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3795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二章知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2)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3、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能与…反应、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

如:

蜡烛能燃烧、铁易生锈、铜是紫红色的固体等。

4、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实验探究: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少,水倒流。

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

P+O2→P2O5

1.可燃物要求:

足量,能在空气中燃烧,并且产物是固体。

①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

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②能否用碳、硫、蜡烛代替红磷?

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装置要求:

气密性良好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

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捂热集气瓶,若有气泡产生;

松开手一段时间,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

3.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止水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5.误差分析: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①红磷可能太少,O2没有耗尽②装置气密性不好

③瓶中空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5、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N2、CO2、H2O等。

第三节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记录与结论→得出结论

1、研究“铜绿”的性质实验

铜绿又名碱式碳酸铜,绿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

(1).“铜绿”和盐酸作用

实验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铜绿”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

实验结论:

铜绿能与盐酸反应

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二氧化碳+水

Cu2(OH)2CO3+HCl→CuCl2+CO2+H2O

(2).“铜绿”受热的变化

绿色固体受热后逐渐变成黑色固体,在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铜绿受热能分解。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Cu2(OH)2CO3→CuO+CO2+H2O

2、研究“镁”的性质

镁是银白色的金属固体,硬度小,密度小,有良好的的导电性、导热性。

(1).镁条的燃烧

实验仪器:

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

在点燃的条件下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镁+氧气→氧化镁

Mg+O2→MgO

(2).镁条与食醋

实验现象:

镁条逐渐消失,产生大量的气泡。

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氢气。

3、记忆常见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

(表示该元素;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HHeLiBeBCNOFNeNaMgAlSiPSClArKCa

锰钡钴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溴碘硒

MnBaCoZnFeSnPbCuHgAgPtAuBrISe

4、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已发学案)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氧气

1、O2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

O2的化学性质:

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下

燃烧的现象

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

蜡烛

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瓶壁有水雾,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空气中:

明亮的火焰)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木炭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持续红热)

碳+氧气

二氧化碳

C+O2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为淡蓝色火焰)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O2

SO2

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P+O2

P2O5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不能燃烧)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O2

Fe3O4

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伴有白烟

镁+氧气

氧化镁

Mg+O2

MgO

氢气

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氢气+氧气

H2+O2

H2O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注意事项:

(1)铁丝绕成螺旋状(增大受热面积容易预热,也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2)铁丝系上火柴梗(引燃铁丝,使铁丝达到着火点)

(3)待火柴即将燃尽时伸入集气瓶(火柴未燃尽会过多消耗氧气不利用铁丝的燃烧)

(4)预先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砂(防止生成熔融固体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的分类:

(1)剧烈氧化反应,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食物腐烂、橡胶老化、动物呼吸、酒的酿造

2、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2)支持燃烧:

炼钢、发射火箭、氧炔焰等。

空气(氧气)对人类不利方面:

导致食品腐败、导致金属腐蚀。

3、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

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过程:

(沸点低的氮气先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沸点较高的液态氧)

此过程为物理变化。

液态氧一般储存在蓝色钢瓶里。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KMnO4

K2MnO4+MnO2+O2

KClO3KCl+O2

过氧化氢水+氧气

H2O2H2O+O2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

特点:

“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总量,也不能决定反应发生和停止)

“二不变”:

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不是所有性质,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二氧化锰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催化剂。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生成物的溶解性、密度、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与水反应。

装置

条件

装置图

实例

反应物为

固体,

需要加热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用氯酸钾制氧气

固体与液体,

不需要加热

(简易装置、操作方便)(便于添加药品)

(能控制反应速度)(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用过氧化氢取氧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不溶于水,

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气体纯净)

氧气等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干燥)

氧气,

二氧化碳等

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法

右图装置既可以用于排空气法又可以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从a端进入(长进短出)

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从b端进入(短进长出)

若装满水,排水法收集气体:

3.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满。

排水法:

水没了(瓶口冒出大量气泡),则氧气收集满。

4.实验步骤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

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仪器组装:

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仪器的拆卸:

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装:

装入高锰酸钾,药品平铺(便于充分受热),并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堵塞导管)。

.定:

连接并用铁架台固定装置。

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炸裂)。

导管稍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的排出)。

.点:

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集中加热。

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收:

排水集气法:

准备:

将集气瓶注满水(不留气泡),用玻璃片盖着倒立于水槽中

收集:

当气泡均匀冒出时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开始收集(防止气体因混有空气而不纯)。

导管不宜过长,稍伸入瓶口即可。

完毕:

在水中盖上玻璃片,然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于实验桌上。

.离:

收集完毕,撤离导管。

.熄:

熄灭酒精灯。

拆卸装置,洗净仪器,放回原处。

(导管不离开水槽不能熄灭酒精灯:

防止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

从长颈漏斗中注水,浸没漏斗下端形成液封,将橡皮管

夹住,继续注水,若漏斗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即气密性好。

.装药品:

先将二氧化锰装入锥形瓶,等塞好双孔塞后再向漏斗中倒入双氧水。

(装药品应先固后液)。

长颈漏斗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液封,否则漏气)

.收集氧气。

向上排空法:

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便于空气排出,收集的气体更纯)。

.拆装置,洗仪器,放回原处。

第二节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产生途径:

动植物呼吸,含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动植物遗体的分解。

消耗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的吸收作用。

★温室效应:

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含量曾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

减缓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同时多植树造林。

★CO2与人体健康:

