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二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9672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二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二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二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二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二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二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国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二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二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名校联盟届高三联考二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此措施(  )

A.削弱了丞相权力B.不利于皇权专制

C.提高了行政效率D.违背了历史潮流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一省制

【解析】一省制下由丞相一人负责,这实际上是强化了相权,故A项错误;

皇太子挂名中书省长官,实际上相权变成了皇权的延伸,因而加强了皇权专制,故B项错误;

隋唐三省到元一省可以避免因相权分散带来的办事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的弊端,故C项正确;

宋元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历史潮流是加强君主专制,因而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故D项错误。

【答案】C

3.“虽然(雅典)公民大会的权力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但由于它又是立法机构,所以它可以变更法律,让法律为其现政服务。

”这说明古代雅典(  )

A.确立了以法治国理念B.实际上是“人治”政治

C.公民大会缺乏行政权D.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4.有学者说,“美国的国家结构并不是单纯的联邦制,而是一种联邦制复合政体,既具有联邦制的特点,又具有单一制国家的特点。

”此观点主要依据美国(  )

A.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B.各州政府拥有高度的自治权

C.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联邦政府权力与州权相互制约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

【解析】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只体现在宪法规定范围之内,不是所有的联邦权利都高于州权,故A项错误;

各州政府拥有高度的自治权符合美国政治的实际情况,但是不能全面说明材料观点,故B项错误;

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美国各级政权的权利分配原则,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

联邦制是地方各州具有高度自治权利,单一制下国家对地方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利,而美国的联邦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有一定的管理权力但是不能完全控制地方,从而体现了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权利与州权相互牵制的政治格局,故D项正确。

【答案】D

5.右面是一幅反映中国近代某事件的漫画。

漫画中挂在树枝上写着“中国”的人头口中正飞出大批黄蜂飞蛰着树下的各国列强。

据漫画信息可知,此漫画(  )

A.反映了中外矛盾的尖锐B.讽刺了中国排外的愚昧

C.赞扬了义和团的爱国性D.揭露了列强侵华的野心

【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漫画中西方各国列强遭到群蜂攻击,与八国联军列强遭到义和团攻击相符,故A项正确;

义和团运动虽然具有排外性,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漫画具有丑化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意向,故C项错误;

揭露列强侵华野心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6.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致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声明:

“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受南京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此声明说明(  )

A.中共放弃了自己的革命主张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的内战已完全停止D.中共旨在推动实现国共合作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中共声明的发表是在中日民族矛盾空前严重的背景下,虽然暂时停止武力对抗方针,但不能说明中共放弃了自己的革命主张,故A项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是在“七七事变”之后,时间晚于材料时间,故B项错误;

材料只是体现了中共对国民党的政治主张,但是国民党并没有马上停止对中共的“围剿”,故C项错误;

中共暂时放弃与国民党武装对抗的政治主张,旨在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抗击日本的侵略,故D项正确。

7.建国伊始,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

”这说明中共(  )

A.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致力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

C.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D.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

8.至2015年4月15日,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

这说明中国外交(  )

A.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

【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多边外交(亚投行)

【解析】亚投行是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不是军事组织,与不结盟无关,故A项错误;

亚投行旨在推进亚洲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非谋求地区的和平,故B项错误;

亚投行反映了中国与众多国家的交往,体现了多边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

亚投行和上海合作组织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组织,不能起到深化的作用,故D项错误。

9.巴黎公社成立以后,公社委员会规定:

“中央委员会要在自己的机关报上公布会议记录,并以公告、法令、声明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汇报工作。

”此规定主要是为了(  )

A.提高公社的行政效率B.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C.便于实现人民的监督D.防止委员职务腐败

【考点】巴黎公社

【解析】材料显示的做法与提高行政效率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项错误;

材料显示的做法不能体现人民的决策权力,起不到人民当家做主的效果,故B项错误;

材料“中央委员会要在自己的机关报上公布会议记录,并以公告、法令、声明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汇报工作。

”,这便利了人民群众对公社委员会的监督,故C项正确;

材料中的决定有利于防止决策的人为性失误,但是不能防止委员职务腐败,故D项错误。

10.右面是一幅二战后初期的欧洲形势图,面对图中的状况,美国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扶植并分裂德国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杜鲁门主义只是提出对欧洲的援助主张,而非具体的措施,故A项错误;

