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1356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文档格式.docx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文档格式.docx

在发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给铁路油罐车、油船发油,或通过零发油系统给汽车油罐车加油;

加油站则是主要通过加油枪加注油料。

在油库中,由于油料管理的需要,经常会进行油料输转作业(倒罐作业)。

由于油料自身特点,在收发、输转油料过程中,易发生油料溢出、油蒸气逸散和静电积聚等问题;

同时在收发、输转油料作业中,参加人员多、启用设备多,安全管理比较复杂。

作业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轻则造成跑(冒、漏)油、混油或损坏设备,如果处理不及时,则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第一节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

油罐作业要对输油状况进行监视,防止瘪罐、溢油。

——《石油库管理制度》

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加油站管理制度》

【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储油总量为3200m3的8个油罐先后爆炸起火。

这是一个1万平方米的大型储油库。

库内分东西两个储油区。

东边是内有14个立式储油罐的储油区,其中南北依次排列的8个溶剂各为400m3的储罐,就是这8个油罐发生了爆炸事故。

西边是另一储油区,储油为6620m3。

离着火油库21m远、从东至西排列着5个溶剂各为1000m3的立式储油罐,北边还有溶剂60m3的卧式储油罐27个。

东边墙外,有4个溶剂各为100m3的立式储油罐。

南边6~7m远的铁路上,停放着2列载有1100m3的22节正准备卸油的油罐车;

东北侧260m处是一个加油站,有溶剂均为10m3地下汽油、柴油储罐4个;

300m处有一个50m3液化气储油罐1个;

东南侧960m处加油站内,有溶剂25m3的汽、柴油罐4个;

950m处是另一个油库,储存柴油总量为11000m3。

凌晨4时30分,该油库在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不再作业现场,或看电视或睡觉,造成油料外溢,大量挥发性气体沿地表一直扩散到160m外的车库内。

司机贸然发动汽车,形成点火源,发生着火爆炸。

8座400m3地面罐及1000m3库房被烧毁,死亡6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二、事故原因

(1)油料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擅离职守,造成油罐大量溢油。

(2)外溢的油料蒸发形成的油气沿地表扩散到车库,汽车发动形成点火源,引起火灾,并引发建在室内的油罐相继着火爆炸。

三、事故教训

(1)该库管理涣散,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倒罐作业组织不严密,分工不明确,作业过程中无领导值班或检查。

4名作业人员根本没有把油料倒罐作业安全放在心上,既没有仔细检查液面上升情况,又不坚守岗位,导致溢油事故的发生。

(2)根调查该库员工大部分未经培训,直接上岗,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和消防常识,对油料易燃易爆特性和跑油等事故可能产生的危害和知之甚少。

在溢油发生后,作业人员不会报警,不会采取措施控制现场和保护自己。

如果此时能够处理得当,罐壁阀门,避免点火源出现,着火爆炸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因此,必须落实所有新入库职工(包括学徒工、外单位调入职工、合同工、代培人员和大专院校实习学生等)必须经入库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生产岗位和学习这一规定。

(3)该库设计不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要求,工艺不合理,无配套消防设施。

8个油罐建在库房内,形成封闭式空间,极易造成油气的大量积聚,形成安全隐患。

就在事故发生前3个月,当地消防部门在列行的消防安全大检查中,对其下达了停业整顿通知书,并罚单位和法人罚金。

但该公司置若罔闻,未做任何整改,依旧作业,致使发生着火爆炸后,没有任何办法控制火情,错过了火灾初期灭火的最佳时机。

【案例2】油罐车装油无人看管,冒油引发火灾

某年4月24日下午4点,一辆十轮油罐车到某石油站油库提汽油。

业务员开单制定管理人员灌油。

管理员打开流量表阀门后让司机代为看管,本人擅离开了岗位。

司机看流量表的指针离制定数尚差1000多公升,便到离灌油间20多米的公路上去吸烟聊天。

汽油冒出油罐,百一个小女孩发现,立即呼喊。

司机等人到现场关闭了阀门。

大量汽油已流到车上和地上。

司机进入驾驶室启动发动机,踩油门时排气管“放炮”冒火星,将溢油点燃。

霎时,烟火冲天。

烧毁十轮汽油罐车1辆、汽油4.5t、90m2灌油间1栋。

扑救中20多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

(1)管理员不坚守自己岗位,让司机代看流量表,擅离职守,导致了溢油事故的发生。

(2)着火的直接原因是司机发动汽车。

对事故分析可以知道,要么油罐汽车排汽管没有防火帽,要么有防火帽,但不起作用。

由于该油罐车排汽口防火帽不起作用,当发动汽车时排汽管“放炮”冒火星,将溢油的油品点燃酿成火灾。

这是一起因失职造成的责任事故,教训十分深刻。

(1)应当狠抓人员安全观念。

人员的安全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有任何的麻痹思想。

加油站在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该事故就是由于管理员的安全观念淡薄,擅自脱岗造成的。

