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鲁迅手抄报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3159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鲁迅手抄报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走进鲁迅手抄报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走进鲁迅手抄报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走进鲁迅手抄报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走进鲁迅手抄报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鲁迅手抄报资料Word下载.docx

《走进鲁迅手抄报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鲁迅手抄报资料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鲁迅手抄报资料Word下载.docx

……”

  还有他的诗歌,浓情蜜意,同样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作于1931年儿子生病为起因的《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亦如写给自己爱人许广平的一首: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所有这些,令人唏嘘,令人感喟,我们的大师却也这般凡夫俗子,却让我们愈觉其伟大,更觉亲近。

  真诚的呼吁我们这个时代,给我们一个走近大师的平台,来摆渡我们的小舟,向着鲁迅先生的水的那一方。

鲁迅简介(适用于手抄报)

  鲁迅简介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大事年表

  1910年三十岁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

  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

  年三十一岁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

  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

  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三十

  二岁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

  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抵北

  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

  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是月公余撰写谢承《后汉书》。

1913年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三十四岁研究佛经。

1915年三十五岁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

同月刻《百喻经》成。

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三十六岁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三十七岁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1918年三十八岁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1919年三十九岁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1920年四十岁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1年四十一岁二三月又校《嵇康集》。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1922年四十二岁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

1923年四十三岁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

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四十四岁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

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

  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1925年四十五岁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鲁迅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随后鲁迅向专管行政诉讼的平政院投递诉状,控告章士钊滥用职权。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鲁迅主要作品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文学论著:

《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

《野草》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的资料

  鲁迅先生辞世之时,海婴还是一个7岁的稚齿孩童,但鲁迅先生又的的确确以他的精神和思想陪伴了海婴70年。

《鲁迅与我七十年》这本书不仅披露了鲁迅生前受胃痛折磨、险遭暗杀等事,而且对“鲁迅之死”进行了大胆质疑和推断,拨开了历史的浓浓迷雾,具有极大的史料研究价值。

海婴叙述诚恳坦率,文笔朴实,字字含情,思父之心跃然纸上。

胃病时常困扰父亲

  父亲致命于肺病,但在生前经常折磨他的却是胃病。

但这胃病并不是因与章土钊打笔仗才发作的。

听叔叔周建人讲,父亲年轻时本来很健壮,他得胃病最早的起因是少年时代赶乡试。

考场距家颇远,父亲家贫,只能靠步行。

入场时间又在半夜,要在家里吃了晚饭赶去,随身还得带考篮,里面放着笔墨砚台、食物以及小板凳等物。

而同伴大都二十多岁,他们腿长跑得快,加之出发前有个同伴定要先洗了脚才走,等洗完脚又听说考场门快要关了,因此大家只能大步奔跑。

这可苦了父亲,他年少跑不快,只能一路硬拼着。

但他刚刚吃饱了饭,哪里经得住这种剧烈的运动?

由此落下了病根。

  父亲十八岁那年,带着祖母筹措的八块钱的盘缠,来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每逢严冬,他只能买点辣椒下饭,借以取暖,胃部不断受到刺激。

父亲中年以后,牙齿又全部拔去,装以义齿,咀嚼能力衰退,这就更加重了胃的负担。

有时候胃部强烈痉挛,从外面抚摸,坚硬如石,良久不得缓。

  他疼痛时用转椅扶手顶住上腹部,长久不动,以求减轻痛楚。

母亲看得着急,便用手掌替他轻轻按摩。

即使胃病发作,父亲也不停止工作。

如果实在痛得厉害,父亲便用怀炉暖胃。

  现在见到怀炉这种东西,我总不禁产生联想:

每到晚上九十点钟,我已是早入梦乡,父亲却在这漫漫长夜、寒气袭人的环境当中,带着疾病,仅用怀炉带给他些许微温,满腔热情地为理想世界的到来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国民党曾想暗杀父亲

  这里要插一段国民党曾要暗杀父亲的史实。

那是一九九二年,我从全国人大调整到全国政协,作为“特邀代表”编入第四十四组。

组里有一位我不熟悉的老者。

他沉默寡言,神情严肃,不与他人插话谈笑,但是每个讨论题目,均按主旨简短发言。

后来我得知他便是国民党军统著名的暗杀高手沈醉。

在小组会的休息时间里,大家相互走访寒暄,我也跟着去沈醉住处访问。

当他面对我时,瞳孔猛地收缩一下,似乎情绪颇为起伏,但当时并未交谈什么。

  过了几天,我又在餐厅遇见他,他约我得空谈一下。

我应邀去他房间,他显得很激动,向我吐露一个“从没透露的秘密”。

他说,1930年代的某一天,他接到上级命令,让他组成一个监视小组,打算暗杀我父亲。

结果监视小组在对面楼里派人监视了多日,他自己也去过几回,只见到我父亲经常在桌上写字,我当时还很小,在房间里玩耍,看不到有什么特别的举动。

由于父亲的声望,他们才没有下手。

他说,否则我会对不住你,将铸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他本可以不讲,把这段历史深埋在脑子里,跟随自己在世上一起消失。

