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8012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文档格式.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文档格式.docx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准备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过程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技能

(四)团体辅导的课程结构

(五)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

六、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要领

(一)班级辅导活动操作方法上的“八重八不重”

(二)班级辅导活动模式四种偏误的防止

七、团体辅导的局限性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而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是一种应用广泛、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心理咨询形式。

开展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利用团体的相互影响,可以帮助他们自我发现、自我指导,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相对于个体辅导或个体咨询而言的,在港台地区又被称之为“小组辅导”或“团体咨商”。

过去团体心理辅导(groupcounselling)一词所指的仅仅是那些为遇到麻烦的个体,如精神病人而组织的辅导或治疗团体。

现在,这一概念则宽泛了许多,主要是指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由1-2位领导者主持,以集体为对象的心理辅导,在团体的心理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即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和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历史

1、探索期

  心理辅导起源于欧美,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也是最早在欧美发展起来的,许多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都为它的发展做出过贡献。

其中美国内科医生普瑞特JosephPratt(1872-1956)是人们公认的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之父。

他于1905年组织了一个由20多位肺病患者组成的治疗小组,采用讲课、讨论、现身说法等形式开展集体心理治疗,这是团体心理治疗小组的雏形。

普瑞特当年采用的治疗技能、技术,有很多目前仍在使用。

  1909年,精神科医生兼牧师马施(Marsh)开始尝试以团体心理治疗的技能治疗精神病人,他是第一个把团体心理治疗方式引进精神病治疗与康复工作的精神科医生。

1920年,维也纳精神病医生莫瑞诺(J.L.Moreno)创编了一种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新技能——心理剧。

1932年,莫瑞诺在他的一篇文章中首次使用了“团体心理治疗”这一术语。

30年代初,斯拉夫森在纽约运用团体心理治疗的方式为诊断和治疗有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但团体辅导与治疗真正的发展并走向实用是在二战之后。

2、发展期

  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大批士兵出现精神障碍,单靠个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已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此背景下,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得到重视,迅速发展起来。

战争中精神病学家福克斯和精神科医生柏恩WilfredBion(1897-1979)开始在军中尝试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

  40年代后期,德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提出了“集体动力学”和“场论”,并做了大量实验,为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1947年,在他指导下建立了美国“国家训练实验室”,又称“人际关系训练实验室”NTL(NationalTrainingLaboratory)对个体进行人际关系的敏感性训练。

这一实验室的建立在团体心理治疗史上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因为从前的团体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的人作矫正性治疗,而如今团体心理治疗已不仅做这种矫正性治疗,同时为正常人提供发展性教育和培训。

“团体心理辅导”这一概念开始为人们所熟悉,该实验室创造的一套训练技能称为T—小组训练,以后用这种训练技能的小组称为T—小组。

在50年代对团体心理治疗产生重大影响的仍是这种T—小组,它在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1949年,美国精神病专家沃尔夫(Wolf)首先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团体心理治疗,50年代,行为治疗开始兴起,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专家拉扎勒斯首先将学习为基础的行为治疗法应用于团体心理治疗。

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对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产生重大影响的是罗杰斯(C.R.Rogers)等人倡导“人类潜能运动”,其中心概念是人的自我实现。

特别是罗杰斯的会心团体(encountergroup)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团体辅导理论从此进入日常生活,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3、现状

  在美国,七、八十年代以来,各种类型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特别是交友集体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罗杰斯等人倡导的人类潜能开发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全国各地有几百万人自愿参加这种集体,在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此比较有研究的心理学家有赫尔姆斯、鲍姆林德等人。

  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主要采用的有四种理论,即:

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是将精神分析的技能应用到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中;

行为主义理论是把行为疗法应用到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通过改变不适应行为以使症状缓解、消除;

认知—行为理论是将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结合起来,以帮助求助者产生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变化;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比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向善的倾向以及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强调通过人际间的交互作用促进求助者的变化与成长。

这些理论各有其优点,但自70年代以来,治疗家们就开始对各种理论进行整合,并已发展成一种运动。

因为治疗家们发现,没有一种单独的理化可以有效解决所有的心理障碍。

这种技能与技术的整合也必将会带来理论上的突破,促进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更深入的发展。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国

