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9674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文档格式.docx

三、佳县自身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十二五”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发展目标

一、国民经济

二、社会发展

三、人民生活

第四章“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跨越发展做准备

一、公路铁路建设

二、水利设施建设

三、电力建设

四、信息化建设

五、招商、旅游设施及人才建设

第二节以工业和旅游业为主抓手,形成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创造条件发展盐化工、煤化工和煤电盐碱硅联产工业

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三、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

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业

五、启动生物经济

第三节加快县域城镇化

一、科学规划城镇体系

二、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三、提高城镇经营和管理水平

第四节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继续把红枣做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优先发展特色果业、

特色种植业

四、加强畜牧业建设

五、加大扶贫综合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第五节建设“两型”社会,打造黄河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示范区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二、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三、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六节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佳县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二、继续实施科技兴县战略

三、着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四、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五、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八、努力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第五章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二、深化改革开放,狠抓制度创新

三、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附件1:

榆佳工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件2:

佳县红枣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件3:

佳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2011年3月17日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十二五”(2011-2015)时期是佳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有机红枣名县、西北旅游文化强县、陕西新兴工业大县三大目标的关键时期。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触底和回升,发展机遇在增加、进入门栏也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难以预测的变数也在增多。

总之,佳县“十二五”发展将在国际国内、市内市外复杂的背景下进行。

因此,必须深刻分析外部环境,准确把握县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制定可行的政策和措施,确保佳县“十二五”期间实现新跨越。

根据《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佳县“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十一五”期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环境影响,佳县经济发展步伐依然明显加快。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6年的1.5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3亿元。

于2008年提前2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GDP达到10亿元的目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2.73亿元,年均增长19.54%,远高于“十五”期间年均10.5%的增长速度。

2010年财政总收入545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33万元),年均增长速度达29%。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4375元上升到2010年的15545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393元上升到2010年的4301元。

各项任务指标均达到“十一五”预期目标。

虽然佳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市后列,但工业、财政、城镇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却位于全市前列。

工业经济的成长,使二产比重大幅提高,一二三产结构由2005年的38.6:

6:

55.4,调整为2010年的32.4:

31.3:

36.3,同时,城镇化率由17.7%提升至29.7%。

二、工业经济迅猛崛起

工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王家砭盐化工业集中区列入全市绥米佳盐化工区的总规划中。

2010年9月,市政府专题研究佳县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将王家砭盐化工业集中区更名为榆佳工业园区,加挂苏榆工业园区的牌子,并解决了园区项目的配煤问题。

目前园区总体规划和环评已批复,地形测绘、水资源论证、控制性规划均已完成,工业园区工业大道硬化绿化、园区至榆阳区麻黄梁工业园区二级公路等工程实质性开工。

巨昌等7户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完成投资4.7亿元;

万兴隆工贸公司等7户企业正在筹备入园,计划投资48亿元;

苏盐集团达成战略性框架协议,计划总投资70亿元。

农副产品加工出现新的亮点,众福、佳宝、东方红等红枣加工企业形成了较大规模,通镇木材加工等发展势头良好,朱官寨东方红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的9个品种取得国家食品生产认证。

尤其是益民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仅用2年多的时间开发出世界唯一的有机红枣酒、红枣干红酒和红枣白兰地酒,并通过国家质检,获得三项国家专利,荣获“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09年榆林百家最具有影响力民营企业”、“中国诚信民营企业”,成为佳县科技创新和产业开发的新亮点。

三、农业产业化条件日趋成熟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成熟,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使得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对农田整治以及农机具、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和农业技术的掌握积极性空前提高。

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使得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以枣林为主的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24%增加至2010年的29.3%,红枣面积由2005年的54万亩增加至2010年的67万亩,2010年红枣产量1.2亿公斤,产值6亿元。

佳县红枣相继取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全国有机红枣第一县。

举办了全国有机红枣节,完成了《佳县红枣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前期编制工作,红枣加工能力快速提高。

《佳县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2008-2020)和《佳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已于2008年完成,确定了佳县城区两轴六片的组团发展格局。

完成了沟沟渠等新区的控制规划和详规编制。

完成了影剧院周边改造拆除工作、沟沟渠新区征地工作,扩大了城市容量。

完成了主街道石材铺设和地下管网建设工程,新建城墙垛口1400多米,新增花坛22个,新增城区绿化面积6500平方米,完成了县城至白云山道路改造和县城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的基础工程。

