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学稿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讲学稿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学稿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课时老师按照学生完成“讲学稿”的情况实施教学,以“学”定“教”。
“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而主要讲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
”东庐中学的学生听课时没有专门的笔记本,需要记录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
课桌上也没有专门的作业本和其他复习资料,“讲学稿”就是学生的作业和复习资料。
3.内容
好的讲学稿来自充分的备课,教学合一改革的关键是抓好备课。
备课担负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总体策划和设计的重任,是解决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
3.1讲学稿的设计
“讲学稿”设计要过好两关:
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
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
就在很多学校感叹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时,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恰恰是集体备课的有形成果。
为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东庐中学要求每个备课组做到“三定三有”:
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
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
学校还将此项规定纳入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考核,一月一考核,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东庐中学的备课模式可以概括为: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具体说来,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
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发给每个教师一份。
教师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给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进行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以了解学情,并进行最后的课前备课。
3.2讲学稿的用处
除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外,讲学稿还是学生的练习册。
东庐中学的教师除了“讲学稿”上的题目外,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
对每份“讲学稿”教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
此外,学校对学生的成绩考评也紧紧围绕“讲学稿”。
东庐中学测试或考试时,教师通常从“讲学稿”上选择题目,引导学生利用“讲学稿”进行复习,达到“学什么,教什么;
学什么,考什么”。
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和装订,就成为很好的复习资料。
4.优点
4.1讲学稿优点
“讲学稿”关注学生的学,优化学习过程,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运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实现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习。
“讲学稿”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
“讲学稿”还使“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了优化。
按“讲学稿”的要求预习是一种主动的达标,要达标就应迎难而上,决不轻易放弃。
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实现目标。
这样,中等生、学困生也逐步树立了自信。
4.2讲学稿平台
“讲学稿”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的教学研也不再单打独斗在东庐中学,集体备课从开始时的强行要求变成了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师大多能在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融入新课程理念,既注意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
“讲学稿”使得教研由个人的静态变成了团体的动态。
”现在教师由倾向于“老黄牛”式的勤奋和辛苦,转而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常态教学;
由对单打独斗的个人行为的认同,转而追求平等合作,共谋发展。
5.设计说明
5.1设计理念
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
“讲学稿”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其核心是:
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5.2设计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
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
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
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设计既要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找出问题,积累经验;
在讨论质疑的学习中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在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成长,拓展创新。
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从“教会”转到“学会”进而“会学”。
“讲学稿”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三种能力:
一是教学设计中的“厨师”能力。
教师必须用好教材,精选开发素材,精选认知策略,精设反馈渠道,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
在抓“重点”,突“难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二是课堂上的“公关”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三是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5.3常规要求
东庐中学“讲学稿”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1)、明确学习目标。
(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讲学稿”的设计要过好两关。
一是学生关: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
二是教材关:
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
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结构问题;
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
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求的问题。
5.4基本环节
“讲学稿”的设计经历了由粗到精,由师到生,由表及里的过程,形成了提前进行个人设计,集体研讨优化设计,以学为主考虑设计,分层把关确保质量的操作流程,并通过轮流设计、交流研讨、课后反思、不断改进等措施,达到学生学有所得,师生共同成长的效果,确保了教学设计的落实和学习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教和学的有效性。
东庐中学“讲学稿”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
“讲学稿”课时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过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
①课前预习导学;
②课堂学习研讨;
③课内训练巩固;
④课后拓展延伸的基本设计内容。
课前预习导学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
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讲学稿”的课前预习从具体的内容人手,使之问题化,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
如:
1、通过预习初步归纳出本课时学习内容的知识点。
2、提出一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知内容、方法及其它相关信息。
3、写下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讨论解决。
4、展示预习成果:
交流你的思考和做实验的情况。
课堂学习研讨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
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
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按知识点顺序进行讲解,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课堂学习研讨一般从“交流课前准备情况”人手,它的设计意图有两个:
第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二,为后面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做准备。
课堂学习研讨的设计关注的是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两个方面精心设计问题,使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成既有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解决,又有新问题的研讨交流平台,使学生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6.1编写的依据