(2)应当严格按规定进行设施设备的维护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该事故中,正是因为对油罐车检查维护不够,设备达不到防火要求,油罐车排气口防火帽不起作用从而最终导致了火灾。

(3)应当加强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油库的安全状况。

在加油站发生跑、冒、洒油料时,特别是在大量溢油与地面有油的情况下,必须清理完现场后,加油车辆方能离去。

该事故中如果人员的素质高一点,在发生溢油事故时不是马上发动油罐车,而是果断采取防止溢出的油料被点燃,或者将汽车推离现场,那么着火事故也就不会发生。

由此可见,加强各类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人员事故处理能力,可以避免溢油引发的火灾事故。

【案例3】撬锁卸油无人监视,溢油引起爆炸

1999年6月19日,山东省某县成品油经营点发生了一起重大爆炸火灾事故。

下午18时30分,承包经营者宋某某受到1车(10000L)90#汽油,在保管监督员不再和未对卸油罐进行计量的情况下,宋某某擅自将油罐卸油口铁锁撬开,进行卸油。

卸油期间,也没有安排人员监视。

卸油开始后,宋某某就陪着司机到经营室吃西瓜。

18时50分左右,宋某某到院内油罐口查看,发现油从油罐中溢出,就连忙让司机张某某关闭了油罐车阀门,同时让雇佣的王某某赶紧回收溢油。

王在回收溢油时,用铁桶、塑料盆等器具回收,造成器具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使汽油燃烧。

19时10分消防队投入灭火和抢救烧伤人员的工作,半小时后,大火被扑灭,受伤人员被送往医院。

这次事故式王某某(女)当场烧死,宋某某与其爱人1周后死亡,孙女与王某某的外甥在1个月后的治疗中先后死亡。

溢出油品1466L,直接经济损失16.35万元,教训即为深刻。

(1)当事人宋某某违反公司规定,在保管监督员不在的情况下,自行撬开油罐卸油口铁锁进行卸油,致使油失去监督;

(2)违反卸油操作规程,卸油前未经计量确定罐内空容量;

(3)卸油时没有监卸人员在场,以致造成油罐溢油;

(4)人员安全素质差,王某某未经过岗位培训,缺乏安全意识。

溢油后采取措施不当,在回收溢油时使用塑料桶、铁桶易产生静电和碰撞产生火花的器具,严重违反了加油站管理制度;

(5)违反劳动纪律,随意容留幼儿童在经营点火灾危险区域内逗留、玩耍,以致造成无辜儿童被烧后死亡。

这起事故的发生,虽然主要是宋某某安全意识淡薄,操作违章所致,但究其深层次原因,说明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工作粗放,对经营网点实行以包代管,安全监督措施不到位。

同时,没有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加油站人员的培训工作严重滞后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加油站的安全工作,对此应常抓不不懈,同时,对加油站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使人员素质完全符合加油站的规定要求。

【案例4】顶班人员不坚守岗位,发生溢油,静电放电引发火灾、

1998年3月27日,某加油站在业务人员不在位的情况下,随意借用不懂业务的警卫战士顶班作业,组织汽车油罐车卸油。

作业人员作业前没有测量,对接收油罐空容量心中无数。

工作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而擅自离开,致使现场失控达30min,造成油料溢岀事故的发生。

随后2名作业人员进入罐室查看溢油情况时,发生着火爆炸,造成2人中毒烧伤,1台运油车、6个25m3油罐和2台加油机被烧毁。

(1)作业人员对接收油罐不测量,卸油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造成油罐溢油。

(2)油料具有蒸发性,蒸发的油气充满灌室,油料员(穿着化纤衣服)进入罐室,人体静电放电,引燃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着火爆炸。

(1)卸油作业管理混乱,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业务人员不在位的情况下,随意借用不懂业务的警卫战士顶班作业。

油料业务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但该加油站领导对此规定根本不予以重视和落实。

(2)业务人员责任心差,麻痹大意。

作业前没有测量,对接受油罐空容量心中无数。

盲目蛮干。

工作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导致溢油事故。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按照规定穿着防静电服,致使人体静电放电。

