养老人的意愿也随之有所改变,“养儿防老”的观念弱化的同时,子女照顾老人的能力也就相对弱化。

从今天的现实来看,子女成家之后,要同时照顾4个老人和一个或更多的孩子,这样的情况已属普遍。

  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同时就是高龄化,全国期望寿命平均超过70岁,发达地区接近或者超过80岁,高龄人口的增加直接造成失能老人的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家庭抚养能力与老人被抚养需求之间本就难以弥合的缺口。

  [措施]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空巢老人日益增多,而失能老人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已成为急需重点赡养的对象。

面对数以千万计的失能老人群体,实际上已演变为一大社会难题,如何有效破解,显然不能依靠单一载体,而需要多管齐下,构建立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一,道德网络的构建。

无论是子女不尽赡养义务,还是养老院不接收失能老人,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道德教育的缺失。

在市场经济时代,一切以经济利益为重,物质文化的丰富,必然导致精神文明的失落,以至于道德教育被日渐忽略。

这就需要在全社会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建设,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各行各业,让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撒满道德的阳光,以此弘扬“孝敬长辈”、“敬老爱老”等中华传统美德,从思想观念上灌输道德的血液,进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赡养老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二,法律网络的构建。

赡养、关爱失能老人,仅有道德网络的构建还远远不够,道德更多的是基于倡导和自律,不可避免地产生可做可不做的行为。

这就需要法律层面的强大支撑,子女赡养父母天经地义,养老院接收失能老也在情理之中,倘若没有法律护航,不赡养老人、养老院拒绝接收失能老人都得不到法律约束,即使惩处也会变得无法可依,进而不了了之。

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或在相关法律法规增加条款,将子女必须赡养老人、养老院不得绝接收失能老人等设为明确规定,并制定相关处罚条例,最大程度使失能老人得到法律的保护。

  第三,救助网络的构建。

失能老人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独生子女,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经常照顾老人,或者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无法尽到赡养失能老人的义务,这时候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构建社会救助体系。

政府一方面要建立失能老人特别是失能空巢老人重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政府兴建的养老院主要接收失能老人等等,并制定相关标准,以使相关服务的发展专业化、规范化。

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失能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所需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善于组织和引导社会慈善力量的加入,用慈善捐助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用爱心志愿服务为失能老人提供精神和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真正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从根本上破解失能老人面临的窘境。

人口老龄化

  【热点背景】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随着我国3次生育高峰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呈现快速增长局面。

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真应对的重大课题。

  2011年4月,胡锦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

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

  【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其成因

  1、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超过73岁)、现有出生率下降,客观加速了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

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和庞大的流动人口迁出,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加速了发展的不平衡。

  2、“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最大特点。

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影响了社会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

社会负担日益加重,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社会保障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财政提出新的要求。

  二、基本对策

  1、按照“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统筹城乡、规范管理”的指导原则,完善养老政策体系。

加快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工作格局。

  2、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完善老龄产业政策。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促进康复辅具等特需产品开发,加大老年旅游市场开拓,培育壮大老年用品消费市场。

  4、加强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鼓励创作老年题材的文艺作品,兴建老年大学。

搭建社区服务平台,重视发挥老年志愿者作用,不断探索“老有所为”的新形式。

  5、加快建设老年医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管理。

  6、健全老年法律、维权机制,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

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尊老爱老,推动社会好风尚的形成。

  【精彩论述】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本身无所谓‘好’或‘坏’。

“高龄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变动的结果,而“空巢化”则主要是人口机械变动(人口流动)的结果。

  与国外老年人相比,中国的许多老年人不富裕,是弱势群体。

所以必要的保障制度必须健全。

中国要迅速从现收现付制的泥潭中走出来,变成有弹性的基金积累制,化解“未富先老”的危机。

  要有专业养老院,对老人提供专业服务,让专业的养老院与社区相结合,让社区也走向专业化,将专业化的老人服务与家庭服务结合起来。

  我们要倡导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孝文化,因为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情感需要是无可替代的。

 柔性执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2012年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

  2011年5月18日,国内首份“城管网络形象分析报告”在武汉出炉。

报告认为,部分城管人员在执法中的行为失当,造成其网络形象妖魔化,并在网民中有固化趋势。

报告建议,城管人员可利用多种媒介手段,主动传达亲民态度,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改善其公众形象。

在此背景下,当前一些地方的城管部门在悄然“变脸”,连续推出“女子城管队”“硕士进城管”以及“柔性执法”等举措,来缓解执法对象的情绪。

在安徽合肥,城管部门还设了委屈奖:

被摊贩辱骂、殴打时,打不还手、骂不还手,理性克制,文明执法,就能受到“委屈奖”的奖励。

在南京,城管用“眼神执法”管理违章小贩,避免冲突。

  [各方观点]

  关键词:

健全法律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建立长效经营机制社会管理创新

  城管承担的部分职能,许多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矛盾相对集中的领域,需要社会综合治理。

寄希望单纯依赖城管一个机构独立解决,无异于天方夜谭。

在改进执法管理的同时,政府更应该注重解决社会矛盾,推进法制化治理。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人性化城管执法模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

  改善城管形象的根本在于相关法律的健全、管理体制的理顺以及提升城管队伍的素质和自律意识。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国华

  “柔性执法”只是一时之策。

城市管理与规划部门应该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应该在一些中心城区开辟专门的区域,允许这些占道经营者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经营,以切实保障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同时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沈阳

  科学管理城市,远远不是城管一家的事情。

社会管理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与城市人口数量、结构的巨大变化相比,当前社会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金建忠

  要提升城管形象,需要多方面合力,一是城管自身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

二是对城管职能进行明确定位和科学化设置,保证执法能力和效率。

  ——赵林中代表

  [深入分析]

  城市管理人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