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清5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0989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清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清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清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清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清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清5Word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清5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清5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清5Word文档格式.docx

校门前,执勤交警每天忙碌而有序地指挥交通,保证学生上下学的安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1)炎炎烈日下,你要为执勤交警送一瓶矿泉水,你对他说些什么?

交警叔叔您好,你每天在烈日下为我们站岗值勤,维持秩序,疏导交通,真是太辛苦了,请您喝口水吧!

(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发现某校校车超载,要把这种情况报告给执勤交警,你怎样说?

交警叔叔您好,我是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发现某校校车超载了,这会很危险的,请您处理一下,好吗?

8.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戏剧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某班以“走近戏剧”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邀请你参加。

(6分)

(1)常识竞猜。

下列曲目和剧种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女驸马》——黄梅戏B.《天仙配》——昆曲

C.《智取威虎山》——京剧D.《打金枝》——豫剧

(2)源头追溯。

在橱窗宣传栏里,有这样一幅图(见下图),图旁边还配了一段文字介绍,请你按要求答题。

(2分)

丑角虽然在戏曲行当“生、旦、净、末、丑”中位居末座,但是,在中国戏曲延绵千年的历史中,丑角最后

却能在戏曲行当中占有稳固地位。

那些在传统戏曲上有所建树的人,不少是丑角出身的。

根据上面介绍和你对名著的了解,你认为下面哪个人物适合上图脸谱?

(B)

A.唐僧  B.时迁  C.鲁达  D.刘备

(3)串词拟写。

在此次综合性学习的展示课上,一位同学表演了一段皮影戏,下面一个节目是“戏曲名段大联唱”,请你为这两个节目的过渡写一段串词。

示例:

朋友们,刚才的皮影戏表演,招招式式都有模有样,博得了大家的喝彩。

然而,精彩并没有结束,请大家继续欣赏下面的“戏曲名段大联唱”。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

吴爽:

“电话上,你的威风够大了!

……整整两天两夜,我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我也知道那个时候不应该给您打电话!

……可是我……我忍不住。

老雷,我不是有仨有两啊!

……”

吴爽在擦着眼泪,雷震痛苦却又坦然地望着对方,沉默不语。

吴爽继续说着:

“我八岁在地主家受气,十六岁参军,赵司令他也是革命一辈子,我们……我们……你当时那么凶,劈头盖脸地骂我;

当初,我从死人堆里把你背出来的时候,你……你怎么不骂我!

雷震不无愧疚地说:

“吴大姐,我态度不好,我向您道歉。

吴爽摇着头:

“我也看透了,还有什么人情……”

雷震沉吟片刻,他忽然用沉重的声音说:

“吴大姐,不是我雷震不讲人情,因为我背后还有天理,有国法。

吴爽吃了一惊,她抬起头来看着雷震。

雷震继续说:

“天下爹娘一样,谁不疼自己的孩子,像梁三喜、靳开来这些战士,他们也是爹娘生养的,人家也有妻儿老小。

难道说,我们的孩子当兵,只是来走过场,捞油水,该流血牺牲的时候,让老百姓的子弟上,那,不是共产党!

“我也流过血,我大大小小参加过一百多次战斗!

雷震应声而起:

“吴大姐,所以我们才被视为功臣,身居要职,人民给予我们的已经够多了,如果我们再无限制地向人民索取,历史就将走向反面。

吴爽欲继续说,赵蒙生焦急地喊着:

“妈!

吴爽生气地说:

“没有你说的话!

你不是也炸碉堡了嘛,也负伤了嘛?

打仗时有人的孩子还不知在哪里呢!

赵蒙生流着泪:

“妈,你别说了,军长的儿子,这次……在战场上牺牲了!

吴爽像遭到雷击一般,她睁大着眼睛,失魂落魄。

这时,雷震仿佛突然地衰老了下来,慢慢地站起身,机械地一步一步向门口走去……

吴爽望着雷震……忽然向前挪了一步,几乎跌倒,幸好儿子扶住。

“老雷!

雷震站下来,凝住似地不动了。

吴爽望着他的背影,嘴抽搐着,半晌,方推开儿子,一步一步走向雷震。

她在雷震的跟前站住,拿一种仰望的、却又深感负罪的眼光看着那背影,两手缓缓抬起,紧紧握住对方的两臂;

同时,埋下头来靠上雷震的后背,她哭了。

雷震慢慢地回过头来,然后握起吴爽一只手,转过身朝向她。

吴爽热泪滚滚,乞求宽恕地望着雷震。

赵蒙生咬紧嘴唇强忍着泪,望着军长。

雷震完全像个老人一样:

“吴大姐,仗打完了,现在……你可以把蒙生领走了……我,签字。

吴、雷相视,良久无语。

9.你认为雷震和吴爽各是什么人?

之间有什么关系?