因此,“作业前要按规定穿着、使用劳动保护、安全防护用品”。

(3)油罐违规安装在地下室内。

《汽车加油站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油罐应尽量集中安置,采用地下直埋,严密将油罐设置在建筑物内和地下室内。

【案例5】卸油打牌,溢油引发码头江面火灾

某年7月22日某油库码头附近江面发生火灾事故。

7月22日某油库码头用船上的泵从油船向油罐内卸汽油。

经计算,油罐空容量可以容纳油船内的油品。

但由于油舱与水舱之间的阀门未外安全关闭《据说是阀门阀杆坏了,误认为已关闭,实际没有关闭》,水舱里的水流入油舱。

这样向油罐卸的是油和水,所以油舱里的油长时间卸不完。

操作工人不坚守岗位,不按时检测油罐内液位,而去打扑克。

这次打扑克时间特别长,过了6h后才去检查油罐,这是油罐已经破裂(油罐装满之后,仍向罐内输油),罐内压力升高,把罐顶与罐壁结合处胀开一条1m多长的裂口),油品从裂口处流出,顺排水沟流到珠江(排水沟在防火堤处未设水封或关闭装置),跑油几十吨。

江面上的油逐渐增多,面积逐渐增大,油气到处扩散。

在码头附近有一座货物码头,停靠9条民船。

这些民船都是全家吃住在船上,在船上生火做饭。

当油气扩散到民船时,明火点燃油气,整个江面一片火海。

民船被火包围,无法逃脱,船上人员大部分被烧伤烧死。

由于着火面积大,陆上救火设备用不上,无法扑救,直到把油烧完为止。

幸好排水沟出口处(油库围墙里边有一水封井,火焰没有窜到油库内。

事故溢跑油料几十吨全部烧掉;

烧毁民船9条;

烧死船民34人,烧伤80人;

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

(1)操作工人不坚守岗位,不按时检测油罐内液位,造成胀裂油罐溢油事故。

(2)油舱与水舱之间的阀门未完全关闭,造成水舱里的水流入油舱。

这样向油罐卸的是油和水,所以油舱里的油长时间写不完。

(3)排水沟在防火堤处未设水封或关闭装置,油料顺排水沟流到珠江并扩散,油气遇明火造成更大的着火事故。

(1)操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如果操作人员坚守岗位,按规定监测罐内液位,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可以避免这次事故的发生。

(2)油罐区排水沟在防火堤处必须设置关闭装置,平时关闭,下雨时把关闭装置打开,将雨水排出后关闭。

这样即使发生油罐破裂、跑油事故,油料也流不到防火堤外。

该油库就是因为在防火堤处未设关闭装置,致使油品流到库外水面,遇明火引发重大火灾事故。

【案例6】装油睡觉,油罐车冒罐跑油

1985年9月1日23点时,某石化总厂储存车间装油二班装了8辆油罐车的柴油后,班长认为没有车子了,就和装油工到厂大门外吸烟、吃饭,又去洗澡。

2人次日3点左右回到值班室,发现有4喷气燃料油槽车已进装油台待装。

班长让装油员自己装车,并帮助把准备工作做完后,就到值班室睡觉去了。

3点50分装了2辆喷气燃料油罐车后,装油员估计30min后可以装满,就到台上值班室休息。

因白天没睡好觉,又刚洗过澡,又乏又困,不一会儿就睡觉了。

5点20分司泵工觉得装4辆油槽车时间有些长,就给装油台打电话,才把装油员从睡梦中唤醒。

但为时已晚,造成冒罐跑损喷气燃料147t。

(1)装油员没有严守岗位,而是认为装油正常后也到值班室休息了,造成装油现场无人值守,导致跑油事故。

(2)班长让装油员装车,帮助把准备工作做完后,就到值班室睡觉去了,没有及时检查。

发油现场必须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冒油事故。

这一点各级部门早已有文明规定,并不是不知道,而是而能落到实处。

等到发生了事故,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说明了该单位管理的混乱,安全教育没有达到效果,安全检查力度不够。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对油库职工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要针对职工的各种侥幸心理,查找规章制度条文,收集事故案例,对其进行有理有据的说服教育,用血淋淋的事实警示职工,一定要按操作规程作业,完全杜绝侥幸心理,提高安全意识,不要使安全生产教育流于形式。

(2)加大安全监督和检查力度。

安全监督和检查是促进职工落实规章制度、按操作规程作业的强有力的措施。

安全员定期检查,巡视作业现场,切实地进行好各项安全监督和检查,使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松懈。