而他却坦率地告诉我,为此,我尊敬他。

  “小乖姑”偷偷装香烟

  一九三六年的大半年,父亲的健康状况起伏很大,全家人在忧喜交错之中度日。

每天清晨,我穿好衣服去上学,从三楼下来总是蹑手蹑脚,怕影响父亲休息。

父亲的房门一般不关,我悄悄钻进卧室,侧耳倾听他的鼻息声。

我自知对他的健康帮不了什么,但总想尽点微力,让他有一点欣喜。

于是轻轻地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香烟,细心地插进被熏得又焦又黄的烟嘴里面,放到他醒来后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然后悄然离去。

中午吃饭的时候,总盼望父亲对自己安装香烟的“功劳”夸奖一句。

不料,父亲往往故意不提。

我忍不住,便迂回曲折地询问一句:

“今朝烟嘴里有啥末事?

”父亲听后,微微一笑,便说:

“小乖姑,香烟是你装的吧。

”听到这句话,我觉得比什么奖赏都贵重,心里乐滋滋的,饭也吃得更香了。

  然而父亲的疾病却是日渐加重了。

秋天来临,家里寂静得像医院一样。

每天要测量体温,医生也不时前来注射。

父亲虽然还是下楼和我们一起吃饭,但吃得很少,有时提前上楼回他的房里去。

陪客人同餐,也不能终席。

  说来也许奇怪,父亲去世前两天,我下午放学回家,突然耳朵里听到遥远空中有人对我说“你爸爸要死啦!

”这句话非常清晰,我大为惊讶,急忙环顾四周,附近并没有什么人,但这句话却异常鲜明地送入我的耳鼓。

一个七岁的人就产生幻听?

而且在此后这么多年再也不曾发生过,这真是一个不解之谜。

当时我快步回家,走上三楼,把这件事告诉保姆许妈。

许妈斥我:

“瞎三话四,哪里会有这种事。

  父亲的死

  但是不幸终于来临了。

1936年的十月十九日清晨,我从沉睡中醒来,觉得天色不早,我十分诧异,许妈为什么忘了叫我起床?

这时楼梯轻轻响,许妈来到三楼,低声说:

“弟弟,今朝侬勿要上学堂去了。

”我急忙问为什么。

只见许妈眼睛发红,但却强抑着泪水,迟缓地对我说:

“爸爸呒没了,侬现在勿要下楼去。

  我没有时间思索,不顾许妈的劝阻,急奔向父亲的房间。

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平静而安详。

但房间的空气十分低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母亲流着眼泪,赶过来拉我的手,紧贴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么。

父亲的床边还有几个亲友,也在静静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亲的醒来。

时间也仿佛凝滞了,秒针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分一分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不一会儿,那个日本女护士走到床前,很有经验地伏下身去,听听父亲的胸口,等到确认心跳已经停止,她便伸开双手隔着棉被,用力振动父亲瘠瘦的胸膛,想使他的心脏重新跳动。

我们屏息等待,等待奇迹的出现。

希望他只是暂时的昏迷,暂时的假死,希望他忽然一下苏醒睁开眼睛。

然而父亲终于没有苏醒,终于离我们而去,再也不能慈爱地叫我“小乖姑”,不能用胡须来刺我的双颊了„„

  我的泪水顺着脸颊倾泻而下,母亲拥着我说:

“现在侬爸爸没有了,我们两人相依为命。

”我越加紧贴母亲,想要融进她温暖的胸膛里去。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些人,有录制电影的,有拍摄遗照的„„室内不似刚才那样寂静了。

  这时来了一位日本塑像家,叫奥田杏花,他走近父亲的床前,伏身打开一只箱子,从瓶子里挖出黄色黏厚的凡士林油膏,涂在父亲面颊上,先从额头涂起,仔细地往下,慢慢擦匀,再用调好的白色石膏糊,用手指和刮刀一层层地搽匀,间或薄敷细纱布,直到呈平整的半圆形状。

等待了半个钟头,奥田先生托着面具边缘,慢慢向上提起,终于面具脱离了。

我看到面具里黏脱十几根父亲的眉毛和胡子,心里一阵异样的揪疼,想冲上去责问几句,身子却动不了,母亲拥着我。

她没有作声,我又能说什么呢!

