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docx
《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我是结合学生的学情的前提下,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学会控制实验变量,探究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为了解决这个重难点,我让学生当一回小科学家,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一组“对照实验”。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生对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找寻答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本节课的亮点有三:
1、实验材料中装种子的容器我引导学生尝试创新。
如改为用纸杯或塑料杯,用个装置把种子放在杯子的不同位置——浸没在水中、在水的表面、没有接触水,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2、课后实践——种植绿豆。
我把教材发豆芽改为种植绿豆。
因为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观察植株的一生,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观察植株的开花、结果,甚至收获种子。
这可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于是我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理想的萌发容器便于观察,例如用透明杯装沙子。
种子的摆放的位置也是一个关键,把种子放在杯的周围,这样才便于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3、新课学习后,进行知识竞赛,分男女两队进行比赛。
竞赛题目的难度是有梯度的。
这样可以让人人都可以参与,与此同时让爱挑战自我的学生有个表现的平台。
效果方面,不仅可以有效地反馈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再上一个高潮,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点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
我在课堂上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意见,凡是学生正确的解答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赞赏,从不讽刺挖苦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后进生。
在课堂上我从不吝啬我的笑容和幽默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真正实现了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
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不会产生厌倦情绪,释放出了巨大的学习潜能,每节课的任务都能较好的完成。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其基本思想就是“对照”.新教材及时贯彻了“重视能力培养”的教改精神.针对初中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编写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大多数先从实验入手,由此引出问题(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再探索更好,更多的思维方法.作为老师,应从科学的认识方法论的角度,设计并安排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入手,启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得以深化.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方向及质量,则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上.亦即设计实验的科学性,组合性,巧妙性。
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就是要教会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按照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3、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我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作练习时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给予直接否定,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同学商讨,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
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学习中稍有进步的表现,我都给予表扬。
让我有深刻体会的是周宇航和郭韵泽同学,他们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差生”,经常不完成作业。
在生物课上布置复习任务的时候我让他们俩比赛看谁最先背下来,结果让人意外,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都完成了任务,我在全班表扬了他们。
之后我就经常提问他们,鼓励他们,结果我发现他们不“差”,表现同其他学生一样出色。
激励性的评价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这两位同学在激励中不断进步,感受到学习也是一种幸福,真正享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
激励是一种力量,是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走向成功的力量。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才会有所创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以适应“特色”学校对教师发展的要求。
在《种子的萌发》这节课中,我重点引导同学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在课前,同学自身就在家做了这个探究实验,上课时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各小组都能较好地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初步的结论。
课堂上学习气氛宽松,同学参与度高。
除了探究课文中给定的几个环境条件外,我还让同学增加了一个项目,即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需要阳光。
从而与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相比较,能加深记忆。
并且这个项目只须通过生活经验就能验证的。
进行实验时,验证是否需要空气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地使实验瓶呈真空状态,只能尽量地减少瓶子里面的空气。
我认为这是实验缺乏的地方。
若能达到真空,则能得到较明显的实验结果。
选取种子也是很关键的,经过对比挑选,绿豆种子比较容易萌发,而且萌发需时短,建议采用。
反思三:
经过同学设计、实验、汇报后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合适的温度和空气。
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
“老师,我的实验结果不是这样。
我把种子也浸在水里就是说没有空气,但我的种子却发芽了,说明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空气。
”这下子可热闹了,有一局部同学立即和和,一局部同学竭力反对、还有一局部同学发表自身的意见,让你目瞪口呆。
片段:
生:
水里有氧气,所以在水里的种子也能发芽。
生:
氧气不能溶解在水里,说明水里没有氧气,所以收集氧气时用的是排水集气法。
生:
水里没有氧气的话鱼、虾就会死光,为什么还有鱼和虾呢?
生:
水里有氧气的话,为什么把燃烧的火柴放进去会灭掉呢?
生:
水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火不能在水里燃烧。
生:
既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又是不能呼吸的,为什么种子没有闷死。
。
。
。
。
。
有时候同学的想法很有趣,但却可以真正的说明同学的思维已被很好的激发,我没有参与,让他们自由发表自身的意见,等同学争论的差不多了,我说话了: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但不论怎么样确实那个同学的种子发芽了。
我们应该怎样做?
”“如何设计实验呢?
”同学开始讨论。
生:
把水烧开,凉了、就没有空气了,再把种子浸在水里这样就可以了。
生:
可以找一个比较长的瓶子,水装的很深,一些种子埋在水底,一些种子放在靠近水平面的地方。
同学的实验设计突出了同学思维的深度,不能不说同学对一些争论的问题已经可以想到用不同的科学实验来解决,说明同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科学的知识。
所以说不要低估了我们同学,同学的认知水平虽然有差别,但可以互相弥补、有交*,整体来讲同学是有潜能的,把他激发出来就需要老师的战略,所以老师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
通过师生的努力,本节课得到导师和各位同行的赞赏。
如教态富有激情;及时因势利导,课堂生成自然;课堂转换角色,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作为引导者,同时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与见解;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
其实我也有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探究实验的六步骤这一环节中,如果作出假设这一环,我引导学生分析深入一些,本节课的教学效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