(3)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这次发油作业从晚上开始,持续到第二天5点左右结束。

这段时间是作业人员最易疲劳的时间,特别是要连续工作。

因此,在工作安排时,应考虑作业人员的生理规律,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进行科学安排。

【案例7】卸油过程无人监护造成溢油

1998年11月17日上午,河北某加油站在接卸-10#柴油时,发现溢油事故。

事故后经测算,共损失柴油120L。

事故当天,该站站长兼计量员陈某某由于当时忙于在经营室会客,便根据上个营业日报表估算岀罐内存油量和可卸容量,卸油过程中,无人监视油罐液面上升情况,结果造成溢油事故。

(1)卸油前未对卸油油罐进行计量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2)卸油过程中,现场无监卸人员,致使油品溢出而没有及时发现。

(1)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计量人员的基本任务是按照计量操作规程,每次收油作业前后和每日停止营业后,都必须进行计量。

做出完善记录,及时提供油罐存有变化情况。

本事故中计量员心存侥幸,卸油前不对油罐进行计量,仅根据上个营业日报表估算岀罐内存油量和可卸容量,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2)应当狠抓人员安全观念,人员的安全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有任何的麻痹思想,该事故中就是由于现场没有专人监护,不遵守安全规定,安全观念淡薄造成了溢油事故。

【案例8】司泵员离岗外出,造成罐顶胀裂跑油

某年10月10日至16日,某石油公司油库在没有计量的情况下,半地下覆土式油罐几次进出油料。

16日8点,向该罐输入油料时,司泵员擅离职守,去火车站办私事。

9点许,罐区警卫听到油罐有响声,30min后又看到油罐顶板被折起。

该警卫人员午睡后,才将此情况告诉了业务组副组长,但未引起这位副组长的重视,也没有去检查。

事隔3天,警卫发现罐区南边防火沟内有油,油味很浓,立即报告了油库主任。

经检查油罐内柴油溢出防火堤墙外,墙内油高1.44m;

金属油罐顶鼓起20cm;

焊缝多处崩裂,量油孔报废;

罐体移位4cm;

4组静电接地装置损害。

1、油库在没有计量的情况下,对半地下覆土式油罐几次进行收发油作业;

2、在向该罐输入油料时,司泵员擅离职守,去火车站办私事,现场没有作业人员监护卸油情况,造成油罐超装、罐顶胀裂跑油事故的发生。

这是一起涉及多人多环节的责任事故。

一是计量工作业前没有对油罐进行计量,这与《石油库管理制度》相悖,制度第五六条规定计量人员的基本任务的第二点是:

对储油罐进行计量,动转罐作业前后及时计量,非动转罐每3天计量1次。

每次计量都要做出完整记录,及时准确地提供容器存油变化情况。

二是司泵员擅离岗位,去火车站办私事。

从事故中可以看出,卸油现场没有专人监护,以致事故发生而无人知晓,可见,油库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非常差,安全制度不落实。

三是油库管理制度混乱是这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该事故中,警卫人员两次发现情况,未及时汇报;

那位业务副组长,警卫人员向他汇报后仍然不闻不问;

事故发生了3天后警卫人员向油库主任汇报,才把问题暴露出来。

在这3天中,除警卫人员外,上到油库主任,下到一般工人都没有人看一眼油罐情况,可见油库管理混乱到了什么程度。

【案例9】卸油前不测量,溢油流入下水道

1989年4月1日凌晨,位于上海市延安西路的某加油站,在卸油过程中溢出汽油1950L,流入马路一带下水道内,严重威胁附近居民、工厂和某国住华领事馆的安全。

为了防止事故的扩大、市、区有关领导赴现场组织抢险,先后出动了指挥车8辆,消防车3辆,封锁了附近调通,停止加油站营业。

经200多名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奋力抢险,先后打开72只下水道井盖,打捞岀汽油1190L。

由于指挥得当,措施有力,有效地控制了事态的发展,使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

该事故的原因分析为两方面,首先,在收油前,卸油罐未进行实际存油量和容容量的计量检测确认,对还能容纳多少油料不清楚;

其次,在卸油过程中,监卸人员擅离岗位,司机远离现场,使整个卸油过程中无人员进行监控。

人员思想麻痹,有令不行,加油站管理规定不落实。

油库加油站管理规范中明文规定;

