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0990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设计意图:

新课伊始,告诉学生要研究的重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0天,有的月份是31天。

•有时候2月是28天,有时候2月是29天。

•有时候一年是365天,有时候一年是366天。

•有平年和闰年之分。

……

你们知道得真多。

1.认识大月、小月。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013~2016年的日历,把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后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3年

31

28

30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9

  师:

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

4、6、9、11月都有30天;

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方法。

看一看,记一记,并与同伴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最下面记忆法)

学生观察、思考并记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忆法,讲给大家听或演示给大家看。

生1:

我喜欢拳头记忆法,伸出我们的左手,掌心向外握成拳头,然后从左手食指突节开始,数到小指突节为7,突出部分为大月,凹入部分为小月,到7后再返回食指,重新从8顺数下去到12止。

生2:

我喜欢歌诀记忆法,背诵歌诀,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认识平年、闰年。

仔细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把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表格)

学生观察2009~2016年2月份的月历,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展示交流: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月份天数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2012年是闰年,2016年也是闰年。

把下表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后,组织交流展示: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讲解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要注意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说一说你怎样知道哪一年是闰年的。

因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已经知道2016年是闰年,所以先把2016年涂上颜色;

我们也知道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按这个规律就可以知道2020年和2024年也是闰年。

可以这样找。

一般是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注意是“一般”哦,也有特殊的情况。

一般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

特殊就特殊在如果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一年有多少天?

平年一年有多少天?

闰年呢?

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我是把一年12个月份的天数加起来计算的,结果是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大月有31天,一年有7个大月,所以31×

7=217(天);

小月有30天,一年有4个小月,所以30×

4=120(天),平年2月有28天,所以一年是217+120+28=365(天);

闰年的2月多1天,一年就是366天。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

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2月是特殊的月份。

•知道了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1.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本课“年、月、日”的知识,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在与学生交流了有关年、月、日的信息后再进行新课的教学,把知识蕴含于学生具体活动的经验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数学教学中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A类

1.想一想,算一算。

汽车制造厂平均每天生产汽车8辆,那么2014年2月份该厂生产汽车多少辆?

2.小明连续在奶奶家住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正好是62天,聪明的你知道这是哪两个月吗?

(考查知识点:

年、月、日的认识。

能力要求:

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这一年的2月有多少天?

4.你知道王奶奶今年多少岁吗?

王奶奶今年(  )岁。

(今年是2015年)

A.79     B.73     C.74     D.75

平年和闰年。

能运用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2014年是平年,2月有28天  28×

8=224(辆)

2.是7月和8月;

或者是12月和下一年的1月。

B类:

3.因为2008是4的倍数,说明这一年是闰年,所以2月有29天。

4.A

教材第68~69页“练一练”

1.

(1)6月1日  星期日

(2)10月1日  星期三  66

(3)略

2.2008年8月8日  8月23日

3.有4个闰年:

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

4.

(1)今年是平年。

  

(2)181天  365天

5.略

6.

(1)略  

(2)2月29日

一天的时间。

(教材第70~71页)

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

2.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换算。

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课件。

这是前几天老师收到的一条短信,为什么老师没有在上午9点接到自己的朋友呢?

(课件出示短信:

我将乘坐G527次列车今天7点到保定站,在车站口等我,不见不散)

•老师的朋友没有说清楚是上午7点还是晚上7点,老师当然接不到他了。

•上午有7点,晚上也有7点,没有说清楚具体的时间,所以老师没有接到自己的朋友。

看来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必须注意把话说严密,否则关键时刻会耽误事的。

你能帮我的朋友修改一下信息吗?

我将乘坐G527次列车今天晚上7点到保定站,在车站口等我,不见不散。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你觉得怎样才能有效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呢?

像广播中那样采用24时记时法就很好啊。

真聪明!

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24时记时法有关的问题。

创设一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感受到需要一种记时法来避免这种误解,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想法。

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情境图)

凌晨1时,淘气在睡觉。

下午1时,淘气在看书。

生3:

下午1时,可以表示为13时。

是啊,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

•在电视节目预报中一般是应用24时记时法。

•在大商场、大饭店门口张贴的营业时间,一般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

•在邮箱上标出的取信时间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

你知道夜里11时,用24时记时法怎样表示吗?

夜里11时就是23时。

15时用普通记时法怎样表示呢?

15时就是下午3时。

跟同桌这样互相说一说,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之间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相互转换的游戏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说一说在刚才的游戏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

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间,在具体时刻的前面必须有表示限制性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

中午12时前的时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需要在前面加限制性词语“凌晨”或“上午”,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直接去掉限制性词语即可;

中午12时之后的时刻,把普通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要去掉前面的限制性词语,然后表示具体小时数的数字加12表示小时数,分钟数不变。

如下午3:

04,就是15:

04。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你能尝试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取信时间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好吗?

第二次取信的时间14时就是下午2时,第三次取信的时间18时30分是下午6时30分,中间经过的时间,我们可以在钟表面上数一数,知道是4时30分。

我们可以直接推算出来,从第二次取信的14:

00,到第三次取信的18:

30,中间有15、16、17、18,4时,加上30分是4时30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应该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这里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了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改写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从课堂中走到了生活中,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价值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知道了可以用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我知道了怎样改写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

时间很重要!

