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9781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师《古代汉语二秋在线作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学校

D.宗庙

7.“子路率尔而对”中“尔”的用法是()

A.代词,你

B.助词,表停顿

C.词尾,……的样子

D.连词,表承接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里“也”字的词性和意义或用法为()

A.副词,也

B.连词,表承接

C.语气词,表停顿

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中“勤”的文中义是()

A.勤劳

B.劳苦

C.安逸

D.努力

10.“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中的特殊语法现象是()

A.省略介词

B.名词做状语

C.宾语前置

D.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

(二)16秋在线作业2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情况是()()()()

A.表示行为的状态

B.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方法

C.表示对人或事物的态度

D.表示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

2.下面属于时间名词做状语的例子的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日食饮得无衰乎

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而乡邻之生日蹙

3.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A.夫战,勇气也

B.百乘,显使也

C.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D.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4.关于“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中的“之”说法正确的是()()()()

A.是动词

B.意思是“到达”

C.是代词

D.意思是“他”

5.下列句子中,含有时间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有()()()()

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B.月攘一鸡

C.曰:

“日食饮得无衰乎?

D.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6.下面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的是()()()()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B.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C.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D.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7.下列各句中,不含有语气助词“与”字的为()()()()

A.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遊于观之上

B.願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于予与何诛!

8.关于“闻斯行诸”,说法正确的是()()()()

A.“诸”是兼词

B.“诸”相当于“于之”

C.“斯”是代词,指某件事

D.“诸”相当于“之乎”

9.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有()()()()

B.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过者,冯谖之计也

C.桓侯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D.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10.下面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有()()()()

A.夫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千金,重币也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中“厉”的文中义是“病,使困苦”。

A.错误

B.正确

2.“陈涉首难,豪杰蜂起”中的“蜂”是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象蜜蜂一样”。

3.“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词性是第三人称代词

4.“或百步而后止”中“或”的词性是连词,意思是“或者”。

5.“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中“谅”的文中义是道义上的固执

6.“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中,“方城以”“汉水以”是介宾结构,做状语.

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中的“直”是“直行”的意思。

8.“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中的“与”是“和……在一起”的意思。

9.“从左右,皆肘之”中的“肘”字是使动用法。

10.“大哉,尧之为君”是倒装句

1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来”是“使……来”的意思

12.“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中“高”字是意动用法

13.“穆公访诸蹇叔”中的“诸”是相当于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词。

14.现在通行的《礼记》,是东汉郑玄作的注,唐孔颖达作的疏,这就是所谓的《礼记注疏》,是最通行的注本。

15.“父母宗族,皆为戳没”属于被动句中的“为”字式。

1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

17.“或相倍蓰,或相什百”中“或”的词性是连词,词义是“或者”。

18.“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中的“蓰”词义为“五倍。

19.“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入滕”中的“自”是代词,指自己

20.“分人以财谓之惠。

”中的“以”是目的连词。

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中的“数”字在文中的词义是()

A.几个

B.屡次

C.细密

D.数量

2.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

B.意动用法

D.词类借用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己”的词性是()

A.第一人称代词

B.反身代词

C.无定代词

D.旁指代词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有”的用法是()

A.用在整数与零数间

B.用在整数和约数之间

C.用在倍数和虚数之间

D.用在整数和分数之间

5.《礼记》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A.资料汇编

B.语录记载

C.编年体

D.纪传体

6.“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千”的用法是()

A.形容词用作名词

B.量词用作形容词

C.名词用作动词

D.数词用作动词

7.“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中“来”的特殊用法是()

D.名词做状语

8.“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9.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

A.意动用法

B.对动用法

C.为动用法

D.使动用法

10.“晋侯饮赵盾酒”里“饮”的特殊用法是()

B.使动用法

D.对动用法

1.下面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有()()()()

2.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钟情况有()()()()

A.疑问代词作宾语

B.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

C.介词“以”的宾语

D.用“是”、“之”“焉”等

3.下列各句中,“为”字是介词的是()()()()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B.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C.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D..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4.“诸”作兼词,可以是两个词的合音,它可以相当于()()()()

A.于是

B.于之

C.之于

D.之乎

5.下面的句子中属于普通名词作状语的例子是()()()()

A.土崩瓦解

B.狼吞虎咽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6.下列各句中的“与”字不是语气词的有()()()()

B.求,无乃而是过与

C.于予与何诛!

