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历史上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2766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0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历史上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六年级历史上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六年级历史上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六年级历史上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六年级历史上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历史上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六年级历史上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历史上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历史上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突

前伸

很不明显

北京人

现代人

高耸

细柔

低突

后敛

明显

5、打制石器:

指导阅读课本第5页的“自由阅读卡”,学生讨论:

“打制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什么不同?

”接着指导阅读同页的“活动与探究”2,组织学生讨论(题目如书)。

6、用天然火:

指导阅读课本第3页的“阅读文字”(介绍北京人遗址的灰烬堆),学生讨论:

“北京人遗址里为什么会留下这么多的灰烬堆?

”(他们只能使用天然火,需要保留火种。

7、群居生活:

指导阅读课本第2页的“文献资料栏:

《韩非子》语句”,观察彩色插图1《北京人的生活》,学生★想象并描述:

“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山顶洞人:

★结合课文放映有关“山顶洞人”的录像,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比较、辩论。

1、头部特征:

放映北京人、山顶洞人、现代人的头部区别,得出结论: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2、生产生活水平:

指导阅读4—5页有关山顶洞人的“正文”和“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

A.问:

“山顶洞人的遗址里还有没有大量的灰烬堆?

这是为什么?

”(已能人工取火,不必刻意保存火种了。

B.放映《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幻灯片,学生“动脑筋”并辩论(见教材第5页)。

C.放映第5页“活动与探究”1的幻灯片,学生先思考:

“应从哪些方面比较?

”接着放映《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表》幻灯片标题行,然后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现各项答案。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水平

生产

观念

社会组织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用天然火

采集、

狩猎

蒙昧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18000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渔猎

懂得

爱美

氏族公社

D.教师通俗地解释“氏族公社”里血缘纽带、财产公有、平等相处等情况。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运用幻灯片提问并对照答案)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讲到了三种代表。

其中,元谋人被称为“我国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生活痕迹最丰富的遗址,山顶洞人的模样已经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分别是约170万年、约70万到20万年、约18000万年。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分组填《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表》)

4、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醒预习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后反思: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基础知识识记水平了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这种经济对当时社会进步的作用

掌握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重要特点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判断推理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联想归纳以农耕生产为基点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

思考比较干栏式住房与半地穴房屋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看图分析陶器的用途、图案及其所反映的历史本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情感

我们的祖先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值得尊敬

思想意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复习提问:

除了渔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

(采集)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

如何改进它?

(指导阅读第6页《白虎通》语句,解释之)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佐证。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指导学生阅读6-7页正文并“动脑筋”:

1、学生观看第6页的骨耜图,讨论回答:

你觉得这把骨耜可以做什么事情(翻土、打猎等)?

怎样操作才会省力?

(脚踩横棒)

2、学生先观看第10页的“自由阅读卡”,再观看第9页的“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讨论回答:

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

(蒸食物)

3、指导学生归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耒耜、稻、干栏式住房、水井、饲养、制陶和玉器、乐器)

4、指导学生观看7页遗址图,回答:

图上有哪几个遗址?

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江河之旁?

为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

(红山、半坡、大汶口、河姆渡,辽河、黄河[渭河]、长江,农耕对于沃土和水源的需要。

)5、过渡:

黄河[渭河]旁的遗址是半坡原始居民遗留下来的。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指导学生阅读7-8页,讨论回答:

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类似于河姆渡原始居民?

(磨制石器和耒耜、种粮食、饲养动物、住房、制陶等)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不同于河姆渡原始居民?

(木和石制工具、粟、半地穴式住房、骨制箭头和鱼叉钩、彩陶、纺织制衣等)

3、对比7页《干栏式房屋》图和8页《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讨论:

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

(木结构的地面建筑或半地穴的土木合筑)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近海湿热或内陆干寒)他们在建造房屋时,各自是怎样考虑的?

(通风防潮防兽或抵御风雨保暖)

接着读第6页“文献资料栏.《白虎通》摘句”,启发学生引申:

人类应设法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协调兼顾。

4、第9页“练一练”与第7页遗址图相配合,选出:

D。

5、第10页“活动与探究2,看图分析”,讨论回答出:

鱼和鹿,说明半坡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食物种类丰富。

6、第10页“活动与探究3,找一找”,讨论回答出: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和蔬菜。

大汶口原始居民

★指导阅读8—9页有关的“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

1、提问: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住房完全一样吗?

