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模拟练习科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1728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8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模拟练习科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毕业模拟练习科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毕业模拟练习科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毕业模拟练习科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毕业模拟练习科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模拟练习科学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毕业模拟练习科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模拟练习科学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毕业模拟练习科学Word文件下载.docx

9.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粉[Fe2O3固体]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NaOH溶液[Ca(OH)2]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C

NaCl固体[Na2CO3粉末]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D

CuSO4溶液[H2SO4]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10.某同学设计了“校园脚踏式发电装置”,是利用脚踩踏板带动线圈运动发电的。

下图中能反映其工作原理的是(▲)

ABCD

11.转换法是科学实验中的常用方法。

下列四个实验都使用了“相关变化→气压变化→水柱变

化”的转换法思想,其中一项“相关变化”与其它三项的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图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B.图乙是压强计在测量某液体内部的压强

C.图丙是证明动物呼吸作用的实验D.图丁是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石灰水中

12.维恩图模型可以表示某些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Ⅰ、Ⅱ

和Ⅲ依次可以用来表示(▲)

A.力、压力、摩擦力B.地核、地幔、地壳 

C.机械能、动能、内能D.化合物、单质、氧化物

13.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一:

证明甲烷具有可燃性,且含有碳、氢元素

B.实验二:

证明CO2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也不助燃

C.实验三:

证明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即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实验四:

获知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4.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来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①Zn、Cu、稀硫酸;

②Zn、Cu、MgSO4

溶液;

③Zn、CuSO4溶液。

其中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A.仅有①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

中点向右端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卷Ⅱ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16年2月6日,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此次地震威力相当于两颗原子弹爆炸,造成

大量的人员和经济损失。

(1)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的相互碰撞和张裂所造成的。

(2)原子弹的爆炸是因为原子核▲的链式反应不加以控制,在短时间内形成雪崩式

的核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而产生猛烈的核爆炸。

17.2016年1月,温州遭受严重寒潮天气,泽雅山上出现严重的冻雨现象,冻雨压弯树枝和空

中的高压电线,严重者压断,造成巨大的损失。

(1)天空下的雨滴碰到地面上的低温物体,立刻发生▲(填物态变化),形成如图所示

的“雨凇”,所以叫冻雨。

(2)冻雨“压弯树枝”,说明了力能使▲。

(3)冻雨时景色美丽,但是冰消之后许多常绿植物叶子枯黄凋零

甚至死亡。

下列有关叶子低温冻死的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

有▲。

A.低温下蒸腾作用慢,导致叶子缺水死亡

B.细胞液结冰,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叶子细胞破裂死亡

C.因为冰层覆盖,导致短期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而死亡

D.低温使叶子内的酶活性减弱,导致新陈代谢变缓,物质和能量供应不足而死亡

18.水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试剂。

(1)把150g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则需要加水▲g。

(2)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

下列对水分子变成水合氢离子的过程描述不合理的一项是▲(填序号)。

A.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 

B.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此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9.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出了抗疟特效药——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青蒿素是从植

物黄花蒿中提取得到的无色针状晶体(化学式为C15H22O5),可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水,受

热不稳定易分解。

青蒿素不仅是抗疟特效药,而且还有抗肿瘤、真菌以及增强免疫的作用。

(1)根据上述信息,请写出青蒿素的一点物理性质:

▲。

(2)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给疟疾病人服用青蒿素,这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 。

20.利用乒乓球可以完成许多科学小实验,请用相关科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着漏斗嘴使劲向下吹气,发现乒乓球在漏斗里跳动,而不会掉下来,原因是因为乒乓球上方的气体流速大,气体压强▲。

(2)停止吹气,乒乓球因为受到重力作用而掉落,在地面上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图中A、

B、C三处乒乓球的机械能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3)如图丙所示将一只没有破损但表面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慢慢恢复球