D.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7.下列句子中,有意动用法的句子有()()()()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B.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8.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用法的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踵门而告文公曰

C.从左右,皆肘之

D.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9.古汉语中,可以有使动用法的词包括()()()()

A.名词

B.形容词

C.动词

D.代词

10.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作状语的名词是()()()()

A.普通名词

B.专有名词

C.方位名词

D.时间名词

1.“大哉,尧之为君!

”与“甚矣,汝之不惠”结构相同。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中“萧墙”本指国君宫门内当门的小墙。

3.”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与“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中的“是”用法相同。

4.“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中“而”是连词,表示顺承的关系。

5.“富润屋,德润身。

”中“润”是意动用法。

6.“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中“药”可以语释为“把……当作良药。

7.“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中“相”字是辅佐的意思。

8.“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与“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中“走”的词义相同。

9.“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中的“隐”的文中义是“隐瞒”。

10.意念上的被动句是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被动句式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是使动用法

1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中“相”字的文中义是“扶着瞎子走路的人”。

13.汉初所传的《论语》有三种,除了齐论、鲁论外,还有古论

14.“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是”。

15.“鱼,我所欲也”中的“所字词组”属于动词性词组,所以它们都可以充当判断句的谓语。

16.“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是判断句。

1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8.《论语》通行的注本有《论语注疏》,是魏时何晏集解,宋时邢昺疏。

19.“子路问:

‘闻斯行诸?

’”里的“诸”字相当于“之于”。

20.省略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句子的某个成分,省去的部分不能补出来。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有”的用法是()

2.“姜氏欲之,焉辟害?

”中“焉”的词性和意义是()

A.助词,哪里

B.助词,怎样

C.代词,哪里

D.代词,怎样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中“相”的词文中义是()

A.动词,辅佐

B.动词,看

C.名词,宰相

D.名词,扶着瞎子走路的人

4.下面的句子中,属兼语句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C.人十能之,己千之

D.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5.“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中“或”的词性是()

A.连词,或者

B.代词,有人

C.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

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中“朝”的用法是()

7.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情况的是()

A.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B.吾道一以贯之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8.谓语与宾语的关系需要译为“把……看作”、“认为……怎样”,有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是()

9.“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中存在下面哪种现象()

D.名词作动词

10.“秦师遂东”中的“东”的特殊用法是()

A.名词用作动词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动词的使动用法

1.下列句子中,“者”字用在时间词后面的是()()()()

A.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D.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2.下列各句中,“是”字是指示代词的是()()()()

A.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B.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D.是非君子之道也

3.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的类型有()()()()

A.“于”字式

B.“为”字式

C.“见”字式

D.“被”字式

4.下列例子中,有名词用作状语情况的有()

A.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B.曰:

C.月攘一鸡

D.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5.下列句子中,含有兼词的是()()()()

A.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

B.穆公访诸蹇叔

C.杀之,置诸畚

D.姜氏欲之,焉辟害?

6.关于“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中“置邮”,说法正确的是()()()()

A.置、邮,都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

B.置驿,指马递。

邮驿,指车递

C.置、邮,不是古代传递政令的方法

D.置驿,指车递。

邮驿,指马递

7.下面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有()()()()

8.下列句子中的“之”相当于助词“的”的有()()()()

A.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B.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C.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D.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9.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情况是()()()()

10.下列各句中,“为”字是介词的是()()()()

1.汉初所传的《论语》有三种,除了齐论、鲁论外,还有古论

2.被动句是表示主语是谓语所表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子。

即主语不是谓语所表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其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3.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主要的区别是: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不使用系词“是”,

4.“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中“隐”是“同情、怜悯”的意思。

5.形容词常用如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6.“城郭沟池以为固”中存在宾语前置的现象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通“斑”,花白的意思。

8.“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中“勤”的文中义是"

勤劳"

.

9.“宋何罪之有”当理解为“宋有何罪”

10.“制,岩邑也。

1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中“焉”的词性是副词,“哪里”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