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7104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文档格式.docx

《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文档格式.docx

1

工程名称

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卢氏至西坪段工程

2

工程地址

河南省卢氏县横涧乡桦栎树村附近

3

建设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项目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

监理单位

河南省豫通公路工程监理事务所

6

施工单位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7

合同工期

715个日历天

2.工程内容

本标段为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卢氏至西坪段工程第四合同段。

起始里程ZK13+186.1/YK13+191,终点里程K19+100,左线全长5.914m,右线全长5.909m。

整条线路位于河南省卢氏县横涧乡桦栎树村附近,线路与既有G209国道有3处交叉,与地方小河有8处交叉,与地方道路由3处交叉。

线路设计等级为:

Ⅰ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设计时速80km/h;

线路形式为左右分离式;

路面宽度左右分别为12.75m;

桥面净宽左右分别为:

11.75m,左侧护栏0.5m,右侧护栏0.5m;

隧道限界净宽10.25m,其中行车道宽度7.5m,左侧向宽度0.5m,右侧向0.75m,左侧检修道宽0.75m,右侧检修道宽0.75m,限界净高5.0m。

地震烈度为6度,地震加速值0.05g。

2.1主要工程项目

2.1.1路基:

左线总长927.9m,右线全长1006m,路基填挖形式为:

高填深挖、低填浅挖、陡坡路堤填筑、特殊路基四种类型;

路基防护为:

钢筋砼预应力锚杆框架梁、抗滑桩、人字形拱型骨架、砼挡墙、挂网喷薄植草、攀援植物种植等多种防护形式。

最大挖方高度42.08m,最大填方高度38.69m。

挖土0.2万m3,挖石34.6万m3,填方66.1万m3;

2.1.2桥梁三座:

ZK15+670/YK15+650庙沟特大桥(左线1610m,右线1590m),ZK13+480/YK13+486李家湾1号桥大桥(桥长540m),ZK14+095/YK14+101李家湾2号桥大桥(左线160m,右线120m)。

桥墩采用双柱墩、实心薄壁墩、多箱式空心薄壁墩配钻孔桩基础,桥台采用肋板台、桩柱式台、U型桥台配承台桩基础、承台分离式桥台。

详细工程项目如下:

(1)桩基:

全线桩基共计361根,桩径1.2米4根;

桩径1.5米45根;

桩径1.8米220根;

桩径2米46根;

桩径2.2米46根。

其中最大桩长27m,桩径为1.8m;

(2)墩柱:

全线墩柱共计180根:

直径1.6m圆柱墩50根(墩高3.886~18.134m);

直径1.8m圆柱墩46根(墩高6~35.354m);

直径2m圆柱墩46根(墩高14~31.354m);

2.4*6.5实心薄壁墩23根(墩高33~46m);

2.6*6.5米多箱室空心薄壁墩15根(墩高46~62m)。

其中最高墩62m,为多箱室薄壁空心墩。

(3)桥台:

全线桥台共计14座,桩柱式台11座;

肋板式台1座;

承台分离式1座;

U型桥台1座。

(4)预制T梁共计625片:

40mT梁390片;

30mT梁235片。

2.1.3隧道两座:

ZK14+703/YK14+726桦栎树隧道(左线297m,右线248m),ZK16+740/YK16+710西安岭隧道(左线2379m,右线2400m)。

2.1.4涵洞两道:

1-4*3.5m盖板涵1道,涵长52.75m,与线路交角90°

2-6*4.5m钢筋砼盖板通道1道,涵长74.932m,与线路交角60°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条件

本段主要位于华北与华南古板块拼合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褶皱与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以东西为主,YK13+191-K15+360工程地质分区为构造剥蚀低山硬质岩危岩体较易发区,K15+360-ZK19+100工程地质分区为构造剥蚀侵蚀低中山软质岩崩塌、滑坡较易发区。

危岩体BT03发育于K15+950右40m处,长约100m,宽度为22m,坡角38°

--48°

,高差约30m,岩性为白云质大理岩,溶隙发育,局部可见溶洞。

主崩方向与线位斜交,最不利崩塌面距离线位中心>36m,崩塌体多呈大块、块状,但节理裂隙发育。

2)水文地质条件

卢氏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多变,四季分明。

为暖温带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该地区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季节温差较大等特点。

夏季和秋季降雨量较大,以7、8月份降雨量最为中,受地形影响,山岭及山峰区降雨通常表现为暴雨,谷地降雨量相对较少。

5~8月份蒸发量较大,占全年蒸发量的60%以上。

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为26.2~27.4℃;

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9~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2.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9.1℃。

4.工程条件评价

沿线山体表层多为破碎强风化岩层,易脱落掉块,隧道进洞施工难度大危险性高。

地质复杂,隧道开挖难度大、变数多、严重制约工期,而且桩基施工的难度较大,易出现塌孔。

气候多变,低温较低,对路基施工影响较大且制约工期。

5.工程特点

本标段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紧多长大”四个字,即“工期紧、内容多、战线长、干扰大”。

5.1工期紧

本工程计划开工时间2012年8月15日,计划竣工时间2014年7月25日,总工期709天,比业主安排工期提前6天,施工过程中服从业主对工期的统一安排和合理调整。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标段工程施工以两条施工线路为主线,一条车站施工线,一条盾构施工线。

