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排洪渠迁移项目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3548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排洪渠迁移项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排洪渠迁移项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排洪渠迁移项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排洪渠迁移项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排洪渠迁移项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排洪渠迁移项目Word文件下载.docx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排洪渠迁移项目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排洪渠迁移项目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排洪渠迁移项目Word文件下载.docx

(4)项目性质:

改建

(5)用途:

排洪

(6)建设项目总投资:

23348.46万元

建设内容

本次拟将澳大新校区内的现有中心沟排洪渠向北移至澳大新校区北部边缘,由十字门水道右岸至东大堤东侧中心沟支渠新建长1.3km的自然型生态排洪渠,在排洪渠东出口穿滨海东路处新建挡潮排水闸一座,同时于渠道穿环岛东路处配套新建跨渠桥涵一座以确保交通顺畅。

在满足挡潮、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兼顾市政、交通、水环境、水资源和生态景观的要求。

主要工程特性表见2.2-1。

表2.2-1主要工程特性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水文

1.1

防洪标准

50年一遇

1.2

来水面积

km2

29.7

1.3

设计洪峰流量

m3/s

749

滨海东路挡潮闸

234

中心沟西堤挡潮闸

515

2

挡潮标准

%

防洪标准(山洪)

遭遇外海10年一遇

渠道主要建筑物级别

挡潮闸主要建筑物级别

公路桥涵荷载等级

公路—Ⅰ

3

排洪渠改线工程

3.1

新建渠道

渠道总长度

km

1.30

设计渠顶高程

m

3.8

设计渠底高程

-1.5~-2.0

设计渠底宽度

48

设计渠顶宽度

72~90

3.2

桩号

0+062

设计防洪潮位(P=1%)

3.38

黄基

设计洪水位(P=2%)

2.78

总净宽

40

孔数

4

设计流量

闸底高程

-1.5

孔口净高

4.80

闸顶高程

5.10

3.3

环岛东路桥涵

桩号0+805

结构型式

整体式箱涵结构

2.88

桥涵长度

62.4

桥涵宽度

50

桥面高程为

5.20

桥底高程

-2.00

基础处理

渠道岸墙

现浇薄壁φ1.5m@2.0m筒桩连续板墙

闸桥基础

粉喷桩φ0.5m@1.0m

5

地震基本烈度

地基特性

深厚淤泥质地基

6

机电工程

闸门及启闭型式

平板滑动钢闸门+固定卷扬式启闭机

变压器

kVA

100

供电线路

kV

10

7

拆迁与占地

永久征地

157.6

临时用地

446.6

8

总工期

9

总投资

万元

23348.46

设计标准

本次中心沟排洪渠澳大新校区段改线工程渠道的主要作用是排泄山洪,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可研阶段按50年一遇洪水遭遇10年一遇外潮水位进行设计,出口挡潮闸按1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设计,2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校核。

工程总体布置

本工程十字门水道右岸为工程起点(桩号0+000),至环岛东路长约805m(桩号0+000~0+805)渠道沿澳门大学新校区北部边缘布置,渠道总宽(包括渠顶宽度)72m;

环岛东路至东大堤渠段采用弧段与规划景观水体相衔接,长度495m(桩号0+805~1+300),渠道中心线半径为300m,渠道总宽(包括渠顶宽度)90m。

改线总长度1300m。

在排洪渠东侧出口、穿滨海东路处新建挡潮排水闸一座,挡潮闸中心线桩号0+065;

