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走进交往障碍幼儿的心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7727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案例走进交往障碍幼儿的心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园大班案例走进交往障碍幼儿的心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园大班案例走进交往障碍幼儿的心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园大班案例走进交往障碍幼儿的心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园大班案例走进交往障碍幼儿的心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案例走进交往障碍幼儿的心扉Word文档格式.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走进交往障碍幼儿的心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走进交往障碍幼儿的心扉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大班案例走进交往障碍幼儿的心扉Word文档格式.docx

而在外面的时候,却很沉默,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到朋友亲戚家做客就会很排斥,显得很胆小和害羞。

妈妈其实是很担心孩子的状况的,但却不知道该怎样来改变孩子、帮助孩子,自己也很困惑。

二、现状分析和原因

根据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交流和了解,我们发现洋洋对自己熟悉的家人和环境表现的很好,很正常,但是当洋洋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或是在公开的场合,有不认识的人的时候,就会变得不自然,心理焦虑,从而表现出沉默、安静、拒绝等消极的情绪,不和别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产生交往的障碍。

洋洋在入幼儿园之前,就表现出了胆小、害羞,不愿交往的情况,当时妈妈以为孩子还小,等大一点就好了,并没有很重视,可是情况并没有像妈妈期望的发展,这让妈妈有些着急了。

于是我们共同的一起来查找了原因。

首先,过度的亲子依恋,使孩子对外界丧失了自信心,怕与外界接触,因为孩子怕失败、怕被别人拒绝。

洋洋的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工作很忙,一年难得回来一次,作为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爸爸对男孩子的榜样示范是非常重要的,男孩的阳刚、自信正是洋洋所缺少的。

而妈妈却是全职妈妈,每天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过度的呵护关注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加剧了孩子对亲人的依赖,只要没有亲人在身边,就会觉得不自信,对他人产生拒绝和排斥,从而显得胆小、害羞、沉默。

其次,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使孩子缺少正确有效的引导方法。

洋洋的爸爸工作很忙,以为全职妈妈照顾孩子会很周到,孩子太小,懂得少,对爸爸的需要不多,忽视了孩子的早期教育引导。

而妈妈由于是全职,一心都扑在孩子的吃喝拉撒身上,平时的生活圈很小,交际也很少,孩子缺少正确交往的机会。

当孩子对外界产生排斥的时候,在老师和亲戚朋友的面前,洋洋妈妈常常以孩子“害羞”“胆小”为借口帮孩子解释,家长的面子是挽回了,但却没有更好的鼓励和引导的方法,从而让孩子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和任何人交往,导致了交往的障碍。

三、我们实施的措施和方法

1、突破——珍贵的持之以恒,他终于对我们老师微笑了

刚入园不久,对洋洋来说每天早上上学是最困难的,洋洋与其他孩子不同,不会像别的孩子那样哇哇大哭,而是默默的流泪,每天从妈妈的手中接过洋洋,我们都会看到满脸的不情愿和一双泪眼汪汪的眼睛,每天这个时候,我们都会面带微笑、声音温柔的热情接待他,虽然我们知道洋洋还是很排斥我们,一切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但我们并没有放弃。

于是我们调整了策略,晨接时,我们的目光尽量要与洋洋有一个坚定友好的注视,再给他一个大大的热情的拥抱,慢慢的,洋洋在我们的怀抱里,情绪一天比一天稳定,不再默默流泪了,但是洋洋对老师的热情还是无动于衷,不回应老师的招呼,不愿与老师对视。

面对洋洋这样的反应,我们早就预料到了,但是我们还是不死心。

我们又一次的调整了教育策略。

这一次,我们从他喜欢的事物入手,(例如:

妈妈买的皮鞋,爸爸送的小汽车等)来园时尽量引起他的注意和兴趣,问他:

“你的皮鞋真漂亮,谁买的?

”“老师喜欢小汽车,你喜欢吗?

