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课本图配题生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3471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课本图配题生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答案课本图配题生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答案课本图配题生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答案课本图配题生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答案课本图配题生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案课本图配题生物Word下载.docx

《答案课本图配题生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课本图配题生物Word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课本图配题生物Word下载.docx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隔绝空气,创造无氧条件。

3.甲、乙试管应置于50℃水浴保温,并不时的向乙试管缓缓充入氧气。

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创造试管内有氧环境。

4.BTB试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

当pH<

7时为黄色,pH>

7时为蓝色。

实验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试管1的变化情况是由蓝色变为黄色,试管3的变化情况是由蓝色变为黄色。

产生同样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3号试管更短。

1.

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相当于一个暗反应)P.S.基粒中的反应是光反应,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2.图中

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形成H2O。

③过程产生的ATP为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源(P.S主要能源是葡萄糖),其中③过程产生的最多。

3.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4.若植物细胞处于无氧状态下,则

过程产生的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场所)内形成乙醇和水。

5.若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能量1与能量2的关系为:

能量1>

能量2。

原因是有氧呼吸葡萄糖分解彻底,释放能量多。

1.不经过消化就能被人体吸收的是()

A.淀粉B.葡萄糖C.脂肪D.蛋白质

2.吃进的马铃薯在人体内分解的最终产物主要是()

A.淀粉B.麦芽糖C.葡萄糖D.二氧化碳和水

3.糖、脂肪、蛋白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都可出现的是

可在体内储存

在体内可相互转化

③分解后能释放能量

能生成水,CO2

能生成水,CO2和尿素

4.糖、脂质和蛋白质之间可以转化。

氨基酸必须通过脱氨基作用才能转化成糖和脂肪,在肝细胞内,脱下的氨基被转化成尿素排出体外。

人体内某些糖类的中间产物可以通过转氨酶的作用,形成氨基酸。

Mark第5章第5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一、生长素的发现历史(参考课本)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合成部位:

胚芽鞘、生长活跃的部位(根茎尖、发育着的种子)

2作用:

细胞水平: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分裂和分化。

器官:

促进茎伸长、侧根形成、促进果实发育、促进顶端优势。

3作用特点:

两重性(合适浓度一般为低浓度起促进,超过合适浓度较高浓度起抑制和毒害作用)

二、与生长素相关的现象解释:

1.向光弯曲:

(图5-29)

是(不均衡生长)的结果(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与生长素分布不均衡有关(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注:

生长素对两侧都是促进作用。

2.顶端优势:

(图5=34)

1.左边的枝条将发育成右边宝塔形树形。

即顶芽A优先生长,离顶芽越近的侧芽,越受到抑制。

此现象称(顶端优势)。

2.生长素是由(顶芽A)芽产生的,被运输到(侧芽BCDE等)。

其中离顶芽越近,侧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

(侧芽B)处的生长素浓度最高,生长素对侧芽B起(抑制作用)。

侧芽E生长素浓度最低,生长素对侧芽E起(促进作用)。

因此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3.如果将顶芽A切除后,则对侧芽B的抑制作用被解除,(侧芽B)将优先生长。

此时侧芽C处的生长素浓度最高。

三、生长素在农业上的应用:

(参考课本)

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遗传:

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第一节遗传信息

重点:

1。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理解记忆)

2.DNA为什么能够作为遗传物质传递信息——DNA结构特点(理解记忆)

3.DNA染色体、基因、蛋白质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明

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中,(因为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

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

(一)理论分析:

遗传物质所具备的条件:

A能储存巨大的信息B能够精确的复制遗传给后代C结构稳定

蛋白质虽然由20种氨基酸组成,符合条件A,但不符合条件BC。

排除法确定遗传物质是DNA。

(二)1952年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

1.噬菌体:

A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一类(病毒),

B噬菌体衣壳由(蛋白质)组成,头部含(DNA)。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能够在细菌体内繁殖出几百个(性状完全相同)的噬菌体(后代),

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还是DNA进入细菌内,还是同时进入呢?