形。

若乒乓球在“凹陷时”和“复原后”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两次浮

力的大小F1▲F2。

21.公共场所的宠物管理引发大众关注。

小丽曾

经在跑步锻炼时被一只狗追赶还咬伤小腿。

请结合下列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现在小丽一看到狗出现,她就害怕躲藏。

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  (选填图中序号填入括号中并写出名称)。

(2)小丽被咬伤后,立即到医院注射了狂犬疫苗,这种获得免疫的方式属于 ▲ (选填

“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22.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在甲乙两只烧瓶内分别装上阻

值不同的电阻丝,瓶内装满煤油,瓶塞上插有玻璃管,

串联后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

(1)本实验中,控制了甲、乙电阻丝的▲保持相同。

(2)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瓶中煤油液面升得较高,

这表明▲(填“甲”或“乙”)瓶中电阻丝的阻值较大。

23.科学技术促进社会进步。

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国际公认它为安全、无毒、

绿色环保。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ClO2在水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O2+▲═HClO2+HClO3

(3)许多发达国家自来水厂采用ClO2代替Cl2来进行自来水的消毒,下列证据中属于支持

ClO2代替Cl2来进行自来水的消毒的有▲。

A.二氧化氯对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B.二氧化氯不会与有机物反应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

C.二氧化氯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

D.二氧化氯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小,在低温和较高温度下杀菌效力基本一致

E.二氧化氯pH适用范围广,能在pH值为2~10范围内保持很高的杀菌效率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24.为了解低温对玉米生长快慢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

从甲、乙、丙三个品种中挑选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

每种平均分三组。

选择实验材料

步骤二:

每组取等量的幼苗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培养4天(其他各种因素都保持适宜并相同)

设置对照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三:

4天后,记录每组叶片叶绿素的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

获取实验证据

(1)请补充步骤二中空白处▲。

(2)由图可知,步骤三中要记录“每组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它能反应生长快慢的理由是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25.如上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请回答:

(1)开始实验时,将杠杆中点固定于支架且能自由转动,当杠杆静止时,发现左端下沉。

此时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接着在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结果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

于是

小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他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3)爱思考的小明提出新的问题:

“若支点不在杠杆中点时,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

他进行如上图乙所示的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

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其原因是:

26.小明用伏安法测定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路如图所示。

已知电源

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R'标有“20Ω,1A”,实验时发现电压表

已损坏,电流表完好,结果他也能巧妙地测出Rx的阻值。

具体过

程如下,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将R'的滑片移至a端,测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

再将滑片移至b端,测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

【演绎推理】

研究方法

演绎推理

原理说明

明确研究对象

(1)伏安法测电阻是根据▲的公式推导得到的。

转换法

U总=I1RX

滑片移至a端时,电路中只有Rx工作。

等量代换

UX=U总-U'

(2)滑片移至b端时,R'与Rx串联,▲。

U'=I'R'=I2R'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得:

【整理结果】

(3)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计算Rx的阻值。

电流I1(A)

电流I2(A)

电阻Rx(Ω)

0.6

0.2

27.小明查阅资料得知:

分解双氧水的实验中除了用MnO2作催化剂,还可用CuO等物质,于是

他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CuO是否也能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以生成50ml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

均控制相同或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添加物质及质量

待测数据

1.2g

CuO0.5g

MnO20.5g

(1)上述实验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测量

(2)为测定KClO3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

右图装置▲。

(填编号)。

(3)如果要进一步探究CuO在反应中是否只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实验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反应残留固体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过滤、洗涤、干燥不溶性固体,称量其质量是否为0.5g

证明反应前后CuO的质量不变

证明反应前后CuO的化学性质不变

【预期结论】CuO也能作为KClO3的催化剂。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8题4分,第29题6分,第30、31、32题8分,第33题10分,共44分)

28.科学家对生活在澳大利亚沙漠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大袋鼠进行观察,所得资料如下:

①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捕捉大袋鼠并检测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结果都是稳定在65%。

②在干燥的环境中以干燥的麦子喂养大袋鼠,检测其体内组织的含水量,结果仍显示为65%。

③检测大袋鼠尿液,发现其中尿素和盐的含量很高,其中尿素是人的4倍,盐是人的2倍

左右。

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已学知识,请从水盐平衡角度,谈谈袋鼠尿液中尿素和盐的含量

高的原因?

