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1419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为人类造福。

3、(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第39题)  

东北曾被誉为“共和国经济的长子”。

东北是计划经济体制最早建立、影响最深的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大中型国有全企业最集中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1978年辽宁、黑龙江两省的人均CDP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到2002年辽、黑两省分别降到第9、第18位。

(6)在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的方针。

试说明这一方针的哲学根据。

从材料中,非常简单的可以看出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这告诉我们是在考查内外因的关系,只要从这一点上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

③东北地区应自力更生,结合自身能、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和国家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4、(2005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38题)(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4)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

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

(12分)  

①20多年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根据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而公有制程度过高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制,体现了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刻认识。

③振兴农业,不仅要靠政策,还要靠科技,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

④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利益的满足上,减免农业税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5、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

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运用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

(3)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  

材料五:

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0)结合材料五,从哲学角度分析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原因。

(10分)  

①正确的意识能事物发展,滨海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滨海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整体经济质量得到提升。

③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滨海新区抓好种类产业,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题型二:

运用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1、(2004年高考北京卷第41题)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4)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中央文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它要求我们在做具体工作时坚持它的指导,同时,地方在落实时也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即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①中央的要求,对全国农村而言,具有矛盾的普遍性。

因此,要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②北京市存在着建绿化带与保护耕地的问题,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的做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

2003年我国钢生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仍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

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 100立方米 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

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现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2005年4月1日起 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3)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企业理性投资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

(11分)  

①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联系着。

②对钢铁企业来说,它的发展固然受社会需求的刺激与拉动,但同时也受其它社会因素如能源、电力、运输、资金等的制约,企业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投资的各种相关因素,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③对政府采说,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根据实际条件来制定发展战略,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协调相关产业的发展。

3、(2004年天津卷·

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不.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⑸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⑸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开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③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2005年春季高考文综·

论述)(60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交往悠久。

(1)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历史过程。

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8分)  

〖答案〗①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拒绝这一进程。

②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

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

〖解析〗本题以经济全球化这一热点为设题背景,考查考生对规律客观性及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理解能力。

紧紧抓住已知原理,思考相关的原理细节作为答题的基本层次,而后结合材料按照层次展开分析,整理思路,组织答案,本题可解。

5、图8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材料二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

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

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①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

我们既要尊重经济增长的规律,又要尊重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规律。

②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运用规律的条件。

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动地认识相关规律,在实践中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6、(05·

江苏卷38).2004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

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1)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2)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我国在水电开发中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紧缺,而大量水能资源尚未开发,据此,把优先发展水电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根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水电开发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盒效益的统一;

新建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这说明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体现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③在总结水电开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认识,又用这种认识指导水电开发。

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水电开发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把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7、(05·

北京卷38.)(31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图15是“微笑曲线”示意图。

图中的两条曲线均呈现U型,好似微笑的嘴型,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

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的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

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的腰包。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企业的现状及发展。

①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把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利润分布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认清当前我国企业在“微笑曲线”中所处的位置,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努力改变集中于加工和组装环节的现状。

①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8、(06·

重庆卷·

39)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

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

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

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材料四进行分析。

(10分)  

①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实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业的自我发展是内在根据,国家的扶持政策是重要条件,对其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保持土地经营权30年不变,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经营政策的稳定性,有利于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循序渐进,坚持适度原则。

9、(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

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

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3)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①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解决民生问题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有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10、(2004年全国文综·

论述)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

唯物辩证法强调,在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可以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1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40)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53年,金迁都燕京。

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有激烈争论。

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

“燕都地处雄要……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关,东西千里,山峻相连,近在都畿,易于据守”;

“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

“本朝与辽室异,辽之基业根本在山北……我本朝皇业根本在山南之燕”。

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

金帝完颜亮言:

“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

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

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

”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摘编自《大金国志》等)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评析阴阳五行说与“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这两种建都观点。

在如何建都的问题上,有人以符合阴阳五行之说作为规划迁都的理由,其理论依据是唯心主义的;

“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是说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由统治者是否施行德政决定的,而不是由都城的布局是否符合阴阳五行说决定的,这体现了在考虑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十分重要的道理。

(2)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支持迁都一方的主张体现了哪些合理思想?

①以客观的地理条件和政治经济条件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倾向。

②以变化了的疆土面积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辩证发展的见识。

③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地理取际联系作为是否迁都决策的依据,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12、(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39.(28分)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状况令人忧虑。

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地方将古河道当作垃圾坑和排污沟,而另一些地方在古河道、古桥、古码头旁建起了大量现代建筑,改变了运河区域的原故。

这些行为导致了对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

尽管许多地方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使大运河的保护工作难以协调进行。

(2)结合材料,谈谈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怎样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①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要尊重运河的风貌,保证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③正确的价值观是对事物的规律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做到尊重规律与满足人的需要的统一、保护运河文化遗产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题型三:

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1、(2002年高考文综卷第38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

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

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该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而深化、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哲学理论。

由多年来和近年来不同经济发展理念和结果,可以得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辨证统一;

从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的结论;

由多年来和近年来不同经济发展理念和结果,还可以分析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3)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题型四:

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这类题型是已经告诉了我们哲学原理,然后让我们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原理的内涵或方法论意义。

这是前面提到的一些题型的转化。

但是回答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空谈理论,胡答一气。

1、(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第38题)  

近年来,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全面实行体渔制度。

通过休渔,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所增加,种群结构得到改善,休渔后渔获量增加。

渔民的经济收益不仅没有因休渔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2)结合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完整的表述原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表述原理: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结合材料:

弄清只顾眼前利益的是什么,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是什么,说明二者相互影响;

最后得出结论: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辩证法,实施休鱼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②只顾眼前利益,过度捕捞,转化为无鱼可捞,就会丧失跟前利益。

适度限制眼前利益而休渔,能取得更大的长远利益。

③运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辩证法,实施休渔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004北京文综第39题)(16分)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

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

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

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分析:

首先必须明确量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