CO2无毒,当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有害,

因为CO2不能供给呼吸,故进入枯井或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三不)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阻燃。

二氧化碳也不能供给呼吸。

(2)CO2能发生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3)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

氢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

----该反应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CO2+Ca(OH)2→CaCO3+H2O(碳酸钙: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4)CO2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

1),压强越大温度越低,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会更多。

同时二氧化碳会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水→碳酸

CO2+H2O→H2CO3

★碳酸(H2CO3):

具有酸性: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不稳定性:

碳酸

二氧化碳+水

(受热易分解)H2CO3

CO2+H2O

说明:

石蕊(是一种指示剂),本身为紫色,遇酸性物质变为红色。

(石蕊试液遇到碳酸、盐酸、食醋等酸性物质都会变为红色。

实验:

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说明CO2能与水反应。

CO2与溶液中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其变红。

CO2本身不具有酸性,不能使石蕊变红。

2、CO2的用途:

(1)灭火(不可燃也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2)光合作用的原料;

(3)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能溶于水,增大压强、降低温度溶解更多);

(4)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使水蒸气液化);

(5)化工产品原料(用二氧化碳、水、氯化钠可生产纯碱);

3、CO2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aCO3+HCl→CaCl2+CO2+H2O

注意原料的选择:

①不宜选用碳酸钙(或碳酸钠)粉末状固体(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

②不宜选用浓盐酸(挥发出大量氯化氢气体,使二氧化碳不纯)。

③不选用硫酸(会生成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2、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CO2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液封

②锥形瓶内的导管稍露出橡皮塞即可,

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

3、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5、实验步骤:

(1)按要求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药品

先装大理石后装稀盐酸

(3)收集:

验满后盖好玻璃片,正放于实验桌上

(4)拆装置,洗仪器,放回原处

4、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特点:

“多变一”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一变多”

第三节水

1、水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4℃时密度最大,约为1g/cm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水可作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

水有三态变化,沸点100℃,凝固点0℃。

2、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实验现象:

两电极玻璃管内都有气体产生;

正极产生气体少,负极产生气体多(体积比约为1:

2)

E.化学反应:

水氢气+氧气H2O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

1

F.检验:

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尖嘴处:

放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O2

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尖嘴处: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证明该气体为H2

(2)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

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水氢气+氧气H2OH2+O2

(2)水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水→碳酸H2O+CO2→H2CO3

如何区别硬水与软水?

4、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

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叫硬水;

软水:

溶有较少或不含钙、镁物质的水叫软水。

(2)鉴别:

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

若出现大量泡沫,是软水;

反之若无泡沫且易起浮渣的为硬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

①煮沸(生活中常用方法)②蒸馏(最好效果的净水方法)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

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生活中接触到的河水、自来水、矿泉水、食盐水、糖水都是混合物。

如何区别纯水与溶有固体物质的水?

用玻璃棒蘸取液体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干,若玻璃棒上有固体物质,则为溶有固体的水;

若没有固体物质则为纯水。

(注意:

若水与酒精混合物灼烧后也无固体物质)

5、蒸发:

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水不断挥发而析出固体的过程。

实验仪器:

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附铁圈)。

操作要点:

①蒸发皿中的液体,最多为容积的2/3

②蒸发过程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加快蒸发,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③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④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若需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如何除去浑浊河水中的泥沙?

6、过滤:

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实验用品:

漏斗(附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附铁圈)。

过滤器的准备: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气泡,否则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液体溢出)

漏斗中液体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浑浊)

三靠:

漏斗末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飞溅)

玻璃棒下端斜靠三层滤纸处(防止滤纸破损)

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下部(用玻璃棒引流)

滤液浑浊的原因: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溶解、过滤、蒸发过程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为:

①过滤:

引流

②蒸发: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③溶解:

加速溶解

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

4、自来水的净化①加混凝剂(如明矾)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

②过滤

③加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

(物理变化)④消毒用氯气做消毒剂杀死水中细菌。

(化学变化)多种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

 

记住常见26种元素名称及其符号

名称

符号

H

N

K

Zn

C

Cl

Mg

Cu

O

Si

Al

Ag

S

I

Ca

Hg

P

F

Ba

Na

He

Fe

Ne

Mn

Ar

记住18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

化合反应:

碳+氧气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硫S+O2

四氧化三铁Fe+O2

五氧化二磷P+O2

氧化镁Mg+O2

水H2+O2

二氧化碳+水→碳酸CO2+H2O→H2CO3

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NH4HCO3→NH3+CO2+H2O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Cu2(OH)2CO3→CuO+CO2+H2O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MnO2+O2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KClO3KCl+O2

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

二氧化碳+水H2CO3

水氢气+氧气H2OH2+O2

其它反应: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CaCO3+HCl→CaCl2+CO2+H2O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CO2+Ca(OH)2→CaCO3+H2O

石蜡+氧气

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二氧化碳+水Cu2(OH)2CO3+HCl→CuCl2+CO2+H2O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2.硫在氧气中燃烧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6.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7.二氧化碳与水反应8.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9.铜绿受热分解10.碳酸受热分解

1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1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受热14.水通电分解

1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6.二氧化碳的检验

17.铜绿与稀盐酸18.蜡烛燃烧

写出下列元素的的元素符号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锰钡钴锌铁锡铅铜汞银

铂金溴碘硒

写出下列元素符号的名称

CHONFeNaS

MgAlHgSiCaCuI

ZnClBaBr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