(3分)

雷震是军长;

吴爽是16岁参加革命、曾身经百战的老革命干部;

在战争年代,吴爽对雷有救命之恩,因而成为亲密战友。

10.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

是如何解决的?

吴爽的儿子在军长领导的部队里;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一次作战前,吴对雷要求不让自己的儿子上前线,遭雷拒绝;

战后,吴专程找雷,大发牢骚;

谈话中得知雷的儿子在战斗中牺牲,吴深受震撼,认识到了自己的狭隘与自私,也改变了对雷的态度。

11.读画横线的语句,说说吴爽为什么“一惊”。

内心受到极大地震动。

12.选文对雷震做了什么描写?

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语言、神态、动作;

一身正气,身先士卒,热爱人民,严于律己。

(二)

A武松道:

“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

我就接将去。

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

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撞见。

武松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武松喝道:

“若要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

”蒋门神在地下,叫道:

“好汉,休说三件事,便是千百件,我也依得!

武松道:

“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主金眼彪施恩。

谁教你强压他的?

”蒋门神慌忙应道:

“依得!

依得!

”武松道:

“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与来施恩陪话。

”蒋门神道:

“小人也依得!

“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

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

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

你依得麽?

”武松指着蒋门神,说道:

“休言你这厮鸟蠢汉!

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

量你这个直得甚的!

快交割还他!

但迟了些个,再是一顿,便一发结果了你这厮!

B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

被这鲁提豁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

“打得好!

”鲁达骂道:

“真娘贼!

还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

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

“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饶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

“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3.分别用本名著回目的语句概括A、B段材料的主要情节。

A:

武松醉打蒋门神

B: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4.两位主人公打抱不平都是“义”的表现,但两者的目的和“义”是有所不同的,请作简要分析。

鲁达义救萍水相逢的金氏父女,救的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弱者,是一种真正的大义。

武松打蒋门神是为了报答施恩父子的恩惠,是一种狭隘的江湖义气。

15.从下面描写人物的语句中任选一句,具体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武松道:

武松口中说“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说明他已经心中有数,不是胡乱而来,做事比较细心。

“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是武松有意让蒋门神丢脸面,表明武松豪气干云又机智风趣的一面。

(2)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次大踏步去了。

鲁达此时已经打死了郑屠,“拔步走”以及回头指着已经死掉的郑屠故意大声说“你诈死”,装模作样地“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等言语动作表现鲁达粗中有细(有勇有谋),机警灵活的特点。

(三)天 才

刘万里

孩子是个考试天才。

孩子的母亲是个教师,父亲是个局长。

孩子还在肚子里时,父母就给他制定了宏伟的计划,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

为了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游戏……孩子也争气,照着他们的计划成长着。

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高考成绩出来了,孩子考得非常好,全省的高考状元。

记者闻讯后涌进了他的家,面对记者提问孩子不知道说啥。

孩子的母亲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孩子这几天累了,有啥问题就问我吧,我是他的代言人。

很快,孩子收到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孩子拿着通知书傻笑了半天,然后就发呆。

母亲说:

“我带你出去玩。

”“没意思。

”母亲又说:

“那你在家看电视。

”母亲说:

“那就玩游戏。

”孩子还是说:

“没意思。

后来孩子整天坐在那里发呆。

母亲问他话,他就呆呆地望着母亲一言不发。

连续几天孩子都是这样,母亲想是不是孩子身体不舒服,就带孩子去医院,一检查啥都正常。

母亲偷偷咨询了几个教育专家和心理医生,他们说孩子可能得了考试综合症,只有考试才能提起他的精神。

就像一个战士,没仗可打他们内心就很寂寞。

回家后,母亲说:

“你今天想吃啥?

我给你做。

孩子木然地望着母亲无语。

母亲又重复一遍,孩子依然木然地望着母亲。

母亲毕竟是个教师,她用笔在纸上写道:

你今天想吃啥?

A包子 B米饭 C面条 D稀饭。

孩子接过纸条,突然来了精神,双目炯炯有神,他在“B米饭”后边打了一个“√”。

母亲非常高兴,看来孩子一切正常,她又在纸上写道:

你今天心情如何?

A好 B非常好 C一般 D糟糕。

孩子高兴地在“C一般”后边打了一个“√”。

吃完饭后,孩子坐在房间发呆。

母亲见时间不早了,就说:

“孩子,睡觉去吧。

”孩子木然地望着母亲,好像根本没听见母亲说啥。

母亲在纸上写道:

你现在的任务是:

A睡觉 B不得不睡觉 C一定睡觉 D还是睡觉。

孩子陷入沉思,最后笑了笑,在“A睡觉”的后面打了个“√”,然后就乖乖地睡觉去了。

开学报到的日子快到了,母亲就开始给孩子准备行李,她突然想到孩子长这么大,他从没做过家务从没洗过衣服……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从没跟陌生人打过交道,这如何是好?

