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3968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格式.docx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Word格式.docx

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

三是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率高。

三、云南水利背景分析

云南境内河流众多,水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1.03亿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约9000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列全国第二位,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908条,分属长江(金沙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依洛瓦底江六大水系。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毫米,常年自产水资源量2222亿立方米(地表水1482亿立方米占66.7%,地下水740亿立方米占33.3%),排全国第三位,过境水量多年平均1943亿立方米;

由于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水资源的开发难度很大,利用程度较低,带来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土地、矿产等生产要素匹配不良,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其中尤以工程性缺水最为突出。

云南既是水资源量丰富的大省,又是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匮乏的穷省。

50多年来,云南的水利工作在前进中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全省水利水电建设累计投入594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0多万件。

但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水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效率低,节约和保护意识差,治水观念和水的管理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

基础设施薄弱,缺水问题突出;

洪旱灾害严重,防洪建设滞后;

水土流失严重,防治任务艰巨;

四是水的污染严重,水质情况堪忧。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匹配的水利基础设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

四、人才需求背景

(一)毕业生数量需求分析

“十一五”期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渠系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工程、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业规划工程等系列工程相继开工。

根据云南“十一五”水利发展人才规划,到2010年,预计水利专业人才增3000人,其中水工专业人才需求1600人。

我校是云南省水利职业人才培养的唯一一所专业学校,近年来毕业生需求数量不断增多。

未来几年水工专业人才需求将呈上升趋势。

具体情况见下表:

水工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预测表

序号

年份

毕业生数

云南省需求预测(人)

1

2006

128

250

2

2007

134

290

3

2008

160

310

4

2009

145

350

5

2010

191

400

(二)毕业生能力需求分析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加强该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培养更多更好的水利水电专业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势在必行的任务。

因此,水工专业建设应该主动适应水利建设市场,结合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与就业岗位的需求紧密结合,引入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培养出一批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一线施工、建设管理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第三部分现有基础与优势

一、办学历史悠久

至今,我校水工专业已有52年的办学历史,2001年与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办学,成立了云南农业大学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有高中起点的中专、初中起点的中专和高职大专班。

二、专业建设初建成效

水工专业率先按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了“宽基础、多模块”的专业课程模式,率先进行了“多证制”、“开放式”、“宽出口”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2007年该专业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

三、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实施基本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基本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全面教育。

前2年学生完成基本文化、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第3年学生主要在企业顶岗实习,加强岗位技能训练,培养职业能力。

建立“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个性培养”,“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

四、有较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

校内有专业教室和实训场地800平方米,建有电工电子、计算机、地质、土工、水力学、建材、材料力学、测量等实验室,各专业实训机具、材料齐全,可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可开展水利工程质检员、监理员、施工员、水保监测工、水保防治工、水工监测工等工种的培训、鉴定。

实习实训基地名称、性质和主要功能一览表

地点

实训室/基地

实训项目

功能

校内实训基地

CAD实训室

CAD实训

计算机辅助制图能力

测量实训室

工程测量与施工放样实训

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形图的测绘、工程施工放样等

建材实验室

建筑材料实训

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建材性能试验等

土工实训室

土工实训

确定土的特性指标和地基承载力等

水力学实验室

水力学实训

水压力的确定、水头损失的分析与计算等

水工教学室

水工建筑物构造实训

了解各种水利枢纽的组成水工建筑物的主要构造

地质实验室

工程地质实训

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图及工程地质报告使用等

水工模拟实训场

水工与水利枢纽管理实训

水工建筑物类型、结构,水利枢纽的运行

校外实训基地

昆明松华坝水库

水工管理实训

水工建筑物运行、检查与观测、养护与维修

五、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

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业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素质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

并校外聘请了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为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

水工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30人,实验、实习指导教师8人。

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高级职称教师10人,双师型教师16人。

六、教材建设初见成效

近几年来,我校教师主编及参编已出版的教材有:

耿鸿江老师主编的《工程水文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1);

耿鸿江老师主编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0);

校本教材有:

《土工试验教程》(张利平、李国东);

