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3回采工作面一面一策瓦斯治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1203回采工作面一面一策瓦斯治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03回采工作面一面一策瓦斯治理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长:
参加会审人员签名:
11203回采工作面“一面一策”瓦斯治理方案
一、矿井基本情况
大石堡煤矿位于贞丰县城西南方向10.0km处的大石堡村附近,属贞丰县挽澜乡所辖,地理座标为东经105°
33′49″—105°
33′51″,北纬25°
22′06″—25°
22′10″。
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县级公路相通,矿区距贞丰县城公路里程约20km,距白层码头约37km,距南昆铁路安龙站约96km,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
二)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本井田属中山丘陵侵蚀、剥蚀、溶蚀地貌,地形主要为山峦斜坡,最高标高+1312m,最低标高+1110m,相对高差202m。
2、气象
区内雨量充沛,雨季为5-7月,年平均降雨量为1150mm,南西—北东向的次级水系柏枝树冲沟从矿区东部经过(季节性溪沟)。
矿区气候条件较好,冬无严寒,但夏有酷暑,最高气温为30—32℃,最低气温0℃,年平均气温14℃左右,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3、地表水系
矿区地形陡峻,属于以地下水为主的水文地质区。
矿区南东部的柏枝冲沟为区内的自然排泄水系,流向由南西向北东流出矿区。
由于矿区内可采煤层的采掘标高均在当地潜水面之上,且自然排泄条件较好,故大气降水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弱。
4、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1992年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贵州省建设厅“黔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件,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据《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三)矿区地层
矿区位于龙头山向斜北翼,地层为三叠系火把冲组、二桥组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
1、火把冲组(T3h):
为海陆交互相和冲积相含煤沉积组合,由石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煤层(线)组成多个沉积旋回,与下伏地层把南组为整合接触,厚687—810m。
本组按岩性划分为三个段,各段之间为连续沉积。
矿区内仅出露第三段中上部。
第三段(T3h3):
由浅灰、灰、黄灰绿色等色厚层至块状粗至细粒石英砂岩、细砂岩、粘土岩组成不等厚韵律层,砂岩中具斜层理。
在中部及上部含可采煤层(矿区主采)二层,自下而上编号为2#、3#。
2#煤层厚1.50-1.70m,含夹矸厚0.10-0.25m,煤层在区内展布稳定;
3#煤层厚1.26-1.46m,展布稳定。
除可采煤层之外,本段含煤线9—13层,单层厚0.01-0.20m。
本段产双壳类及植物化石,厚340-412m。
2、二桥组(T3e)
岩性为中厚-厚层状细至粗粒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砂岩、粘土岩,夹少量细粒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及劣煤层,厚>100m,底部以厚层状粗粒石英砂岩出现与火把冲组分界。
3、第四系(Q)
为黄褐色砂质粘土及亚粘土夹岩石碎块沿缓坡地带或沟谷平缓处堆积,厚0-10m。
四)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龙头山向斜北翼,岩层总体为单斜,产状为倾向280—320度,地层倾角较缓,为2—4°
。
地质构造为简单。
矿井东部有一F1断层,走向约200度,落差8—10m.。
1、水文地质:
矿区范围内地形较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程度中等,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属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的裂隙水充水矿床。
1)老窑水
由于当地煤矿开采有较悠久的历史,有的废弃老硐及采空区,由于受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补给而充满积水,但因硐口垮塌、掩盖,其具体位置已无法查考。
不过这类老硐的垂直深度一般小于十米,估计有积水。
但是,一经揭露,势必造成严重事故。
开采浅部煤层时,应对老窑积水进行探放措施,防止透水事故发生。
2)地下水
当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即大气降水通过石英砂岩、细砂岩裂隙渗入井下;
降落在煤系地层分布区的降水,大部分转化为地表水,它们分别向北排入挽澜河,少部份降水渗入浅部风化裂隙带,补给地下水而形成潜水,表现出潜水“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点。
3)矿井涌水量
根据矿井现在的抽水设备和井下涌水量调查,该矿井正常涌水量约为6m3/h,最大涌水量20m3/h。
2、瓦斯地质: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黔能源煤炭〔2015〕13号文件,(关于对贞丰县2014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报告)的批复,大石堡煤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1.15m3/min,相对涌出量为6.53m3/t;
鉴定为低瓦斯矿井,鉴定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
