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1471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

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

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

(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

“白日”是什么意思?

“依”又是什么意思?

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

(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

“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谈谈。

五、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六、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1.学习《望庐山瀑布》。

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

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

(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

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

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

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

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

(2)流:

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

(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

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

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

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

产生。

(4)紫烟:

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

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

(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

(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读“区、尤、其”等15个生字,会写“难、部、些”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黄山的视频介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通过大家搜集的资料,我们已经知道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二.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地读读课题。

3.释义“奇”:

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

(奇特、奇怪、神奇)

三.教师小结

一个课题就吸引了我们全班的眼神,那么课文又介绍了哪些奇石呢?

哪些奇石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赶紧去文中看看吧!

 初读课文,感知黄山

一.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2.用“______”划出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二.生字学习

 出示生词:

 1.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

 3.巧记生字: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的字?

 1.自由读。

 2.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正音。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字的?

 4.读读原句:

你能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读读吗?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归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1)指名读。

2)提醒笔画“南”、“部”:

这两个字的哪些笔画需要相互提醒?

(提醒“每”字里面是两点)

3)书写生字“南”、“其”:

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齐读。

四.教师小结是啊,多么秀丽神奇的怪石啊,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描写这些石头的呢?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跟课文进行交流。

 细品课文,欣赏奇石

 细品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

2.边读边想:

如果我们全班都去了黄山,你会在哪块石头前面给自己留影。

一.观摩黄山奇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腾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齐读,说一说这句话哪里写得最有趣?

2.释义双引号:

出示双引号的有关作

用解释,说一说这两处的双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处表示特定称谓)

3.表演读:

学一学猴子的样子,上台表演。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1.同桌之间相互读读。

2.情景表演:

一生表演游客,一生当仙人,想象仙人会说些什么?

3.读出感叹号:

能用你的朗读声读出感叹号的语气吗?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1.学习“比喻”: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手法)

2.出示课文插图,男女生赛读。

二.想象黄山奇石

1.学习比喻和拟人写法:

这么美的奇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刻画出来的?

2.学习谋篇布局:

出示三处黄山奇石的句子,进行对比:

如果把这三个句子都放在每一

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好吗?

为什么?

就说“仙桃石”吧。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3.仿写奇石:

选择“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的一种进行仿写。

是啊,作者独具匠心的写法,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奇石的千姿百态,也让我们在欣赏中看到了语文独特的语言。

拓展延伸,回首奇石

当当导游

 现在如果你是导游,看到这些美丽的奇石,你会怎么跟游客介绍呢?

10《日月潭》

1、学会9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茂盛、名胜古迹、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

这是什么地方?

(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

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谈话质疑。

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去过哪些地方?

(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初步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

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

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四、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

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

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

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五、交流。

(一)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

日月潭在______________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二)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

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六、作业设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

(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2、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3、抄写本课生字词。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

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朗读。

1、指导读文:

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阅读并思考。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

(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

(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

(突出“许许多多”)

3、配乐朗读全文。

五、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

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

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采用多种教学法,让学生感悟并积累好词佳句,理解“梯田”“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阴房”等词的意思。

4.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

2.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XX搜索】中国地图图片

2.你能从地图中找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吗?

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去游览一番,好吗?

这就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XX搜索】葡萄沟图片想去的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

让我们一起用热情的声音来呼唤这个让我们向往的地方吧!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1.初读课文,同桌合作认读生字词

想知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吗?

请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用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2.检查生字词:

教师借助互联网搜索,制成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自己指读生字,并说出怎样记住的这个字;

开火车读;

男女生赛读。

课件出示词语:

分组读;

男女生接读。

3.读了课文,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葡萄沟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板书:

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葡萄干有名。

(三)精读感悟

1.体会葡萄沟物产丰富

(1)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

(抽读;

齐读。

(2)利用互联网搜索图片,学生认识实物。

【XX搜索】杏子图片香梨图片蜜桃图片沙果图片葡萄图片

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

(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

(学生赛读)葡萄沟有这么多的水果,让我们大声地夸一夸葡萄沟(学生齐说: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体会景美、人美

(1)这么惹人喜爱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

长什么样呢?

