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屈辱与抗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1246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屈辱与抗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屈辱与抗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屈辱与抗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屈辱与抗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屈辱与抗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屈辱与抗争Word下载.docx

《第二单元屈辱与抗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屈辱与抗争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屈辱与抗争Word下载.docx

导火线:

1839年,林则徐广东虎门硝烟。

时间:

840—1842

结果:

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香港岛由英国“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南京条约》第三款:

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英国开始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将它变成列强侵华的重要基地。

早在马嘎尔尼访华时,乔治三世国王给乾隆皇帝的信中,除强调英国文明发达、乐于帮助落后国家之外,还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要求派使臣常驻北京;

要求开放宁波、珠山(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

要求在北京设立洋行;

要求得到珠山附近一个岛,以便存储货物;

要求在广州附近拨给一小块地方供英商居住【即租借地】;

要求货物由广东至澳门在内河行走时,不上税或少上税。

性质:

西方传统观点:

“tradewar”;

中国主流观点:

英国资产阶级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3,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19世纪中叶,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工业革命

列强不满足五口通商,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1856—1860(美、俄支持英法,从中渔利)

1858年和1860年,清政府再次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又割占九龙半岛一地,“并归英属香港界内”。

3,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通过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

二、俄国侵占东北与西北大片领土

1,1689年,中俄签订了平等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2,1858年,沙俄乘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强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3,1860年,沙俄又借口“调停”有功,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叶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64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及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5,1881年,通过《伊犁条约》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等地区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三、日本侵占台湾

1,1874年,日本以琉球渔民被台湾高山族人杀死为借口,出兵台湾,清政府以50万两白银换取日本退兵。

(日本“大陆政策”的一个步骤)1879年,吞并琉球,改琉球为冲绳县。

2,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整个台湾省(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3,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日本占领台湾,遭到台湾人民的坚决抵抗。

■小结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封建落后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课后习题练习]

一、选择题

1.西方学者曾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人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

对英国政府来说,除了保护鸦片走私,这场战争的更深层次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2.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主要是因为俄国()

A.趁火打劫、外交讹诈B.侵略成性、军事强大

C.经济发达、社会稳定D.疆域比邻、捷足先登

3.闻一多《七子之歌》: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和“九龙”被英国割占分别是通过()

A.《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D.《瑷珲条约》和《马关条约》

4.日本在明治维新成功后,以“征韩侵华”为核心的大陆政策作为基本国策,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首先割占的中国领土是()

A.整个东北三省B.整个辽东半岛C.整个台湾行省D.整个福建行省

二、综合题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

1.A2.A3.B4.C

1.1896年

2.甲午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强占台湾;

被迫离开故乡的悲愤或爱国之情

第37课主权残缺

1.关税主权丧失的过程及其影响;

2.司法主权丧失的表现及其危害;

3.租界在中国的兴衰。

1.概括近代以来,中国主权残缺的主要表现。

2.辨证的认识主权残缺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1.近代以来,落后会遭到列强的侵略。

闭关锁国和愚昧无知,也同样会导致主权沦丧;

2.认识欲强国富民,必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要同步发展。

四、学习重点

国家主权的内涵及其破坏。

主权残缺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一、协定关税——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近代民族国家概念)

1,关税主权

关税是一个主权国家海关依法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主权是近代民族国家主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税的作用主要有:

筹集国家财政资金;

调节产业结构和进出口贸易;

维护国家权益(保护民族工业),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2,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但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并不了解近代国际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在与外国人谈判过程中往往主动让予某些国家主权。

《南京条约》签订3天后(1842年9月1日),清政府照会英国全权代表提出交涉的内容达12款之多,第八款“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

(领事裁判权)道光皇帝主动提出交涉是要消弭一切可能导致衅端的因素,达到“万年和好”的目的。

然而,无知的清政府却不知不觉地拱手让出了许多国家主权。

《南京条约》第十款规定:

“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注:

户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但清政府主动交涉的第十一款却说“各通商口岸的税例‘轻重不一’,新开放的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处通商口岸的关税‘自照粤海关输税章程,由户部核议遵行,俾照画一’”。

这种对国际关系中基本原则的无知,给英国人提供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的机会。

英国公使在与清政府代表谈判时,要求清政府废除旧的粤海关章程,制定新章。

这本身就违背了《南京条约》内容。

而清政府欣然同意。

按照“一体均沾”的原则,美国于1844年也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明确写道“倘中国日后预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

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3,中国关税税率日趋下降

1843年,绝大部分进出口无的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有的降低了90%

1843年7月22日《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和《虎门条约》,规定,英国在中国享有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值百抽五,中国不能自由变更;

1858年,海关税则明确了“值百抽五”的原则

1902年,修订关税时,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实际税率已降到了3%左右。

关税税率的大幅度下降,有利于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失去关税保护的中国民族工业却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国内经济陷入困境。

