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甸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289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甸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甸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黄甸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黄甸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黄甸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甸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doc

《黄甸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甸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甸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doc

黄甸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教厅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相关精神,创新德育,提高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现就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引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组织领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学校将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政教处、团委等单位的领导为成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由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负责相关实际工作。

教育与咨询中心在各班设立心理辅导站,由有这方面兴趣的同学作为心理通讯员,及时了解班上相关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三、目标和任务

1、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使之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环境及社会生活的能力。

2、任务:

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处理好适应环境、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四、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影响,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及现代健康新观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合理的自我认知能力。

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健康人格,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社会适应、高中学习环境、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及进行心理危机预防,以提高适应高中生活、学习、社会生活的能力。

4、做好升学心理准备和就业心理准备。

五、具体操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

1、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务

实践任务:

让其亲身体验,优化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倡导求助意识,促其全面发展。

理论任务:

在实践领域内,为中学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原始素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促进学校尤其是高中心理服务体系理论的完善。

2、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立

适应时代要求,从具体情况出发,在高一年级,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列入课表。

通过每两周一课时的课堂教学,比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心理科学知识,扫除“心盲”,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发挥潜能。

3、主要教学内容

1)了解性:

健康知识、心理特点、各种心理品质等的认知。

2)发展性:

发展智力品质(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培养学生的面对现实生活所需的基本生存能力(诸如应试心理、耐挫能力、交际能力等)

3)预防性:

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4)解惑性:

就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解除心理困惑的方法途径。

如新生进校后面临着重塑自我及重新定位的心理过程。

5)测验性:

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更为合理地评估心理教育的成效,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和标准化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测评。

6)活动性:

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各方面条件设计开展角色扮演、心理互助、“赞美心”、智力开发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设情境,提供条件,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原理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以自主发展和调适指导为主。

设计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化倾向和适应讲授化倾向,尽可能创造和谐、轻松氛围,同时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素质。

操作要点:

一要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并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要学会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自我悦纳和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学会自我调控。

简单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体

“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的教学理念。

四要学生自我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心理教学设计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

(二)心理咨询的实施

1、心理咨询室的标准化建设

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对有轻度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学生,予以帮助的特定场所,公开名称可用“心理辅导室”。

具体建设,要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心理咨询室的管理工作

建立咨询员的工作规则、实施科学化的档案管理、进行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和心理咨询的转介工作等。

3、个别心理咨询准备工作

探讨针对中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建立咨询保密、案例分析的工作制度,进行咨询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等等。

(三)延展性活动的实施

1心灵之窗板报

可以利用板报分专题、分时段地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内容可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心理知识(常识)、心里话、信息快车、教你一招、焦点谈、金点子等。

在增长学生心理知识的同时,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所未涉及到的内容,达到“平行教育”的效果。

2专题心理讲座

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帮助学生学会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专题心理讲座针对中学阶段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困惑,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介绍心理调适技巧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为主。

3教师心理指导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尽可以地防止师源性的伤害。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领导带领下,以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最终探讨形成科学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体系。

六、实施原则

1、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内容,及健康心理素质的标准。

通过正面教育,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课上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各项活动中(课下)提高心理素质。

3、全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要坚持因材施教。

尤其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师要注意结合本校高一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就事论事,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既有针对性,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重点要注重实效。

5、系统性原则

有些学校开设心理课没有教材,而是让任课教师自己确定上课的内容,这样做有许多优点,如可以增强针对性、灵活性等。

但是,一节课、二节课还比较容易处理,如果长期让任课教师自己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心理教育课的支离破碎。

缺乏系统性的心理教育课是没有生命力的。

心理健康课要有教材,但不能生搬教材,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根据各地区各城乡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上课形式。

所以作为教师,选材时必须十分注重知识的科学性、连贯性以及系统性。

否则学生得到的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内容。

势必会造成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的不全面性。

6、协同性原则

学生心理健康的提高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单靠心理素质教师是不够的,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各科教师、全校教职工以及学生家长的作用,共同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