因此需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外壳和DNA标记,通过检测其(放射性)对其进行跟踪。

3.如何标记?

DNA由元素C、H、O、N、P组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由元素C、\H、O、N、S组成,根据DNA含磷P不含硫S,蛋白质含硫S但极少含磷P的事实,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用(32P标记噬菌体DNA)。

4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过程

结果

噬菌体被标记部分

培养

离心

放射性检测

实验一

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让噬菌体侵染细菌,在细菌内繁殖

一种物质分离方法,将溶液和细菌分开,细菌沉淀在底部。

跟踪被标记的成分。

放射性在溶液,不在试管底部(细菌内)。

实验二

32P标记DNA

放射性在细菌内,不在溶液内。

实验一的结果说明:

噬菌体的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

实验二的结果说明:

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内。

实验一和二共同说明噬菌体的各种生物性状是通过(噬菌体的DNA)传递给后代的。

(DNA)是遗传物质。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图6-4)

A噬菌体尾部(吸附)在细菌表面,

B将细菌的细胞壁溶解出一个小孔,然后将(DNA注入)细菌内。

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C在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的原料),复制噬菌体DNA和合成蛋白质外壳在(细菌的核糖体)D蛋白质外壳和DNA组装噬菌体。

E细菌裂解释放出噬菌体。

(三)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在不含DNA的病毒中,遗传物质是RNA

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二.DNA结构特点——决定DNA为什么能够作为遗传物质传递信息(理解记忆)

1.关于组成单体:

DNA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其组成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

每个单体又由(一个磷酸)(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

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四种。

因此脱氧核苷酸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很多的单体是如何形成双螺旋结构的?

(1)每两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脱氧核苷酸长链。

,形成骨架。

(2)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之间通过碱基配对相连接。

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互配对连接,配对原则是(A与T,G与C)。

因此两条链是互补的

(3)空间结构是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3.从DNA结构特点决定DNA为什么能够作为遗传物质传递信息

DNA中的蕴藏的遗传信息指(脱氧核苷酸的序列)。

(1)组成DNA的单体核糖核苷酸的种类4种、数量、和排列顺序构成DNA分子的多样性,所以DNA分子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2)配对原则决定了DNA能够精确的复制。

(3)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

4.DNA发挥遗传效应的单位——基因

(1).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形态、生理和行为)的DNA片段,即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

(2)每个基因由成千上百对脱氧核苷酸组成的。

(3)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不同,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不同

(4)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决定生物性状。

因为生物性状是通过蛋白质来体现的。

1.胞嘧啶2.腺嘌呤3.鸟嘌呤4.胸腺嘧啶5.脱氧核糖6.磷酸

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碱基对9.?

看不清标记10.多核苷酸链

双链中:

A=T,C=G,A+C=A+G=T+C=T+G=50%;

例:

一条链中的A∶C∶T∶G=1∶2∶3∶4,求另一条链中A∶C∶T∶G=__3:

_4_:

1:

2___________。

第2节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的复制:

1.时间: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2.场所:

(细胞核)

3特点:

A边解旋边复制

B(半保留复制)严格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

4条件:

A酶(解旋酶和聚合酶)——因为这是一个化学合成的过程,需要生物催化剂。

B模板:

两条母链:

解旋后的两条链。

C原料: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能量:

ATP

5.精确复制的原因:

碱基配对原则和边解旋边复制保证精确复制。

6.复制的意义:

保持生物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

例题:

把一个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32P进行标记,此分子进行n次复制后,共合成(2n)条DNA,其中含有标记链的DNA分子是

(2)条。

含有原来DNA分子母链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2/2n

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成的大分子)

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都严格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一)转录:

(1)场所是(细胞核)

(2)条件:

A酶(解旋酶和聚合酶)