环岛东路于渠道0+805处穿过渠道,在此处新建跨渠桥涵一座,连接渠道两侧的环岛东路。

(1)改线渠道布置

改线渠道起点(桩号0+000)~环岛东路西侧(桩号0+890)段采用直线布置,长890m,渠道占地宽度为72m。

环岛东路西侧(桩号0+890)~改线渠道终点(桩号1+300)段采用圆弧平顺衔接两侧渠道,长410m,渠道占地宽度为90m,渠道中心线转弯半径为300m。

中心沟排洪渠采用生态复合型断面,概化的矩形断面宽度50m。

挡墙采用装配式生态挡墙方案。

渠道护底采用干砌石、砂石垫层及中粗砂垫层护底防冲。

采用格宾石笼脚槽护脚。

渠道坡面铺设生态护坡,设计洪水位以下采用生态袋护面,以上采用三维植草网垫护坡。

岸墙基础采用粉喷桩处理的复合地基。

(2)滨海东路挡潮闸

根据交通顺畅、建筑物和施工布置可行等要求,选定渠线桩号0+065处为新建水闸的闸址。

滨海东路挡潮闸主要功能为挡潮、行洪,兼有交通、蓄水的功能。

新建水闸主体由闸室、闸后交通桥涵、进出口连接段、消力池及海漫、机电控制室、出口海床防护等组成。

新建闸涵位于底宽48m的复合式渠道中轴线与滨海东路交汇处,其中闸室顺水流长度12.7m,垂直水流向(行车向)结合渠道宽度拟定桥面宽47.42m。

闸下设4孔,单孔净宽10m的上翻式平板钢闸门。

闸后桥涵桥面总50m,其中道路面宽40m。

桥下设4孔,单孔净宽约10m。

计算水闸消力池的池长和池深分别为14m和1.0m。

机电控制室布置在水闸出口左侧。

管理房做成半地下式,周边采用植树绿化。

机电控制室面积100m2。

闸后交通桥涵主干道路面总宽40m,两侧各布置5.0m宽的管线沟预留通道,拟定桥面总宽50m。

闸涵两孔一联布置,共布置2联,桥涵结构选用整体式箱涵结构型式。

闸涵的进出口翼墙采用悬臂式挡土墙护岸。

水闸及翼墙地基采用粉喷桩处理。

水闸出口海床抛石防护面积约5300m2,抛石厚度0.7m,要求其下敷设30cm厚的自然级配良好的石渣。

(3)环岛东路桥涵

环岛东路跨渠桥涵位置桩号为0+805,主要功能为行洪和交通。

规划的广珠城际轻轨位于环岛东路桥涵行车向中心线的地面之下,桥涵上方有高架桥。

新建桥涵主体由交通桥涵、进出口连接段、引桥等组成。

新建桥涵位于底宽48m的复合式渠道中轴线与环岛东路交汇处,其中桥涵顺水流长度70m(其中道路面宽60m),垂直水流向(行车向)结合渠道宽度拟定桥面总50m,桥下设4孔,单孔净宽约11.1m。

交通桥涵选用整体式箱涵结构型式,桥涵净空高度为6.70m。

桥涵东西两侧布置有各5m宽的专用管线沟,规划φ120cm给水管、φ50cm中水管、热力管、热水管、垃圾真空管、电信电缆、10kv供电电缆均位于桥下西侧的三仓综合管沟内。

电气工程

本项目电气设计包括滨海东路挡潮闸的4孔液压启闭机的控制、配电、照明、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

沿渠道照明设计,公路桥照明设计。

采用一回10kV线路,通过一台SCB10-80/10干式变压器供滨海东路挡潮闸用电。

其用电负荷需向当地供电部门报装。

本项目渠道长约1.3km,两边设有交通道,初步拟定道路采用太阳能/风能路灯照明。

太阳能路灯功率为300W、杆高6m。

每50m一个。

滨海东路公路桥和环岛东路桥采用高杆路灯照明,电源和控制由公路设计统一考虑。

金属结构

本项目金属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滨海东路挡潮闸及其附属的工作闸门检修吊装孔、检修门槽孔钢格栅盖板。

本项目中涉及的闸门、非耐蚀铸铁埋件外露部分及液压启闭机的液压缸非结合表面均采用RMAL合金复合涂层防腐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条件

工程区位于珠海市横琴岛,横穿环岛路与滨海大道,对外交通发达;