奥田先生对面膜的胎具很满意,和内山完造先生讲了几句,就离开了。

  八九点钟以后,前来吊唁的人渐渐多起来了,但大家的动作仍然很轻,只是默默地哀悼。

忽然,我听到楼梯咚咚一阵猛响,声到人随,只见一个大汉直扑父亲床前,跪倒在地,像一头狮子一样石破天惊般地号啕大哭。

他伏在父亲胸前好久没有起身,头上的帽子,沿着父亲的身体急速滚动,一直滚到床边。

这些他都顾不上,只是从肺腑深处旁若无人地发出了悲痛的呼号。

我从充满泪水的眼帘之中望去,看出是萧军。

这位重友谊的关东大汉,前几天还在和父亲一起谈笑呢!

而今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父亲的感情了。

  关于父亲的突然亡故,后来据日本友人鹿地亘回忆,前一天,父亲曾步行到他寓所访谈,离去已是傍晚,那时天气转冷,以致当晚就气喘不止,并不断加重,仅半天就告别人世。

鹿地亘也就成了父亲最后一位访问过的朋友。

  回头再说石膏面膜的事。

当时面膜翻注一具,交由我们留作纪念。

它上面黏有父亲多根胡子还有几根眉毛,但已不是父亲生时的模样了,脸庞显得狭瘦,两腮凹缩,我想也许那是

  奥田杏花翻模时全副假牙没有装入,以至腮部下陷之故。

但不管怎样,它是极其珍贵的。

五十年代,上海鲁迅纪念馆落成,我们将这具面膜捐献给他们,现在作为一级文物保存着。

社会背景

  鲁迅1881—1936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威胁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中日关系

  19世纪末70年代,日本侵犯台湾,后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作为撤兵条件。

  2.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3.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国侵华。

  4.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5.1913年,日本制造“九?

一八”事变,从而揭开侵华序幕。

  6.1932年,日本制造“一?

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7.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傀儡政权,使东三省成为其殖民地。

  8.1932年“一?

二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9.1935年,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

  10.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风暴在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

1905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中

  国同盟会成立,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

  纲领。

辛亥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首先发动,占领了武汉三镇,

  组织了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的皇帝年号。

12月2

  日,革命军占领南京。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

  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告退位。

辛亥革命推

  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皇帝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国

  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鲁迅的文章《朝花夕拾》

  鲁迅的回忆性文集,也就是鲁迅的以前的事情。

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文集。

虽然《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

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

猫·

鼠》《阿长与》《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现在《朝花夕拾》一书已成为人教版初二语文名著导读的其中一本,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揉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杂文。

  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

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

《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1929年2月

  再版。

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一共收入了十篇作品。

其中包括:

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

鼠》;

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

批判封建孝道的刻板虚伪的《二十四孝图》;

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

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

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

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

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

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作品主题

  《朝花夕拾》的10篇作品,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热烈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儿时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片段,侧面描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景象。

作者在追怀旧事,回忆保姆、父亲、老师和朋友的同时,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讽刺,爱憎分明,作品中流露着一位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生存的基本问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回忆和成年以后的深沉思考。

  ①《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少年时期的生活。

  ②作者敏锐地把目光投向各个社会层面,评说世态,剖析习俗,叙写感触,抒发心声。

③显现在“旧事重提”系列散文里的远非个人生命的小照,而是一副具有特定时代氛围的长卷。

读书手抄报资料:

特鲁得太太

  从前,有个又固执好奇心又强的小姑娘,无论她父母要她干什么她总是不服从。

这样的孩子会有什么好结果呢?

  有一天她问父母:

“我总听人们说起特鲁得太太,说她的一切都与众不同,她家里尽是些希奇古怪的东西。

我太好奇了,哪天我一定得去看看。

”她父母坚决反对,说:

“特鲁得是个坏女人,尽干坏事。

你要是去了就不是我们的孩子了。

”可是姑娘并没因父母的阻止而回心转意。

当她来到特鲁得太太家时,特鲁得问她:

“你的脸色怎么这么苍白啊?

”“唉呀,”她浑身发抖地回答说,“我被见到的那些东西吓坏了。

”“你看到什么了?

”“我在台阶上看到一个黑色的人。

”“那是烧炭的。

”“后来看到一个绿色的人。

”“那是猎人。

”“后来还看到一个血红血红的人。

”“那是屠夫。

”“唉呀,特鲁得太太,我从窗口望进来,看到的不是你,而是火头魔鬼本人。

我不会看错的,真吓死了!

  “哦!

”特鲁得说,“看来你的确看到了穿着平常服饰的巫婆了。

我早就想要你了,已等了这么久,你可以让我这儿亮一点呢。

”说罢将姑娘变成了一段木头,扔进了火堆。

木头熊熊燃烧起来,巫婆靠近火堆取暖,说:

“它亮一阵子就会熄灭的。

”关鲁迅的资料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

  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

  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

  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

  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

  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

  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

  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

  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

  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

xx年出版《鲁迅全集》。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