【XX搜索】梯田图片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

用“茂密”造句。

【XX搜索】葡萄茂密的枝叶图片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

(凉快、惬意)多美呀!

请同学们带着凉快、惬意的感觉,美美地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吧!

(3)如此茂盛的枝叶结出了怎样的葡萄呢?

学生各抒己见。

借助互联网搜索图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用词造句。

【XX搜索】五光十色的葡萄图片

谁能把葡萄的美读出来?

(学生赛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正捧着那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老师仿佛正捧着那五光十色的葡萄,这么美的葡萄你想吃吗?

(想)你们的愿望肯定会实现的,因为——(指名学生接读)

【XX搜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图片

你从文中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准会”和“吃个够”的意思。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吧!

(女生齐读)

葡萄沟不仅景美,人更美,让我们由衷地夸一夸葡萄沟吧!

(学生齐说:

3.体会葡萄干有名

葡萄沟的葡萄这么多,吃不完怎么办呢?

(制成葡萄干)

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谁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阴房图片1阴房图片2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

(鲜、甜)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

(抽学生读,再齐读)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

(学生自主发挥)

葡萄沟的葡萄干既鲜又甜,让我们用甜甜的语气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学生齐赞: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总结延伸:

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个好地方,那里牛羊成群,瓜果遍地,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看看。

(五)书写生字

1.观字议字

请同学们看着我会写中的生字,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吾、杏、季、留

两个上中下结构的字:

密、蜜(疏密匀称)

六个左右结构的字:

坡、搭、摘、沟(左窄右宽)钉、够(左右等分)

2.按分类书写

(六)作业

回家当一次小导游,把葡萄沟这个好地方介绍给你爸妈。

板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

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学得怎么样?

开火车读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知道了葡萄沟盛产水果,特别是葡萄,非常有名。

今天我们来学第三段

二、细品课文第三段

1.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

葡萄干有名)

2.用"

--"

划出写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的特点的词。

说说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为什么有名。

分析"

颗粒大、味道甜、颜色鲜"

的三个词的结构。

然后说说这样的词;

水果多、景色美、名气大……真是(板书色鲜味甜)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

 

3.葡萄干又是怎么制成的?

自己读课文,完成练习。

运(葡萄)修(阴房)钉(架子)挂(葡萄)

蒸(水分)葡萄干

4.口说无凭,眼见为实,现在我们看看葡萄干到底是怎样制成的。

5.品尝葡萄干,说感受:

这就是这阴房制作出来的葡萄干,你们得吃吃我们葡萄沟的葡萄干,可不能白吃哦,吃完后要把你们的感受说出来。

请先看看颜色,再吃。

是大口大口地吃还是尝?

是尝还是品?

师:

吃了这么可口的、色鲜味甜的葡萄干,你有什么要说吗?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指导朗读

1.比赛读:

你好像还没吃够,看谁读得好。

2.引导背诵

就要离开葡萄园了,你们想不想再看一看?

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去:

快看,葡萄种在……

3.拓展

(1)师:

葡萄沟确实是个好地方,你们想去吗?

要想当好导游,得把这段话变成自己的语言,开头怎么说、结尾怎么说,我相信你们的自己会讲一讲。

(2)指名说一说

(板书葡萄沟真是个好地)

四、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学习,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指板书)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活——葡萄沟真是一个好地方。

第三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ú

o mà

omì

 wè

idà

o tītiá

n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ché

ngshú

 zhēngfā xīnjiāng shānpō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二、在正确读音后面打“√”

  好客:

hǎo________        水:

fēn________

  hà

o________          fè

n________

  钉着:

dīng_______        阴:

yīn________

  dì

ng_______          yì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枝叶        ________的葡萄

  ________的凉棚        ________的老乡

  ________的葡萄干       ________的沙果

  四、按原文填空

  葡萄种在________的梯田里,________的枝叶向________,就像搭起了________,到了秋季,葡萄________挂在绿叶底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________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_______的葡萄,让你吃外够。

语文园地四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

昌、铺、调、硬。

并能学习这种方法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

学会使用词语。

4、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5、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6、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

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7、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

课前准备:

老师:

准备好课件

学生:

准备一张火车票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