【答题建议】:

请聚焦问题和资料,将大问题进行解析,寻找相关的科学原理,再整理答题

逻辑回答问题。

如把问题分解为:

㈠水盐平衡的含义?

㈡理解尿液中尿素和盐的含量高的

本质及原因?

㈢不同环境中大袋鼠的含水量为什么会一样?

㈣尿液的形成机理?

等小问题

先进行思考,再将语言进行提炼整理形成答案。

29.温州文成月老山滑雪场,成为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滑雪中包含了许

多科学原理。

当滑雪者在雪地上快速滑行时,在人和滑雪板压力的作用

下,白雪中小孔内充满的空气会被逼出,形成一层气垫。

但这层气垫只

能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

已知每块滑雪板与地面的接触面是长为1.5m、

宽为0.12m的长方形。

(1)滑雪板可以轻易在雪地上快速滑行,是由于▲。

(2)如果滑雪速度太慢,滑雪板在雪地某点上经过的时间超过一秒,板就会陷入雪中。

则滑

雪者的速度至少为▲m/s,板才不会陷入雪中。

(3)若滑雪者与滑雪板总重为720N,当其双脚站立在水平雪地上时,滑雪板对地面的压强

为▲Pa。

30.小明学习了有关气体知识后,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

相平。

容器I、Ⅱ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针筒内全部液体同时迅速注入容器中,实

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编号

容器I

针筒I

容器Ⅱ

针筒Ⅱ

红墨水

液面位置

0.65g锌片

15ml盐酸

0.65g铁片

二氧化碳

(充满)

15ml

澄清石灰水

15ml水

(1)实验一中,针筒I、Ⅱ内盛放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产生气泡更剧烈的容器

是▲(选填“I”或“Ⅱ”),实验一整个过程中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

(2)实验二中,产生的现象有 ▲。

31.2015年12月,大型全通透载客潜水器“寰岛蛟龙1”号在三亚下水。

该观光潜水器最大下潜

深度40米,未搭乘乘客时的质量为23.9吨,可搭载9名乘员,配备供电系统、浮力调节系

统、生命支持等控制系统。

(1)潜水器下水深度不能过深的原因是:

▲。

(2)若潜水器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25m3,潜水器载满人时

人的总质量为500Kg,求潜水器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牛。

(ρ海水取1.0×

103千克/立方米,g取10牛/千克)

(3)若潜水器在水下运动时,所受海水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所

示。

当它在水下以0.4米/秒的水平速度匀速前进了10秒,则

在此过程中潜水器的水平推力做了多少功?

32.已知一瓶食盐固体(主要成分为NaCl)中含有少量Na2SO4杂质,小明欲要得到纯净的NaCl,

进行如下流程的实验:

(1)写出溶液Ⅱ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

(2)往溶液Ⅱ中加入过量Na2CO3的目的是▲;

(3)溶液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测得产生的气

体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右图。

则A点横坐标

x的值是多少?

(Na2CO3+2HCl=2NaCl+H2O+CO2↑)

33.某智能扫地机器人(如图甲)可通过灰尘传感器自动寻找灰尘清扫,通过电动机旋转、产生高

速气流将灰尘等吸入集尘盒。

图乙为其部分工作原理图,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为4.5V,定

值电阻R0=12Ω,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E(单位cd)的变化如图丙所示。

下表为

其部分工作参数(注:

电池容量指工作电流与工作总时间的乘积)。

额定工作电压

12伏

额定功率

30瓦

电池总容量

2.5Ah(安时)

工作噪音

<

50dB(分贝)

(1)当地面灰尘增多,使空气的透光程度减弱,使照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强度减弱,B触

头与静触头▲(选“A”或“C”)接触,则电动机工作;

反之,指示灯亮,从而达到自

动控制的目的。

(2)当剩余电量减为电池总容量的20%时,机器人会主动寻找充电器充电。

在充满电后到主

动寻找充电器期间的电池总容量,能持续供应该机器人正常工作多少小时?