DNA的(一条)母链: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3)过程:

边解旋边转录,按碱基配对原则)

(4)产物:

形成单链RNA。

将遗传信息DNA传递到RNA。

其中mRNA通过细胞核的(核孔)进入(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二)翻译:

(将mRNA上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

1.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2.模板:

mRNA

3.原料:

游离的氨基酸

4转运:

tRNA转运过程中存在碱基配对原则(参考图6-14)

5.对应关系(相当于中英文词典):

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

4.产物:

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练习:

例题1.DNA分子解旋发生在:

(转录)和(复制)过程中。

例题2:

某基因(DNA片段)含碱基66个(33对),经转录、翻译后,形成的一条多肽链最多含有(11)个氨基酸?

提示:

[DNA是双链,转录形成的mRNA含33个碱基,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例题3:

A.该图表示的是蛋白质合成中的(翻译)过程。

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B.请填写横线所指的

(1)mRNA

(2)核糖体(3)蛋白质(4)tRNA(5)氨基酸

C.模板:

D.密码子存在于

(1)中

项目

DNA

RNA

组成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单体组成

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GC)

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UGC)

核苷酸数

4种

结构

双螺旋

单链(mRNA、tRNA、rRNA)

存在场所

细胞核

合成后达到细胞质

第3节基因工程

课本思路很清晰,参考课本和练习册记忆。

1.基因工程的三种工具:

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

2.限制酶的特点是,专一性(很强),能(识别)DNA分子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能(切断)特定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

3.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见书本59页

4.应用例子(转基因棉花、转基因鼠图6-22获取优良性状、转基因羊获取人源性蛋白图6-22)

5.安全性:

集中在哪两个方面?

7章细胞分裂与生命的延续

单细胞生物如细菌,草履虫,眼虫等,在适宜的生活条件下进行分裂生殖.

酵母菌和水螅等低等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常以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上图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营养繁殖具有繁殖速度快、,产量高的的优点.由于营养繁殖的后代是亲本的一部分,带有与亲本相同的遗传性,所以它可以表现亲本的优良性状.

这种精子和卵结合的生殖方式称为卵式生殖,对于高等动物和人类来说,是唯一的生殖方式,且所产生的后代往往比亲本有着更强的的能力.

根尖和茎尖的分生组织中有大量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1.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每条染色体由共用一个着丝粒的两条染色单体组成,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

2.在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成两个,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形成两组形态结构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当染色体分别移到细胞两极以后,纺锤体消失,染色体的螺旋逐渐解开而伸长,最后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4..要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检验方法是观察是否出现细胞板。

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是指()

A、细胞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过程

B、细胞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C、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D、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过程

1.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第二极体,极体都将消失。

2.动物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A.有丝分裂过程中B.受精作用过程中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3.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B.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后期)

C.受精过程中D.受精卵的分裂过程中

4.下列内容中,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相对应的变化顺序是()

①染色体复制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着丝粒分裂

④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⑤同源染色体联会

A.①⑤④②B.④⑤②C.①③②D.③②④⑤

5.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原因是()

A.染色体分配不均B.细胞质分配不均

C.纺锤丝断裂D.细胞核不分裂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期,联会以后,来自父方染色体的一条与来自母方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有可能互相交换一部分遗传物质,这种交换现象的发生,是导致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之一.

1.果蝇的精子里有4个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其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数依次为()

A.4,8,4B.16,8,4C.8,16,8D.8,8,4

2.若某动物的一个精细胞中DNA含量为m,则其初级精母细胞中DNA含量是()

A.4mB.3mC.2mD.1m

3.小白鼠的卵细胞内有20个染色体,那么它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

A.20个B.40个C.80个D.160个

1.细胞分化的过程是()

A.稳定而可逆的 

B.稳定而不可逆的

C.不稳定而可逆的 

D.不稳定而不可逆的

2.关于人体内的三种细胞:

红细胞、神经元、精子,不正确的说法是()