”凡是我们能想到的,我们就会不厌其烦的,满怀热情的与他说话。

一个多月过去了,就在我们以为没有希望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们晨接的时候,当我的目光与洋洋对视的时候,洋洋主动的对我微笑了,作为老师,我们非常的欣喜,虽然孩子并没有与我们直接对话,但他的眼神第一次与我们有了交流,从他的微笑上,我也深深的坚定,我们即将走入洋洋的心扉,我们的坚持是值得的,幸好我们的持之以恒,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改变——点点滴滴的进步,他终于敞开了心扉

首先,怎样才能让洋洋开口与我们交流呢?

从晨接洋洋第一天对我们微笑开始,我们对他的语言沟通引导就没有停止过。

最开始我们比较随意的选择谈话内容,问的问题都是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例如问他:

“幼儿园好玩吗?

幼儿园的饭好吃吗?

喜欢小朋友吗?

”没想到洋洋根本就不理会我们,于是我们不放弃,改变了方法,从他喜欢的事物开始谈起。

于是,我们选择洋洋最熟悉的话题“家”。

没想到洋洋开口回答我们的问题了,与我们第一次有了语言上的沟通交流。

例如:

“家里谁最高?

谁晚上陪你睡觉?

家里谁煮饭给洋洋吃?

”洋洋一般都比较高兴和老师交流这些,而且我们发现洋洋的表达能力还是很好的。

随后我们尝试讨论新的话题,有成功,也有失败。

例如,我问他:

“喜欢哪一个老师?

洋洋低着头不敢看我,也不说话,手指头在手心里捏得紧紧的。

经过了很多话题的尝试以后,我慢慢的找到了一些引导洋洋沟通交流的经验。

第一,与孩子交流沟通时,要从孩子熟悉的环境开始,例如“家”、“爸爸妈妈”;

第二,要选择孩子兴趣爱好的事物来交流;

第三,如果孩子不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方法;

从开放式的问题回归到选择性的问题,从易到难,慢慢的让孩子有个接受的过程。

例如,我曾经问过洋洋喜欢那个小朋友,洋洋开始低着头不回答我,后来,我问他:

“是喜欢东东还是明明?

”洋洋没有看我的眼睛,但他用很小的声音说:

“东东。

”渐渐的,洋洋进步了,能够回答我们的一些简单选择性的问题,看着孩子的改变,我们真的很高兴。

其次,作为班级的每个老师,我们的教育的目标和方法要统一。

每个老师的分工不同,承担的教育职责也不同,但是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大家要互相沟通,形成一个好的教育默契,用爱去包容这个特殊的孩子,对他多一份耐心,爱心和包容心。

在平时的集体活动中,我们老师都会刻意的对洋洋作一些活动的调整和更多的关注。

平时集教活动时,我都会让洋洋离我近一些,这样有助于和他的眼神交流。

在平时的阅读时间,多给洋洋朗读一些能激发交往愿望的故事,调动孩子的情绪和情感,例如:

《害羞的宝宝》、《好朋友》、《小乌龟上幼儿园》,让孩子产生对交往的热情和期盼。

而且特意安排性格开朗、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和洋洋坐在一起,引导小朋友们和他做朋友,引导小朋友们不要嘲笑或歧视洋洋,而要他们关心爱护这个不一样的孩子,引导全班幼儿主动找洋洋一起玩,让班级充满爱的氛围,让大家在快乐、轻松的环境里和睦的相处。

遇到这样特殊的孩子,对我们老师的知识结构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我们老师平时都会主动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和成功的个案,然后再互相交流心得,努力的学习和充电,从而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经验,并指导自己的工作。

再次,作为老师,还要协调好班上其他家长的思想工作。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爱是自私的,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与一位交往有障碍的孩子接触,其实并不是歧视这样的孩子,老话说的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大多数的家长只是出于保护自己孩子的角度考虑,不想自己的孩子跟着学坏而已。

所以,作为老师,就得耐心的与这样的家长交流,只有让他们真正的了解了什么是交往障碍,知道了它的利与弊,家长才能放心的让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孩子交往。