《水力学实验手册》(田锦妍、陈德令);

《水利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肖永丽)。

七、产学研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

水工专业教师中54%具有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会计师、水工监测工、水土保持防治工等职业资格。

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参加或主持了很多省内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研究工作,对提高水工专业学生实际动手实践能力、保证毕业生质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八、专业社会声誉好

目前,我校水工专业毕业生共计4000多人,占我省水利行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30%,现大多数已成为单位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

近几年毕业生供求状况较好,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第四部分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多年的探索、改革与建设,把水工专业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国家级重点专业。

加强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之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兴建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提升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建设一支“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和进行工程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

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度,形成适合产学结合的包含精品课程和优质核心课程在内的突出职业性的课程体系;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上网共享,在区域及行业相关专业建设中起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具体指标

(一)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分析等职业岗位工作的毕业生。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5%以上,新生报到率保持在50%左右。

(二)构建适应“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围绕基本操作技能、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能力安排教学内容,包括专业课程及实训环节。

与企业共同制定针对培养职业关键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改革方案,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

并把造价员、监理员、质检员、施工员等岗位证书课程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去。

(三)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等5门优质核心课程和《水利工程制图》等3门支撑课程。

通过3年的建设,使其中1门达到国家精品课程标准,2门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其它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四)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由专任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团队。

到2010年,再培养1名专业学科带头人,5名专业骨干教师,聘请2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双师”专业教师达到80%。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师中培养3名左右能工巧匠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现场培训技师。

(五)实训条件建设

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围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到2010年,建成具有专项技术实训能力、模拟仿真功能和校内综合实训能力的实训场(中心)。

另外再增加4个校企合作的产学结合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工学交替”的教学要求,并能开展对水利行业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能为水利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咨询等服务。

(六)面向社会、行业开展技术服务

充分发挥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的优势,与云南省水利水电继续教育学校合作,面向社会、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培训、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等工作。

每年培训、鉴定不少于500人次,与昆明滇禹勘察设计研究所合作,为水利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咨询服务10项以上。

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扩大招生范围和毕业生的就业区域。

(七)标准建设

建立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素质考核标准、学生应知应会考核标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

第五部分建设内容

一、明确专业定位

培养具有本专业基础知识,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项目管理等第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服务单位面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工程监理公司、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编制机构;

服务行业面向水利水电、现代农业、建筑业、新农村建设。

二、创新专业建设模式

(一)专业建设模式

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学校专业+企业项目”的专业建设模式。

依托云南水利行业的优势,联合云南水利大中型企业共同建设我校水工专业,使其成为为水利行业培养人才、为水利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社会提供技术和技能培训的重点专业。

(二)模式内涵

推进工学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两方互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学校专业+企业项目”的专业建设模式。

学校根据企业项目,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学生送到企业参与项目建设,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不断修订完善培养方案,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模式内涵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做中学、学中做,完成“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双循环的学习过程,引领专业群内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整体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其内涵是:

1、以服务水利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工程建设项目引导人才培养;

2、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过程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结合;

3、职业关键能力由若干能力单元项目组成,通过学校实训和企业工程项目锻炼培养,并按模块化方法进行加强;

4、每个能力单元项目包含明确的建设目标任务和教学目标任务,按“教、学、做”三位一体方法进行训练;

5、按三阶段进行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双循环的学习。

(二)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积极运用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情境体验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案例解析教学法、过程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

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2、教学设计思路。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面向应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块结构,弹性选择”的思想设计。

3、“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教学模式。

以工程项目为导向,按照“面向应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块结构,弹性选择”的思想设计,做中学、学中做,完成“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双循环的学习过程。

四、重构课程体系

(一)基本思想

1、从培养目标入手,分析专业主要的面向岗位(群)及职业技术关键能力,并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适应“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2、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体制与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等。

3、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带动其它课程及相关专业群的课程建设。

(二)建设内容

1、构建“工学结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2、构建适应工学交替双循环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

围绕水工专业对应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构建“工学结合-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3、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1)课程内容建设的方法。

