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
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
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
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
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
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
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
(三)课后拓展延伸
1、延伸训练:
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主题阅读:
根据文章的主题及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
3、反馈评价: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及时批阅,对完成情况做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做反馈矫正。
把握重点有效训练
①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设置适量练习进行有效训练;
③进行课堂教学重点检测,及时反馈检测,查漏补缺。
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1:
学习感知一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双庙学校顾书艳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把握感知文章内容的切入点。
2.学会切入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阅读实践,总结出整体感知一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和方法。
重难点:
2.通过阅读实践,总结出整体感知一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和方法。
内涵释义: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是从文章的整体上着眼,把握文章写了什么,理解文章为什么这么写。
活动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提出学案,课前完成:
教师活动:
出示例文及学案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
母亲说:
“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
”我便说:
“我陪你去吧!
”母亲乐呵呵地说:
“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
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
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
她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
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蓝挎在臂弯,腾出右手,12.1.15 敬启者:
匆此先复,余容后禀。
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
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达学校。
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
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当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
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
“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
她的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
“小时侯,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
”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稻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第二段可不可以删掉?
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梳理疑难
梳理相关知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依据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划分层次的方法。
二、课内探究
(一)互助交流,解决疑难
提示:
1.找到切入点。
例如可以抓文章题目、可以抓关键句、也可以抓全文线索等等。
学生合作完成:
判断该题目属于“事件型”题目
第五段插叙了20年前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
引发震颤的原因——母亲熟悉的动作
我陪母亲上街、听母亲絮叨
2.把握文章主旨,指的是理解文章为什么写,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学生合作完成
看题目、人物(事件)、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找主题句,即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
印证判断。
指的是返现原文,理清各个内容要点之间的关系。
理解核心事件有两件:
一是20年前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二是现在我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
背景是为展开核心事件服务的,因此文章的中心必须又核心事件得出。
规范作答。
交流汇报:
本文主要写了20年前母亲牵着我的手过马路以及20年后我又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这两件事,表达了母爱永恒以及不求回报的无私与伟大。
完成:
第二段可不可以删除?
合作完成,规范回答。
不能删除。
因为这一段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爱,写了我与母亲走人行道时,听母亲絮叨生活琐事的情景,为“母亲”熟悉动作的发出作了极好的铺垫,同时也紧扣了“亲情”的主题,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爱。
三、课后延伸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
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挤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
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
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
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
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
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
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窗口终于打开了!
1.请概括地宫开启过程:
2.从上文中找出与“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一句相呼应的句子。
3.“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门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中的“直到”和“才”写出了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汇报:
通读全文,找准切入点。
抓住切入点,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梳理要点,弄清要点之间的关系。
扣住事件,提炼内在本质。
揣摩议论抒情句,感悟人物思想情感。
小结:
在确定切入点时,必须在通读全文时带着文体圈点批注出能做为切入点的词、句等,找到“切入点”后,要把局部放到整体中去,要把各个局部放到一起看。
概括中心时要抓住核心事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体到群体的去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2
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2.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兴趣,鼓励阅读。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3.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1.打印比较阅读材料。
(教师)
2.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一本或一篇)。
(学生)
3.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仿写。
教学设想:
1.以课《鲁迅自传》为例,尝试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2.有时间让学生展示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
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
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
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
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王梓坤
我想这里的“好书”――不单指我们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还应该指语文课之外的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文章。
现在考查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主要是通过考查同学们对课外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尤其是中考)。
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呢?
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博士给中学生的讲话――大家一定终身受益。
二.自主探索,梳理疑难
指导讲座(下发讲稿),学生自主解读――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三.互助交流,解决疑难
学生展示推介课外阅读精品(1-3位同学)。
四.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比较阅读(阅读名人传记或有关资料)
(一)《鲁迅自传》有关资料链接(附后)
(二)阅读《老舍自传》(原文附后),开展讨论,比较特色。
《鲁迅自传》《老舍自传》
1、语言平实简练,谦逊求实1、语言简练,短小精悍
2、感情含蓄,深沉爱国2、质朴质谦,妙趣横生
五.拓展延伸
1.读与写相结合,仿写展示(1-2位同学)。
《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2.总结全文――引用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遇到有心得就写下来,多动笔,多写、多记,不然你有心得不写下来,时间长就忘了。
多写多记,念书多了,就积累了不少知识,可以左右逢源。
——陈垣
3.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练习册、学习指导)
4.建议记诵的诗文(含各种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