据贵州省动能技术服务公司测定,本矿为低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渗出量为0.36m3/min,相对涌出量为3.68m3/t;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和《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煤层煤炭自燃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尘不具爆炸性倾向。
二、矿井开采情况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9年。
矿井开拓方式:
平硐+斜井
通风方式: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
回采方式:
走向长壁后退式
顶板管理:
全部垮落法
矿井现有一个采煤工作面(普采),两个掘进工作面(煤巷)。
采面为11203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为:
11209掘进工作面。
1、11203回采工作面现正处于回采阶段,采煤工艺为单滚筒采煤机落煤,煤机型号为:
MG130—TD单滚采煤机。
2、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
11203回采工作面采用DZ18—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有DJB—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控制顶板;
柱距为:
0.8米,排距为:
1.0米,采用三四排管理,见四回一,工作面机头机尾均使用3.6米长梁8颗,配单体液压支柱(一梁三柱),分四组支护机头和机尾处,交替进行迈进。
采空区一侧均打有切顶密集和对柱,以保证切顶排的安全。
采空区处理采取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回采面上下巷安全出口均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铰接顶梁打双排20米,以作为超前支护顶板。
三、矿井瓦斯治理各系统现状
(一)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采取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矿井主要通风机的通风方法采用抽出式,已安装了两台FBCDZ-№15矿用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套电机功率为2×
55kW,该通风机可以直接反转反风,并能在10min内改变巷道的风流方向。
矿井总回风量为1926m3/min,能满足矿井生产需要。
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接阻燃风筒压入式通风,各工作面均形成专用回风,无串联通风现象,通风系统完善,符合各项要求。
(二)、瓦斯管理
1、我矿制定了瓦斯检查制度,每班配2名专职瓦斯检查员巡回检查瓦斯,每班检查瓦斯(二氧化碳)不少于3次。
2、瓦斯检查员提前30分钟下井,在井下交接班,有持证的瓦斯检查员8人。
3、配备了光干涉瓦斯测定器8台,光干涉瓦斯测定器每月进行校验。
4、便携式甲烷检测仪配备了8台,矿长及各特种人员下井均携带甲烷检测仪,每个采掘作业点都按要求安装了KJ160监控系统甲烷传感器。
四、11203回采工作面“一面一策”瓦斯治理实施情况
(一)11203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必须合理、稳定、可靠,其回风严禁串其他面。
工作面采用U型后退式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路线为:
新鲜风流→主平硐→主斜井→井底车场→K2运输下山→11203运输巷→11203采煤工作面→11203回风巷→回风绕道→K2回风暗斜井→总回风巷→抽风机→地面。
(二)11203回采工作面压风自救系统
本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及(AQ6210-2007)的要求,压风自救系统覆盖全矿井。
以满足井下掘井工作面用风设备用风,保证矿井发生事故时的井下通风供氧。
矿井在地面设有压缩空气站,安装有JN75型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两台,其技术参数为:
排气量14m3/min,排气压力0.8MPa,电机功率75kW,风冷,油润滑。
井下压风管路采用无缝钢管,井下主要巷道均布置压气管路,每100m左右设压气支管一个,压风管路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
矿井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米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
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设置。
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
井下各井下变电所、绞车房,机电硐室、采煤工作面、掘井工作面等处均设有支管,以便于井下发生灾情事故时,井下被困人员就近开启压气支管,保证在受困地区能通风供氧,等待救援。
(三)11203回采工作面供水施救系统
本采区避灾路线上敷设供水管路,矿井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前20米供水管路采取高压软管。
矿井地面建有储水量为200m3的防尘水池,配有直径为1寸钢管,并按要求安装到工作面作业点的防尘管路,保证能正常使用。
(四)11203回采工作面防灭火系统及技术措施
该工作面采用喷雾降尘。
相邻及本煤层无火区,防火的重点是电缆、机械摩擦和人为火灾。
作业点和各巷道中部均备有砂子,可直接灭火。
防火水源来自地面防尘水池。
1、加强工作面采空区密闭封堵情况检查,如有漏风,则必须对密闭进行再次封堵,以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
2、加强工作面回风巷的检查,发现有高温点及时处理。
3、机电设备严禁缺润滑剂运转,其附近5m之内,不准存放润滑油、棉纱、布头等易燃物品。
4、工作面结束后,在一个月之内对停采线对进风巷和回风巷做密闭。
5、任何人发现工作面着火时,首先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直接灭火,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在现场的班长或技术员依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灾害威胁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