我国台湾地区,由于受美国影响较多,团体心理辅导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的经验。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尤为活跃,开展的类型较多,主要包括:

人际关系训练、自我肯定训练、朋辈辅导训练、学习、会心、成长、价值澄清、克服焦虑、男女社交技巧训练等等。

在我国香港地区,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但作为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为目的的团体活动的最早的尝试却是1920年8月,香港基督教青年会组织的“童子营”。

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是尝试各类团体辅导活动并有所发展的阶段。

80年代以后,团体辅导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服务对象从青少年扩大到老人及各年龄阶段,服务模式有发展性、康复性、预防性、行为修正性等等。

在香港,所有大学的学生事务处都有辅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团体辅导。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到我国大陆。

在高校主要运用在新生入学教育、自信心教育、人际交往及某些问题的心理治疗等等方面。

有代表性的有清华大学的樊富珉老师等人做的人际交往、自信心培养等方面的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研究;

华东化工学院杨瑞利老师对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的团体治疗研究;

复旦大学的孙时进等人做的对抑郁的团体心理治疗及对自信心培养的研究。

在中小学也有研究,有代表性的有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梁东标做的团体辅导在中小学的运用研究。

当然,还有一些治疗机构进行的治疗性的、康复性的研究等等。

总的来说,在我国大陆,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及应用还在起步阶段,许多方面仍需要做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与意义

现在团体辅导与治疗的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

它既可以被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症如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等,也可以被用于调节正常人的心理障碍,用于发展性目标,即帮助正常人解决其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适应问题,还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如潜能训练、拓展训练、成功训练等等。

学员可以在人际互动中,了解他人的相似处境,分享他人的有益经验,享受人与人互相关爱的温暖,更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矫正行为偏差,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

团体辅导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方式在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帮助学员个人增强素质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又能帮助提高团体的整体协作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能力,提高团队绩效。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一)群体动力学理论

说到团体心理辅导,自然会涉及到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en,1890-1947)的拓扑心理学的心理场理论。

勒温认为,人就是一个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即人的行为是由场所决定。

用公式B=f(PE)来表示,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个人,E表示环境。

勒温非常重视生活环境中人行为的研究,他将场论的基本特征概括为:

(1)场是融行为主体及其环境为一体的整体;

(2)场是一个动力整体,具有整体自身独有的特征;

(3)场的整体性在于场内并存事实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

另外,除了勒温外,卡特赖特(D.Cartwright)、赞德(A.Zander)等还对群体内聚力(即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注重团体咨询过程中团体氛围的创设。

(二)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

这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最早在1941年有米勒(C.H.Miler)和多拉德(J.Dollard)提出。

后来班杜拉(Albert.Bandura)发展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主张把依靠直接经验的学习和依靠间接经验的观察学习综合起来说明人类的学习。

在团体辅导中,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要为来访者创设一种充满理解、关爱、信任的情景,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变化。

(三)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柏恩(Eric.Berne,1910-1970)在1957年创立。

相互作用分析包括构造分析、交往分析、竞赛分析和脚本分析4个部分。

柏恩将人的自我状态分为3种:

父母状态(Parent)、成人状态(Adult)和儿童状态(Child)。

这3种状态存在于所有的人身上,与年龄、角色无关,是不同的心理状态,简称PAC理论。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和研究,非常适用于团体咨询。

在团体中,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变化与示范,逐渐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

在国外,PAC分析的团体咨询和治疗小组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

其有4个基本的的特点:

(1)沟通双方互为主体;

(2)沟通能够调整双方的关系;

(3)沟通双方具备统一或相近的符号系统;

(4)沟通中可能出现社会性、心理性、文化性的障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拉斯韦尔(H.D.Lasswell)提出了沟通的“5W”模式,较明确地说明了人际沟通的过程:

传信者(谁)—信息(说什么)—媒介(渠道)—受信者(给谁)—效果。

国外管理的心理学家认为,有效的沟通有4个步骤:

注意、理解、接受、行动。

人际沟通理论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减少交往障碍等提供了大量有价值参考,也为指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等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技巧。

