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强化班徐彪宪法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0259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强化班徐彪宪法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理论强化班徐彪宪法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理论强化班徐彪宪法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理论强化班徐彪宪法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理论强化班徐彪宪法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强化班徐彪宪法提纲文档格式.docx

《理论强化班徐彪宪法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强化班徐彪宪法提纲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论强化班徐彪宪法提纲文档格式.docx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制共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共存”的分配制度

①“邓小平理论”入宪

②“法治国”入宪

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集体所有制经济”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②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合并修改

“镇压反革命活动”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2004

①社会保障制度

②“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及征收、征用的补偿制度

①“三个代表”入宪及“三个文明”入宪

②“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统战的组成部分

③“特别行政区代表”入宪

④国歌的规定

⑤国家主席的国事活动

⑥“尊重及保护人权”入宪

①土地的征收、征用并予以补偿

②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②乡级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年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义道路”

A.优点:

形式完整、内容明确具体;

便于实施,且比较稳定

1.宪法典

三、宪法的渊源

①序言

②正文

a.效力与其他部分一样我国宪法的结构:

序言、总纲、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③附则b.具有特定性国家机关、国旗国歌国都国徽,共5个部分。

c.临时性

2.宪法性法律(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

如有关国家主权的法律、有关公民政治权利的法律、国家机关组织法、抽象规范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①人民主权

②基本人权:

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

B.内容③法治

④权力制约

①制定与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

A.定义②是贯穿立宪、行宪的基本精神

四、宪法的基本原则

B.结构

5.国际条约

4.宪法性判例

3.宪法惯例

①没具体法律形式

A.特征②内容:

涉及国家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③实施:

靠公众舆论,而非国家强制力

B.意义:

能适应形势变化,弥补文字式宪法的不足,充实丰富宪法内容,有利于宪法功能的发挥

A.修改方式:

全面修改、部分修改、无形修改

B.修改程序:

提案→审定→起草→议决→公布

六、宪法修改

1.修宪权:

专属全国人大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

2.提案权主体:

C.我国修宪的注意事项②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3.通过:

全国人大代表全体的2/3以上

4.公布:

全国人大公布,而非国家主席公布

①制定宪法为宪政的基本前提

1.要素②民主事实的制度化是宪政的基本内容

③法治是宪政发展的必然结果

A.宪政④人权保障是宪政的核心价值与终极目的

①建立的基本途径:

宪法实施

2.特征 ②基本精神:

建立有限政府

 ③集中体现:

宪法至上,有最高权威

五、宪法与宪政①宪法是宪政前提;

宪政是宪法的具体实现过程或形态。

②宪法侧重对宪法关系进行静态调整;

宪政则侧重动态调整。

B.宪法与宪政关系③宪法是一种规范的形态,而宪政常常是现实的形态,是宪法的实施。

④宪法提供的规则通常表现为一种方式或方法,宪政提供的则是社会共同体追求的目标。

专题二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一、与民主相关的部分

(一)国体与政体

C.我国政体:

人大制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逻辑起点)

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前提)

3.以人大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核心)

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关键)

A.定义

1.特点:

由繁到简,由多种到单一

2.类型:

君主制、共和制

B.历史发展

C.政体

B.特色

2.分配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有

A.公有制

B.个体与私营经济

C.三资企业

B.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①全民(国有)

②集体

②爱国统战(政协)

B.任务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

a.大陆: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义建设者、拥护社义爱国组成的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港、澳、台及海外:

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

A.范围

2.我国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A.具体出涵

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②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③对敌专敌、对人民民主的统一

a.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执政与参政

b.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

c.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①中国领导下多党合作制

A.国体

1.定义: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

1.所有制

①专属国有的:

矿藏、水流、城市土地

②可以国有,也可以集体所有的:

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

宪法第9、10条

.