图片显示,二战后初期苏联极力向东欧扩张,西欧因战争的巨大创伤无力与苏联抗衡,为此美国加紧对西欧各国的经济援助,实施马歇尔计划,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故B项正确;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军事上对抗苏联的举措,但非能够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措施,故C项错误;

扶植并分裂德国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共同主宰完成的,不是美国单独完成,故D项错误。

【答案】B

11.据古代文献记载:

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冶铁技术的落后与否与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无必然的联系,故A项错误;

铁犁牛耕技术更加有利于精耕细作的需要,故B项错误;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占用一定财力的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受阻,而锸、锄适应了小农生产需要,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故C项正确;

耕牛的极度缺少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牛耕的推广,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2.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解析】材料体现了重视技术的传承,但是不能说明重视技术的研究,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说明对技术的垄断,故B项错误;

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注重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而不是产品制作工序,故D项错误。

13.唐代多有严禁各级官员从事工商业的规定,而宋代则多有皇室成员利用权力之便从事商业的记载。

这说明(  )

A.唐代工商业秩序管理规范B.宋代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C.唐代注重保护民间工商业D.宋代的工商业政策较为宽松

14.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

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此规定是为了(  )

A.严禁商人下海贸易B.限制沿海对外贸易

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D.规范船只制作标准

【考点】“海禁”政策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政策只是限制能够远海贸易的船只,不是所有的船只,近海贸易政策上是允许的,故A项错误;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这样商人就不能进行远洋对外贸易,从而限制了沿海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

减轻百姓造船负担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

规范船只制作标准与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无必然的内在联系,故D项错误。

15.有学者说,15世纪欧洲大航海的主要成就,一是“发现了新航路”,二是“发现了新大陆”。

这两个“发现”(  )

A.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B.都体现了对欧亚贸易垄断

C.都结束了欧亚的隔绝状态D.都加速了商业革命的形成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两大航海成就都导致了政治革命的发生缺乏历史依据,故A项错误;

美洲的发现与垄断欧洲贸易没有联系,故B项错误;

欧亚大陆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存在联系,只是联系较弱,故C项错误;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亚欧贸易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美欧贸易的发展,都是商业革命的范畴,故D项正确。

16.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产物法令》,其中规定:

凡在欧洲各地出产或制造的物品,都必须先输送到英国,再用英国船从英国海港启程,才可以转运到美洲殖民地。

此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加强与欧洲各国的联系B.打破西班牙贸易垄断

C.获取垄断性的贸易利润D.遏制荷兰商业的发展

17.据记载,1788年卡特来特在建造新棉纺工厂时曾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经理室、会计室和门房,被称为“革命工厂”。

A.资本家醉心于生活享受B.工资闻的矛盾有所缓和

C.技术的革新被日益轻视D.企业经营管理走向规范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材料反映的不是生活的享受,而是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故A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工业革命下劳资双方的矛盾,故B项错误;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管理方式的革新,但是不能说轻视技术革新,故C项错误;

造经理室、会计室和门房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工厂”说明之前没有这些部门的存在,说明企业经营管理日趋走向规范,故D项正确。

18.19世纪30、40年代是由电瓶供电的“弱电”时代,而到19世纪末则进入到了由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供电的“强电”时代。

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技术是(  )

A.发电机的发明B.电动机的创制

C.电磁感应的发现D.内燃机的发明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是由发电机完成的,故A项正确;

电动机是对“强电”使用的结果,故B项错误;

电磁感应的发现是理论创新成果而非技术,故C项错误;

内燃机与“强电”无关,故D项错误。

19.光绪十六年(1890)宜昌海关在报告中说:

“印度棉纱和(中国东部诸省来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

”材料现象(  )

A.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B.导致清政府提高关税税率

C.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D.使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解析】近代棉纺织业是机器生产,而现象无法说明必然会促进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故

 

A项错误;

当时中国已经失去了自主关税权,清政府不能单独制定关税政策,故B项错误;

材料现象说明外来的棉纱价格和本土的棉花价格相差无几,而本土棉花再纺纱,价格更高,导致传统纺纱业日益走向破产,故C项正确;

19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沦为西方列强的经济附庸,而且单凭棉纱进口数据也未必能说明沦为西方经济附庸,故D项错误。

