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4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1526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4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4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4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4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4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4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4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4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4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

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

骄傲

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生: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

傲慢

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轻蔑

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同学们表现的真好!

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

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

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

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谦虚、大度、礼貌……

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5:

“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

……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

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

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

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2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

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

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

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

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4、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进一步掌握寓言特点,培养学生创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造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大家看一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2、师:

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在电脑前用鼠标操作点击各种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来认读词语,并查看词意资料,进行理解。

设计意图:

该环节以识字为明线和主线,以理解阅读为暗线和辅线,不仅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力争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和谐统一。

二、读中感知

陶罐和铁罐结交你们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好开心哟!

那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呢?

那就请你们睁大眼睛看屏幕,竖起耳朵听我讲吧!

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以课件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将过去拉到现在,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2、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一读?

那就请大家读吧!

可要注意读书方法哟!

用课件出示读书方法:

读吧!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分角色朗读,对你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多读几次。

思吧!

关于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

理由是什么?

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主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在读中进行初步的感知,在思中进行内心的体味。

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三、画、议、读、演中感悟,学中有乐

同学们,你们读好了吗?

思好了吗?

那我就来采访采访)你们。

教师像记者一样随机采访:

你喜欢谁?

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画一画,抓住“人物”特点。

通过学生动手画表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进行充分地理解感悟,既考查了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又发展了创造力,还提高了绘画技能,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例如:

当学生要表现陶罐当时那种谦虚的表情,就要把眉、眼、嘴画地平一些、长一些才能反映陶罐的谦虚,体现它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而铁罐说话时,特别生气,后来恼怒了,大发雷霆。

所以就把它画出眉毛竖起,两眼圆瞪瞪的样子……

3、议一议

汇报交流会现在开始了。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随机问学生:

你这是画得什么表情?

为什么要这样画?

同时指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边读边想像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动作,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展示。

这时对学生的提问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像。

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再现文本。

4、演一演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自制道具和喜爱演的角色上台演一演“陶罐和设计意图:

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动作、神态和情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为学生的创造开辟空间。

5、玩一玩

同学们表演得很棒,我想陶罐和铁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让我们来做个游戏考考你吧!

瞧这片草地上盛开着鲜花,每朵鲜花后面都有一个词语,请你摘下那朵鲜花,大声地朗读那个词语,之后再把它放到相应的陶罐和铁罐中!

在玩中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地是考查了学生对课文语言吸收、内化、积累和运用,并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四、模拟采访,领悟寓意

请摘下鲜花的同学们留步,老师当记者采访你们:

你知道你们的优点和缺点吗,今后打算怎样做?

《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

你想对陶罐、对铁罐、对自己或别人说点什么呢?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

由哲理知识向生活实践延伸,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懂得要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五、放飞想像,读写结合。

学完这则寓言故事,同学们都喜欢陶罐,因为陶罐的身上有许多优点;

可是铁罐就没有优点吗?

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

陶罐就没有缺点吗?

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容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

让我们大家放飞思路,大胆去想,共同来改写这则寓言,赞。

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生:

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子,你敢和我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美吗?

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陶罐回答:

不是让我们比美……”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语言。

激发想象、拓展延伸都是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为实践。

改编寓言——重构文本的设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解读文,从而实现阅读创新。

本”到“重构文本”再到“超越文本”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3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基本模式

引——探——议——练

1、创设情境,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读

1、自由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再读课文,说说陶罐与铁罐的异同。

三、演演

1、学生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

2、学生分小组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按课文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

4、师生共同评议。

四、议议

1、默读课文。

思考:

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评价“人物”,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五、说说

1、让学生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提示寓意:

全面的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4

一、课题:

《陶罐和铁罐》

二、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通过阅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㈡能力训练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大胆的想象能力。

㈢德育渗透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瞧不起他人,为人要友善、有礼貌。

㈣美育渗透

做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

三、学法引导

㈠教师教法

1、启发式

2、提问式

㈡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分析理解课文

㈡难点: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设计思想。

①借助多媒体播放陶罐与铁罐的动画对话,可以形象直观地感受人物的个性,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寓意。

②课件的播放展示氧化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氧化知识。

2、媒体选用情况: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来源媒体内容要点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使用方法

1、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生字。

边导视边导思考。

2、多媒体自制课件陶罐与铁罐动画对话及氧化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去感受每个形象个性,逐步积累,达到对寓言的品味理解。

边导视,边导读,边导思。

3、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

边导视,边导思,边导说。

4、多媒体自制课件文字内容及图片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思维。

边导视,边导思。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简述:

激趣,谈话导入。

媒体播放,整体感知全文。

细读体会第一部分——寓言故事。

1、出示媒体,看动画,听对话。

2、学生品读,教师相机引导。

3、课本剧表演,人物对话。

,合作学习第二部分——寓言故事

1、出示自学要求。

①、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怎么样了?

是什么样子?

铁罐呢?

②、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态度?

为什么?

③、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这样的结果?

2、分组学习。

3、分组汇报。

4、教师相机引导。

整体品味

1、陶罐和铁罐我们应该向谁学习?

说说理由。

2、如果铁罐改正了缺点,和他交朋友吗?

3、教师引导总结寓意。

拓展学习

重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