新的备课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备课具体过程为:
(1)、寒暑假备课。
寒暑假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3)、备课组备课。
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
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
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4)、课前课。
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
(5)、课后备课。
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
优秀的“讲学稿”来自认真的备课。
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过程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过细甚至繁琐,但它是务实的、有效的,是能操作的、可达成的。
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摒弃了传统的备课模式,抛弃的是形式主义,追求的是实际效果。
二是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一份好的“讲学稿”,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
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
既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于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进一步创造;
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了公平竞争的余地;
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了显性思维,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又为个人提供了个性化探究、建构的可能。
由此,备课这一日常的教学业务工作便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培训、教研、备课、上课,不再互相游离,而是逐步达到了和谐统一,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6.2原则和要求:
编写“讲学稿”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据此提出了较为宽泛的要求:
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注意“讲学稿”与一般教案和讲义的区别,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大体上说,“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1、根据“讲学稿”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
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要求学生在使用“讲学稿”时坚持三原则:
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2、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7.2对教师的要求:
1、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讲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酌情而定),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
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
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
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
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
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
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讲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
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
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用“讲学稿”进行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
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因而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
一要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
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二要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要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8.编写
8.1编写形式
1、“讲学稿”包含有科目、执笔者、审核者、课题、课型、讲学时间、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内训练题、课外训练题等内容。
2、“讲学稿”与一般教案和讲义有所区别,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3、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4、“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8.2编写原则
1、讲学稿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2、“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3、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4、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
5、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或注明该检测材料所在的资料。
8.3编写过程
1、“讲学稿”的编写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精神。
2、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即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一般应该是较有经验的老师。
3、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
4、备课组长初审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
5、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定。
6、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也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讲学稿,即进行课前备课,使讲学稿具有个性特色。
7、教学时师生共用讲学稿,教师课后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提炼成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内容。
9.意义
1、摒弃了传统的备课模式。
抛弃的是形式主义,追求的是实际效果。
避免了传统备课项目及要求繁琐,或抄袭现成教案,应付检查,造成备课与学情严重脱节的状况。
2、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统一。
一份好的“讲学稿”,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施展的空间。
3、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用和进行教学创造。
4、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5、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运用讲学稿,把学生的“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6、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讲学稿”的要求预习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要达标就会迎难而上。
7、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
提高三个能力:
①备课中的“选材”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
②课堂上的“亲和”能力。
③方法中的“导演”能力。
8、实现了教与学合一。
教师的讲稿即为学生的学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从前一天晚上的预习、自学到第二天课堂上的释疑、巩固,一直到装订成册以备复习,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可以随时检查、指导、调控。
9、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
一份“讲学稿”在手,目标明确,话题集中,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可以丢开课本,便于教师打开思路,左右逢源,高频率地使用电教手段,学生思维容量大,围绕问题重思考和讨论,教与学,说与思,说与做配合紧密,节奏快,效益高。
编辑本段
10.注意事项
1、要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时间、氛围要得到保证和营造。
2、各教研组长要把好讲学稿的审核关。
3、要有效利用讲学稿,提高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4、加强年级组讲学稿使用情况的抽查和情况通报。
5、要贯彻“明确、实用、高质”的六字方针。
“明确”:
(1)要分课时;
(2)突出难点和重点;
(3)步骤明晰。
“实用”:
讲究讲与学的合一。
(1)以训练为主;
(2)以难以讲清的内容为主;
(3)以举一反三内容为主。
“高质”:
要注意质量和效果。
要避免轮流制作,要请有经验的教师把关和制作;
要避免分头制作,闭门造车,要集思广益;
要避免抄袭现成教案,要有集体智慧和创造,要结合学生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