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6896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doc

《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doc

散水头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确立并坚持“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

为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激发教师投身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校各个教研组建构成学习型组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

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岗位)为主阵地,以实践研究为主要方式,以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2、坚持从实际需要选择校本教研方式和内容的原则,采用教师选定研究课题与指定研究课题相结合的办法,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按照计划研究和实践问题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突出实践性,注重发展性。

3、坚持以集体(集体备课组)研究为主,以个体研究为辅,个体研究和团体(课题组)协作研究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

努力构建校本教育科研的基本模式,形成全员参与校本教研的工作机制。

二、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实施具有极突出的影响,全体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明确校本教研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切实构筑崭新的教育研究体系。

1、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培育教师业务上的发展意识、精品意识和创造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的师资队伍。

2、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4、构建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使教学反思成为职业习惯,在协作、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成新的认识,实现个体的自我提升。

5、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校本教研骨干力量。

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养,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培训,逐步实现“学习、培训、研究”三位一体。

三、校本教研的方式

1、教学反思。

提倡、鼓励教师及时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坚持撰写教学后记与教育随笔,倡导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

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效果,以及整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困惑,来发现问题;从现代教育观念、思想与自己教学实践对照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经验比较来发现问题。

2、教育论坛。

依据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中提出的普遍问题以及学校即将实施的新举措,或是从学生情况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等,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开设教育论坛。

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学。

3、集体备课和研究课。

研究课包括上课、听课、说课(教学方案设计说明)和评课。

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召集教师集体备课或观摩典型课例(案例),以参与互动式活动进行评课、讨论、研究并完善教学设计。

4、课题研究。

以教研组(或备课组等)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关注某个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使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5、专家引领,联合教研。

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实现专家引领校本教研,加强学校之间的协作教研,或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广泛的教学研究与交流。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

根据客观性原则,努力创建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校本教研模式,总结和发掘具有我校校本教研特色的经验,依照“借鉴导入、建立模式,积累方法、创建特色”的要求,把下列两种模式作为我校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

(一)行动研究模式。

行动研究的方法现已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

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用教育科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因此,它是校本教研中比较适宜于教师的一种方法。

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

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1.多角分析。

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

对学校学科建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召开由学科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参加的多角分析座谈会。

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

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教师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变化和想法。

2.访谈。

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

包括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和教师访谈,了解和征求各方意见。

3.问卷调查、态度量表和能力测量表。

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

设计相关量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态度调查和水平测试。

4.日记/教学反思录。

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

研究人员和教师坚持写试验研究的日记/日志,记录每次研究活动的情况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5.课堂观察。

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

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和记录。

(二)“引导自学巩固提高”模式

对于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华良博士提出了校本教研的一种操作模式:

“引导自学巩固提高”。

第一、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

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它是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践性的问题。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意味着校本教研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或经验性问题解决。

需要教师是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能使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与校本教研中的课题意识区分开来。

第二、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

在确认了日常的教学问题只有经过设计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这个观点之后,接下来需要澄清的是设计究竟意味着什么。

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即备课)所形成的方案即教师的教案。

校本教研意义上的设计虽不完全等同于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但它实际上离不开教师日常的、具体的、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为单位的教学设计。

校本教研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在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设计与其说是个体化的备课、写教案,毋宁说是具有合作意义的(不是形式化的)集体备课和说课。

集体备课和说课实际上是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

当教师在集体备课、说课中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来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时,这种备课活动或教学设计活动就具有校本教研的意味。

第三、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

行动是指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

如果校本教研所设计的方案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那么,接下来的行动既包括教师的上课,也包括相关的合作者的听课(即一般所谓的集体听课,此时教师的上课被转化为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

就教师的上课而言,行动不仅意味着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而且意味着在教学对话中创造性地执行事先设计的方案。

教师一旦进入真实的课堂,面对具体的学生,教师就不得不保持某种教学对话的情境,在教学对话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去灵活地调整教材、调整教案。

第四、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

整个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反思实际上是贯穿始终的。

问题之所以能够被提出来,设计之所以可能,行动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执行方案的过程,都有反思的介入和参与。

也有人因此将设计的过程称为行动前的反思,将行动的过程称为行动中的反思,将回头思考的过程称为行动后的反思。

不过,所谓反思一般指回头思考,它指教师以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很好地被解决,就需要进一步搞清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严重偏离,如此等等。

由于校本教研常常是一种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的合作研究,因此这种反思也可以称之为集体讨论,它与此前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相呼应。

事实上,校本教研需要经常性地与学校已经存在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等教学研究制度相结合。

这样看时,校本教研与其说是对传统的教学研究方式的改变,不如说是对传统教学研究方式的一种落实和恢复。

五、校本教研的组织和管理

1.校本教研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建立校本教研四级管理机构,即“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集备组”。

其中的“教研组”可以作为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课题组或学校处室的项目工作小组来建构。

(1)校长室职能:

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队伍与制度建设,考核与评价,并提供课时、场所、设备、经费等保障条件。

(2)教导处职能:

履行校本教研职能。

负责规划、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活动的指导、登记。

建立校本教研教师档案。

汇报校本教研工作进程,提交相关文字材料。

课题研究成果(如论文等)的登记、审核、申报、交流、展示、推荐、汇编等工作。

(3)教研组职能:

履行校本教研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的职能。

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并提供业务、技术保障。

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记录,收集、提交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资料。

做好课题研究成果(如论文)的登记、审核、交流、推荐工作。

汇报校本教研工作进程,并提交相关文字材料。

2.校本教研队伍建设

建立校本教研骨干队伍。

学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聘请或指定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学研究员。

职能:

履行“教学研究组职能”,并承担其它工作任务。

3.校本教研制度和工作流程

(1)校本教研工作流程(群体性的校本教研工作流程):

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等在学年(期)初提交学年(期)校本教研课题→教务处做出规划→校长室做出决策→教导处→教学研究组组织实施,并把相关成果、资料提交、推荐→教务处登记、审核、提交→校长室审定、评价。

(2)校本教研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校本教研评价标准:

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符合校本教研基本原则,达到校本教研工作目标,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研究过程材料齐全,提交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

校本教研激励机制:

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情况和课题研究成果(论文等)纳入教师岗位年度工作量考核,与教师年度“评优评先”挂钩,与教师职务评聘挂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