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西线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8870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水北调西线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南水北调西线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南水北调西线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南水北调西线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南水北调西线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西线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南水北调西线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水北调西线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水北调西线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中科院陈传友“藏水北调”方案

此方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研究院陈传友提出。

所谓的“藏水北调方案”是把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少部分水量,通过先提后引的方式,调入黄河上游的扎陵湖、鄂陵湖调蓄后,分别送到西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彻底解决黄河断流问题。

5、电力部“大西线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电力部贵阳勘探设计院提出,包括南北两条大西线调水线路,分自流引水方案和提水方案两部分。

6、海洋所朱效斌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海洋所朱效斌提出,核心是:

先在上游贯通“三江”,然后从金沙江引水入黄河。

7、张世禧“大隧洞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原成都市南洋新技术研究所张世禧提出,核心是用18条隧洞从雅鲁藏布江引水300亿立方米到塔里木盆地。

8、杨力行“南水北调”方案

此方案由新疆八一农学院杨力行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分两步进行:

一期工程在楚马尔河与通天河汇合处筑坝截流,引水到青海格尔木,可引水60亿立方米,其中50亿给新疆,剩余10亿给柴达木盆地。

二期工程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拉萨西南90公里的尼木县筑坝截流,可调水150亿立方米,沿一期路线入新疆,分流给敦煌地区10亿立方米。

全线隧洞长1080公里。

9、郭开“大西线隧洞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原四机部水利专家郭开提出。

由于西藏地貌复杂,地震频繁,人烟稀少,为减少日后管理难度,他提出了“大西线隧洞调水”方案。

利用筑坝截流和隧洞输送,从雅鲁藏布江、怒江调水入金沙江、雅砻江后再入黄河,总调水量可达1698亿立方米。

10、袁嘉祖“大西线调水”方案

此方案由北京林业大学袁嘉祖提出。

基本路线是:

从西藏雅鲁藏布江的中游海拔3588米的桑日县溯马滩加查峡谷———怒江的夏里———澜沧江的昌都———金沙江的白玉———雅砻江的甘孜———大渡河的阿坝———过分水岭沿海拔3440米的贾曲入黄河。

引水线全长1671公里,可调水1600亿立方米,可分四线供应缺水地区,其中500亿立方米顺黄河而下,600亿立方米进入洮河(含有200亿立方米引入漕河,剩余400亿立方米引入大柳树水库,沿河西走廊向西北进入准噶尔盆地)。

剩余500亿立方米从黄河河源处经拉加峡谷、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北坡最终储于罗布泊。

尽管有关专家指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调查研究尚不够充分,缺少实地考察的数据,工程中也有可能存在一些难题,但西部的大开发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

在东线和中线没有争议的情况下,西线到底选哪一条,需要快速而严密地进行考证研究,因为北方的干旱不等人,西部的发展不等人。

《北京青年报》2000年10月19日-13:

00

南水北调西线八方案概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邓英淘教授整编

早在50年代,南水北调的构想,由第一代领导人提出。

中间经历了几上几下,水利电力部门先后做过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80一90年代以来,黄河断流,生态恶化,南水北调再次提上日程,社会各界纷纷献计献策。

据我们了解,目前有十条比较有影响的南水北调调水路线的设想。

其中,水利部的东、中、西三线与林一山四江一河调水西进方案,做了大量的科学勘测和实地考察。

黄河水利资源委员会在青藏高原的实地考察、勘探中,甚至有同志牺牲了生命。

其余调水路线,大多尚处设想阶段,仍需大量艰苦、科学的论证工作。

我们就手头掌握的有限材料,用尽可能简单通俗的语言,把八条线路(一、水利部西线;

二、林一山:

四江一河调水西进;

三、黄委会的“大西线”;

四、陈传友:

大拐弯建大电站;

五、陈传友等人的四江进二湖;

六、袁嘉祖、郭开等人的“大西线”;

七、朱效斌:

三江贯通调水分洪;

八、张世禧:

青藏高原大隧道)作一简单描述,供关心南水北调的读者参考。

一、水利部的西线

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主要是从长江上游通天河及支流雅砻江。

大渡河三处引水黄河。

其一从雅砻江长须干玛附近修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其二从通天河同加附近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雅砻江,再到黄河支流恰给弄。

其三从大渡河上游足木河斜尔尕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

长江与黄河之间有巴颜喀拉山阻隔;

