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中考题和答案9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3256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蒹葭中考题和答案9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蒹葭中考题和答案9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蒹葭中考题和答案9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蒹葭中考题和答案9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蒹葭中考题和答案9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蒹葭中考题和答案9篇Word格式.docx

《蒹葭中考题和答案9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蒹葭中考题和答案9篇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蒹葭中考题和答案9篇Word格式.docx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

2

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提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

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

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

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

3

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

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

[答案]景语情语。

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

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

一条河流,蜿蜒而去。

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

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

但景物又有不同。

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

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

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

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答案]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

4

有少数的改变。

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

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第二篇

5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

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

6

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2)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第三篇

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蒹葭?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

从之,道阻?

且长;

溯游?

从之,宛?

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

?

蒹(ji1n):

荻也。

葭(ji1):

芦也。

苍苍:

鲜明之貌。

“伊人”犹是人,彼人。

指诗人所追寻的人。

方:

边也。

“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溯(s)):

逆水而

7

行。

这里是说傍水走向上游。

看下文“道阻且跻”可知是陆行而非水行。

洄:

回曲盘纡的水道。

从:

就也。

阻:

难也。

“游”通“流”,流是直流的水道。

宛:

可见貌。

“凄?

凄”一作“萋萋”,犹苍苍也。

晞(x9):

干也。

湄:

水草交接之处。

跻(j9):

升高。

坻(ch0):

水中高地。

采采:

犹萋萋。

涘:

水边。

右:

曲也。

沚:

小渚。

(1)

下列两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A(

B(

C(

D(

8

(2)

这首诗歌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

诗共3章,每章8句,都以“蒹葭”“白露”起兴,有什么作用,

答案:

1(A;

解析:

既理解关键词语,又要结合具体语境。

诗歌塑造了一个情思满怀、不畏险阻却难以与意中人相会的苦恋者形象。

9

可以从“伊人”及“溯洄以之”等时间、地点变换理解。

反复以“蒹葭”“白露”起兴,通过对清秋萧瑟的景物描写来衬托主人公愁肠百结的心境。

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深邃。

结合“兴”的作用,联系具体内容作答。

第四篇

阅读《蒹葭》一诗,完成后面各题。

溯回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究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溯回从之,道阻且脐。

蒹葭采采,自露未已。

溯回从之,道阻且右。

10

(1)下列加粗词注音中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ji1nji1)苍苍溯徊(s)hu0)从之

B.白露未晞(x0)道阻且跻(j@)

C(在水之湄(m6i)宛在水中坻(ch0)

D(在水之涘(s@)宛在水中沚(zh!

(2)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谓伊人(那人,指意中人)

B(溯洄(逆流而上。

洄,曲折迂回的水道)

溯游(顺流而下)从之

C(道阻(阻碍)且长白露未晞(干)

D(道阻且跻(登高、上升)

11

宛在水中坻(水中高地)

(3)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采采,白露末已:

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的露水没有完。

B(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我所爱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C(溯徊从之,道阻已跻:

逆着曲折的河水去找他(她),路途艰难又处在高地。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他(她),好像站在河水里。

(4)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寻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B(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坻”,表达相望伊人但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情意。

C(这首诗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在一个秋日的清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芦苇丛却呈现出冷寂落寞的气氛。

D(诗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末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是客观的写景描物,运用

12

的是“比”。

(5)从文学欣赏角度简析下列诗句。

(6)试分析《关雎》、《蒹葭》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描写

特征(或表现手法,或语言特色)上的异同。

请任选一点加

以分析。

第五篇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题目。

蒹葭

(1)

13

兼葭苍苍

(2),白露为霜。

溯洄(3)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4)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5),白露未晞(6)。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

蒹葭采采(10),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1)。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2)。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13)。

【注】

(1)蒹葭(ji1nji1):

芦苇。

(2)苍苍:

鲜明茂盛的样子。

(3)溯洄(s)hu0):

逆着曲折的水流而上。

(4)溯游:

顺流而下。

(5)萎萋:

苍青色。

(6)晞(x9):

把水晒干。

(7)湄(m6i):

水边高崖。

(8)跻(j9):

上升,攀登。

(9)坻(ch0):

水中高地,小渚。

(10)采采:

众多的样子,犹言形形色色。

(11)涘(s@):

(12)右:

迂回之意。

(13)泪(zh!

):

水中小洲。

(1)这首诗与《静女》有哪些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都以“蒹葭”“白露”其兴,有什么作用,

14

(1)本诗也是一首哀婉清丽、格调缠绵的爱情诗。

表现了男主人公希望见到自己所思念的人的深切感情。

在表现手法上同样运用了起兴;

在形式上,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2)诗歌塑造了一个情思满怀、不畏险阻却难以与意中人相会的苦恋者的生动形象。

(3)三章诗分别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唏”“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开头,通过清秋萧瑟、迷蒙的景象描写衬托了主人公愁肠百结的心境。

第六篇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15

1、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

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16

1、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2、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意对即可)

第七篇

一、默写

二、练习

17

1.本诗选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诗属于。

2.诗歌抒发了一种的感情。

3.体现诗的全部旨意出来,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4.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溯游”二字写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

5.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

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6.思考:

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7.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

10.请简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1.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12.本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13.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18

1.风2.敬慕、怀念与怅惘交织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4.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失望、惆怅5.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6.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萧瑟凄凉的晚秋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7.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8.苍、霜、方、长、央9.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

10.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显示了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举例:

每章的后四句。

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11.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

12.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13.?

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

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

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

《诗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9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赏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

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

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

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

然而,

20

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

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

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

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

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

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

21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7、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二:

练习:

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22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4(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5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引起后文(或:

起兴作用)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意思接近即可)

4(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5((2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23

6((2分)

(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7.解析:

这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对其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爱情诗,描写青年男子对理想爱人的追求。

雎鸠,是一种水鸟,传说这种鸟儿雌雄相爱,情真意专,形影不离。

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

比)

三: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2)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

24

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

(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

3((2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4((2分)

(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第八篇

25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