横琴岛地处珠江口西岸,西临磨刀门水道,北临马骝洲水道,东临十字门水道和夹马口水道,与澳门隔河相望,南临南海,本工程水路交通极为便利。

工程区沿线为香蕉地或澳大新校区及横琴开发用地,施工场地可就近征用,条件较好,能满足施工布置的需要。

生活和施工用水宜采用市政自来水,施工用电可考虑从附近变电站(所)接线。

工程所需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材、木材、油料、块石、碎石、砂、土工合成材料等,全部从本地建材市场择优购买。

本工程土料开挖方较大,填方量相对较少,可全部考虑利用开挖方,无需外购。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2)施工导流

渠道部分:

本排洪渠为新建渠道,可将新建渠道与原渠道联结段留待后期施工,其它渠段施工可不需围堰保护,只是在最后施工联结段渠道时需设置临时围堰防护,可直接利用开挖方填筑一内围堰临时挡水。

建筑物部分:

环岛东路桥涵考虑在渠道连通中心沟与十字门水道前施工完成,不需考虑施工导流措施;

滨海东路挡潮闸施工时在靠十字门水道侧需填筑外围堰防护,不需考虑导流措施。

滨海东路挡潮闸围堰(外围堰)主体部分采用模袋砂围堰,堰顶设计高程统一为3.00m(已考虑安全加高和波浪爬高)。

设计拟定围堰主体部分顶高程为2.50m,顶宽3m,边坡为1:

3,外海侧铺设一层防渗土工膜,护坡采用袋装砂防护;

其上靠外海侧增设50cm高、100cm宽袋装土子堰。

内围堰工程量小,考虑直接采用开挖方回填。

(3)主体工程施工

工程主要安排在枯水期施工。

首先考虑施工环岛东路交通桥及滨海东路挡潮闸,同时施工不受临时应急道路影响的渠道部分;

待环岛东路桥涵及滨海东路挡潮闸具备通车条件后施工剩余渠道部分;

最后将排洪渠与中心沟与十字门水道连通。

排洪渠渠道部分主要施工程序为:

渠道一期开挖(至粉喷桩施工基面)→粉喷桩施工→二期开挖→挡墙施工→渠底防护施工→渠岸护坡施工→上部结构及景观部分施工。

桥涵施工:

基坑开挖(至粉喷桩施工基面)→粉喷桩施工→主基坑及综合管沟深基坑开挖→预埋综合管沟施工→桥涵下部结构施工→桥墩施工→桥面板等上部结构施工→桥涵两侧土方回填。

挡潮闸施工:

围堰填筑→基坑抽水→基坑开挖→基础处理→混凝土浇筑、石方砌筑→上部结构施工→基坑回填及两岸连接段施工→金结、电气设备安装。

(4)施工总布置

根据本项目特点,拟将施工布置区集中设置于环岛东路交通桥与滨海东路挡潮闸之间靠排洪渠北侧空地。

根据需要施工布置区内分别布置施工仓库、综合加工厂、机械停放场、生活及办公用房等施工辅助设施。

(5)施工总进度计划

工程计划从第一年的8月底开工,至第二年4月15号前完工,总工期八个半月。

工程建设征地及移民拆迁

根据测算,本工程建设永久用地幅员面积157.6亩,涉及澳门大学新校区土地83.75亩(焦地8.43亩、建设用地69.19亩、未利用地6.13亩),新校区外土地73.89亩(焦地65.43亩、建设用地3.18亩、绿化地4.12亩、未利用地1.15亩)。

施工临时用地面积483.92亩。

其中施工辅助设施用地3.75亩,施工临时道路用地26.99亩(施工临时道路用地扣除与永久征地范围重合部分后为25.96亩),弃渣场用地面积404.65亩,渠道施工开挖影响用地面积32.66亩,围堰临时占地15.87亩,实际临时用地为482.89亩。

工程建设涉及拆迁澳门大学门卫砖混房面积14.0m2、砖围墙2310m2、钢丝网围墙150m2、围墙基脚湿砌毛石1450m3、围墙顶灯154盏、活动大门1套。

工程征收涉及零星树木,大王椰子树30株、榕树28株、杂树240株、大叶黄杨32株、小叶黄杨60株。

专项设施受影响主要为:

输水管道φ800mm一根,临时改线和恢复长度需540m;

广电、移动、联通、网络四家单位的地下通信光缆井(沟)临时改线和恢复皮长需420m;

珠海供电局地下10kV高压电缆皮长220m、路灯3盏/杆。

影响滨海大道10kV和380V架空输电线路需改线皮长分别为220m和120m,中国电信公司地埋通信光缆临时改线和恢复需皮长420m。

本项目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补偿费用由土地征收费、青苗补偿费、临时占地恢复费、专业项目恢复(改建)补偿费、独立费用、预备费、有关税费等项目组成。

横琴新区中心沟排洪渠道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投资为8384.51万元。

3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1)工程施工期大量土石方开挖和施工道路修建损坏了植被同时引起新的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2)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对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可能产生影响。

(4)施工场地及运输途中的扬尘、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5)工程征地拆迁活动将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及当地的水土保持现状带来一定的影响。

(6)交通运输

施工期对滨海东路及环岛东路的交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施工材料运输高峰时,运输车辆数量增加,对交通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运输车辆作业不当造成路面损坏,将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

桥涵建设施工将影响公路交通。

营运期期影响因子分析

建设内容为排洪渠改线、挡潮闸及跨渠桥涵建设及生态景观设计,在满足挡潮、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兼顾市政、交通、水环境、水资源和生态景观的要求。

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当地的防洪泄洪能力,美化周围环境,改善当地景观,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空气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评价区域各监测点监测项目SO2、NO2小时平均浓度及TSP日均浓度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环发[2000]1号发布)二级标准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地空气环境质量良好。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十字门水道的监测结果表明,各断面CODMn、磷酸盐超标率为100%,W02无机氮略为超标,其余各监测指标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第二类标准要求。

十字门水道主要呈现轻微有机型污染。

中心沟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石油类超标,其他指标均满足《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要求。

声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本工程沿线各测点昼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能够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说明本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生态现状评价结论

项目所在区域原为香蕉园及荒草地等,无基本农田保护区用地。

周边城市化程度较低。

根据对项目用地范围及周边生态环境的调查,项目周边为待建设用地或农业用地,农用地目前主要种植香蕉,项目场地范围灌草常见物种主要为牛筋草、龙葵、狗牙根、雀稗、毛蒿、一点红、蟛蜞菊、鸭趾草、细柄草、地桃花、田菁、五节芒、香附子、旱伞草,这些灌草均为当地田间地沟常见的灌草,植物物种类型非常简单。

总的来说,项目用地范围内生态环境现状一般。

项目区水土流失相对较小,流失强度在轻度~中度侵蚀之间,土壤侵蚀模数容许值为500t/km2·

a,属国家级和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5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社会影响分析

(1)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工程对交通的影响包括对交通运输、道路路面、交叉道路、出行阻隔等方面。

本工程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材料的运输。

在施工高峰期,由于材料运输量的增和,会使公路的交通量临时性的大幅度增加,如调度不当,则可能引起堵塞。

因此,施工单位应与交通运输部门密切合作,合理安排,科学调度,把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2)拆迁、征地影响

根据横琴新区建设规划和工程建设布置,本项目工程建设征地处理范围为渠道占地,渠顶巡视道路和工程管理用房用地范围。

本工程建设永久用地157.6亩,主要占地类型为焦地、建设用地、绿化地及未利用地。

工程建设涉及拆迁澳门大学门卫砖混房面积、围墙等。

工程征地涉及零星树木。

同时改线工程还对附近的专项设施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工程的涉及的拆迁征地工作相对简单,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横琴新区建设用地整合处理方案》及《关于印发珠海市征收(征用)土地青苗及附着物补偿办法的通知》珠府[2010]6号做好项目征地补偿工作,建设单位一定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确保本工程的拆迁安置工作顺利完成。

水环境影响结论

由于本工程涉及河段及下游无城市生活饮用水取水口,施工时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桥涵、水闸施工引起的河水混浊,影响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生境。