卸油前必须计量检测确认卸油罐的孔容量,防止跑冒油事故的发生。

而该事故中加油站事前根本没有进行实际存油量和空容量的计量,明显违反了上述规定。

加油站管理的关键不在于制度的建立而在于制度的落实,因此必须加强计量工作,坚持来油监卸制度。

如果这起事故发生后遇到火源不但加油站保不住,而且附近地区也将是一片火海,后果将不堪设想。

【案例10】油罐超装无人管,发生跑油事故

1985年1月3日时,某石油公司油库储油区17#油罐因超装油品发生跑油事故。

该油库为某石油公司直属中转油库,总容量100000m3,覆土式储油罐。

发生事故的油罐为17#计量罐,容量为2000m3,是1984年建的,同年12月22日开始装油。

1985年1月1日下午,进来一艘大庆412#油船,装载70#汽油5002.6t。

17时35分开始向15#油罐(10000m3)卸油,卸入一部分后停止卸油。

1月2日22时20开始向17#油罐卸油,次日5时15分停卸,连续卸油6小时55分钟。

6时30分值班员发现跑油,油品随排水管流出罐外约1000m,在油罐的环形通道上能听到油流声。

经检查呼吸阀顶盖压杆断裂,油量孔开启,呼吸阀接合管升高约13cm,罐内油高11.019m(罐壁高11.19m),罐顶进料孔盖被顶坏变形。

经现场检测,罐顶与罐壁刨边角钢变形、拉裂8处,最大拉裂长度0.8m,裂口宽0.1m(油品从其中3处泄漏),罐顶板与上圈板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变形。

罐顶栏杆也有几处被拉坏变形。

罐顶板整个被抬高0.13m,罐底板周围上翘2~1cm,接地扁铁被拉起10~13cm,油罐进出油管法兰被拉坏漏油,呼吸阀顶盖压杆被顶断,进料孔顶盖被顶坏,这些损失可进行修复。

这起事故共跑70#汽油199.09t,回收85t,损失114.09t。

由于油品流到库外农田,污染农田51.74亩,其中污染严重的31.38亩,污染轻微的20.36亩。

另外,还污染水塘和两条水渠约3亩。

这是一起因油罐超装油料引发的责任事故。

(1)17#油罐原存油380t,油船向罐内连续卸油进7h,3名值班人员既没有计算油罐是否能容纳卸入的油品,又没有按规定进行计量和巡回检查,甚至有的值班人员还去睡觉。

造成油罐大量超装,油罐破坏,油品大量流出。

(2)从现场检查和油罐破坏情况分析,油罐装满之后,油品继续进罐,油位不断上升。

当油品装到罐顶部位时,球体罐顶产生向上的举力。

罐壁生产向外张力,油罐在这种内压力的作用下,趋向球形,罐底板边缘翘起,罐顶板升高。

由于罐顶板升高,罐顶呼吸阀顶住井盖板,将呼吸阀顶盖压杆压坏;

由于罐底便边缘上翘,将与罐底板相连的接地扁铁拉起,进出油罐随之抬高,法兰连接受到破坏,造成漏油。

这个上举力和罐壁的向外张力企图将罐顶与罐壁连接处拉开,造成罐顶与罐壁结合处被撕裂8处,同时罐顶栏杆也受到破坏。

当油品泄露之后,油位下降,罐顶上举力和罐壁向外的张力减小,油罐部分复原,罐顶下降。

这种分析与接地扁铁拉起的高度及呼吸阀连接短管穿过罐室顶部混凝土处的位移痕迹是相符的。

(1)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是保证安全的关键。

由于该库不执行规章和操作规程,事前不计量,卸油作业中不检查,造成油罐超装跑油。

如果严格执行规定,就不会造成这起跑油事故。

环形道路地面排水管上阀门,按规定平时应常关,以防止跑油时从排水管流出,但该库排水管上阀门长期不关,造成油品从排水管流到库外。

如果排水管上阀门关闭,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2)油罐设计必须将罐顶与罐壁结合处的强度设计低于罐壁和罐底任何部位的强度,以保证罐内压力增大时,首先从此处撕开,确保油罐内油品不会大量流出。

该库油罐的设计是正确的,在罐内压力增大时,罐顶与罐壁结合部位首先撕毁,从而保存了罐内大部分油品,减少了油品的损失,也减少了因增大跑油数量而产生的此生灾害。

小结:

一般人都知道,在任何单位,擅离岗位是严重的失职行为,油库(加油站)也是一样。

擅离岗位不仅影响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容易引发重大事故。

但是,在油库(加油站)收发(倒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