1930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逐步收回关税自主权。

4,赫德长期把持中国的海关税务的大权

1854年,在列强的要求下上海成立税务司,由外国人担任。

1859年,在列强的要挟下,清政府设立总税务司。

不久,就有英国人赫德担任总税务司司长达40年之久。

海关大权控制在外国人手中,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甲午战争对日本的赔款,就是由海关收入作担保的。

二、司法主权的破坏

1,领事裁判权

(1)1843年的《南京条约》补充条约规定,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即英国人在中国犯罪时,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处理,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

(《南京条约》签订3天后,清政府照会英国全权代表提出交涉的内容达12款之多,第八款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

(2)根据“一体均沾”的原则,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之间、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3)危害:

外国列强在中国攫取的“领事裁判权”使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外国侵略者可以在中国为所欲为,但中国政府却无权管辖。

2,会审公廨(官署)——中国司法主权进一步破坏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驻上海的英国领事为了干预中方对于租界华人涉外案件的司法审判权,向中方提出建立联合法庭的要求。

(2)成立:

1868年,会审公廨在上海成立。

后来武汉、厦门等租界也设立会审公廨。

(3)扩大: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进一步规定在中国内地和通商口岸发生涉及英国人生命财产案件,英国可派员前往“观审”。

列强把“观审”权从租界扩大到中国的所有地区。

(4)危害:

进一步损害了中国官员的独立审判权。

(客观上西方的司法制度也传入中国。

三、租界——“国中之国”

1,《上海租地章程》和英租界:

《南京条约》补充条约允许英国人可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建房居住。

1845年11月29日,由上海苏松太道公布的《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路)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人为建筑房屋及居住之用。

次年9月,又议定以边路(今河南路)为西界;

这块面积约830亩的地段作“英租界”。

2,上海公共租界:

法国于1849年,美国于1863年在上海正式划定了租界。

1863年9月21日英美租界又合并为“公共租界”,即由英美领事为首的几国共同管理的区域。

3,租界管理:

(1)工部局:

1854年,英、美、法三国公使乘伤害小刀会起义之际,擅自片面修改上海租地章程。

新章程规定租界内设立警察代替以前的更夫,并抽收税捐。

7月间,上海工部局成立,由各国领事等兼任董事,下设若干委员会,如道路码头委员会、防卫委员会等。

工部局是租界的市政组织和领导机关,实际上就是租界的市政府,工部局的总管就是市政府的首脑,即市长,董事就相当分管的副市长。

(2)公董局:

1856年,法国仿效英国,在法租界建立了巡捕房。

1862年,法租界公董局成立,下设警务处,并设总巡办公室,统管法租界各巡捕房。

4,20世纪初租界扩大到全国,租界制度推广到其他租界。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等国在上海、厦门、镇江、汉口、九江、广州、杭州、苏州、重庆等城市开辟20多个租界。

5,收回租界: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国在华租界全部收回。

6,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19世纪末,《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大借外债偿还日本的战争赔款,列强乘机向清政府提出各种要求,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扩大在华的侵略利益。

7,租界评价

(1)租界定义:

租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

其特点是外国人侵夺了当地的行政管理权及其他一些国家主权,并主要由外国领事或由侨民组织的工部局之类的市政机构来形式这些权力,从而使这些地区为不受本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国中之国。

(2)租界的设立与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上海的崛起,但它是以牺牲中国国家主权和人民尊严为代价的。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练习][材料题]:

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告读者”部分写道:

“尽管这部著作是如此不完善,但至少有一点好处,使读者知道我们国家在这一小快土地上的惊人努力。

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

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

还不到80年。

我们有权利引以自豪。

问题1:

该书出版的主旨是什么?

大约什么时候出版的?

2,“自己的独立生活”指得是哪些方面内容?

3,作者话语中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

4,你是如何看待作者观点的?

(不是对租界的评价)

■小结:

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以国家主权破坏和自然经济解体为标志的。

一、选择题:

1.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于是向封建腐朽统治的大清帝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该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这场侵略战争意图的是()

A.享有领事裁判权B.双方协定关税C.赔款2100万银元D.在上海开辟租界

2.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之初,清政府对于近代国家主权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结果导致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其中“值百抽五”原则明确确定是在()

A.1843年与英协商关税后B.1858年海关税则确定后

C.1902年修订海关税则后D.1859年总税务司设立后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审理;

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之间、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条约内容表明

()

A.清政府熟谙近代领事制度B.列强已掌控中国司法大权

C.中国司法主权遭严重破坏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4.观察右图,图中所述情况最初应该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B.《望厦条约》签订后

C.《烟台条约》签订后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尽管这部著作是如此不完善,但至少有一点好处,使读者知道我们国家在这一小块土地上的惊人努力。

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

问题:

1.该书出版的主旨是什么?