编制了《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东方红纪念地保护利用规划》,完成了白云山天一广场一期工程和香炉寺景区改造工程,维修改造了云岩寺和神泉堡革命纪念馆。

举办了四届全国性的白云山论道活动,整理出版了《佳县文物精华》、《白云山道教音乐》等一批旅游文化书籍。

白云山道观被评为“中国最佳十大宗教寺院(道观)旅游胜地”,被“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文化旅游名县”称号。

2010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亿元。

合理安排财政预算,保证了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建成安全饮水工程475处,新建维修淤地坝147座,新建基本农田7.5万亩。

全县完成通乡油路156公里,完成通村水泥(油)路537.9公里,完成通达工程614.8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4661万元。

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912公里,20个乡镇全部实现通畅,653个建制村有310个实现通畅。

通过积极争取王家砭等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组织实施方塌等9个“耕地指标储备”项目,全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撤并各级各类学校400多所;

2006年5月职教中心升格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

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资金全部落实。

科技扶贫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科技培训、科普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利用入资、入股与村民创办经济实体,建成了科技含量较高的红枣、畜牧、薯豆等加工企业。

对6000多名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每年输出劳动力5万余人次,年均完成劳务收入3亿多元。

对9所乡镇卫生院进行扩建,对304所村卫生室进行规范化建设;

合作医疗不断完善,到2010年参合人数达21万人,参合率达96%以上。

投资550万元,对县计生服务站和2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进行了改扩建,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

“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新突破,为佳县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一、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纵向看,佳县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观,横向看,依然十分落后。

佳县是全市唯一既无铁路、又无高速公路的县份。

加之发展工业需大量耗水,水源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难以吸引大企业、大项目投资。

交通和水的制约,使佳县工业、旅游两大潜在资源优势很难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城市化滞后,发展空间较小,城镇服务功能差,难以聚集生产要素和城镇人口

佳县县城和建制镇发展空间较小。

以县城为例,现有人口2.8万人,占建设用地1.1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4万人/平方公里。

按照新标准,规划中的全部可建设用地2.8平方公里,只能容纳5-6万人,无法达到10-15万人的城市集聚效应最低标准。

从长远看,现有县城的条件难以稳定和吸引现代生产要素,难以聚集人气,难以形成较大的消费市场。

佳县处于相对封闭的地域,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占主体地位,既保留了原生态的农业文明,也传承了安于现状的保守思想。

农本主义和“官本位”思想结合,排斥着商业精神,企业家和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存在对富人指责和仇视现象,投资创业软环境较差。

一、国际环境较为有利。

国际金融形势渐趋稳定,市场信心有所回升,主要经济体开始复苏,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中国有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这对佳县的发展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利影响。

二、国内经济将在调整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依然是中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这对佳县的发展有不少机遇。

在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围绕十年上三个大台阶的总体目标,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主要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企业所得税减收以及原油、天然气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这些对地处西部的佳县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条件。

三、陕西在全国的位次提升,榆林已是陕西第二经济中心。

陕西在全国的经济位次已提升到第17位。

榆林又是陕西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极,榆林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的壮大意味着仅次于关中的陕西第二经济板块、第二经济中心正在形成。

市“十二五”规划又强调将进一步从资金、项目上加大对南六县的支持力度。

这些都为佳县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四、从佳县自身也有诸多独特优势。

一是佳县地处陕甘宁经济区和“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能源金三角之中,处于呼包银榆经济区和山西能源化工基地辐射范围,县城离榆林城区仅90公里,榆佳高速公路打通后区位劣势将有明显转化。

二是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在南六县中佳县国土面积最大,且北部地广人稀,北有沙地,东靠黄河,有建立新区新城的立地条件。

佳县北部又紧靠神木、榆阳等经济发达县区,便于接受其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吸引其生产要素。

三是佳县有较为丰富的岩盐、煤炭、天然气等矿藏资源,有丰富的红枣、绿豆、洋芋、羊子等物种资源,还有白云山、香炉寺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四是生物经济被认为是继信息经济之后的第四种主导产业形态。

佳县有保持完好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这在工业经济发达的县份生态被严重破坏、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是十分宝贵的、难得的。

五是佳县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明清两代曾经学风浩荡,佳县人吃苦好学能干。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是人力资源比自然资源更重要,日本、以色列、爱尔兰和美国犹他州的发展证明,依靠开发人力资源也能走在世界前列和国内前列。