母亲失眠了。

第二天,孩子把房间翻得很乱,把床都掀了起来,母亲问,“孩子,你在找啥?

”母亲见孩子没反应,她立即在纸上写道,“问答题:

你在找啥?

孩子在纸上写道:

“我做了一个梦,他们都在找童年,我不知道童年是啥东西,我醒来后就找童年……”

母亲眼里有泪,她转身悄悄擦了。

16.本文以“天才”为题,有什么含义?

题目有两重含义:

一是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人们眼中的天才;

二是含有讽刺意味,孩子是考试的天才,却是生活中的庸才。

17.小说开头“孩子是个考试天才”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说明孩子仅仅是个考试的天才而已,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含有讽刺意味。

18.小说中多次写孩子“发呆”“木然”,试分析这有什么效果?

说明孩子除了学习、考试之外,对任何事情都已经失去了兴趣,从而反衬出畸形的家庭教育的危害性之大。

19.文中的父母为施行宏伟的计划,对孩子采用了怎样的教育方法?

对此,你怎么看?

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游戏……断绝孩子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只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除了学习能力之外,不关注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我的看法:

我反对父母把孩子教育成“考试机器”的做法。

因为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首先要让他做到生活方面能自理,其次要做到能融入集体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再次孩子要有选择未来的权力,父母不能包办。

人生的路需要自己走,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

20.小说结尾写道:

“母亲眼里有泪,她转身悄悄擦了”,试分析母亲流泪的原因。

既为孩子的生活自理差而难受,更为自己不当的教育方法而后悔。

三、作文(50分)

21.生活中,我们总是用自己的目光去观察感受身边的世界,或信任,或怀疑,或宽容,或挑剔……同时,我们又总是生活在别人的目光里,那一束束不同意味的目光,有的真诚,有的冷漠,有的让人怦然心动,有的叫人心有余悸……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心灵的折射。

我们总能从不同的目光中读出什么,读懂些什么。

请以“难忘你________的目光”或者“别用________的目光看”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600字。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清6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zhǔ)      始龀,跳往助之(chè

n)

B.君有疾在腠理(zò

u)隳突乎南北(huī)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xī)萧关逢候骑(jì

D.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sè

)汤熨之所及也(wè

i)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3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C)(3分)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C.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3分)

A.《秋水》节选自《庄子·

秋水》,庄子,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B.《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扁鹊见蔡桓公》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它告诫我们: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D.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旨在说明毒蛇之毒。

5.(2014·

泰州)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小伙伴们对冰淇淋的渴望也与日俱增。

B.泰州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营造出了“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C.面对成绩,有的人忘乎所以,停滞不前;

有的人再接再厉,继续前进。

D.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惟妙惟肖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6.(2014·

长沙)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3分)

A.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7.古诗文默写。

(8分)

(1)晏殊《浣溪沙》的“__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2)李商隐《无题》中“__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__”为诗中警句,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

(3)《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__人有悲欢离合__,__月有阴晴圆缺__。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__大漠孤烟直__,__长河落日圆__”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秋 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百川灌河(河:

这里指黄河)

B.河伯欣然自喜(欣然:

高兴的样子)

C.不见水端(端:

端来)

D.闻道百(闻:

听说,知道)

9.下列对加点“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之:

的)

B.浑沌待之甚善(之:

C.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之:

他,指浑沌)

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之:

她,指淑女)

10.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不辩牛马(分辨不清牛和马)

B.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啊)

C.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学识少)

D.大方之家(言谈大方的人家)

1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关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势,但异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观刈麦》)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弛然而卧:

轻松的样子

(2)苛政猛于虎:

(3)故为之说:

因此(4)但惜夏日长: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将哀而生之乎?

你将要同情我,使我活下去吗?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谁知道苛捐杂税搜刮百姓的毒害有比这蛇毒更厉害的呢!

14.用“/”线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2分)

乡 邻 之 生/ 日 蹙

15.阅读上面的诗文材料,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C)(2分)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种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刈麦者的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遇。

B.“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中“事农桑”指的是从事农业劳动。

C.“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写出了一个古代贪官的形象。

D.蒋氏自陈心曲的核心内容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6.比较《捕蛇者说》与《观刈麦》在写作手法或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捕蛇者说》把“赋敛之毒”和“蛇之毒”、乡邻的生活和蒋氏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观刈麦》把“贫妇人”的悲惨生活和“我”“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进行对比。

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思想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是:

都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三)(2014·

宁波)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选自《忍经·

劝忍百箴》)

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分)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

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

(用原文句子回答)(3分)

观君形状非罪人,应由贫困。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

②陈寔对梁上君子并不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四)刷鞋匠的绝招

曾 颖

公共汽车的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滴滴嗒嗒响成一片。

毫无感情色彩的电子人机械地重复着:

本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