A.它们都是经过细胞分化产生的

 B.它们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C.它们都具有细胞膜

 D.它们都能进行细胞分裂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植物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植物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全部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D.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可以离体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

A.特异性B.全能性C.适应性D.多样性

格登的试验第一次证明了动物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1.下列有关克隆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克隆技术可以成为人类挽救珍稀动物的新途径

B.“多利”羊是克隆技术在哺乳动物研究中的成功案例

C.目前,植物克隆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都较成熟且成功率高

D.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政府明确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的研究

2.将甲绵羊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乙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再将此卵细胞植入丙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小绵羊即“克隆绵羊”,此“克隆绵羊”()

A.基因型与甲相同,性别一定与甲不同

B.基因型与乙相同,性别一定与乙相同

C.基因型与丙相同,性别一定与丙相同

D.基因型与甲相同,性别一定与甲相同

1.

(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 

白花 

,母本是 

紫花 

(2)操作①叫 

去除雄蕊 

,操作②叫 

授粉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 

紫 

色。

(4)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而保持纯种,实验时又容易用人工的方法进行杂交;

另外不同品种的豌豆具有区别明显的生物性状。

2.

(1)对种子的形状这一性状来说,圆形和皱缩是一对相对性状;

(2)显性性状是圆形,隐性性状是皱缩,子二代同时出现圆形和皱缩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3)F2中圆形和皱缩的基因型分别是(用A和a表示):

AAAa、aa

2.

(1)P表示:

亲代F1表示子一代

F2表示子二代X表示:

杂交

表示自交。

(2)根据右图所示,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结论1:

紫花是显性性状

结论2:

白花是隐形性状

结论3: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3.

(1)花的颜色是基因控制的。

控制紫花和百花这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子一代紫花会产生2种配子,分别是A和a。

(3)子二代中表现型有:

紫花和白花基因型有AAAaaa,共3种。

4.请推断F1和隐形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以及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填写在图8-8中。

5.根据图8-9回答问题

(1)子一代黄色圆形(YyRr)会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YR、YryRyr。

而且数量几乎相等。

遵循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F2中,绿色圆形和黄色皱缩是新组合的性状。

这种变异是因为基因重组造成的

6.根据图8-10和表8-3回答问题

(1)孟德尔为了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否正确,他用测交方法加以验证,即将F1植株与双隐形亲本杂交,预测F1会产生4种配子,双隐形亲本只能产生1种配子,受精后所形成的F2应该有4种表现型,且每种数量基本相等。

(2)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结果见表8-3,可以得到结论:

测交结果与孟德尔的预测结果相符合,证明了假设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正确的

7.根据图8-13和图8-14回答问题

(1)果蝇唾液腺细胞的染色体比较明显,比一般的染色体大得多,是由于唾液腺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细胞不分裂。

因此称其为巨大染色体。

(2)巨大染色体上富有特色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是相对(A.恒定B.变化的)

(3)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所以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8.根据图8-16回答问题

(1)对性染色来说,男性会产生2种精子,且比例是1:

1

而女性会产生1种只含X染色体的卵。

(2)所以在自然状况下,男女的性别比例总是接近1:

1

9.根据图8-18回答问题

(1)分别从图中用彩笔画出致病基因的传递途径。

(2)从A图中可以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遗传特点是:

母亲的致病基因既能传递给女儿也能传递给儿子

(3)从B图中可以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遗传特点是:

父亲的致病基因只能随着X染色体传给不能传给女儿。

9.根据图8-22回答问题

(!

)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无交换时,会产生2种配子。

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发生交换时,

会产生4种配子,出现2种重组型配子。

结果使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生物性状

我们把这种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称为基因重组

(2)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发生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第1次分裂的前期

10.

(1)以下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

7、基因突变发生在…(B)

A.DNA→RNA的过程中B.DNA→DNA的过程中

C.RNA→蛋白质的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