2.“自己的独立生活”指得是哪些方面内容?

作者话语中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

3.你是如何看待租界的影响?

1.B2.B3.C4.D

1.让人们了解上海的法租界;

20世纪20年代

2.租界因完全脱离和排斥中国政府的行政管辖,法国人拥有行政权、司法审判权、税收权、警务权等;

宣扬法国的殖民者“功绩”,歧视中国。

3.消极:

租界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是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和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基地,是近代中国的耻辱标志。

列强在租界对中国民众的歧视和伤害,给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创伤。

积极:

租界成为了解和引进西方先进文明的窗口;

租界内特殊的政治环境,也为革命党人的活动提供了某些相对有利的空间;

推动了中国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

第38课经济转型

1.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和影响;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和影响。

1.分析19世纪中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情况,找出其特点,培养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从地理、思想以及政治因素等方面思考中国近代民族化企业艰难曲折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列强的经济侵略,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也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自然经济结构,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发展。

2.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孕育于欧风美雨之中,在内外交困的夹缝中求生存,道路艰难而曲折。

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表现及其影响。

民族经济举步维艰的原因。

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1,鸦片贸易

(1)鸦片贸易从非法走向合法化:

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抵制了英国的工业产品,使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出现逆差的局面。

19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鸦片贩子大量走私鸦片,企图改变英国对华贸易的逆差状况。

虎门销烟给英国资产阶级提供了用武力敲开中国大门的借口。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了《天津条约》,除了增设通商口岸等内容外,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2)鸦片成为输入中国的主要商品:

早在1830年,鸦片占英国对华贸易总额的一半!

英国政府从中获得巨大收入。

在1842年到1870年间,西方国家向中国输入的全部货物价值中,有一半是鸦片。

直到19世纪末,鸦片仍然占到全部输华货殖的1/4。

(为什么减少了?

(3)鸦片贸易的危害: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经济;

危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加剧政治腐败。

2,战争赔款

(1)数据

战争

条约

时间

赔款数额

赔付国家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1842年

2100万银元

英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1860年

1600万两白银

英、法各半

日本出兵台湾

“撤兵费”

1874年

50万白银

日本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1895年

2亿两白银

“还辽费”

3000万两白银

战争外债

5000万两白银

列强各国

八国联军入侵

《辛丑条约》

1901年

4.5亿两白银

11国*

(2)影响:

第一加重政府的财政危机,导致清政府更加依赖帝国主义列强,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以1895年为准,当时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约为8000万两,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要支付的战争赔款、还辽费和战争借款三项共计2.8亿,是清政府常年3年半财政收入的总和。

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这样,列强不仅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其次,清政府为了赔款,加强对人民的剥削。

社会危机四伏。

3,商品倾销

(1)中国市场从沿海到内逐步开放。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抵制了西方的工业产品。

5口通商后,东南沿海地区首先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入,中国的市场被进一步打开。

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国市场的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40—5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南京条约》规定东南沿海五口通商;

第二阶段是19世纪50——70年代,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烟台条约》,整个沿海地区到长江中游地带;

第三阶段是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上游的重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市场几乎全部对外开放,西方工业产品逐步占领中国市场。

(2)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应用(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之一)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方便列强的商品倾销和收购农副产品。

1871年,上海开通了至伦敦和旧金山的电报线路。

(开户后的上海,其现代化的发展几乎与世界同步)

(3)影响:

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要从两个方面看待这一问题);

即刺激又抑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资本输出,投资办厂

(1)19世纪末以前,外国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是商品倾销。

1840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等国就在通商口岸非法设立工厂、船坞等。

(外国资本和早期产业工人)

(2)19世纪末以来,以资本输出为主。

《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列强纷纷“一体均沾”,开采矿藏、创办工厂、设立银行。

通过政治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到1936年,外国资本在中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中国的外汇牌价也由英国的汇丰银行决定

(4)列强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二、民族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一)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

其中国家富强是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民族独立中国富强的前提条件。

(二)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1,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的起点(19世纪70年代)

(1)背景: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家庭式的手工工场(作坊),如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受到巨大冲击,纷纷倒闭。

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19世纪60年代,中国兴起了近代民族工业。

(2)类型:

第一,洋务派民用企业。

19世纪70年初,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用企业。

由清政府投资,官督商办,目的是“求富”。

第二民间资本企业。

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也在通商口岸投资新式工业。

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企业以轻纺工业为主。

2,“实业救国”——漫漫长夜中的呐喊(19世纪末)

19世纪末,随着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大有亡国灭种之势。

一些爱国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试图以发展近代民族工业来振兴国运。

无锡荣家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