1.普遍性原则

①含义

②例外

(二)选举制度

2.义务

①模范守法;

②保持原选举单位、群众的密切联系;

③保密;

④受原选举单位与群众监督;

⑤协助实施宪法、法律

a.开会期间,未经主席团许可;

闭会期间,未经常委会许可,不受逮捕

b.现行犯被刑事拘留,执行的公安机关必须立即报告主席团或常委会

①出席会议、履行代表职责权

②提出议案,建议与意见权

③提出质询案或询问权

④提出罢免案权

⑤人身特别保护

⑥言论免责权

⑦物质保障权及其他

①选举法规定全面而严格,且各地有其实施细则

②制裁破坏选举的行为

1.物质保障:

经费由国库开支

2.法律保障:

d.完成下届人大代表

选举期限(全国人大)

1.正常选举期限:

全国人大每届任期届满的2个月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代表的选举

2.非正常选举期限:

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体组成人员2/3以上多数通过,决定延长本届任期,可推选举。

但非常情况结束后一年内,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

1.权利

C.选举保障

D.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c.对代表罢免

①直选地:

原选区选民的过半数通过,选民30人联名提出罢免案

②间选地:

原选单位代表过半数通过,由主席团或1/10以上代表联名提罢免案:

罢免决议须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b.程序

(1)划分选区、选民登记:

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按单位划分

(2)提候选人:

政党、人民团体、选民或代表有10人以上联名

(3)投票表决

①直选地方:

县、乡分设选举委员会,在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下主持本级选举

②间选地方:

人大常委会主持本级人大选举

a.组织领导机构

B.选举的组织、领导机

构与程序

A.基本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

3.直选、间选接合原则

①乡级、县级由选民直选

②地级及地级以上间选

a.农村4倍于城市

b.少数民族代表的人口数少于汉族

2.平等性原则

①一人一票,票值、票效相同

②有平等的选举权、被选权

③国情所限,在代表名额分配上差别

a.剥夺政治权利

b.精神病人

c.被停止选举权的:

因危害国家安全或其他严重犯罪,正在押或补侦、诉、

的,由法或检决定,在押期间停止选举权

由选举委员会主持投票工作

②间接选举地:

由人大主席团主持

(三)人大及其常委会

B.人大常委会

的会议制度

2.会议制度

②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过半数

①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a.修宪:

全国人大全体代表2/3以上通过

b.推迟选举、延长任期: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或人员2/3以上通过

c.其他:

②县及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

a.频率:

至少每2个月一次

b.召集与主持主体:

常委会主任

c.主任会议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县级由主任、副主任组成,处理常委会

日常工作)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

a.全体会议一般2个月举行一次

b.委员长召集并主持常委会会议

c.委员长会议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织。

处理日常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工作

d.委员长会议不能代替常委会行使职权

③人大会议的主持

a.人大主席团主持本级人大会议

b.人大主席团由人大每次会议前的预备会议选举产生

c.全国人大会议须有2/3以上代表出席才可举行

②会议的临时召集

a.人大会议一般每年至少一次

b.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或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临时召集全国人大

c.1/5以上代表提议,可临时召集地方各级人大会议

①会议召集的主体

①人大组织调委的:

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全体会议通过

②人大常委会组织调委:

委员长会议或主任会议在常委及其他代表中提名,全体会议通过

a.组织调委的机构:

县级及县级以上人大、人大常委会可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委

b.调查成员产生:

C.表决

A.人大会议制度

1.组织设置

D.专门委员会与

调查委员会

②调查委员会

(临时性)

①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的人选,由主席团

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

②闭会期间,常委会可补充任命专门委员会个别副主任、部分委员,由主任会议(或委员长会议)提名,常委会通过

a.设置:

只有地级及地级以上人大才设专门委员会

b.领导体制:

各委员会受本级人大领导、人大闭会期间受本级人大常委会领导

c.组成人员时产生

①专门委员会

(常设性)

B.人大常委会组成

①地级及地级以上:

主任、副主任、常委、秘书长

②县级:

主任、副主任、常委

①中央到乡均设人大

②县及县以上设常委会、乡设主席团

③任期:

5年/届

A.人大及人大

常委会的设置

C.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任职限制:

不能同时担任行政、司法机关的职务

a.县及县以上人大由其人大常委会召集;

(每届人大的第1次会议,由上届人大常委会召集)

b.乡级人大由本级人大主席团召集

二、与分权相关的部分

①申请审查的主体:

一切机关、团体或公民

②申请审查的范围:

认为可能与宪法,法律相冲突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等

③审查主体:

全国人大常委会

(1)全国人大

1.修宪与监督宪法的实施

2.修改与制定基本法

(一)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之间

A.立法权

2.事后监督

d.省级人大常委会:

可撤销本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e.其它人大与人大常委会:

可撤销本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人大可改变或撤销同级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议)

c.省级人大

①可改变或撤销其省级人大常委会的不适当的地方法规

②可撤销本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b.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可撤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违法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②可撤国务院违法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③可撤省级国家权力机关违法的地方法规与决议

a.全国人大:

有权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违法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b.自治条例

与单行条例

1.事先监督

①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②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与单行条例:

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①省级人大及常委会立法:

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国务院备案

②省会及较大的市的地方法规:

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并由省级人大常委会

报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备案

a.地方法规

(4)地方人大常委会

1.地方性法规(较大市以上)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自治条例与单行案例(自治县、自治州、自治区)

1.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2.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立法

3.审查法律

4.解释法律

a.法律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b.法律制定后出现新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①解释发生的条件

②申请解释的主体(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法、最高检、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省级人大常委会)

③法律解释的公布:

(2)全国人大常委会

(3)地方人大

地方性法规(较大市以上)

1.立法机关权力

B.立法监督权

b.全国人大

常委会

a.全国人大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向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②军委主席、法院、检察院向全国人大负责

③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可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的质询案

2.对政府、法检

的监督权

1.重大问题决定权

D.其他权力

2.全国人大常委会

c.批准:

省级检察院长任免

b.任免

①最高法院院长提名的副院长、审判员、审委会成员及军事法院院长

②最高检察长提请的副检长、检察员、检委会成员及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a.决定:

人大闭会期间

①决定总理提名的部长、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②决定军委主席提名的副主席、委员人选

②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

③罢免案通过条件:

全体代表过半数

C.人事任免权

1.全国人大

c.罢免

①罢免等提出主体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三个以上代表团

c.1/10以上人大代表

b.决定

①主席提名的总理人选

②总理提名的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③军委主席提名的军委副主席、委员人选

①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②国家主席、副主席

③军委主席

④最高法院长、最高检察长

a.选举

①地级、省级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5名常委联名可对同级政府、法检提出书面质询案

②县级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3名以上常委可对本级政府、法、检提出书面质询案

③撤销本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④受理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申诉与意见

①10名及以上常委联名的,在常委会会议期间,有权提出对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书面质询案

②国务院、最高法、最高检在每次常委会会议上围绕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热点问题,向常委会做工作汇报

③可撤销国务院违宪的、违法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④进行法律实施检查

①10名代表联名,提书面提出对政府、法、检的质询案

②可撤销同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d.地方人大

c.地方人大

常委会

①战争与和平问题

②审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及计划执行的报告

③审批国家预、决算的批准

④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置的批准

⑤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与制度

①人大闭会期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执行的部分调整方案的审批

②决定与主外全权代表任免③批准与废除条约及重要协定④外交、军事等衔级制度的规定

⑤规定及决定授予勋军与荣誉称号⑥决定特赦⑦人大闭会期间,战争状态的宣布

⑧全国总动员与局部总动员⑨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①军委主席而非军委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②只“负责”不“报告工作”

③军委主席没有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的限制

B.中央军委

A.国家主席

5.职权

④荣典权: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及荣誉称号

③外事权

a.代表我国,接受外交使节

b.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派遣及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c.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与废除同外缔结的条文或重要协定

②人事权

a.提名总理人选

b.任免: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根据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决定)

①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权

c.根据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决定,宣布:

战争状态

b.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发布

1)特赦令

2)宣布紧急状态

3)发布动员会

a.根据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决定,公布法律

4.职位的补缺

①主席缺位,由副主席继任;

②副主席缺位,由全国人大补选;

③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补选之前,由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3.任期

①每届5年

②连任不超过2届

2.主席、副主席人选条件

①年满45周岁

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

③由全国人大主席团提名,经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后,根据多数意见确定候选人,由主席团

提交大会选举产生

1.性质与地位

①属最高权力机关范畴;

②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职权

③对外代表国家

④是国家机关,而非个人

2.行政机关

3.司法机关

①法院:

上下级间不是领导、被领导关系,只是监督关系

②检察院:

上下级间是领导、被领导关系

D.职权

(1)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命令与决定

(2)向全国人大或常委会提出议案

(3)规定各部、委任务、职责;

统一领导各部、委工作;

并领导下属各部、委的全国性行政工作

(4)规定中央与省级行政机关职权的具体划分;

统一领导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

(5)编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

(6)领导、管理教、科、文、卫、体及计生工作

(7)领导、管理经济工作及城乡建设

(8)领导、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与监察工作

(9)管理对外事务,同外缔结条约与协定

(10)领导、管理国防建设

(11)领导、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及民族自治权

(12)保护华侨正当的权益,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13)改变或撤销部门规章、指示、命令(不适当的)

(14)改变或撤销地方行政部门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15)批准省级行政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自治县、县、市的建置与区域划分

(16)依法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17)审定行政机构编制,依法任免、培训、考核、奖惩行政人员

(18)其他

②会议制度(由总理

召集与主持)

a.常务会议: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

b.全体会议

①总理负责制

C.领导体制

B.任期

A.组成:

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a.每届5年

b.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任不能超过2届

C.国务院

(二)中央与地方之间

B.我国的行政区划

4.行政区边界争议的处理:

民政部门调解,达不成协议由人民政府决定

3.行政区划变更的

法律程序

③国务院授权省级政府审批:

县、市行政区界限的变更

④省级政府审批:

乡、民族乡、镇的撤、立、改名及行政区界限的变更

②国务院

a.省级行政区界限的变更;

b.市、州、县的撤、立改名;

c.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界限的变更;

d.县、市行政区界限的重大变更

①全国人大:

2.行政区划

①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②市(自治州)

③县(自治县、市、区)

④乡(民族乡、镇)

1.划分的原则

①有利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

②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巩固国防

④有利于民族团结

⑤照顾自然条件与历史状况

A.国家结构形式

4.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

形式的特点

①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解决单一制下的民族问题

②以特别行政区制度来解决单一制下的历史遗留问题

3.决定结构形式

的因素

②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a.历史因素

b.民族因素

c.其他

①最主要的因素:

统治阶级的需要

①单一制:

地方权力来自中央

②联邦制:

中央权力来自各成员单位

2.类别

1.定义

a.省级行政区的撤、立、改名;

b.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a.对中央及特政区负责

b.产生方式:

当地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政府任命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中央政府任命特别行政区行政首长与主要官员

2.设立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基本指导方针:

一国两制

①高度自治

②资义制度、生活方式50年不变

③行政、立法机关由其永久性居民按基本法组成

④原法律基本不变

C.民族区域自治

①经国务院批准,可组织公安部队

②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上级的决议、决定、命令、指(上级应在收到申请报告之日起60日内予以答复)

③制定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④自主管理地方财政及教、科、文、卫体事业

⑤自主管理地方经济建设

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

4.自治地区的自治权

3.自治地区国家权力机关及政府任职人员的民族要求

①人大常委会的主任或副主任中,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②政府的正职首长(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③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2.自治机关

①人民代表大会(不包括常委会)

②政府

①自治区

②自治州

③自治县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1.特殊性表现

a.宣布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

b.解释基本法(修改基本法权属于全国人大)

a.基本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部分

b.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全国性法律

5.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制度

4.特别行政区长官的任职

条件

3.中央与特别行政区

的关系

D.特别行政区

三、与公民权利相关的部分

A.概述

1.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不具有中国国籍

3.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B.出生国籍

(一)取得国籍的方式

2.受理与审批机关

①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

②本人自愿

③愿意守中国法

④其他

1.条件

C.继有国籍

②审批机关:

公安部

a.国内:

所在地的市、县公安局

b.国外:

中国驻外代表机关与领事机构

①受理机关

3.宗教信仰自由

a.不能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

b.不能用宗教损害公民身体健康

c.不能用宗教妨害国家教育制度

d.宗教团体及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②限制

①内含

a.有信教与不信教自由

b.有信这种宗教或那种宗教的自由

c.有信同一宗教里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

d.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e.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

2.政治权利与自由

④获得国家赔偿权

a.批评、建议权

b.控告、检举、申诉权

③监督权

①选举权、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1.平等权

②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