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育贤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8533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祁东育贤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祁东育贤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祁东育贤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祁东育贤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祁东育贤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祁东育贤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Word下载.docx

《祁东育贤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祁东育贤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祁东育贤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情况Word下载.docx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初高中教学衔接的调查和研究,因而授课过程未能有机建立起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这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衔接,二是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方面的衔接。

学习初中课程养成的慢、细、少、重复次数多等学习习惯,将难于适应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5.化学实验室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被重视

《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省级达标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尚好,但由于高一年段一般有十几个班极,平时教学进度又基本统一,同时上某节课,一是没有那么多实验室,二是上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辅导五十多位学生做探究实验,感觉有点力不从心,而对于非达标校,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让学生动手进行探究实验目前条件尚不具备。

三、解决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1.建立能促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评价方法

高考制度的恢复在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中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伴随着近二十几年的高考实践,我国的高中教育全面异化。

“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现象非但没有随着高考升学率的提高而缓解,反而愈演愈烈,究其原因,就是功利主义的评价方法出了问题。

面对新课程,若还是采用“一切为了高考”的课程评价方法,那么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根本目的就不可能实现。

这里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高考,仍以高考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

二是反对抓高考,这不符合我市的市情。

我们应努力找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显然,建立能促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评价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一问题有待于教育专家的进一步研究。

2.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的作用

《课标》与旧的《教学大纲》明显不同,一是有些旧高考中很重要的知识点现在《课标》里没有了,教材里也没有了,或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

二是难于把握《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如“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等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但没有明确给出和限定要学习这些元素的哪些具体化合物,这给课程实施带来困难。

要克服这一困难,我想非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不可。

《课标》是活的灵魂,通过集体研读《课标》、分析把握《课标》,结合具有很强指导性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制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目标要求。

建议将内容目标要求分为四个层次;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在本节学习时达成),弹性要求(有条件的班级可在本节延伸),发展要求(要求学生在必修2学完时融会贯通,全面掌握),不宜拓展(留待选修课学习或不作要求)。

有了具体的内容目标要求之后,具体实施时,还要打破传统的用教材教学生的习惯,活用教材,用好教材,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最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听讲、模仿、记忆、练习、应付考试。

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记住书本知识,应付升学、应付考试,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使学生缺乏从生活经验中进行思考和主动学习的机会,虽能博闻强记,从容应付考试,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低下,不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二百多年前,卢梭曾把只为将来做准备的教育愤怒地斥为“野蛮的教育”。

面对新课程,学习任务重、课时少,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扭转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一一开始,应该给学生讲明怎样学习化学、要他们预习、做读书笔记、主动提问题等等,争取在短时间内培养起来。

4.抓好初中与高中、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

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有此可见,必须研究初中化学教材与必修模块的衔接,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

由于高中化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很大的差别,应而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意对这几方面的变化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在初高中衔接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诊断出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学生重建知识网络,打好高中学习的基础。

同样,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也十分重要,若不加以研究,一味加以补充灌输,高一就是给你再多的课时也无济于事。

一般认为,由于选修模块中不再专门介绍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这部分知识,高一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加以拓展学习,其他部分要按照《课标》要求进行教学,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总之,如何做好上述两方面的衔接,是提高必修模块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应作为备课组或片区教研活动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

5.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反思,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和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除了利用备课组、片区教研小组互相学习外,另一种就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

利用网络资源,能够打破时空限制,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题讨论提供空间和时间,使得很多用传统教研方式和手段难于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平台上都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中国化学课程网》、《福建高中新课程网》等网站是专门为实施高中新课程而建立的专业网站,里面有很多课件、教学案例设计等内容,可以直接下裁加以借鉴使用,也可以利用网站与有关专家进行对话交流。

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教师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改革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只有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认真实践和研究,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增强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陕西延安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延安中学副校长 

贺光香

一、新课程改革启动情况

我校新课程改革启动情况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组织学习阶段

2004年年底全省召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准备会以后,我们就立即启动了新课程改革准备工作。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规划了准备工作进度安排;

(2)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和《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

(3)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了《方案》和《标准》;

(4)选购了部分教材;

(5)形成了学校《新课程实施工作方案》初稿。

2.第二阶段:

考察培训阶段

2006年3月,赴山东潍坊一中、青岛二中、莱洲一中等校实地考察新课程实施情况。

2007年6月,由李思温校长带队74名即将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分赴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南头中学、深圳实验中学和珠海一中、二中、三中等六所学校就新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面对面的学习交流。

(考察前有任务,考察后有总结,侧重于操作层面),另外,先后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等1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新课程国家级培训。

暑假高一各学科任课教师均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

在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对《新课程实施工作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在延安市普通高中校长联谊会上做了大会交流。

3.第三阶段:

组织实施阶段

为保证秋季入学的新生顺利地进行新课程的学习,暑假我们按各学科的课程设置编制好高一第一、二学段课表,研制各学科模块学分管理细则,着手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开学初召开了高一学生研究性学习动员大会,同时向学生介绍了课程结构、毕业学分要求以及学分认定的基本要素等。

即将安排高一学生学习《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主要观测点》。

在中期高一学生家长大会上将广泛宣传新课程实验工作。

二、新课程开设情况

按照省教育厅印发的《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要求,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区的经验和我校教学实际,我们对高一新生第一、二学段的课程安排如下:

1.语文、英语、数学第一、二学段分别学习必修1、必修2,各2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2.物理三个学段学习物理1、物理2两个模块,比省上安排略快一些;

3.化学第一、二学段学习必修1一个模块;

4.思想政治第一、二学段学习经济生活一个模块;

5.历史第一、二学段学习政治文明历程一个模块;

6.地理第一、二学段学习必修1及必修2前2章;

7.体育与健康第一、二学段学习必修必选田经18学时,健康教育3学时,必修选项15学时,共36学时,2学分;

8.音乐第一、二学段学习音乐鉴赏,18学时,1学分;

9.美术第一、二学段学习美术鉴赏,18学时,1学分;

10.信息技术高一全年4学段学习信息技术基础,36学时,2学分;

11.通用技术第三、四学段学习技术与设计1,36学时,2学分;

12.综合实践活动

(1)研究性学习采用方案三,即3年两个课题,一年级1个课题,二、三年级1个课题,分别为5学分和10学分。

每周2学时(星期三第八、九节连排)及课外时间。

目前正在动员培训、确定主题、确定组织形式、制定活动方案阶段。

(2)社会实践按照三年3周,每周2学分,三年共6学分的要求,高一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军训10天,红色远足,2学分。

(3)社区服务10个工作日,2学分。

三、组织管理机构运行情况

为了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的主要运行机构有:

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课程实施工作小组;

学分认定委员会;

选课指导小组。

按照项目管理的思路,我们已经印制成册《新课程实施工作方案汇编》、《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正在印制《学生成长记录册》、《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借鉴外地经验,我们正在实施全员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研究开发《学分管理软件》。

学校将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中包括每学期的评价表、三年的总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突出表现的材料,其他有价值的材料。

成长记录袋进入学生档案。

同时学校正在思考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确保课改的顺利实施,我们组织召开了课程设置学段进度摸底会;

课程实施存在问题诊断会;

模块学分评价方案交流会。

计划16周(12月17日—22日)举行新课程实验教学开放周暨创新课堂教学大赛活动。

学期末评选先进课改个人、先进备课组和教研组。

四、专家调研回访活动

9月17日省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组一行4人及市教研中心的领导、教研员来我校进行调研,调研组通过深入听课(8节),与一线教师座谈交流等形式来了解课程实施情况。

调研组认为,我校课程实施非常扎实,有明显的课改新气象,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

11月3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副主编张诒慈,编委王希平、焦继红来我校进行了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回访活动,专家听了蔺治萍、常海英两位老师的课,并就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我校的数学教学水平,认为两位任课教师能够充分理解他们编写这套教材的意图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两位专家还现场回答了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同时,还对我校新课程数学教学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新课程实施取得的初步成效

新课程实施已半个学期,广大教师投入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新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教师、学生、学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课堂是改革真正发生的地方,教与学的理念与方式的变革是改革的核心所在。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改革理念已被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尽管还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但是教师对新课程和教材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尝试新的评价方法.从观念的更新来看,“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等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

从课程教学来看,教师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发现探究;

从校本教研来看,备课组更加重视集体备课,尤其以《课标》为指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学生学习表现出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学习行为。

新的课程改革,虽然学生学习还是以听老师讲课为主,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并冲击着原有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学习方法,学会了搜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

学生课堂学习的形式多样,学习的内容宽泛,作业形式灵活丰富。

在问题研究、小组交流合作等方面有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课余能主动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实验。

从课堂教学入手,进行学法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的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

3.师生对课程资源和课程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和把握,并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改革之前,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唯一的,绝大部分教师只有教材的概念,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课程改革以后,教师有了课程资源的概念,把教材看作是一种基本的课程资源,除了知识与技能外,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而这样的目标,仅有教教材的做法很难达到。

课程资源的概念形成及其深化,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使教师对现实中的教育教学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办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直接导致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4.学校评价追求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

评价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重要的配套措施,学校在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有了很大改观,不仅表现在评价的观念、认识和评价的价值取向上对新课程评价方式的认可,而且也在探索真正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的方式方法,追求体现评价的主体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特征。

六、新课程实施过程的一些思考

1.教学阄侍猓河捎谛驴纬瘫嘈刺逑底裱蚪ソ⒙菪缴仙娜现媛桑砸蠼淌Υ蚱拼成稀耙徊降轿弧钡慕萄б蟆N颐窃谘诮萄е傅家饧忻魅诽岢觯骸凹岢只⌒栽颍惺蹬ぷ萄Щ愣ㄎ黄撸非笥肟伪暌蟛幌喾系母吣讯冉萄У那阆颍⒅鼗≈逗突炯寄艿慕萄А薄?

