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8905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地分析地理。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六、教学反思: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

【课前准备】 教师:

教学地球仪,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篮球。

学生:

搜集证明地球形状的资料,做一只带桅杆的纸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可能都提出过这些问题:

地球究竟是什么样的?

地球有多大?

我们怎样认识和了解地球?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共同讨论有关地球的话题。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给我们带来了光与热;

而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又可见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给漆黑的大地洒下一片银光。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呢?

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形状的呢?

(通过问题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板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解释:

①天圆地方,②天如斗笠。

  [提问]这两种观点能否作为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总结]学生观察后讨论回答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这样引入新知识,有亲和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能出现的事例:

  [总结]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我们会看到船由远而近,由小变大,船的整体都能看到。

  [总结]在1519-1522年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以其自身的实验证明了大地是个圆球。

那么还有更为科学的证据吗?

(教师利用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进行科学观教育)

  [提问]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从观察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那么,从这一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我们要象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要坚持严谨、执着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

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展示]一只乒乓球和一只篮球。

提问:

它们一样大吗?

那么怎样说明球体的大小?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明认识球体大小的方法)

  [板书]地球的大小(学生思考回答)

  [讲述]现代科技使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还精确测定了地球的大小。

那么,地球究竟有多大?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这也说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大球体。

所以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周,依次经过了  洋    洋和    洋。

 ⒉地球的形状是    体,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

作业:

必作题:

1.地球的赤道周长是多少?

2.在地球仪上,蓝色表示?

选作题: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符号、不同的文字来表示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会制作简易地球仪。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并与真实的地球作比较,归纳出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科学思维及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制作简易地球仪。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地球仪,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合作探究等。

【课前准备】教师:

教学地球仪

   学生:

自备学生地球仪

一、[复习]⒈地球的形状怎样?

⒉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导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如果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如:

地图、地球仪等。

[展示教具、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提问]大家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高山与平原、江河湖海,国家与城市等都是地理事物,同学们仔细观察地球仪,说明其上面都有哪些地理事物?

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回答(只要学生观察地球仪说出的地理事物,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讲解]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千差万别,数量巨大,因此,人们在地球仪上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来表示地理事物相应的位置、形状和名称。

那么,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让学生依据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总结]⑴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⑵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点和线。

      ⑶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这个地轴在地球上也没有。

  [提问]我们了解了地球仪的这些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地球仪下一个定义吗?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地球仪是人们依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名称。

所以它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

  [提问]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2.地球仪的作用

  [总结]地球仪既可以方便我们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又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

今后,我们要经常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

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会并习惯运用地球仪研究地球的方法。

  [提问]仔细观察地球仪上标的点和线,回答地球仪都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

你能依据地球仪说出来吗?

  学生讨论回答并到前台演示(地轴、两极、赤道、回归线等)

  [总结]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位于北面的叫北极,位于南面的叫南极,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是经线,所有的经线、纬线都相互垂直相交构成经纬网。

而所有这些点和线都在真实的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它们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想出来的。

  现在我们对地球仪有了初步了解,让我们亲自动手做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并标明经线、纬线、北极、南极、赤道等。

  [活动]学生相互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评出优胜组,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小结]点明地球仪在今后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

  [承转]既然地球仪上的这些点和线在地球上不存在,为什么还要?

(过渡下节,前后连贯,使教材的整体性更强)

【板书设计】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学反思】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

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地球仪,知道纬线和纬度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仪及相关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纬线和纬度的判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地球仪,经纬仪。

      学生:

学生地球仪,用乒乓球制作的简易地球仪。

[复习提问]找两位同学到前台指出地球仪上的地轴,两极及赤道等。

[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仪上有一些重要的点和线,其中有经线,有纬线、那么什么是纬线?

怎样区别纬线?

[板书]三、纬线和纬度⒈纬线学生观察图分析回答。

[总结]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圈。

纬线作为地球仪上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多特点。

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①纬线呈什么形状?

是一个圆还是半圆?

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②地球仪上的所有纬线长度是否都相等?

   ③最长的纬线叫什么?

最短的纬线分布在哪里?

   ④纬线可以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回答。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总结](可演示经纬仪)通过观察我们可知:

所有的纬线都是一个圆,可称为纬线圈;

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为一点;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提问]在地球仪上可以找到许多条纬线,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通过问题引起悬念,激发求知欲)

学生观察地球仪思考回答。

[总结]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了不同的度数,叫做纬度。

其中赤道就是地球仪上的0°

纬线。

[板书]2.纬度朗读:

教材图1.9赤道纪念碑。

学生观察并在地球仪上找出基多市及所在国家厄瓜多尔的位置。

学生观察思考:

①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

   ②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

它分布在什么地方?

   ③度数相同的纬线怎样区分?

用什么符号表示?

为什么?

