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传统教学的方式的弊端.doc
《浅谈数学传统教学的方式的弊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传统教学的方式的弊端.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科类别:
中学数学
论文题目
浅谈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对策
作者姓名
韦国明
学校名称
乌当区洛湾中学
课题组成员姓名
学校地址
贵阳市乌当区东凤镇洛湾村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15085996898
论文内容摘要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目前大多数的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存在着教条化、统一化、静态化、孤立化和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等弊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缺乏应有的自由和选择,灌输式教育还有很大的市场;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形式单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互动,缺乏对课堂教学丰富内涵的深刻挖掘,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不仅没有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反而成了他们身心发展的藩篱,致使课堂教学缺乏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力量。
浅谈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及对策
洛湾中学:
韦国明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但目前大多数的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存在着教条化、统一化、静态化、孤立化和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等弊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缺乏应有的自由和选择,灌输式教育还有很大的市场;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形式单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互动,缺乏对课堂教学丰富内涵的深刻挖掘,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不仅没有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反而成了他们身心发展的藩篱,致使课堂教学缺乏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力量。
一、课堂教学的权威化
1、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惟命是从;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内容;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纯粹是客体。
2、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至上,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绝对遵从和对于教师的一贯服从,把教材、教师讲授的内容视为“圣经”和金科玉律,当做颠扑不灭的绝对真理,他们极少怀疑知识的正确性和教师的权威性。
造成了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缺乏批判性地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教师眼中的学习佼佼者,往往并没有成为栋梁之材。
3、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以同一标准来塑造、培养学生。
统一的培养目标、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时间、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统一的评价标准。
这种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成了压抑学生个性、扼杀创造力的“元凶”,致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命活力和生机。
以上三方面弊端致使数学课堂教学在整体上严重忽视了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的空洞化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书本的本身,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知识的传授来统领课堂,认为科学世界是根本性的,颠倒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致使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缺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全面关照,使之成为被忽视的角落,难以体现课堂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他们的道德生活、审美生活乃至整个精神生活的需要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活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即考试的成绩),脱离现实生活。
我们的课堂总是想方设法把一种预设的成人化、社会化的生活模式强加给学生,牵引着他们走向一种既定的生活模式,而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未来生活是不可限定的,致使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在这种课堂上,学生实际上过着一种对他们来说是虚无缥缈的成人生活,缺少了自由展现他们活泼可爱的天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的生活空间和氛围,致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压抑、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状态之中。
三、课堂教学的孤立化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影的响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主体之间的交往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学生则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往、沟通和互动。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课堂教学中教育主体之间在交往性质上的垄断性和在交往形式上的单一性。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思想、观点、语言和行为代替了学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主观体验,有一种强加于人的倾向。
师生交往成了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是教育主体之间课堂言语交往行为的主要类型,而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提出异议以及其它类型的互动则较少。
不仅如此,在课堂交往中,教师往往依据自己的认识选择交往对象,这种选择与学生的成绩以及在班级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教师通常更多地选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干部学生以及人际地位高的学生作为交往对象,给予这部分学生的交往机会较多。
而且在内容和时间分配上,学生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喜欢让差生回答一些诸如“对不对”这样的判断性问题,而把复杂问题给自己认同的优等生。
在交往态度和行为方式上也有了三六九等之别,这使得师生课堂交往出现严重的不均衡性,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
四、课堂教学的单一化
由于中考选拔方式以及升学率的评价机制的影响,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应试教学为特点。
教学手段单调、乏味,以强行灌输为特征,以教师讲解、题海战术为主要形式,力图将应试内容深深烙在学生脑中。
教学就是为了中考,这似乎成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信条。
从教学内容上看,只要是考试要考的或有可能要考的,教师就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并配以大量习题以巩固,而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则被视为无用,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讲,并直言这些考试不考。
这样一来,学生的眼中也只剩下考试这一目标,学习内容单一、僵化。
教学评价上,考试似乎永远是最主要的标准,教师教的怎样,学生学的如何,全凭一纸成绩,这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更加体现出应试的特征,从而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单一化。
综上,传统的手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权威化、空洞化、孤立化和单一化的四大弊端,致使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教育路线,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压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而且使得他们在趋于封闭,缺乏必要的协作精神和能力,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要求。
那么传统课堂教学如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是如何呢?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被动性、封闭性、接受性和单调性的特点。
一、学习方式的被动性
由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以灌输为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因而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就形成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局面。
在这里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观创造可言,更不用说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一切惟师是听,而逐渐将自己的主动学习精神和能力压抑于某一角落,直至丧失,成为一个听话的“乖孩子”。
整日面对各科教师的各种纪律、学习要求,像机器一样完成着各种喜欢的、不喜欢的繁重的学习任务,枯燥、乏味、效率低下。
二、学习方式的接受性
由于被动性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逐步丧失了创造、探索的能力,养成了接受现有的知识经验的学习习惯,一切等着书本,等着教师,等着别人创造新的认知经验,而不愿也不能自己去探索去创造,无法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造。
教师说的就是对的,书上写的就是对的,接受性学习使学生丧失了质疑的能力。
不管对错全盘接受;多学一些总是好的,为此目的,许多学生把各种辅导班、竞赛班当成速成的法宝。
其实这正体现出其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特性。
三、学习方式的单调性
在应试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方式必然呈现出单调性的特征。
学习上重知识积累而不重方法,重记忆而不重应用,重接受而不重实践。
写不完的习题试卷,死记硬背数学公式,题海战术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主要的方法。
合作、探究等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个陌生的名词。
这样致使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必要的归纳分析、逻辑推理能力,而成了一个个容量颇大的存储器。
四、学习方式的封闭性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交往中,师生交往成了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而学生之间的交往则往往被忽视,这样就致使学生在学习上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缺乏合作意识,呈现出封闭性的特征。
班级中只有座位,管理意义上的小组而没有学习意义的集体。
学生学习时只从教师那里汲取,而很少与同学合作去解决问题,封闭于自我知识体系。
长期下去,必将使学生丧失合作意识和能力,甚至由此而形成自私、自傲等人格缺陷,难以适应新时期对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严重弊端,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
而新的时代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的发展需要实践,脱离现实的学习只是一纸空谈;世界需要合作,人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因此,这种传统的教与学必须变革,那么变革的出路在哪呢?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本人对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从逐步改变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使学生真正成学习的主体,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一、加强教师教学模式的认识
数学教学模式受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思想的制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受到教师本身素质和教学风格的影响。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说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只有在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引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就是对教学模式的认识。
在对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并不是说对新课程的教学根本不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和变迁,使它适应数学新课程的需要。
同时,对新出现的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机械地摹仿,必须正确地选择适合于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模式,确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二、注重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培养,这就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适当加大知识运用教学的力度,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安排适当的课题学习,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综合培养学生的设计、操作、分析、评价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三、扬长避短,发挥各种成功教学模式的整体作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述。
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因此,可以说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点,同时也应该辩证看到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必然有它的弱点和局限性,不能因为强调了某一方面而无意中忽视了另一方面,好的教学模式要用好才能发挥好模式的优点,否则会适得其反。
另外,各种教学模式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时可以同时对几种教学模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当然,数学教学模式也是要不断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和绝对领先的教学模式,只有深入研究,扬长避短,讲究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各种成功教学模式的整体作用。
四注意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模式的整合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化了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
配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特点,借助多媒体快速形象、活动优越功能,设计和编制各种课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但是,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能片面地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种媒体,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实效出发,适当地选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锦上添花,若过分地强调信息技术会导致平庸、单调的操作,师生之间如果缺少必要的交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