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7872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格式.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篇Word格式.docx

  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7+1+2=5+3+1=4+5+1=8-6-1=6-2-3=9-6-1=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出示例一,你能编一道数学题,提出一个问题吗。

  (师板书4+3。

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师板算式:

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板书:

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

提出学习目标:

1、要学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

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讨论。

生汇报:

先算4+3=7,再算7-2=5。

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

需要强调一点,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

  出示例二

  生:

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谁来列式?

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小结:

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

  1、现在听老师说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

怎样列式计算?

  2、看算式摆小棒,7-3+2怎样摆小棒呢?

  师小结:

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三)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帮忙的。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

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原来是森林里开了一个运动会,小猫、小狗、小鸭和小鸡分别获得了四个项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它们找到房子吗?

  生抢答完成。

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

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大家,但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是最聪明的同学。

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这是老师在公路边看到的情景。

你能编一道数学题吗?

  (四)课堂总结,延伸课堂

  在表扬学生之后:

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最后,让学生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

  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看着板书就明白学习的内容及方法,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因此板书力求简洁、美观。

设计如下。

  加减混合

  4+3

  2=54

  2+3=5

  总之,全课程能较好地吸引一年级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本节课既重视知识的数学,更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P1—3的例1、例2以及相关的课后练习题。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2、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读亿以内数的读法,并且弄清楚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

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3、说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清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和数位表;

引导学生正确读亿以内较大的数,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读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时所出现的错误。

  4、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法难点主要表现在各数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

必须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下读0,哪些情况下不读0。

  5、教材编排的特点:

  本课教材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的,首先教材列举生活中较中的数据,如北京的人口数量一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这些都是很大的数,用个级的计数单位来表示很困难,从而引出万级数的学习,并且让学生懂得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教材编排时很注重科学性和合理化,先提出学生熟悉的记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然后引出万级的计数单位: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等计数单位,由于万级数都小于亿,所以教材把此部分的内容称为亿以内数,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既有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教材共安排了例1和例2两个典型内容和一些相关练习题,不仅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消化及巩固。

  6、教具准备:

计数器或算盘一个。

  二、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老师要适当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则,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教法,是针对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应该是可行的。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我的学生情况,我认为本课的学法,应该是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作适当的引导。

为什么采用此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个级数读法的经验,移植到本课,用来解决本课问题是很自然的,大多数的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四、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先列举一些比较的大的数,如:

北京市的人口一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较大的数,然后让学生用口头来描述,学生觉得用原来学的计数单位(个级)很难正确描述这些数据,从而引出新的课题,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内容。

并板书:

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复习旧知,先立后破

  1、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以复习旧知为基础,先唤起学生对个级(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印象,为达到这个目标,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我们已经学过个级的计数单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然后板书:

一万。

  由于学生以前学过一万,对这样的知识不会感到陌生,因而教学可以用步步递进的方法引出后面更大的计数单位。

  2、教师接着问学生:

十个一万是多少?

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结论,知道是十万。

根据回答板书:

十万。

  3、教师可用类似的办法,让学生继续观察,得出后面的更大的计数单位:

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新的内容。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学生已经认识计数单位,在此教师只不过引导他们提升对更高一级计数单位的认识,所以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

  4、引学生看数位表,并说明个级和万级。

个级有四个数位(个、十、百、千),万级也有四四个数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三)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用计数器演示,个级的各个数位,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学生很快从中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知道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这时为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可以通学习例1和例2的内容。

  学习例1,教师出示例题内容:

470000、3080000、40500000。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以上数所占的数位,可以用计数来帮助,把相应数位相互对齐。

学生经过观察可能发现其中的道理,以470000为例,4对应十万位、7对应万位、后面全部是0,学生很快读出这个数,读作47万。

用相似的方法来学习其它内容,学生会总结出这些数的读法。

  接着学习例2,情况和教学内容虽然稍有不同,但经过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肯定能够掌握,由于方法相似,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白了亿以内数的读法了,不过由于0在各种情况下出现,其也有不同的读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在何种情况下如何读中间有0或未尾有0的数,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必须让学生掌握。