根据核心技能要求规划出核心课程,根据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显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核心课程分析,根据行业标准和技能鉴定要求定出核心课程知识和能力要素标准和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在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剔除与职业能力关系不大、陈旧、重复、过深的理论知识,随时补充新知识,加强实践环节,并将课程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证书或等级证书考试大纲紧密融合在一起。

根据课程设计和反映能力要求,组织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编写相对应的理论教材、实训教材。

再请专家对此核心课程进行评价。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工学结合要求,进一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工程测量》、《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建设,同时也要加强对支撑本专业关键能力的《力学与结构》、《土力学》、《水力学》、《建筑材料》、《水利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建设。

(3)三级精品课程建设。

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中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中的《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测量》、《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按照校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建设核心课程中的《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等。

在进行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为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

(4)教学资源库建设

重点针对整合的课程及实训课程进行教材建设,针对优质核心课程,组织专业教师开发公共教学资源库(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试题库、多媒体课件、课程辅导、综合练习、在线自测等)。

通过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和利用水工专业教学资源平台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建设、网络教材建设和试题库建设,形成教学资源库。

以灵活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过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建设的社会服务功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5)经费预算。

三级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及经费预算见下表。

水工专业课程建设内容及经费预算表

课程名称

建设标准

建设内容

经费预算及建设进度(万元)

负责人

总负责人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

国家级

教材

李玉镭

资源平台

陈德令

试题库

范爱贞

标准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校级

赵忠丽

付秀城

杨作明

水力学

省级

肖永丽

水利水电

工程施工

钱勇

陈光伸

土力学

张华庆

张利平

水电站

李国东

卢志元

课程软件建设

优质课程建设

周英华

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共建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

制度

保障体系

监控体系

评价体系

江尚军

小计

50

44

28

合计

122

(三)建设措施

1、课程改革。

学校、企业共同参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和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特性,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体能训练,思想政治、体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注重实践教学,以项目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根据行业标准和技能鉴定要求,将教学内容交叉部分进行优化整合。

如少量的工程地质知识可放在《土力学》中讲解和地质实训室实训解决;

水利工程的检查观测与养护维修内容整合到《水利工程管理》中,在水利工程管理一线中实训解决;

《工程力学》、《水工混凝土结构》内容整合为一门课《力学与结构》,并加强水利工程结构图的实训;

《工程招投标》、《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整合为《工程监理》并进行模拟实训解决;

《工程造价控制》可放在《水利工程概预算》和工程造价实训中去解决。

3、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改革。

实施启发、引导、研讨、参与、交互、自学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研讨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演示探究、操作示范等。

重点应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法。

“项目导向”教学法:

教师根据项目任务书下达课程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含学生的自我检查及教师检查)→完成项目任务→教师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

如试验与检测岗位技能采用任务驱动法。

试验或检测任务→目的、性质、任务分析→仪器或工具准备→试验或检测方法讲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教学过程点评→工程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分析→学生形成试验或检测报告→教师评价→任务完成。

考核方式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操作、论文、报告与答辩等。

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核与技能测试并行的考核体系。

4、多方参与教材建设。

对同类专业教材建设状况进行系统调研分析,与企业共同开发一批类专业课程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

5、建立课程建设档案。

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规划、改革措施、每门课程现状、历史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管理与改革情况等。

6、学校政策。

鼓励邀请企业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共同进行教材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于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有创新点、示范点的个人给与经济奖励及其它精神鼓励。

7、保障措施。

制定课程、教材、公共资源有关文件,从制度机制上确保课程建设顺利进行。

制定课程、教材等建设规划,责任到人,加强监督与管理。

落实建设经费。

8、公共资源开发。

本着“互利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公共资源的开发,分组、责任到人,精心开发由精品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在线自测试题等公共资源。

五、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设思路

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思路,经过3年的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特色鲜明、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指导专业改革与建设的专家团队。

由专业带头人、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的专家团队指导本专业的建设。

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定期选送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管理团队。

由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加强对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管理。

(二)建设目标

力争3年内使水工专业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4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占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达50%,专业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80%以上。

(三)主要内容和经费预算

计划3年内引进和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5名骨干教师,再聘任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