佳县开发人力资源潜力巨大,前途远大。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依然存在。

一是吸引外资难度增加,因为全球性资金出现流动性紧张,投资步伐放慢,这也会引起内资的紧张和吸引内资难度的增加。

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规模萎缩,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西方国家消费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将向环保和节约型转变。

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增加,贸易保护主义会重新抬头,这将整体不利我国的出口增长,进而影响国内传统产业发展。

这些也会间接影响佳县的发展。

二、国内调结构、促转型会提高进入门槛。

中国经济粗放式的增长已使其“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

国内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将会适当降低发展速度,将会提高节能降耗、环境污染、技术标准等进入门槛,这对工业正在起步的佳县也会产生制约。

三、佳县自身存在的不足。

除了交通条件、水资源短缺和干部群众改革意识、商业精神不足之外,还存在同周边地区同质化竞争。

比如红枣,陕晋沿黄地区尤其是临县、清涧开发力度大、宣传力度大,已走在了前面;

岩盐几乎榆林各县都有较大储量,仅2010年列入市重点项目中和重大前期项目的60-300万吨工业盐项目就有5家,况且钠盐并非国内紧缺资源,大规模开发也存在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

白云山道教文化旅游虽周边无同质化竞争,但由于财力和交通原因,神木红碱淖、靖边统万城等可能要先于佳县打造成国家级AAAAA景区,这对我们的旅游也会形成压力。

总的结论是:

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佳县只要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持之以恒、稳步推进,“十二五”大有作为。

第三章“十二五”发展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中国有机红枣名县、西北旅游文化强县、陕西新兴工业大县三大目标,按照“打基础、兴产业、求突破”的总体要求,以“一基地两中心三园区”(一基地为百万亩红枣基地;

两中心为县城商贸文化中心、佳州新城经济物流中心;

三园区为榆佳工业园区、白云山文化产业园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努力使佳县各方面工作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在全省、全市的位次有较大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75亿元,年均增长27%。

财政总收入翻三番,即由2010年的5453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4.4亿元,年均增长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2亿元,年均增长50%。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200亿元。

工业总产值翻三番,力争由2010年的12亿元增至2015年的100亿元,年均增长53%。

综合经济实力力争进入全省前40名,市内南六县前列。

经济结构:

到2015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到17:

53:

30,非公有经济比重由2010年的48%提高至2015年的65%。

全民受教育程度:

在“普九”的基础上力争实行包括学前一年和高中三年在内的十三年免费教育,普高和职高的升学率分别达到60%和20%,全民受教育时间平均延长到8-9年。

社会保障普及程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到年600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到年3600元。

城镇化进程:

人口城镇化速度达到年均增长10%,城镇化率超过52%。

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6.5‰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以上。

城镇失业率:

不超过4.5%。

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覆盖率:

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2%和91%,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40%,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森林覆盖率:

提高到37.8%,林地面积达到115万亩。

三、人民生活

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

医疗保障覆盖率2015年达到90%。

第四章“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继续坚持适度超前、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多元化投资的原则,使交通和水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大的突破。

一、公路铁路建设。

进一步强化主干线的通达能力和辐射能力,完善和优化公路网络,实现县际公路等级化,村镇公路水泥化、黑色化。

建成榆佳高速公路,做好神米(神木——佳县——米脂)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建成佳神一级公路,建成工业园区至麻黄梁二级公路。

完成工业大道硬化绿化工程,完成佳米二级公路改造,建成沿黄公路。

到2015年,力争新增公路1000公里,总通车里程达2800公里。

铁路建设:

启动和建成工业园区至麻黄梁工业园区的铁路运煤专线。

二、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完成毛一渠渠首改造工程、粗泥沙拦沙工程、县城城防工程、小流域坝系工程、集雨蓄水工程,完成泥河沟至榆佳工业园区40.72km五级提水工程,力争“十二五”第一年建成供水。

加强城乡水源地保护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保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积极配合黄河碛口大坝的决策和实施,从根本上解决榆林、吕梁的水资源制约。

三、电力建设。

建成榆佳工业园区110千伏变电站,争取引进330千伏输变电线路。

进一步提高供电能力,一、二类线路完好率和变压器完好率保持100%。

四、信息化建设。

全面发展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加工处理及信息咨询服务业;

积极推广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银行、电子邮件等服务。

2015年电话总量发展到5万台(个),电讯业务总量提升到2000万元。

五、招商、旅游设施及人才建设。

建好星级宾馆、特色农贸市场和规范化的旅行社。

做好能化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业、旅游业行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操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一、创造条件发展盐化工、煤化工、煤电盐碱硅联产工业。