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

(不一样——南方是干栏式、北方是半地穴式,因为地域不同,自然条件不同,人类必须适应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

2、按第8页“动脑筋”,讨论回答出当时的分工:

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等。

3、按第8页“动脑筋”,讨论回答出当时人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第一,人们想让死去的亲人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便把死者的私有财产作为随葬品。

第二,农耕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财富增多。

(社会生产力进步了)

第三,死者在氏族里的地位不同,有了贵贱之分;

权力不同,所占有的财富也有了多寡之别,贫富分化随之出现。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1、《原始的农耕生活》讲到了三种代表。

其中,原始居民的遗迹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原始居民的遗迹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很早种植的国家。

(半坡、河姆渡、蔬菜)

2、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年代分别是、

、。

其中,半坡原始居民是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约七千年、约五六千年、约四五千年、黄河)

3、指导学生填《我国原始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表》

原始居民

活动区域

原始农耕

(工具、作物)

原始

饲养业

手工业

河姆渡

约七千年

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骨耜、

种植水稻

住房下面

饲养牲畜

盖屋挖井、制陶、玉、乐器

半坡

约五六千

陕西西安

(黄河中游)

磨制石器、木制耒耜、

石刀、种粟和蔬菜

可能养猪

制彩陶、纺织、制衣

大汶口

约四五千

山东泰安

(黄河下游)

磨制石镰、石锄

制黑陶、白陶

4、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提醒预习第3课《华夏之祖》

第3课华夏之祖

基础知识识记水平了解使学生了解黄帝及其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掌握原始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概括提炼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炎黄战蚩尤到禹建立夏)

联系归纳原始社会发展全貌(华夏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

评价论证涿鹿之战的意义、有关“人文初祖”黄帝传说的依据

分析判断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整理表述课本以外有关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为活动课做准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们引以为荣

道德意识黄帝、尧、舜、禹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黄帝——人文初祖

教学难点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出原始社会晚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农耕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都出现了。

★引导过渡:

与大汶口考古发现可以互相印证的传说很多,本课将使你了解到十分有趣的内容。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题词,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和了解黄帝的欲望。

炎黄战蚩尤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11页“正文”和12页“阅读文字”,观看地图册第5页的《涿鹿之战》和《炎黄战蚩尤》要求学生解答:

“涿鹿之战是怎么一回事?

”(分解为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启发)。

★指出:

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黄帝——人文初祖

★指导学生阅读12—13页,讨论回答:

1、组织学生“动脑筋”(13页):

你对上述神话有什么看法?

认为哪些是可信的?

哪些带有神话色彩?

怎样看才更科学?

A.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制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

B.说成是黄帝、嫘祖、仓颉、伶伦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C.上述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

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2、指导阅读12页“文献资料栏·

孙中山语录”,理解其语义。

观看“黄帝的发明贡献”插图,讨论回答: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平蚩尤,多发明)

3、组织学生读“自由阅读卡”(第15页),联系前面学过的神话传说,开展14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

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启发讲解)

A.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但也蕴藏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例如,炎黄时代的传说,不仅可以在《史记》的《五帝本纪》中有所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又如13页的“阅读文字”所说的水井、绢布、刻画符号等。

B.神话有可能是夸大的,对它不可全信;

只有对于其中已被实物佐证的部分,才能相信。

历史事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可以完全相信。

尧舜禹的“禅让”

★指导阅读13—14页的“正文”和“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

1、学生据第13页“动脑筋”讨论:

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

2、尧舜禹的“禅让”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办法?

(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什么样的人才会当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3、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什么时期?

(禹时期)为什么这样说?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已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布置准备“活动课一”)

1、作图讲解“原始社会的终结” 

 

漫长的原始社会走向终结 

 

(约公元前2070年)进入奴隶社会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解使学生了解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分析从夏朝建立到西周灭亡的历史进程

概括提炼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从夏朝建立到西周灭亡)

联系比较氏族部落与奴隶制国家,哪个进步?

夏、商、西周疆域的不断扩展

分析判断人心所向是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原因

整理列表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历史线索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著名的文明古国

辩证观点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既有进步性,也有残酷性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导入新课

我们如果要了解原始社会瓦解的历史,可以从哪个遗址和哪个传说中得到可信的历史资料?

(大汶口、禹建夏朝)

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从此,我国进入奴隶社会,先后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变革。

★指导阅读17页“导入框”内容、观看《历史地图册》第6页、课本第22页“自由阅读卡”以及卡中的图。

指出:

这些历史资料证明了什么?

(夏朝有嫦娥与后羿的传说,还有确切的都城遗址和宫殿遗址,夏朝的确是早期国家了)

夏朝的兴衰

1.指导学生阅读17页“正文”,“动脑筋”:

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说说你的想法。

(是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区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人们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慢。

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分工成为可能,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指导学生阅读18页“正文”、“阅读文字”,观看插图,讨论:

夏桀比得上禹吗?

表现在哪里?