我们就应该遵守时间、珍惜时间。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吧!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珍惜时间尤其是遵守时间,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有的素质。

一天的时间

普通记时法     24时记时法

夜里11时

23时

下午3时

15时

    

1.时间其实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而且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只不过它一直以一种抽象的形式出现。

从学生一天中熟悉的时间入手,便于学生思考,容易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

24时记时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只不过学生平时不太注意,通过回忆生活中的24时记时法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感受到24时记时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学习24时记时法是有价值的。

3.归纳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数出从起始时刻到结束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起始时刻,用减法求出经过了多长时间。

1.今天凌晨0时与昨晚12时相差几时?

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一场足球赛上、下半场各45分,中场休息20分。

小明20:

10进场时,下半场正好开始。

这场球赛是什么时间开始的?

到什么时间结束?

3.小明说:

“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经过了5时。

”这样的说法对吗?

为什么?

推算经过时间。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今天凌晨0时与昨晚12时相差0时。

2.19:

05开始,20:

55结束。

3.不对。

这里采用的是普通记时法,不是直接用大数减小数9-4=5(时)。

计算经过时间要分成两段来计算比较好,以中午12时为分界点,中午12时之前经过了12-9=3(时),再加上下午经过的4时,所以一共经过的时间是3+4=7(时)。

教材第71页“练一练”

1.

(1)14  20

(2)11  7时40分

2.15时55分  5时30分

3.

4.

(1)6时8分  18时3分

(2)5时43分 画一画略。

时间表。

(教材第72~73页)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不同区域的时间差异。

2.能运用所学时间知识计算经过时间,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3.逐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并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以及充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能运用时间知识计算经过的时间。

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课、休息,爸爸妈妈每天上班、下班都有一定的时间。

时间就像生命一样,我们要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制定时间表的问题。

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时间表,了解时间表的实际应用价值。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情境图)

•早晨8点北京的小兰已经开始上课了,而乌鲁木齐的古丽早晨8点才刚刚起床穿衣服。

•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大约2时。

我们的祖国非常广大,我国最东边的上海看到了日出的时候,我国最西边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光的夜晚。

所以当北京的小兰开始上课的时候,因为时差关系,新疆乌鲁木齐的古丽才刚刚起床。

看一看“北京启明小学上课时间表”和“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说一说有什么异同。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两所小学上课时间表)

上午8时小兰正在上课,而新疆的古丽刚刚起床。

古丽上午10时才开始上第一节课,每节课也是40分。

北京启明小学的午休时间是11:

35~13:

00;

而新疆民族小学的午休时间是13:

35~15:

00。

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下面哪个时刻?

你是怎么知道的?

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钟面图)

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把你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想知道小兰和古丽第二节课看表看到的是哪块表,就必须知道她们各自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段,根据时间段来确定第二节课的时间范围,就能知道她们各自看到的是什么时刻的钟表了。

•因为小兰的第二节课是8:

50~9:

30,只有第一个钟面上的时间9:

10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小兰看到的应该是第一个钟面;

古丽上第二节课的时间是10:

50~11:

30,只有第三个钟面上的时间11:

20在这个范围内,所以古丽看到的应该是第三个钟面。

第二个钟面上是什么时间?

这时候的小兰和古丽可能在干什么?

第二个钟面上的时间是8:

45,这时候正是北京启明小学第一节课后的课间活动时间,小兰可能在跟同学们进行课间游戏呢;

新疆民族小学是从10:

00开始上第一节课的,所以这时候的古丽可能还在家做上学前的准备呢。

分析得有道理。

你能根据小兰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吗?

先自己试一试,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自己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你是怎样补充时间表的?

先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小兰从13:

00开始上两节课,我们已知每节课的时间是40分,所以第五节课的时间是13:

00~13:

40;

第五节课之后是1时的大课间,即13:

40~14:

这样第六节课的时间是14:

40~15:

20。

时间表如下:

北京启明小学的上课时间表:

第五节   13:

40

大课间   13:

第六节   14:

20

古丽说下午从15:

00开始先上两节课,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时间也是40分,所以第五节课的时间是15:

00~15:

之后是10分的课间活动,然后是第六节课15:

50~16:

30;

最后是1时的课外活动,所以就是16:

30~17:

30。

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

第五节   15:

第六节   15:

课外活动  16:

感知作息时间表的制作方法,为制作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作好铺垫。

学生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并从作息时间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回家后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回顾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了解到作息时间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作息时间表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1.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

在这节课中已让学生体会到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

2.讲练结合,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

新课程强调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让学生了解太空中的一天,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拓展不但使学生综合地运用知识,而且进行了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了解新信息的同时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1.你能根据图意写出小明星期天的作息时间表吗?

制作作息时间表。

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要求安排作息时间表。

2.同学们去游玩,路线图如下:

另外吃午饭、活动用去3时。

(1)从学校出发到返回学校共用去(  )时(  )分。

(2)如果准备在下午3时20分回到学校,应在早上(  )时(  )分出发。

计算经过时间。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早晨7:

05起床刷牙 上午9:

30读书学习

下午6:

40看电视 晚上9:

35上床睡觉

2.

(1)7时45分

(2)7 35

教材第73页“练一练”

1.

(1)40 画一画略。

(2)在吃早饭   在读书

(3)14:

30~15:

40   18:

00~18:

25

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