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的幸福读后感.docx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下的幸福读后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一)
——陈聪明
人生自有七情六欲,悲欢离合是人间常事。
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情绪,谁都希望每天都能过得幸福。
然而许多事情是人类无法掌控的,也正因此人们常常会控制不住情绪,从而导致心情的波动。
《放下的幸福》告诉了我很多,它说幸福不是一种“获得”,而是源自于“放下”……
这是一本平静心灵、清净浮躁、摒除暴戾之气的佛学好书。
这是圣严大师最后的遗作,也是圣严法师毕生修行中总结的智慧。
有些看似最平常的开示语,却是我们最需要解除的疑惑,也是我们自己看不清楚的真理。
书中圣严法师教导我们:
日日有晴,清“五毒”戒情绪,放下既幸福。
“五毒”是佛学说法中的贪、嗔、痴、慢、疑。
贪,就是贪心。
嗔,就是生气。
痴,就是颠倒是非、烦恼与愚知。
慢,就是自负。
疑,就是怀疑。
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有的情绪,而且是负面情绪。
它们常常给我们的生活蒙上黑暗,让我们看不见未来,摸不着世界的精彩。
这本书则是让你看清事态,教会你控制好负面的情绪,清除你的疑虑,自信的过好每一天!
我看这本书时,很多平时看不清想不通的事情都解惑了,心情也轻松了很多。
当然,情绪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控制的。
不是说一看了这本书就能获得幸福,是要去领悟、去学习、去努力。
有时候即使我们理解,可能还是会对难以预期的事情感到恐惧。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
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
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
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当你能够觉察不确定性,当你确信这些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就能生起无畏之心。
你会发现,自己真正能准备好面对最坏的状况,同时又能容许最好的发生,你会变得高贵而庄严。
人是有智慧的,理应可以化解情绪,如果能进一步不让自己产生情绪,那就是圣贤。
社会总会给我们造成压力,不过我们不能让这种影响继续损害我们的身心,应该及时去化解这种影响。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
(二)
这个寒假,我过得非常充实,读了很多本书,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放下的幸福>>这本书。
这本书中包含了亲情,爱情,友情和励志。
教会了我们人情世故,让我们学会怎么做人做事。
没有姓名,只用他她代替,只讲事情,是说道理,这样的一本书,教会了我们。
书中有让我感动的地方,有让我愤怒的地方,有让我恨的地方但就是这样才让我懂得了要知恩图报,要爱家人,要与人为善。
这本书我最大的体会就是:
放弃会让人认清自己,认清他人,学会选择。
幸福需要你的等待,学要你的付出,你的包容,也需要你的放下。
你放下的少,幸福就少,放下的多,幸福就多。
人在这个社会上,需要朋友、同事和家人的相处,但寂寞却是一种境界,让你清醒理智地去认识是、做事。
不要惧怕,不要讨厌寂寞。
因为寂寞可以让你在在前进的路上,看到成功的方向。
坦然面对我们寂寞的日子,享受这些寂寞。
人生,应该学会那一份淡定,保持淡定,读懂寂寞的真谛,学会幸福,学会爱,从此,淡定的人生不再寂寞。
燕宏悦
放下的幸福读后感(三)
这是许多人一辈子都在追寻的一个命题,人们为之努力、奋斗、拼搏,生怕幸福会在转瞬间就逃离得无踪无影。
为了得到幸福,人们疲于奔命、流汗流血,甚至相互倾轧、不择手段。
幸福在哪里?
幸福不是名校的一张毕业证书,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幸福不是车子房子,幸福不是我们追求到的任何一样东西。
欲壑难填,欲望是填不满的,它会吞噬我们幸福的感觉。
幸福在哪里?
为什么一个人得到了他能得到的一切却仍然不幸福?
严圣法师在书中告诉了我们答案:
幸福其实是来自于自我的放下、烦恼的消融,而不是任何东西的获得。
真正的幸福,不依赖与外在的任何人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化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悦与平静的状态。
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最后完全放下烦恼,既是追求幸福的下手之处。
想起以前读过的一个寓言故事:
小猫问猫妈妈:
妈妈,幸福在哪里?
猫妈妈说:
幸福在你的尾巴上。
小猫就努力地转过身去看它的尾巴,可是,怎么也看不到。
小猫伤心地说:
妈妈,幸福离我好远。
猫妈妈说:
你昂起头,一直往前跑,幸福就在你身后。
二、幸福的状态
我是个比较爱思考的孩子,经常在想:
幸福究竟是什么状态呢?
就目前来说,我觉得幸福就是生活平平淡淡,在平静的生活中有一点积极向上的感觉,愉悦而淡然的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有些壮怀激烈的人认为:
人生要充满了起起落落、坎坎坷坷,那样的日子才足够精彩,只有经历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一生在年老回忆时才能够问心无愧说我这辈子精彩过。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吧,我也不想去进行批判或怎样。
生活中也总有人喜欢玩过山车、蹦极等刺激精彩的游戏,但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还是要脚踏实地的一步迈下一个脚印在平地生活。
知道了幸福的状态,那么该如何获得这种淡然平静的生活呢?
我们能够阻止生活中各种情绪的产生吗?
圣严法师告诉我们:
贤者并非没有情绪,而是仅仅不被情绪所伤害。
情绪只是一种能量,我们不能控制它的产生与消亡,但是可以学着在它发生时去疏导和顺应情绪,化解掉内心的不平静。
书中提出来佛教的业力这一概念,即过去世、世代以来所积累的力量,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行为影响。
我并非佛教徒,但是我信念中还是有一些相信因果轮回的东西的。
此时的不良情绪一定是彼时自己做过什么不善之事。
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亦如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此刻的幸福或者不幸都是因果轮回的结果,而在一个永恒长久的时空来看,大家的命运都是平等的。
了解了这些,就让我们试着更淡然的来接受一些好或坏的遭遇。
三、幸福与贪
忘记了哪位名人曾经说过:
幸福就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贪婪是人们的本性,也是获得幸福的大敌。
圣严法师对贪的定义是:
想要的超过需要的。
那么什么才是我们生活中需要的呢?
现代生活汽车、存款、金银首饰是否为我们所需要的呢?
这位苦行僧似地圣人认为其实每个人真是需要的只是吃饱、穿暖、睡足而已。
佛教本来就是主张禁欲的,认为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间;宝车百乘,也是有愁有烦;高官厚禄,也是每天上班;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欢;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荣华富贵,也是过眼云烟……人真正的需求就是有一口粗茶淡饭,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就好。
那么是否所有超过这些的需求都是贪呢?
也不尽然,要看去追寻是为了自己还是他人。
如果一切的追求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以让自己享乐为目的就是贪婪;而如果是为了造福别人,为别人的快乐而努力则不是贪婪。
一个人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攀上更高的职位如果是为了自己就是贪,如果是为了孝顺父母、照顾妻子、哺育子女就不是贪。
而此时的贪与不贪则决定了人是否能够得到幸福。
或许,为自己考虑是人之本性。
该如何对抗贪念呢?
圣严法师主张以布施对抗贪念。
受佛教因果轮回观念的影响,他觉得金钱、名利都像水一样,是在流动的,人们应该学着淡泊名利。
即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自己的存在能够给别人带来一些益处。
当自己能够试着给别人做一些什么事情,让别人快乐时,那才是最幸福的。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