经过我们的努力,班上的一位家长就很愿意帮助洋洋,主动提出要和洋洋的父母结成对子,主动献计献策,让自己的孩子和洋洋做朋友,这确实非常的难得,也让我们老师特别的感动。

3、进步——家园合作,他终于改变了

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也积极的配合我们老师的工作,我们对家长提出的几点要求,家长也在努力的改变着。

首先爸爸妈妈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尊重,开始不替孩子包办一切了,而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鞋子。

其次,作为全职的妈妈,也不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到孩子的身上,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了,妈妈尽量的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把自己的眼光放远,为孩子多提供一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让孩子把心中的压抑和不快释放出来,妈妈自己放松了,孩子才能真正的放松自己。

再次,爸爸妈妈主动的和爷爷奶奶沟通交流,让爷爷奶奶不能过度的替孩子包办,过度的让孩子依赖。

最后,当孩子出现交往问题的时候,尽量多鼓励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样以“胆小”“害羞”替孩子找借口和理由。

爸爸开始重视和孩子建立轻松愉快的相处环境,例如:

在外地工作的爸爸,每天会通过视频和电话与孩子交流,引导孩子说说一天有趣的事情,说说幼儿园和小朋友,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里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

妈妈也会用正面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一起共同体验幼儿园的快乐情感。

“幼儿园里老师说很喜欢你哦!

幼儿园里有好玩的玩具,饭菜也很香哦!

今天你得了一个小贴纸,真棒!

明天我们还去幼儿园。

”用积极向上的语言与孩子沟通交流,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帮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里与人交往的乐趣,并与老师和其他幼儿建立情感。

另外,爸爸妈妈平时也会及时的与我们联系。

利用电话、微信、QQ和我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发现问题,能及时与我们沟通,商量办法,讨论教育策略。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洋洋在各个方面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洋洋已经能完成老师的一些指令了,例如:

喝水、抬椅子、上厕所、吃饭,这已经说明洋洋不再把自己封闭起来了,与老师已经开始建立了信任,接纳了老师。

开始能主动的选择区角活动,不再是独自的坐着默默发呆,户外活动时,也会跟老师做一些操的动作,虽然这些都是他一个人游戏,但已经非常不错了。

一次户外活动,我要求所有的小朋友牵成一个大圆,洋洋虽然是被动的被别人牵着手一起游戏,但对洋洋来说,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完全的排斥别人了。

四、我们的困惑

洋洋会开口和我们交流了,但交流的话题都是和家有关的内容。

例如,我们问他:

“喜欢爸爸吗?

晚上和谁一起睡觉呀?

”这些问题孩子都很高兴而且很快回答,但如果我们接着问:

“幼儿园的玩具小车好玩吗?

”洋洋肯定不回答,如果我们接着问:

“家里也有玩具小车吗?

”他会很快的回答,我们接着问:

“家里的玩具车漂亮还是幼儿园的玩具车漂亮?

”,洋洋会立刻回避,不回答我们的问题。

另外,洋洋虽然不再排斥集体的活动,但从不主动参加,就算参加了,也是比较被动的。

例如,我们在玩音乐游戏《找个朋友碰一碰》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主动找洋洋碰一碰的时候,洋洋会被动的配合小朋友碰一下,但当轮到他来找朋友碰一碰的时候,不管我们怎么鼓励他,他都不愿意去找朋友碰一碰。

五、我们的收获

通过帮助洋洋这样的有交往障碍的特殊孩子,让我体会颇深。

作为老师,当发现这样特殊的孩子时,一定要与家长很真诚的沟通,客观的反应情况,不能为了怕麻烦而只向家长反应好的一面。

而应该真正的走进孩子,了解孩子,从孩子熟悉的和感兴趣的方向入手,寻找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

我想说的是,特殊的孩子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关心,特别是要有超人的耐心,每个特殊的孩子都有他特别的地方,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需要我们的坚持和信任。

也许我们改变不了很多,但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要相信,只有用我们更多的爱和关注,才能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敞开心扉,飞的更高更远,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