(3)若电压表示数小于等于3V时,电动机开始工作。

求电压表示数为3V时,光照强度为多少?

区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2016.4

(科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11

12

13

14

15

-

B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16.

(1)板块

(2)裂变

17.

(1)凝固

(2)物体发生形变(3)BD

18.

(1)300

(2)B

19.

(1)合理即可

(2)90:

11(3)控制传染源

20.

(1)小

(2)ABC(3)相等(或=)

21.

(1)

反射弧

(2)特异性免疫

22.

(1)电流和通电时间

(2)甲

23.

(1)+4

(2)H2O(3)BDE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2空格,每空格3分,共36分)

24.

(1)温度

(2)叶绿素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相同条件下,叶绿素越多,光合作用越强(2分),积累的有机物

越多,生长越快(1分)。

(3)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5-25℃范围内(1分),温度越高玉米生长越快(1分)。

而且温度的高低对不同

玉米的影响大小是不同的,对丙的影响最小(有指出“影响不同”即可给1分)。

25.

(1)右

(2)不合理(1分),实验次数或数据太少不能得出普遍规律(2分)(若只说存在偶然性给1分);

(3)杠杆自身的重力的影响或实验前还没调平衡(3分)。

26.

(1)欧姆定律;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3)10

27.

(1)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

(2)丙;

(3)将干燥后的0.5克CuO重复实验②,观察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合理给分)

28.沙漠中大袋鼠摄入水分少,为了体内细胞正常生活(或保证体内组织的含水量稳定在65%),那么排出也要减小,袋鼠对水分的摄入与排出要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讲出细胞正常生活、或保证含水量等体现平衡的给1分)。

其中水分和盐的排出主要依靠尿液,即需要肾脏的调节(有写出肾给1分),产生含水量比较少的尿液,而排出的尿素、盐的质量不变,所以尿素、盐的质量分数比较高(讲出水量少给1分,讲产生尿素和盐多不给分;

讲出质量分数大及原因给1分)。

(共4分)

29.

(1)形成的气垫(或接触面比较光滑),减少了摩擦力;

(2)1.5;

(3)2000(每空2分)

30.

(1)I;

(2分)先右高左低后左高右低(或先向右移再向左移);

(3分,2+1)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液柱左高右低。

(3分,2+1)

31.

(1)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分)

(2)1250000(2分)

(3)解:

s=0.4米/秒×

10秒=4米(1分)

w=Fs=fs=500牛×

4米=2000焦。

(公式1分,代入过程1分,结果1分)

答:

水平推力所做的功是2000焦。

32.

(1)NaCl、BaCl2(2分)

(2)除去过量的BaCl2(2分)

(3)解:

设与Na2CO3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共4分)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44

x4.4克

则:

73/x==44/4.4克

x=7.3克2分

m液=7.3克/10%=73克2分

A点坐标的数值是73。

33.

(1)A

(2)解:

P=UI,I=P/U=30瓦/12伏=2.5安培

t=2.5Ah×

80%÷

2.5A=0.8小时(共4分,计算电流的过程3分,求出时间1分)

该机器人充满电后能够连续正常工作的最长时间为0.8小时

I=U0/R0=3V/12Ω=0.25A;

R1=U1/I=(4.5V-3V)/0.25A=6Ω;

查阅图表得E=3cd;

(其他合理解法也给分。

共4分,过程3分,查表得结果1分)

电压表示数为3V时,光照强度为3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