(不能相比,因为他实行暴政)

★指出:

当人们奋起反抗桀的暴政时,夏朝就走到尽头了。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指导学生阅读18—20页“正文”和“阅读文字”,观察18页《桀把人当作坐骑》插图、19页《史记》资料栏和20页《牧野之战》图,“动脑筋”: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A.他们的对手已经不行了。

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下,夏桀和商纣的统治早就摇摇欲坠。

B.他们讨伐暴君的正义战争,得到广泛拥护,深得人心。

C.他们分别重用贤才伊尹、姜尚,还注意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西周的分封制

★指导阅读20—21页的“正文”和“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

A.学生据第22页“活动与探究2”试一试:

你能在西周等级示意图上标出每一层人的身份吗?

(自上而下分别为:

国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B.学生抢答21页“练一练”: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D.分封制)产生的?

C.学生据第22页“活动与探究1”制表:

简单做一个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内容要包括重要年代、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三项。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周武王

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

2、夏朝建立者禹死后,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从此,制代替了禅让制。

(启、世袭)

3、夏朝灭亡于暴君的残酷统治,商朝则灭亡于暴君的残酷统治。

(桀、纣)

4、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和一带,相传禹把都城建在。

商王把都城迁到以后,才稳定下来,所以后人又称商朝为朝。

西周定都于以后,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河南西部、山西南部、阳城、盘庚、殷、殷、镐京)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掌握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农业、手工业、商业状况和特点)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思考青铜器比原始社会的工具有哪些优点?

它怎样促进当时经济发展?

概括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概念

夏、商、西周疆域扩展概况

综合归纳夏、商、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统治的基础之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对于“青铜文明”的正确理解

★指导看图:

19页的《商朝铜器》和20页的《司母戊鼎》,提问:

这两种器具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是商朝的,都是鼎)你能指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前者是铜器,后者是青铜器)

铜器用单一的铜矿就可炼成,青铜器却要用铜、锡、铅三种矿石合在一起炼成,工序已经相当复杂。

★指导阅读23页“导入框”内容,指出:

我们把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作“青铜时代,”而在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生阅读23—24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内容以及26页“自由阅读卡”,讨论:

1、商周青铜器的制造,经过哪四道工序?

(制模、翻范、合范、浇注)浇注完成后,怎样取出所铸的器具?

(打碎外范)还能再铸造出一个完全相同的青铜器吗?

(不能)

2、指导学生观看彩图7、9、10,联系23—24页相关插图,完成第10页“练一练”:

写出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时代的两件青铜器。

(商朝司母戊鼎、商朝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面具、三星堆青铜立人像、西周可烧炭火的青铜器等)

3、引导学生回忆:

在前一课中,我们所学习的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哪里?

(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本课的“三星堆”文化在哪里?

(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这种变化(不仅水平高,而且分布地区广)

4、引导学生思考:

这时还有哪些手工业比较发达?

(陶瓷业、玉器制造业)这说明我国的青铜文化另有什么特点?

(并非一枝独秀,而是全面发展)

5、引导学生小结:

青铜器比原始社会的工具有哪些优点?

(坚硬、锋利、轻便)它怎样促进当时经济发展?

(当时手工业规模庞大,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

这些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直接可以吃、穿的。

因此,要维持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首先必须解决人们吃、穿等问题,这就必须使农业、畜牧业、商业发展起来。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24页《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正文”和“阅读文字”,讨论:

既然那时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直到今天,人类制造的工具逐步地由石器发展为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电子等等,史学界就把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水平作为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了。

我们把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作“青铜时代,”而在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包括所有的手工业以及农业、畜牧业、商业上的成就,统称为“青铜文明”。

奴隶的悲惨生活

★指导阅读25页的课文、观看插图,组织学生活动:

1、学生据第25页“动脑筋”,讨论选择男孩或女孩的观点。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的认识。

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的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奴隶社会内,还可以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

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

当然,这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之上的“文明”。

2、学生抢答26页“活动与探究1”:

你见过哪些工艺品与课文中的文物相类似?

思考一下,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

(现实生活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可供现实生活借鉴欣赏等)

1、写出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时代的两件青铜器。

(商代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

2、、、和的繁荣,形成了我国、、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夏、商、西周)

3、夏、商、西周时期,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劳动,创造出许多财富。

但是这些人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

(奴隶、悲惨)

4、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商周青铜器制作一件器物。

5、提醒学生预习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后反思: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掌握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等著名霸主的重要事迹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分析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

总结教训昏君误国(周幽王)、空谈误国(赵括)、

比较归纳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方式

推理判断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之间的关系、改革与富国强兵之间的关系

处理史料合作搜集相关成语与其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