[活动]观察地球仪及教材图1.11后讨论回答。

[总结]在地球仪上,纬度数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最大度数为90°

即南北两极点,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北方”的英文“North”的开头字母“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叫南纬,习惯上用“南方”的英文“South”的开头字母“S”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0,北极点和南极点的纬度分别是90°

N和90°

S。

[提问]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纬度数的排列规律。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总结]北纬的度数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南纬的度数由赤道向南逐渐增大。

[活动]教师指导每位同学在已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上画出赤道300N、300S、600N、600S、900N、900S等纬线,并注明度数,同时告诉学生纬度的三个范围低纬度(00-300)中纬度(300-600)高纬度(600-900)(通过学生活动进一步掌握地球仪上纬度变化规律)

[提问]若用一条纬线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最合适呢?

[讲解]以赤道为界可将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的是北半球,赤道以南的是南半球。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等地理名词,其实它们是几条比较特殊的纬线,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并观察它们分别经过了你的熟悉的哪些地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并给予鼓励。

[活动]在已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上用虚线画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师生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课堂训练】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写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四课时)

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地球仪,知道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经线和经度的判定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合作探究

教学地球仪。

学生地球仪、已制作好的简易地球仪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对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纬度有了初步认识,地球仪上不仅有我们熟悉的纬线,还有很多经线,了解经线和经度,对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地球仪,了解地球上地理事物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四、经线和经度

(给学生以充分时间自主探究,教师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提问]什么是经线?

经线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回答]连接地球南北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经线与纬线垂直相交。

[总结]经线是指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子午线。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明经线的形状特征,长度和指示的方向如何?

学生观察回答

[总结]通过观察可知: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思考题:

   ⒈地球上任何一点沿纬线方向前进,最后能否回到原出发地?

如果沿经线呢?

   ⒉在地球上能找到一处四面都朝南或都朝北的地方吗?

若能,它们分别在哪里?

  (课堂中设置练习,让学生及时反馈所学情况,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

[讲述]与纬线相似,在地球仪上我们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人们也给经线标注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

[提问]经度的起点,也是从0°

开始的。

那么0°

经线在哪里呢?

它经过哪个国家的首都附近?

又叫什么线?

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

[总结]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附近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上的那一条经线为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

[总结]地球仪上经度的范围是从00一直到1800之间,最大度数是1800,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度数相同的经线各一条。

为了区别它们,人们把本初子午线以东的1800规定为东经,用“E”作代号,把本初子午线以西的1800规定为西经,用“W”作代号

[提问]观察地球仪并思考,哪两个经度的经线只有一条?

[总结]地球仪,只有00经线和1800经线有一条,其他度数的经线均有两条。

[提问]请观察地球仪,看经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归纳]依据地球仪分析: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东经的度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两条经线可否组成一个大圆圈?

这两条经线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讨论后回答

[总结]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差180°

,如0°

和180°

经线;

20°

W和160°

E等。

[活动]观察地球仪并找出以下经线圈:

45°

E和有135°

W,20°

E,90°

E和90°

W,120°

E和60°

W。

学生活动后相互交流结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说出思路和方法。

[总结]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均等的半球。

那么刚才同学们找出的五个经线圈中,哪一个最适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地球仪上找答案并及时给予鼓励。

[总结]国际上习惯以20°

E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半球,其原因是这两条经线基本上在海洋上通过。

可较好的避免把非洲、欧洲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带来的不便。

[活动]读图回答:

七大洲在东西两半球的情况,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读图回答并相互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作业]必作题:

写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选作题:

在已做好的简易地球仪上用彩色标出经线及度数,每隔30°

划分一条经线。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五课时)

 知识与技能 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与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获得的地理知识。

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学地球仪,

  [新课导入]提问,如果有这样一张电影票是18排30号,你怎样在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受)

  [提问]如果我们仅仅用电影票上的任意一个号,能否顺利找到自己的位置?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活动]通过讨论相互交流,教师给予鼓励。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受确定位置的一般方法,使学生有亲切感。

  [提问]你能准确找到并描述出北京、上海、纽约等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吗?

  [活动]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分析并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入新知识。

[板书]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总结]我们知道了有关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台风“桑美”的众多信息,其中涉及44.4°

S、150°

W、28°

N、125.3°

E等四个数据,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上,找出这些经线和纬线,看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

  [讲述]我们发现,所有经线和纬线都是相交分布的,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网状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经纬网。

[板书]1.经纬网(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经纬网的含义,促进空间概念的形成。

  [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地球仪上找出200N和300W,00和1800,400N和1500E等产经纬线的交点,并相互交流,老师给予鼓励。

  [总结]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位置的方法一般是:

既要找出该地经度所在的经线,又要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的纬线,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的位置。

  [活动]请几位同学到前台地球仪上找到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地点和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老师及时给予鼓励。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经纬网?

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予以肯定。

  [总结]我们研究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提问]举例说明经纬网对我们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总结]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以及当代卫星定位系统都十分有用。

[板书]2.经纬网的作用

  [总结]杰克之所以出错,关键在于他没有明确说明1160是东经还是西经,400是北纬还是南纬。

由此可看出:

在确定度数的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标明经度中的东经或西经,纬度中的南纬或北纬。

  [课堂练习]探究P8活动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