(五)个人中心治疗理论(PersoncenteredApproachTheory)

1940年由卡尔·

罗杰斯在美国创立的一种由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发展而来的理论。

它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1)非指示咨询与治疗期;

(2)当事人中心疗法的确立;

(3)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深化和进一步实践的时期;

(4)当事人中心疗法发展为个人中心理论。

罗杰斯构成尊重、平等、协调的治疗关系的核心是治疗者的三种个人特质或基本态度:

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

个人中心治疗理论的创立为团体心理咨询指导者树立民主、宽松的团体氛围打好了基础。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特征与功能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特征

1、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主要表现在双向沟通、多个影响源、相互学习模仿、相互支持、积思广益。

2、效率高、省时省力。

3、辅导效果易巩固:

提供一种生活经验,成员经历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学会做新决定,提供社交机会、易迁移。

4、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团体活动过程即广泛的人际交往的过程。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1、教育功能:

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是一个借助于成员之间的互动而获得自我发展的学习过程。

2、发展功能: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态度与行为,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3、预防功能:

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成员在团体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接纳他人和满足归属感。

4、矫正的功能:

团体活动的情景比较接近日常生活与现实状况,以此处理情绪困扰与心理偏差行为容易收到效果。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优点

1、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成员分享共同的经验。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来访者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经历是很独特的,是无法解决的,并由此而怨天尤人,觉得上天很不公平,觉得自己的命运很悲惨。

但在团体中,他们会有很多机会从其他成员身上发现许多与自己类似的经历与挣扎。

例如,发现很多同学和自己一样来自特别贫困的家庭背景,有着类似孤单的感觉,同样感到自卑和不如别人。

当成员发现别人与自己有许多共同之处时,会减少孤单、不满等不良情绪,并更勇敢更积极地面对问题。

2、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成员助人助己。

在团体中成员有很多机会彼此帮助、彼此支持、相互建议和提出个人的见解,甚至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以便别人作为参考和得到鼓励。

每个团体成员不但可以在团体中学习接受他人的帮助,也在学习如何帮助他人。

3、辅导效果容易得到巩固。

团体心理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为成员提供了模仿、学习、训练自己行为的场所。

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学习到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辅导效果更容易得到巩固。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人际交往辅导

罗杰斯认为,个人的成长需要在个人能够感到真诚、温暖、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样,个人才能真实地展现自我,才能完成独立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满足这种温暖的情境需要,帮助个人彼此接纳和探索自我。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习辅导可以从同伴交往辅导、异性交往辅导、师生交往辅导、亲子交往辅导、社会交往辅导等方面展开。

(二)情绪调节辅导

自从心理学家系统研究人类行为以来,情绪调节就一直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

情绪象空气一样围绕着我们着伴随我们,成为我们行动、学习或思考的一种心理背景。

正是有了情绪情感的存在,我们才能体验到幸福、欢乐、喜悦、爱情,才会欣赏美好的事物,体会创造的快乐。

而中国人却不善于表达情绪。

提高自身“情绪智能”,拥有足够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清楚认识和正确运用情绪去帮助自己,了解和分享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做好人际关系。

(三)学习改善辅导

学习改善辅导包括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和非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

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包括智力各要素的发展和训练,特别重要的是记忆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

非智力因素发展性辅导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学习情绪、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辅导。

(四)生涯规划辅导

个人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五)新生适应辅导

冯忠良认为,从广义方面来说,心理健康泛指个体对社会的良好适应。

所谓适应,指有机体与环境能保持适度的动态平衡。

适应作为一种机能状态,具有复杂而多种多样性。

从性质上来说,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从层次上来说,则有简单和复杂、低级和高级之分。

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适应性困难,例如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进入新的学校环境后在人际关系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等方面的不适应,面临着考试方面激烈竞争带来的不适应,以及社会生活方式迅速变化带来的不适应或消极适应等等。

因此,新生适应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六)两性成长辅导

两性成长辅导使大学生在适宜的团体中,开放自己,接纳别人,内化经验,形成新的两性交往理念和交往行为。

同时在团体互动中学习两性交往的基本知识和经验,培养积极的交往意识和心态,这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是十分有效的。

