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十一探究拓展延伸附参考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十一探究拓展延伸附参考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十一探究拓展延伸附参考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
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
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
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
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
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
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
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
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
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
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
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
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
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
不是吗?
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
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
(4分)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3.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⑨段文字。
(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4分)
4.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
★5.【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请具体说说流泪的原因。
(6分)
【甲】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
(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甲】
【乙】
参考答案:
1.
(1)过去父亲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现在却变得健忘、迟钝。
(2)过去父亲健步如飞,现在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3)过去父亲是“我”的依靠、“我”的保护神,现在父亲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4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对比手法的运用。
这篇文章是通过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旨的。
解答时可以将父亲现在的处境进行梳理,再找到与之对应的过去的相关情节。
(1分)渲染了雪夜里“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的欢快的心情,(1分)写出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为下文的叙事和抒情做铺垫。
(1分)
解析:
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答时要把握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其作用。
3.示例:
把父亲比喻为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写出了父亲的老迈,排比句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怜惜之情,有淡淡的忧伤。
(4分,意对即可)
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赏析句子的关键在于选准赏折的角度,一般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作用入手。
这段文字使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此为切入口赏析即可。
4.时间的流逝是无情和沧桑的,唯一不变的是亲情,它就像是“雪中之炭”,给我们带来温暖,又像是“锦上之花”,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温馨。
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亲情,善待亲人。
(4分,意对即可)
此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
解答时,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把握句子中比喻的含义,并联系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甲]作者看到爸爸满头白发,想到父亲一生的辛劳沧桑,对父亲充满着怜惜而流泪。
(3分)[乙]“我”读了父亲的来信,想到了父亲的艰难和困顿,流的是伤心之泪,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3分,意近即可)
此题考查比较阅读。
解答时要将两文中父亲的形象进行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再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
【29】寻找
(浙江温州,19分)
马德
(1)那些年,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
(2)雨后的黄昏,对面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从坡上俯冲下来,一脚脚,都踩在村庄忙得有些错乱的神经上。
(3)夕照漫过,一场寻找就要开始了。
(4)父亲说,你去看看咱家的羊都回来了没有,我去井台上饮牲口。
(5)父亲的话,我哪敢怠慢,一口气跑到家。
羊们正循着里巷的石板路,昂首挺胸地往家走。
1,2,3,4,5,6,不对,少1只。
我一关院门,赶紧往邻居家跑。
(6)大奶奶,你们家羊多不?
我看看啊,不多。
一句回答很快隔着墙扔了出来,大奶奶永远这么利索。
(7)三姑夫,你家羊多不?
我跳进他家的羊圈,一数,他家的羊不多不少,正好。
(8)我有些沮丧。
(9)到了李神七家,他媳妇神神叨叨的,一天到晚,只拜神鬼,不管牛羊的事。
我就纳闷了,一个从来不管牛羊的人家,居然牲口一头也没少过,你说,这该找谁说理去。
(10)李神七,你家的羊多不?
不知道,你自己去看!
是李神七媳妇的回答,隔着耳窗传过来,遥远,苍凉,冷得触不到一点温暖。
(11)看就看。
我一进她家羊圈,气就不打一处来。
我家那只羊就在她家那只老羊的屁股后面,我一把把它拽住,狠狠地骂了一句。
它“咩”地低号了一声,就乖乖地跟我出来了。
也难怪,那只老羊是它妈妈,年初,父亲把它从李神七那里买过来,都七八个月了,它还是不认我家家门。
(12)它只认妈妈。
(13)把羊赶回家,把圈门扎好。
父亲回来了。
父亲说,赶紧,咱家的骡子没回来,得去找。
你去芦草沟,我去黑山子。
(14)我的心突突突,骤然间狂跳不已。
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
一边骂,我一边狂奔,看着即将暮色四合的山野,我急得都快哭了。
(15)雨后的芦草沟水汽湿重,我一边瞪大眼睛往四下里寻觅,一边张开耳孔,极细致地听。
我家的骡子爱打响鼻,如果它看到我来了,或许会友好地暗示一下子。
但是,没有。
巨大的寂静,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16)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
我朝空空的山谷喊了一嗓子,我也不知道是想喊我家的骡子,还是想壮壮胆子,但回响传来,声调古怪而尖利,仿佛是另一个什么可怕的东西朝我喊了一嗓子,我有点害怕。
不找了,活该它!