围堰内侧设置土工布进行防护,以减少混浊水对河道内鱼类的影响。

临时堆放的土石方在雨水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水体混浊,因此,临时堆放的土方应压实,不要放在河边,以免遇雨流失,造成河渠堵塞或影响水质。

桥涵施工中钻桩泥浆水应设置沉淀池,待泥浆沉淀后上清水排放。

施工现场机械和设备在清洗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可在施工场地建立临时隔油池和沉砂池,尽可能回用沉淀后的废水。

回用后剩余的废水排入雨水管网,施工废水经过处理后对周边水体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对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建议设立临时厕所,并及时运走,不能随意排放。

经上述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及生活污水对中心沟及十字门水道水质影响不大。

大气环境影响结论

施工期对空气环境影响的因素主要是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建设中的扬尘。

(1)汽车尾气

施工运输车辆多为大吨位车辆,而且车辆车况多数不佳,工程车辆行驶将加重车辆尾气污染负荷。

因此,施工单位应注意车辆保养,尽量保证车辆尾气达标排放。

(2)施工扬尘

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平整土地、挖土、混凝土搅拌、建材运输和装卸等过程都会产生扬尘。

施工扬尘浓度与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管理水平、施工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建设地区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

横琴岛的年平均风速6.5m/s,本项目施工期间将会使该区地TSP增加,扬尘距离估计在300m以内。

而运输车辆车轮所携带的泥土所造成的影响范围是在运输道路两侧50m范围内。

为减少扬尘对该片区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单位针对扬尘产生的主要环节,采取如下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

根据主导风向和环境敏感点的相对位置,对现场合理布局;

堆放料场地应尽量远离周边敏感点。

在施工过程中,场地周围必须设有高度围栏围挡,采取抑制扬尘措施,如洒水等,大风天气时(4级以上)禁止施工。

对产生的弃渣及时收集运至指定地点。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地坪必须进行硬化处理;

建筑工地所有出入口要设置清洗车轮的设施,确保出入工地的车轮不带泥土上路;

对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实行库存或加盖蓬布;

使用商用混凝土。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垃圾暂存点,并及时回收、清运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建筑施工外脚手架一律采用密目网围护。

建设工程现场必须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清扫制度,施工期间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作。

本项目周边尚未开发,周边敏感点较少,通过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声环境影响结论

根据机械噪声衰减预测结果可知,在距离施工机械100m处的噪声值可以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昼间标准,夜间达标距离较远,因此,噪声源大的设备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施工单位应采取各种措施来尽量减缓项目施工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

(1)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严禁在22:

00~6:

00及12:

00~14:

00之间使用高噪声设备,避免在同一时间内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

同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GB12523-90)中的规定。

(2)建设施工单位若需要在夜间进行施工,必须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同时张贴告示,通知周围居民和公众。

(3)加强声源噪声控制,可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或采用消声器、消声管或声障等措施进行控制。

(4)一切动力机械设备都应适时维修,特别对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降低噪声部件的损坏而产生很强噪声的设备,更应经常检查维护。

(5)在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管理,落实各项减振降噪措施。

(6)汽车晚间运输尽量用灯光示警,禁鸣喇叭,到达运输点后尽量熄火,可减少噪声扰民。

生态环境影响结论

本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工程土石方开挖及拆迁安置等引起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影响等。

工程建设区域内由于人为活动频繁,无野生珍稀动物分布,仅有少量家养动物,本工程建设不会对陆生动物产生明显影响。

本工程建成后,不存在大范围的植被破坏等问题,对工程周边植被的影响也较小。

同时,工程建设区及周边不涉及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等,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等影响较小。

本工程迁移新开渠道1.3km,中心沟排洪渠断面采用生态复合型结构。

本迁移渠道不仅要满足排洪的要求,还要满足其作为景观水体和横琴新区备用水源的要求。

排洪渠内的正常蓄水位为1.80m,正常低水位为1.50m。

1.50m高程以下采用矩形断面。

渠底采用40cm厚干砌块石护底,砌石下设30cm厚砂石垫层和30cm厚中粗砂垫层反滤。

渠底两侧设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