(五)监测监控系统及技术措施
本采区监测监控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监控系统能有效准确的反应工作面的瓦斯、通风等情况。
构成监测监控系统的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并加强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1、工作面作业人员配动态检测设备,如便携式瓦检仪、光学瓦检仪,并定期校验。
对工作面有关地点、特别是加强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检测,生产中切实做好瓦斯日常检测及预测预报工作,确保生产安全。
2、由于本矿为瓦斯矿井,按规定设置工作面的甲烷传感器,和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甲烷传感器。
所有工作点和进、回风巷都必须安设甲烷传感器。
3、工作面设置一名专职安全瓦斯检查员,加强瓦斯检查,检查地点:
工作面上、下出口、上隅角、电动机附近、工作面回风流中、回柱放顶处,上述地点每班检查次数不少于3次。
4、瓦斯检查、瓦斯记录做到班报、牌板、日报三对照,不空班漏检、假检。
5、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在回风巷距工作面不大于10m范围内,回风巷甲烷传感器设置在回风巷距离混合风流10-15m处。
传感器垂直悬挂,距巷道两帮不得大于0.3m,距顶板不得小于0.2m,且安设在巷道顶板要坚固、无淋水,不得悬挂在风筒出风口和风筒漏风处。
6、在工作面的上隅角实行报警仪挂点作业,报警仪距作业点不得少于5米,一个传感器放在距上出口10米处,一个放在回风巷口10米处的位置,在总回风巷必须安设风速传感器,且风速不得大于8米每秒,被控设备开关侧应设置馈电状态传感器。
7、人员定位系统,工作面每个职工必须佩带标识卡,确保系统运行正常,从地面监控室能正确读出井下作业点实际工作人数。
8、安全监控系统中心站必须实时监控工作面瓦斯浓度变化及被控设备的通、断电状态。
9、监控室必须由专人24小时轮流值班,当发现瓦斯超限及突发情况时能及时通知工作面作业点撤退人员。
(六)11203回采工作面机电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机电设备实行专职管理,每班有一个机电工跟班维护和操作。
2、每台刮板输送机每班设置专人开机管理。
3、跟班电工必须穿绝缘鞋,按时入井,在工作面进行交接班,交接人员在交接班时,若设备发生故障应配合接班人员修好再下班。
4、跟班电工坚守工作岗位,做到随叫随到,随坏随修,不误生产。
5、跟班电工在交班时,必须检查有无损坏,若有事故不清除不交班。
6、电缆不能有破口或漏电现象,坚决杜绝“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电缆要吊挂整齐,不能盘圈,开关及电气设备不合格、不完好不能入井使用。
开关要上架,“五小”要上牌。
7、检修设备,严禁带电作业,需停电检修,必须提前联系通知,开关处应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牌,上紧闭锁派人看守,未经许可不得送电。
(七)11203回采工作面电气设备防爆措施
1、加强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电气设备必须零部件齐全,防爆性能良好,摆放在干燥地方,并上架,未经机电科验收的设备,不准人井使用。
3、开关的熔断丝禁止用钢、铁、铝丝代替,必须使用和电气设备负荷相符的保险片。
4、各类电气设备要做到勤检查、勤维护,严禁失爆和带病工作。
5、电气设备有过流、漏电、接地保护装置、检漏继电器每班必须试验一次。
无特殊情况不得停运检漏继电器。
(八)11203回采工作面其他各项瓦斯治理技术措施。
1、机电、安全、生产矿长每周定期检查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及通风设施,发现有断梁、折腿、冒顶等情况时及时处理,保证正常的通风断面,杜绝瓦斯积聚现象。
2、工作面通风管理员由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瓦检员负责该工作面的通风和瓦斯管理工作,瓦检员所携带的瓦检器必须完好。
3、瓦检员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禁假检、漏检、脱岗空班,必须在现场蹲守。
4、防尘系统必须完善、可靠、防尘设施必须齐全、可靠。
5、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必须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6、工作面的所有电气设备定期并按需检修,并加大力度检查该工作面的日常运行,检修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电器设备防爆率必须100%。
7、风门必须连锁,防止同时打开两扇风门,造成风流短路。
通风设施和风门如有损坏须及时维修、更换,避免影响工作面风量。
8、工作面回采之前,通风队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把风量配够,并每旬定期测量进风和回风巷风量。
根据工作面瓦斯涌出等情况,制定调风措施,进行风量调整,满足工作面生产需要。
9、工作面必须是新鲜风,其回风直接进人专用回风并,不得与其他工作向串联通风。
10、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必须畅通,不得任意堆放杂物,其通风断面不得小于设计断面的2/3。
11、当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出现冒顶情况时,在安全的前提下及时疏通巷道。
如通风巷道阻塞、风量过小,造成工作面瓦斯超限时,切断工作面、回风巷所有电气设备的电源,停止工作面人员工作,并及时通知调度室。
进行巷道维修,对冒顶部分进行架木垛,防止顶板再次冒落,等到巷道恢复原来断面,工作面瓦斯不超限,再给工作面、回风巷电气设备送电,恢复生产。
12、每班带班副矿长必须到该工作面监督检查瓦斯管理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13、强化安全培训,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熟知重点面各项规定,并掌握避灾方法,避灾路线。
14、严禁将材料堆放在11203采面回风巷内,材料应做到随用随运,运送进井的材料应堆放在回风大巷中,且不能影响到通风行人。
15、严禁将材料堆放在电器设备旁边,以免电器着火,将灾情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