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450米,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用泵站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

引水方式考虑自流和提水两种,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修建高两百米左右的大坝和开挖一百公里以上的长隧洞。

西线工程主要解决青、甘、陕、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的缺水问题。

西线水源区人迹罕至,水质绝无污染,而且调水距离最短。

但工程也最为艰巨,主要调水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同时这里也是我国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二、林一山:

四江一河调水西进

林一山的大西线调水方案从怒江开始,在3800~3900米高程筑坝,年调水量150~200亿立方米。

引水往东进入澜沧江,在昌都以上海拔3800米筑坝建库,可调水80亿立方米。

怒、澜两江大体调250亿立方米。

在上述两个水库东边打一个隧洞引水到金沙江的一条支流(在玉树西边),由此过分水岭,水就流到玉树附近。

在这里选址筑坝。

水不淹玉树,这个水库蓄水很多,可调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水180亿立方米左右。

这样怒、澜、金三江可调水总计430亿立方米。

再往东是雅砻江,其分水岭比金沙江陡得多、也短得多,这就是巴颜喀拉山分水岭。

在甘孜上面建坝,水库高程不超过3700米,可调水130多亿方。

坝高一百几十米,不超过200米。

以上四江可调水总计500亿立方米。

由北打隧洞,引水往东就流到大渡河流域,还可再调几十亿方水;

以上四江一河总计约调六百亿方水。

在河坝附近修200--300米高的的坝,并打隧洞27公里,便引水到了黄河。

从红原县的登高(3500米)进入黄河支流黑河。

这条调水路线总调水量近期为800亿立方米,远期为1030亿立方米,自流与提水相结合,以自流为主。

自流引水量约600~700亿立方米。

该方案主要是向西部输水,仅河西走廊的可垦荒地就约3000万亩,灌溉效益非常好。

同时,利用黄河已建成的很多电站,如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把已建成的水库大坝加高。

这些地方只要水量增加了,不用另外投资,就可增加发电量。

再就是从龙羊峡附近向西引水,可直通塔克拉玛干沙漠。

也就是说,延着这条线路可将一千亿立方米的水引到我国最大的沙漠。

这就在需要大规模改造塔克拉马干沙漠时,创造了基本的水源条件。

三、黄委会的“大西线”

大西线调水的总体构想按照原定的工作部署,水利部黄委会在进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时,也初步研究了后续水源怒江。

澜沧江调水、后扩展到雅鲁藏布江调水形成大西线方案。

大西线初步研究的总体构想为,目前正在进行规划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即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200亿立方米的方案,是大西线调水的一个组成部分。

先从长江干支流调水,然后扩展到从澜沧江、怒江调水,进而扩展到从雅鲁藏布江调水,从而形成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六条江河的大西线调水方案。

根据引水河流的分布、开发建设的条件、研究工作的基础,大西线调水初步考虑分为三期。

以与黄河相邻的、开发建设条件相对较好的、目前正在规划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工程为现实的第一期。

工程其实是从五、六十年代的大西线调水缩小形成的,水利部黄委会已进行40多年的工作,有多年的工作基础,积累大量的基础资料,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证提出的调水量适宜,工程规模适当,工程方案切实可行,本着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摸索经验,分期开发的原则,要在大西线调水的宏观布局下,抓紧完成规划工作,按要求提出先期开发方案,在大西线调水的总体方案中可以先行实施。

与黄河相距较远、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

基础工作较粗的怒江、澜沧江调水设想为第二期工程,将更远、更艰巨的雅鲁藏布江调水设想为第三期工程。

第一期工程调水200亿立方米,规划已有较深入的工作,根据较详尽的工程量和1995年价格水平估算,静态总投资1566亿元~2100亿元。

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第二期工程比第一期工程艰巨,第三期工程比第二期工程更艰巨。

投资估算只根据第一期工程的投资做粗估,第二期工程调水200亿立方米,静态投资约2400亿元;

第三期工程调水200亿立方米,静态投资约3000亿元。

调水600亿立方米,静态投资7000~7500亿元。

大西线调水可开发土地、矿产资源,促进工农业生产,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仅实施第一期工程,即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200亿立方米,增加黄河发电保证出力562万千瓦,增发电量501亿度。