  最后要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总结出亿以内数读数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找出学生补出学生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最后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不管每级未尾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四)加深理解,巧设习题

  适量完课后的习题,以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五、说板书

  例1

  470000读作:

四二七万

  3080000读作:

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

四千零五十万

  例2

  24600读作:

二万四千六百

  6407000读作:

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

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板书简洁,突出重点,列举了亿以内数的各种情况下的读法,对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有很大的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交通与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52至53页的内容。

  2、说教学内容的作用、地位及意义

  交通与数学”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一节复习课,学生在本课之前已学习了乘除法计算的知识,理解了乘除法运算的意义,能够根据问题选择算法和正确计算乘除法。

因此运用已学的乘除法、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本课重点。

课题是“交通与数学”,在生活中交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旅游是儿童经常经历又比较感兴趣的出行活动,以旅游活动为主线设计教学,可充分利用本课已有学习材料,又能设计开放的问题。

因此,我充分地利用主题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乘除法、周长的知识解决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发展数感和数学应用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1.能运用周长、乘除法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发展数感。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重点:

运用周长、乘除法知识计算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

.“上楼梯”问题以及推测老师去的景点和估计时间是这一节课的难点,但难点的分布和教材的内容都显得分散、凌乱。

  三、说教法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力求做到:

  1、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动人的风光,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旅游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学法上力求做到: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以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

谈话导入,同学们每天上学,几点从家出发,路有多远?

  大家估计一下家离学校的距离,算一算你每天上学放学走多远。

  生口算或笔算求出答案,汇报并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互相了解。

  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环节:

活用资源、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图“小东上学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能回答你的问题。

  2.生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

  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然后由我提出:

小东教室在六楼每上一层大约用12秒,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

这道题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为什么?

展开讨论

  生1:

一楼不用上,他实际就上了5层楼。

  生2:

比如说我家住在2楼,实际就上了一层楼梯。

  生3:

我忽略了一楼不用上楼梯。

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再解答。

跟同桌说一说你家住在几楼,你上了几层楼梯。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要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认识,则有一定的困难。

在这一步的教学中,我注意了让学生通过彼此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互相补充、提醒。

这种生教生的方法,更易让学生接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环节: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自选旅游线路活动

  1.播放课件,介绍三大旅游线路。

通过自主选择旅游线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做数学的活动。

在活动中不断寻找数学问题,并在其中渗透估算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乘除法计算。

现在火车的时速是每时100千米,请你估计一下大约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推测老师所去的路线和估计坐火车多长时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学生可能利用除法有关知识进行推测和估计,如用,所花的钱除以三人来推测,所选路线的里程数除以火车时速进行估计。

这样可以开放学生的思维,提高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选合适的路线去宾馆

  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到不能仅仅用眼睛观察,还要动手操作,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四环节:

反思交流小结:

  看书质疑对于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在反思交流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4

  一、说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

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

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3、教学难点:

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说教学策略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

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

例如:

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

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出示情境图,说说准备了哪些食品?

怎样分能让两人都满意?

(突出平均分)

  2、学生共同平均分野餐的食品,汇报分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

要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中经历由整数拓展到分数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2。

  

(1)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小圆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

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积累了1/2的基本表象,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尝试建构1/2的意义,整个环节从操作实践开始,完成于意义建构。

  (3)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4)折纸游戏:

表示其他学具图形的1/2,体验不同折法,设问:

大家看黑板上这几幅作品,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

并观察发现:

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2也相同;

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2也不同。

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2”。

[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

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挥创造性,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的表象,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过渡:

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

(相机板书:

1/3、1/4、1/5……)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贴上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并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

  3、在辨析中深化认识。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针对分数概念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目的的让学生鉴别,以加深印象。

  4、辩论验证,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谈话引出辩论问题:

妈妈买了两个同样的大饼,弟弟吃了一个饼的1/2,哥哥吃了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