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7410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

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

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如:

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

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

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

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四年级语文上册:

《搭石》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谈谈对搭石的了解。

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

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

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三、提纲挈领学习2——4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①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②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③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

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

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

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

然后各抒己见。

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来理解最后的段落

    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师: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

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

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

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

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

还想不想再来一题?

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

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

(生谈)

  师小结:

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

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

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

(自由读课文)

  师: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

“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

“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

“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小钱会感激谁?

”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

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

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

(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

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

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

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

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

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

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师:

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

听到了就写下来。

  师:

小钱还应该感激谁?

(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

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

(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

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