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与有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
《高效课堂与有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与有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包钢实验中学
一、课题名称: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包钢实验中学成立于2003年,是包头市昆区初级中学的一所优质学校。
原是包钢五中的初中部,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办学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走内涵提升道路,狠抓教育教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131人,党员51人。
短短几年中,学校从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发展成为现在有131名教师1845名学生,拥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大校。
2007年中考各科均分进入包头市前十名;2008年中考王晗同学取得包头市第四名,是包头市数学唯一满分者,总分600分以上学生3名;2009年中考总均分再度名列昆区初中校第四,多个学科进入昆区第三名,并在昆区教育局年终目标考核中获初中校第四;2010年更是硕果累累,中考各项指标都名列前茅,总均分名列昆区初中校第五,学校领导班子被评为五好班子,学校党支部被评为昆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大部分教师的年龄在35—45岁之间,他们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又对工作充满激情;随着区教育局对学校的关怀,这里的学生来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半来自城区,一半来自近郊旗县及外来务公子女,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显然,学生的基础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十几年来,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市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09年,我们承担了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子课题“信息技术与在中学函数领域的整合研究”立项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模式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由于学校对课堂教学具体步骤、时间划分等方面缺少具体规定,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到目前为止,尚有很多教师仍旧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投入多,产出少。
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少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和学生有效沟通,有时导致师生冲突,对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中,也出现了新的倾向。
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5后的孩子,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渴望展示自己,而我们的课堂没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厌学以及学困生,期中考试成绩显示,有的班级,总分不及格的学生将近一半之多。
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时代在进步,科学在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浪口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此背景下,在包头市“十二五”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大好前提下,我校全体师生愿意进一步探索“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模式,为全区甚至全市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出表率并提供借鉴。
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
具体表现在: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
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意味着三层含义。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关注学习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高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
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
D、教书育人的完美体现。
E、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
传统课堂抱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四、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实验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
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
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结出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3、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4、解决好“两率”。
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5、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
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其次,要研究高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新课改的表形物,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的理论基础。
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材料的准备等。
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学法。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4、研究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课堂优化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学习。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从课程研究到学科课堂教学进行试验,课题研究要在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和实践,而且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来不断地进行总结。
因此,根据课题的特点和需要,鉴于前人已有此类模式成功的经验,我们主要采取先继承再生成的方法,还包括实验法、测试法、访谈法等来开展课题的研究。
1、先继承。
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要求,我校将用四个月时间进行高效课堂的“临帖”,因为没有“临帖”,就不会有“破贴”,这个阶段叫继承。
2、再生成。
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前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堂。
最终打造出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课题选题、立项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
这一阶段主要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
查阅相关资料,考察当前领域问题研究状况以及我校近年来教学实际,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
2、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
继承阶段(2012年3月----2012年8月)
1、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各种相关的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
3、定期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
第三阶段:
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
生成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月)
在继承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加强高效课堂理论的学习,深入学生实际,不断摸索,最终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
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13年7月)
1、汇集各教研组测试、收集的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的状况等相关情况,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2、准备相关资料,申请结题。
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存档。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人员。
理论指导:
何连城、耿红丽、吴丽
指导协调:
许志刚
课题负责人张光华:
负责方案设计、组织具体实施、撰写研究报告
成员:
杜永清、于洁、孙雅鲲、李贺、王慧、张瑜
九、实施机构及成员。
校领导→教导处→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
十、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系列论文、教学案例、科研总结等。
学校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特拟定此方案:
(一)课堂步骤及具体要求
三环:
课堂整体时间可划分为三个环节:
即“10+25+5”,教师有效讲课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低于25分钟,检测5分钟。
五步:
1、预习自学,探究问题:
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用红色笔标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在预习之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学案中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完成,但是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注意标记。
做学案一要强化思考和规范,二要书写认真、标注清楚,一定用红色笔记出自己不会的问题,注重题型、思路、规律的总结。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不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学生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
教师全面掌控,有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
首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问题。
注意讨论时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
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
老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
(以上三个环节约占课堂25分钟)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小组通过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