“十二五”开局之年完成110千伏变电工程、榆(麻)至工业园区二级公路、工业大道市政工程、工业园区供水工程,开展半坡山井田探矿权转让和煤矿路条申报等工作。

率先发展耗水较小的兰炭、煤焦油、沥青、金属镁、硅铁产业。

紧紧抓住同江苏盐业集团合作项目的机遇,抓紧投资协议的落实。

力争把榆佳工业园区建成集煤、电、盐、碱、硅、镁、铁、铝多元产业,物流商贸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充分利用同神木扶南对接、同神榆接壤的有利条件,搞好同神木、榆阳的县(区)际关系,同麻黄梁工业园区、锦界工业园区实现资源互补,努力融入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经济大圈。

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和环境,加强和规范园区管理服务,努力建成陕西一流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区。

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布局,重点抓好通镇木材加工园、王家沟红枣加工园、马家墕红枣加工园、任家坪粉条加工园等10个农副产品加工园。

支持通镇挂面、朱官寨山野菜、金明寺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协助益民、众福、佳宝、东方红等食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提升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三、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

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全力打造白云山AAAAA级景区。

充分利用佳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特色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要将宗教圣地游、佳州古城游、黄河峡谷游、红色革命游、千年枣乡游等旅游资源有机整合,融入周边旅游的大格局。

优化投资环境,搞好宾馆、餐饮、娱乐、旅行社和购物环境建设,提高对客商和旅客的吸引力。

重视引进和培养文化产业策划人、经纪人和文化企业家。

通过他们专业化的策划、包装、宣传、运作,吸引煤老板、油老板和佳县籍的企业家投入风险较小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文化产业。

把剪纸、石雕、木雕、布艺等民俗工艺品开发为旅游产品,将铁佳州剪纸、东方红场景、香炉寺、白云山祖师爷制成园雕、浮雕和纪念章,打造成精美的旅游纪念品、旅游产品,打入陕北及周边旅游市场。

还可筹建木头峪、谭家坪、南河底影视基地、采风写生基地、休闲度假村。

选择条件好的山村建设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山庄。

选择会展中心预留地,为今后能集中展示佳县经济、文化、社会成就以及召开大型会议做准备。

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两条高速公路和两条铁路的开通,佳县物流量会大大增加。

重点建设好县城和王家砭两个物流商贸区,形成榆绥神物流中心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支中心,既为县域经济服务,也为县际、省际流通服务。

五、启动生物经济。

生物经济是未来的主要产业形态,利用佳县劳动力资源丰富、污染小的特点,启动发展生物经济,如畜牧品种的改良、优良品种的推广等。

发展有机红枣、有机杂粮、有机果蔬,通过精美包装,打入大中城市超市。

一、科学规划城镇体系。

完成《佳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县域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除通镇、乌镇之外的其余建制镇、集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两中心三重镇”的布局加强城镇化建设,两中心即建成县城商贸文化中心和佳州新城经济物流中心;

三重镇即通镇、乌镇、坑镇。

二、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做好县城扩容提质工作,拓展城市空间,扩大城市容量;

另一方面保护和修复古城,为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

同时抓好供气、供暖、城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小型广场建设,建好城区客运站、集贸市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佳州新城兴建学校、医院、超市、住宅区等生活性设施,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逐步形成城市功能。

集中力量建好通镇、乌镇、坑镇等重点镇,提升其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

通镇向西北川道发展,乌镇向古城和桑庄塌方向发展,坑镇做好过境公路的线路改造。

同时逐步做好各镇下水通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电力保证等基础工程,为其特色产业发展创造较好的条件。

三、提高城镇经营和管理水平。

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土地收购储备计划和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以开发促发展,实现滚动发展。

通过公开拍卖,出让城市道路、路灯等非经营性项目的投资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增强发展后劲。

创新县城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由城建、国土、交警和佳芦镇统一指挥、协同工作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第四节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

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山、水、田、林、路、峁、坝、库”综合治理,以集雨窖灌、高产梯田、淤地坝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

完成王家砭和通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巩固方塌等9个“耕地指标储备”项目。

保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0.75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9万亩。

搞好乡村道路建设,搞好环乡、环山、环村道路建设。

抓好安全饮水工程、沼气推广工程、乡村医疗工程、文化建设工程、社会保障工程、人居环境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提高农村通讯水平,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保护农业、稳定农业,扶持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