我三步并作两步开始从沟岔里往出退,起先是大步流星,后来干脆变成了跑。
窸窸窣窣的声响里,仿佛是万千怪兽,跟在我后边,不远不近,甩也甩不掉。
(17)我一口气跑回家里。
院子里,母亲在喂猪,父亲就着灯光,在磨镰刀。
我拖着哭腔,战战兢兢地向父亲禀告:
没有,芦草沟我都找遍了,就是没看见咱家的骡子。
我咬紧牙关,撒了个谎。
父亲头也没抬,只简单回了一句:
哦,你说骡子啊,它早自个儿回来了,饭在炕上,你去吃吧。
(18)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之后,母亲出来进去,一趟一趟地为猪添食,把一面锅刮得咣当乱响。
父亲则依旧埋着头,嚯——嚯——节奏铿锵地磨着他的镰刀。
(19)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
(20)直到现在,我在梦境里,依旧在不停地寻找着。
不是我家少了只羊,就是骡子跑得没了踪影。
有时候,内容会稍稍变换到高考上,同学们倏忽间都进了考场,而我,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考场;
或者,答着答着,突然没了笔,怎么找也找不着。
然后,画面一转,又回到了村庄里,李神七的媳妇走出家门,面色凝重地对我说,我没见你家的羊。
(21)那,我家的羊呢?
我家的羊在哪里?
我一急,赶紧跑啊,找啊,直到吓醒自己。
(选自《文苑·
经典美文》2015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写“我”寻找羊和骡子的事情。
B.找骡子时,“我”没找遍芦草沟就回来了。
C.直到现在,“我”仍没找到“我”家的羊。
D.“我”的寻找从现实延伸到梦境里。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1)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
(2)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
3.第(18)(19)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中“我”在“寻找”,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寻找”,如《孤独之旅》《小王子》等,这引发了你对“寻找”的哪些思考?
结合本文,联系你读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加以阐述。
(8分)
1.C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完成时,要通读全文,熟悉文章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照,找出不同之处。
C“直到现在,‘我’仍没找到‘我’家的羊”与第11段的“我家那只羊就在她家那只老羊的屁股后面”不符,所以C项错误。
2.
(1)一连两个“又”字写出了牲口没回来、“我”要去寻找是经常的事,表现了“我”着急、抱怨、无奈的心理。
(2分)
(2)“咕咚一声”和“掉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天色瞬间变黑,表现了“我”在黑夜中仍找不到骡子的恐慌。
此题考查对加点词语表达效果品析的能力。
(1)句中的两个“又”字,写出了牲口“失踪”的习惯行为,表达了“我”不止一次寻找牲口的烦恼。
(2)句中的“咕咚一声”和“掉人”形象地写出天色变黑的突然性,为“我”在黑夜中找牲口的恐惧营造了一个特殊环境。
3.父母虽在家里,可是无暇顾及“我”,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而此时的“我”“气喘吁吁”,惊魂未定,急需得到安抚。
(2分)这样写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我”的无助和孤独,强调“寻找”给“我”带来难以磨灭的影响。
此题考查对相关内容正确理解的能力。
第18,19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是因为牲口已在家里,父母不以为然,而“我”惊恐万状,此时儒要得到安抚,而父母的冷漠态度使“我”孤独和无助。
这一强烈的反差,表达了“寻找”给“我”带来的巨大创伤。
4.略
此题考查对个性感悟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对“寻找”有一定的认识,结合相关作品谈出自己对“寻找”的理解,语句通顺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30】描花的日子
(山西,17分)
崔国伟
(1)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
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
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
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
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2)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3)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
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
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4)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
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
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
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5)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
描花。
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
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
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
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6)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
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
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
父亲说:
“好。
”
(7)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
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
“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
”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
我真佩服外祖母。
(8)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
我画猫。
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
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
“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9)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
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
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
他说:
“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
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10)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
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
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
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
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11)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
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
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
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12)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纵观全文,第
(1)段内容似乎与下文内容以及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
你认为第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2)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他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4、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5、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文章主要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材料一:
生活史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
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
1.示例一:
能。
(1分)第①段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和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
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
因此可以删去。
示例二:
不能。
(1分)第①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为下文“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作了铺垫。
所以不能去掉。
(2分)
此题考查段的作用。
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2.①母亲外祖母可以做她们最愿做的事:
所以,她们很高兴。
(2分)
②父亲看到母亲和外祖母高兴,他就很高兴;
他能为家人做些事而感到高兴。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中词语的含义。
解释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等。
把人物为什么高兴分析出来。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结合上下文分析境义。
3.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象的把握。
完成时,要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进行分析。
4.是行文的线索;
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
暗示了一家人和谐、幸福的生活;
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1分)
此题考查对散文标题作用的把握。
标题的作用一般有:
①是文章内容的概括;
②是全文行文线索,全文是围绕这条线索展开的,也使文章结构严谨;
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兴趣;
④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标题新颖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⑤一语双关,暗示文章主题;
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文章写一家人在一起描花就是幸福。
材料一表明幸福就在平凡生活的细节中。
材料二表明不幸福是因为这些人沉浸在无聊的虚拟的小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交流与分享。
综上所述,我认为幸福就是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刻,高兴了彼此分享,痛苦了共同分担。
(3分)
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考查对作品的评价能力。
解答时要把握文章的中心,并且结合材料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态度,不要模棱两可,语言要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