(七)自我超越辅导

罗杰斯认为,自我意识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自我超越辅导可从三个层面进行:

自我认识辅导、自我体验辅导、自我监控辅导。

自我认识辅导可从“自我知觉”、“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角度展开;

自我体验辅导可从“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战胜自卑”、“克服焦虑”、“对抗挫折”等角度展开;

自我监控辅导可从“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调控”等角度展开。

(八)职业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方向,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就业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对工作的适应性。

大学生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它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促成学生自我实现。

五、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过程和常用方法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准备

1、培训领导者和培训助手

领导者是团体辅导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在团体辅导开始之前,首先要对领导者进行培训。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能接纳自己,还要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不仅要具备团体领导技能,而且要有针对特定主题的知识。

领导者的培训内容包括:

知识学习,如离婚的影响有哪些、怎样开展自信心训练;

技能技巧训练,如对他人的情感、反应、情绪、言语产生同感的能力;

此外,自信、情绪稳定、善于表达情感、尊重别人、乐于助人、宽容、思维敏捷等素质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比较大的团体辅导活动,还需要培训助手以帮助领导者布置场地、配合领导者开展活动。

2、明确团体的纪律

在团体组建好开始运作前首先要宣布团体的纪律或规则,强调每个组员在这些规则面前都是平等的。

纪律的内容一般包括:

保守团体内秘密;

坦率真诚;

活动期间不与外界接触,避免干扰;

避免与少数日交流,积极参加团体活动等。

必要时要进行团体宣誓活动。

3、团体心理辅导的原则

(1)民主原则:

这有助于团体保持良好的秩序和轻松的氛围,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2)共同原则:

团体心理咨询是针对组员的共同问题而组织的个体间相互关注,持共同的信念和目标。

(3)启导原则:

咨询的本质是教人自助,因此团体心理咨询应该本着鼓励、启发和引导的原则,重视团体内的交流与各种反应,培养成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原则:

指导者要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成员的问题和把握团体的辅导过程。

(5)综合原则:

指导者应该了解各种咨询的理论与方法,有选择和针对性地综合加以应用相关技术,有效地完成咨询的目标。

(6)保密原则:

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下,要充分尊重每一个成员的隐私,增强互信和理解,增加团体的凝聚力。

从小组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对怎样划分这些阶段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意见,有分为三个阶段的,即导入、实施、终结三个阶段;

有分为四个阶段的,还有分为十几个阶段的。

其实,无论怎样划分,其基本过程都是一样的。

这里我们就以三个阶段为例来说明小组活动的运用过程。

1、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一般指小组的第一、二次聚会,目的是让组员相互熟悉、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初步建立一种安全、信任的气氛,为以后的活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小组活动开始时,组员大都互不相识。

一方面他们很想知道其他组员的背景、问题等,同时又有点儿恐惧感、焦虑感、怕不被人接纳,又怕在他人面前出丑,所以这一阶段的活动一般是一些比较简单、容易的互相认识的游戏活动。

因此这一阶段的活动又称为热身运动、破冰运动。

导入阶段的活动可以分为静态讨论、动态活动两类,前者适合于一些解决问题的小组,后者适合于多种类别的小组,尤其适合于青少年。

  活动开始时,领导者可以先大致介绍一下团体心理辅导及小组的情况,然后同组员集体宣誓,遵守小组规则。

之后可以采取一些活动,如轻柔体操,使组员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接下来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让组员进行自我介绍、介绍他人,比如最佳拍档游戏、猜猜我是谁、征集签名等,然后可以让组员谈谈在组中的感受,聚会结束时可以让组员回去写一下在组中的感受及对以后活动的期望、建议,等再次聚会时大家分享作业,以后每次聚会结束都有这种作业,当组员已比较熟悉,能开放自己时,导入阶段便告结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2、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关键阶段,活动的目标都主要是在这一阶段达到的。

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组员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坦诚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成员间的相互影响,采用成员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的心理问题和成长经验,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指导;

利用小组内际互动反应,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努力加以纠正等形式,把小组当成一个安全的实验场所,练习改善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以期能扩展到现实和理想生活中。

  这一阶段采取的小组活动形式和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