20.右面是1936年与1935年相比中国民族工业中各主要行业增长率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导致图中各行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促进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C.国内战争刺激了市场的需求D.国内爱用国货运动的促进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期间,南京国民政府持续有效的政策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才有了各项工业数据的提高,故B项正确;

战争对国民经济的推动更主要体现在军事行业上,故C项错误;

爱国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1.有学者要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

”材料中的“退出通道”(  )

A.建立了国营经济体系B.实现了生产资料变革

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解析】国营经济在改造之前就建立,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私人资本的消亡”信息,可知“退出通道”是指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公私合营,从而实现了私人资本所有到国家所有的历史变革,故B项正确;

“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与改造无关,故C项错误;

“三大改造”是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进行的,故D项错误。

22.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发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中指出:

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

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C.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松动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确立

【考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材料没有说明农产品的改革是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的,所以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商品化生产,故A项错误;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项错误;

材料中“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说明农产品的收购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故C项正确;

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中共十四大,故D项错误。

23.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

特区名称转变反映了(  )

A.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B.打破了计划经济束缚

C.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

24.《故都杂咏》中写道:

“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

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考点】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纸发展

【解析】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阅读方式的内容,故A项错误;

报纸虽然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但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闻功能而非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说明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全球消息灵”,可知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传播速度,故D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

……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

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

……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竞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

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

——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材料二内阁并非英国统治阶层为适应新形势而设立的一个新机构,而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框密院是16世纪上半叶都铎王朝所设立的政府机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1688年光荣革命后,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开始从君主专制国家向贵族寡头制国家转变,君主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而必须依照议会通过的法律来统治国家。

政体的变化为内阁摆脱萌芽状态走向公开化与合法化提供了良机。

……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

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

——摘自刘金源<

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内阁制确立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英内阁制度的主要异同。

(8分)

【考点】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可知明代内阁随时间变化拥有一定权限的议政权;

据“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可知明内阁不是法定意义上的政府机构仅仅是皇帝侍从顾问之存在;

据“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竞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可知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

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一“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

”可知内阁运用有限权利为皇帝服务,一定程度减轻皇帝个人政务负担;

据“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可知内阁作为个人的侍从机构制衡六部,提高政府政治质量和行政效率,最终加强皇权专制。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框密院是16世纪上半叶都铎王朝所设立的政府机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到“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开始从君主专制国家向贵族寡头制国家转变,君主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可知英国政体从封建君主专制向近代君主立宪政体转变,促使内阁职能发生彻底变革;

据“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可知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不断完

善促使内阁拥有法定意义上的政治定位;

第二小问差异之相同点,根据材料一“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和材料二“框密院是16世纪上半叶都铎王朝所设立的政府机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可知内阁早期都是为封建君主服务的最高咨询机构;

据“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竞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框密院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可知两者皆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议政权力机构;

第二小问差异之不同点,明代内阁一直依附于皇权,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

据材料二“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可知英国内阁从君主御用咨询机构向中央行政机构转变,并且取得法定意义上的法定地位。

【答案】

(1)特点:

只是皇帝侍从顾问;

拥有一定的议政权;

始终是非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

(3分)

作用:

减轻了皇帝的政务负担;

制衡了六部的权力;

提高了政治统治质量与效率。

(2)原因:

英国政体变化的促进;

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推动。

(2分)

共同:

都曾是最高统治者的咨询机构;

都曾是国家的非正式行政机构。

不同:

中国明代内阁一直依附于皇权,没有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

英国内阁制不仅摆脱了君主政治,还成为制度化的政府行政机构。

(4分)

26.(13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因其满足人们再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

……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各种农作物首先是粮食和棉花向着各自适宜的地区集中。

……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而几乎“广布到全国的每个州县去了”,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景象。

——摘引自《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棉纺织业的工业化,还缺乏可资利用的现存的手工业基础。

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纱锭数,截至1895年底止,“共为197396枚,工作纱锭162396枚,布机累积数4008台,工作布机3550台”。

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设厂热潮的重点。

据统计,“至民国2年(1913),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982812枚,其中华商651676枚,日商233448枚。

全国布机9389台,其中华商4633台,日商3546台,英商1210台”。

——摘引自《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并说明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

(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一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而几乎“广布到全国的每个州县去了”,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景象”可知棉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