2.教辅资料问题:

目前市场上没有一家的教辅资料与课标、学生实际相适应。

我们要求备课组必须对教辅资料再处理,即删除过高要求,尽量与高考试题保持一致。

3.配套教材问题:

为了使教师对“一纲多本”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以便整体把握和教学时参考、再创造,我们将为每位教师购买整套教材和其它版本的教材若干套。

4.模块考试问题:

增加长度,减小难度。

5.综合素质评价:

《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已经颁布,我们正在组织学习,学期末将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七、存在问题和建议

1.通用技术任课教师的培训问题;

2.适应选修课程需要的教室配置问题;

建议:

1.及早出台陕西省2010年高考方案;

2.开展对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3.建立一支引领全市课改的学科骨干队伍,通过网络博客和新课程实验通讯等平台进行广泛交流,以此推动全市的课改工作。

  

  

陕西延安中学

汇报材料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全面实施,我校从2007年9月开始实施新课改。

今年荣幸地成为衡阳市新课改试点校。

实际上在新课程实验正式开始前,我校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有关文件,对新课程实验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主要分析了学校现状,摸清家底,举全校之力开展了“制度重建、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突出重点、硬件配备”等方面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崭新的思想理念。

在多年来的实验过程中,以教育部、省、市各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努力探索、勇于实践,使新课程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地进行。

下面就我校的这项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一、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完善课改相应方案

为了切实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实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及时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

一是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其它校级领导为副组长,教研、教务两处室中层领导为成员,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加强决策和部署,并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

二是成立新课程实验工作宣传小组:

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社会、对家长、对教师、对学生广泛深入地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各阶段的成果。

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氛围,争取各方面对实验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实施,并负责上报我校新课改进展情况。

三是成立新课程实验后勤保障领导小组:

提供新课程实验必要的后勤保障工作。

四是成立新课程业务方面的指导、评价及协调的领导小组:

如:

学生选课指导小组;

新课程设置领导小组;

学分认定领导小组;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等,负责学校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组织和制度是高中新课改的保障。

为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学校在修订完善原有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制订了《育贤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育贤中学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方案》、《育贤中学学生学分管理方案》及“实施细则”、《育贤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育贤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育贤中学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方案。

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师资建设入手,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管理系统。

发挥组织的管理功能,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师资培训,树立新课程理念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军,转变教师观念对课改实验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努力做到教师进入新课程前有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1.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参加了全省课改样本学校培训,回校进行了传达和介绍,使广大教师加深了对新课程的理解,解除了自己的疑惑。

2.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项新课程实验培训活动,作为市级试点校,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培训。

先后组织了20多名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基本上形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校本培训骨干队伍。

3.建立了常规化的校本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我们立足本校实际,探索建立“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

①.参加了省、市培训的教师分别到本备课组进行了传达、分析,使教师都对新课程实验有关事项,各科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

②.在教研活动时,各学科都观看了本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光盘、录像资料,并分别就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讨论,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

③.在平时教研活动中,经常性地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对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方式进行研讨等等。

④.学校为教师的远程教育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例如联系了江西金太阳教研所的新课程教学资源网,北京高考学习网的远程教育资源网等供教师自己上网浏览及下载资料。

4.内引外联,吸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①2007~2009年我校派出骨干教师随县教育局考察团赴长沙市一中、师大附中考察学习,高三年级组去长郡中学进行新课程复习教学观摩等。

②2011年下半年,派出骨干教师随市教育局组织的考察团赴湖北考察学习,参观了枝江中学等。

③2012年8月中旬,又派出多名骨干教师随县教育局组织了学习团赴衡南五中考察学习,学习了这所学校有关新课程实验的先进理念、工作方法、教育教学的实施方式。

通过以上对教师的培训,使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的、转变了观念,也增强了实践的信心。

三、规范操作、敢于探索、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1、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

我校制订了本届高一年级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基本符合省、市上级部门下发的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

有的课程做了适当的重心前移。

如高一每周开设了两节生物课,尽可能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使学生能相对提前完成必修课程。

2、把握课标、优化课堂。

针对新课程开始实施时,教师普遍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完不成教学计划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组织教师反复对新课标进行学习,把握新课标的要求。

在教研活动时经常观看专家、名师的课堂实况录像,并进行分析、讨论。

②精心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什么叫一堂好课,怎样上好一堂课?

是课改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校在这方面积极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我校校情的途径。

高一语文、化学两教研组分别进行了“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小组反思、评课”五环节的教研活动,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学期又已在高一年级其它几个备课组推广。

③从校领导做起,带动有关处室负责人,采取随堂听课的方式,并以课后反馈和集体反馈、研讨相结合的形式同授课老师进行交流。

从而使教师明确了课标要求,提高了课堂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