可获得城镇生活洪水和工业供水效益、农业灌溉效益、发电效益,根据不同的调水量方案,大体上调一立方水,可获得净效益2~4元。

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地表植被增加,提高植被覆盖率,使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可改善黄土高原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治理水土流失:

可有效遏制土地沙漠化的发展,可减少自然灾害。

提高植被覆盖率,可防风固沙,调节空气湿度,大大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增加河川径流量,可提高黄河下游河遭的输沙能力,改善水环境;

解决黄河断流问题,改善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

四、陈传友:

大拐弯建大电站

如果未来世界上有一座最大的水电站,那么它位于我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以下简称雅江)下游大拐弯段米林县的派至墨脱县的背崩或地东之间。

按照上游奴下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830立方米、两点直线距离的地形落差2250~2280米计,大约可装机四千万千瓦,是我国三峡水电站的两倍多。

如果年发电小时以五千计,年发电量高达两千多亿度。

为了解决高程差,先开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水电站,然后利用电力由近及远,根据需要与可能,把“四江”的水提至高原面进入黄河上游的扎陵湖和鄂陵湖。

经过“两湖”反调节后,分别送入黄河上中游、柴达木乃至塔里木等盆地。

在由“两湖”向西、东的输水过程中,还可考虑利用1500~2000米的地形落差,兴建数座大型水电站,增加西北水电比重节省煤炭,改善大气环境。

这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初略慨算,大拐弯水电站拟用400~450亿立方米水发电,其中三分之一的电力用于雅江中游提水,扬程为小于一千米,提水量150亿立方米;

九分之一的电力用于金沙江提水,扬程500米左右,提水约100亿立方米;

三分之一的电力用于怒江、澜沧江提水,扬程700~800米,提水约150亿立方米;

九分之二电力用于向当地和南亚各国供电,促进西藏和邻国经济发展。

五、陈传友:

四江进两湖

黄河断流给豫鲁两省广大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两省大约有三千万亩农田引黄河水源灌溉,断流时间正是作物生长季节,若遇天旱,致使灌区减产或绝产。

黄河断流对黄河下游和渤海地区生态环境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后患深远。

如断流减少了渤海饵料来源,必然导致生物种群的变迁;

断流改变了河床断面,不利防洪、恶化了水质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断流极大地影响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那些大型工程的正常运行,从而不利于引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黄河断流还不只是黄河下游的事情,它关系到黄河流域、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上游有两个巨大的已经连通的湖泊,即扎陵湖和鄂陵湖(以下简称两湖),二者合计水面面积1137平方公里,蓄水154.7亿立方米。

两湖的南部分布有我国著名的“四江”,由近及远为金沙江、澜沧江。

怒江、雅鲁藏布江。

“四江”水量丰富,开发利用极少。

其中金沙江治家附近海拔3990米,集水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99.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约为每秒三百立方米,距两湖水平距离仅一百公里之遥。

两源与治家之间的分水岭哑口高程不到4600米。

如果提供电力,便可把金沙江治家附近的水提至哑口高程(提水扬程视调节工程的高度而定),然后自流进入两湖,经两湖反调节后补给黄河。

六、袁嘉祖、郭开等人的“大西线”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休,其北部有平缓的高原和很多河谷平原,这里是西藏传统的农业区。

谷地南面是喜马拉雅山地,东部是横断山脉北殷的藏东高山峡谷区,雨量充沛,这里的地貌和气候,使它成为黄河。

长江、澜沧江和怒江的发源地。

若以海拔3500米筹高线筑坝截流,雅鲁藏布江主干流可调水300亿立方米,它的四条支流可调水600亿立方米(即拉月河50亿立方米。

尼羊河150亿立方米。

易贡藏布河200亿立方米。

帕龙藏布河200亿立方米);

怒江230区立方米;

澜沧江150亿立方米;

藏南11条南北向的的河流有哑口可与喜马拉雅山北麓沟通,汇人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朔米(朔马滩至米林)大渠,可调水600亿立方米。

合计西藏可调水1880亿立方米,占西藏水资源总量的44.9%,占出水量的45.3%。

四川的金沙江可调水100亿立方米:

雅砻江50亿立方米,大渡河20亿立方米,两省(区)共计调水2050亿立方米。

从地形上看,丰水的西南地区地势比西北和华北地区高,全线水位可由海拔3578米逐渐降到黄河河源的海拨3366米(河源海拔3402米,为开发毛尔盖草地,这里可下挖36米),形成由南向北倾斜,有利于区域间可全线自流引水条件。

从雅鲁藏布江上的桑日(海拔3489米)到黄河河源的直线距离为760公里,按海拔3500米等高线计算,路程约1786里,中间隔5条江河,各江河之间都是平坦的峡谷(或称哑口)山体单薄,为了沟通相邻水系,对高于海拔3578米或低于3400米的峡谷,采用现代抗震技术打双隧洞;

对海拔3400~3558米的峡谷,采用定向核爆破技术筑顶宽150米的柔性水库,壅高水位,达到自流引水。

此外,由于设计的从拉加峡水库下泄黄河的流量不得超过4800立方米/秒,所以引水入黄河后,水量大,黄河盛不下,必须东西分流,将500亿立方米水顺黄河而下,给黄土高原、华北。

辽西和二连浩特地区洪水,经内蒙古凉城县岱海调蓄人桑干河、永定河,至天津北塘入渤海,保证在讯期黄河有洪无灾。

岱海的海拔1221米,水域面积174平方公里,水深19米,蓄水量20亿立方米,潜在蓄水量可达600亿立方米。

其余水量,从河源的贵德穿过拉加峡水库,通过共和盆地西边的倒淌河修建216公里批引水渠,以每秒5000立方米的流量引水入青海。

青海湖设计引水后,将使水面海拔达3226米,比现在升高32米,水域面积扩展到600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2889亿立方米,矿化度降低到3克/升,可向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青海省西宁市、甘肃省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阿拉善沙漠等地区供水,即可解除西北地区的旱情。

在大西线引水范围内,地广人稀,地势比较平坦,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干支流自流引水,所以整个工程线路虽长,工程量虽大,但难度并不大,是一个真正的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工程。

七、朱效斌:

三江贯通调水分洪

长江宜昌以上,1998年洪水最大流量为63000立方米/秒,仅为历史上的中上流量,已经造成千钧一发之势,损失数以千亿元计。

试想如果洪峰流量达70000立方米/秒以上,今年会发生怎样的形势?

今后若发生更大洪水又如何处置?

我们可以回答:

加高加固大坝,植树造林。

但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需“十年树木”方见显效;

加高大坝必然使水位上升,水压加大,将潜伏更大危险,若一旦决口或迫不得已分洪,损失何止上千亿元?

首先要考虑长江的防洪需要,应以分流长江洪水为之中心,把上游水系调整和利用大体分为三个程序。

1.1999年开始,我们可考虑实施由金沙江向澜沧江分流工程,争取减少长江宜昌以上洪峰流量五分之一左右。

云南迪庆自治州内,金,澜二江间隔最短,可根据两江水位高程,在适宜地段横挖或斜挖人工河遭(明渠或隧遭)沟通金、澜二江。

2.分流工程与南水北调西线方案相衔接,优先考虑实施西线调水工程。

肥水不流外人田。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澜之水,未受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污染,水中重水(含氚和氘)含量也极低,是极为理想的洁净天然河水,这样超一流的水质,在内地和沿海城市极难寻觅。

建议修订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金、澜二江开挖河遭贯通后,再在澜沧江建拦江大闸蓄水并建发电站,长江枯水期提高澜沧江水位,使澜沧江之水也可以流入金沙江。

调配金、澜之水,沿西线调水工程入黄河。

调水河道开挖标准上调为5000立方米/秒,兼顾向黄河调水和金沙江向黄河分洪,一举数得。

这里的西线工程为“翁定线”。

1959年,南水北调考察队经初步踏勘,选出了怒江一姚河和怒江一定西两大方案。

两线路线长度分别为2600公里和3200公里,需要兴建180米以上的大坝六座,即怒江的沙布180米,澜沧江箐头630米,氓江十里沟470米。

翁定线则是从金沙江翁水河口引水,穿过横断山脉,跨越雅碧江、大渡河、白龙江到甘肃中部定西地区,然后由祖历河入黄河,全线长3000公里,年引水量约1000亿立方米,全程自流。

八、张世禧:

青藏高原大隧道

成都市南洋高新技术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年届82岁高龄的张世禧教授,数十年皓首穷经,提出西藏大隧道工程:

18条隧遭引雅鲁藏布江水到塔里木盆地,使八亿亩沙漠变绿洲,开采石油600亿吨,建成又一个“中东”,年发电量2000亿度,可供移民两亿人。

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长达2075公里,在我国境内的上、中游一带,平均流量为每秒44.25立方米,年总水量约1400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7460万千瓦,仅次于长江。

张世禧教授设想中的“西藏大隧道工程计划”,就是在雅江上游日喀则地区(马泉河到日喀则的拉孜后正式称雅鲁藏布江)的谢通门县,该地海拔为3836米——修建一座水库,利用三峡截流的方式,建筑高水坝,壅水高程达4200米。

然后,由谢通门水库到昆仑山的喀拉米兰山口下长达780公里的隧道线上,每距40公里开凿一口竖井,共约18门,竖井深度在300米左右。

隧道的进水高程为4350米,出水高程为4000米,计有发电量2000亿度之多350米的落差。

这条隧道和竖井都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藏北高原穿行,滚滚水源最后输往干涸缺水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计有3350米的落差。

在第一座隧道完工后可利用每年收入的电费和水费,供第二、第三座隧道的工程费用。

由于利用了第一座隧道作为固定线,就可逐步施工第二、第三座隧道,只需在完工的隧道旁开凿横向隧道,以便转移掘进机和人员即可。

预计在下个世纪20年代前,共建成三座隧道,年输水总量达300亿立方米,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0亿度之多。

在各个隧道出水口,可利用塔里木盆地内的喀拉米兰河上中游河道兴建梯级水力发电站,以利用高达3000米的高水位落差发电。

由于西藏大隧道工程均使用先进的隧道掘进机施工,各个作业区的开凿进度任务,大多数为20公里(各自反向开凿),三年即可完成,若把兴建竖井和扫尾工程时间加上,当可在四年完成。

西部大开发:

农业战略与西线调水工程作者:

老田 

根据统计资料,1998年底大陆农村总人口达到9.4亿,劳动力人口4.93亿,在人口比例上,占大陆总人口12.48亿的75%,在全球视野上,加上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5000来万人,农民也仍然占72%,也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和大多数。

中华民族的主体人口仍然是农民,不把农民从繁重的传统的作业方式中解脱出来,就谈不到民族的兴旺和振兴;

不创造让农民在单位时间的劳动里,生产出更多财富的条件,国家的富强和繁荣就是一句空话。

从八十年代以来的发展进程看,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任何依赖思想都是不切实际的。

西部大开发就是走出了依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战略。

可以说,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第一次有能力实现的、有清晰的发展前景的务实政策。

但是目前的媒体和经济学界对西部大开发的热炒下,变味成西部大扶贫了,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原地踏步的本地可持续发展,如何能够拔高为“国家发展战略”。

本文认为西部确实寄托中华民族的未来的发展之路,但这是一条艰难困苦的道路,没有经济起飞的奇迹,只有小康的温暖,而且是一个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一、稼穑之艰辛和农民的渴望 

笔者是在农村长大,并作过三年的职业农民,算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巴佬,对农业生存的艰辛有切身的体会。

我的老家位于长江边上,每年除了种两季水稻以外,越冬作物主要还有小麦和油菜,此外芝麻、红薯、棉花、黄豆、豌豆、蚕豆、高粱等无一不种,蔬菜当然也要自己种来吃。

能利用的地方都利用上,能种的品种都种上,能节省的地方尽量节省,农民每天干活的时间一般都在10小时以上,劳动强度极大,即便是这样,也仅仅能够糊口解决温饱而已,勤劳并不能够致富。

在每年的七月,是“双抢”季节(即抢收早稻抢种晚稻),每天往往要干活十七八个小时。

通常的作息是这样的,早上起五更(约4-5点钟)去割稻谷,八九点是应该全部割完,让太阳晒个半干,到下午三点去收拢捆成50-100公斤一担(视自家的先生力气有多大而定),把它用冲担(硬木制成、两端配尖铁角的特种扁担)挑到靠近村庄的道场(一块碾实的平地),挑10-20担的来回路程就往往在20-30公里。

连夜用牛拉石磙打场把稻谷打下来,清理干净以后往往过了午夜十二点。

中午太阳正烈,锄草的效果最好。

晚上也不能不熬夜,因为一块道场是多家共用的,你不能老占着。

如果你嫌割谷的程序比较麻烦的话,插秧就比较简单了,只要能够坚持整天弯腰在水田里,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也行)一棵一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