施工中,严格依照两条线路的控制工期,严格控制各工序,以点保线,确保两条主要线路优质如期完成。

围绕如何实现上述工期目标及关键节点,施工技术方案中进行了合理的工期设计,制定了各分项工程节点工期和进度计划。

工期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施工条件、工程量、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投入量,考虑实际劳动效率及技术水平、可能的突发事件和相关工程经验,确保了工期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采用横道图、施工进度管理控制曲线、形象进度曲线、网络图等方法,跟踪检查实际施工进度,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通过强化组织管理、确保设备物资供应、超前的技术管理、确保各分项工程工期四个方面的措施保证施工进度。

5.2内容多

本标段包含了路基、桥涵、区间隧道,以及诸多的建筑物、管线保护措施等。

5.3战线长、交叉多

本标段全长约6公里,整条线路位于河南省卢氏县横涧乡桦栎树村附近,线路与既有G209国道有3处交叉,与地方小河有8处交叉,与地方道路由3处交叉。

施工中,如何管理好各个施工场区,如何做好各场地的交接,对顺利施工尤其关键。

如何做好场地间的资源调剂,对施工成本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4干扰大

由于施工线路与既有G209国道有3处交叉,且国道车辆众多,导致施工干扰较大,对施工的安全要求较高。

第二章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管理体系框图

第三章工程技术部及管理人员职责

工程技术部职责

第一条负责项目部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接收、编制、发放和更改,对项目部所使用的技术文件和资料进行管理。

第二条负责施工技术调查,设计文件的审核,及时对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尤其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结构尺寸及施工方法等,要进行明确、详细的技术交底。

第三条负责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工作。

第四条 按业主指定的记录形式负责对转化为生产产品的施工过程进行标识。

第五条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交接桩复测,负责现场试验、测量的指导、复核工作。

第六条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最佳施工技术方案,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第七条负责编写重、难点工程分项、特殊过程、“四新”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做好“四新“成果应用推广工作。

第八条负责对监理、设计、业主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申请,对下做好变更后的交底工作。

第九条负责施工日志的编写。

第十条做好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负责施工技术总结及竣工文件的编写。

第十一条负责制定工程成品、半成品防护措施,负责交付工作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负责对本项目部的科技档案管理,所用统计技术进行指导和管理,并做好应用效果进行汇总,分析和上报。

工程部长岗位职责

第一条负责组织对施工图评审、技术方案的研讨论证和落实、施工生产计划的编排阶段性指标分解和落实、竣工资料的整理。

第二条参与编制项目总体进度、产值和资金计划,并掌握其执行情况。

第三条负责施工工艺和流程的改进,利于快速高效的完成工程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

第四条负责项目部施工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检查班组和分承包商的组织落实情况。

第五条负责组织和指导本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便于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进行。

组织学习《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落实,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

第六条负责收集、整理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督察结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和提高部门管理水平。

第七条负责协调本部门与项目部各部室之间的工作关系。

第八条协助分管领导对工班组、分承包商进行生产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到保质保量、安全文明施工生产。

在项目总工、生产副经理的指导下,加强施工管理控制和质量控制,使施工在受控的状态下安全运行。

第九条负责督促部内人员及时准确上报公司、业主、监理等单位各种报表,健全各类报表台帐并及时更新。

第十条负责施工、技改、管理方案的组织论证及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负责复核现场材料的使用计划和实际消耗。

主管工程师岗位职责

第一条熟悉设计图纸、文件和验标、规范,深入施工现场做好技术指导和质量监控。

第二条结合设计文件及规范、标准要求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并监督落实。

第三条负责所管工程图纸会审,提出审核意见,并汇总落实

第四条具体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优化工作

第五条对现场施工随时进行技术指导,保证现场施工按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

第六条负责进行隐蔽工程签证。

第七条负责工程的科技开发

第八条对各种技术文件和资料及时填写、整理、归档,负责竣工文件的编制。

第九条负责施工方案的优化、变更设计和索赔的技术工作。

第十条负责每月验工计价的工程量核定及每月材料计划的核定。

第十一条配合项目部做好其他技术工作。

质检工程师岗位职责

第一条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标准和各项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对工程质量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提出质量问题及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工作。

第二条及时了解和提出技术规范、施工规范、规程的更新和更换。

熟悉工程质量方针。

第三条负责制订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项目部质量体系运行落实。

第四条负责制定项目部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要点,通报各班组及分包商的质量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第五条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组织施工生产,认真抓好项目部的工程质量、安全、环保工作

第六条按规定及时向上级报告质量情况和质量报表。

第七条组织对本项目工程的质量检查,根据质量优劣实施奖罚。

第八条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提出技术补救措施。

第九条负责对施工班组、分承包商的评价和施工能力考核。

第十条负责协助工程验交及竣工资料的整理。

测量班长岗位职责

第一条在项目技术负责人主管下开展工作,负责测量班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条贯彻执行新技术、新规范及上级对测量工作的指导。

第三条负责本项目工程测量的组织管理工作,对所属施工队测量组的业务进行检查指导。

第四条掌握本项目施工测量动态,协调测量工作,解决技术问题。

第五条对本单位测量仪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做好质量控制。

第六条负责重、大、难工程测量技术总结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第七条掌握测量员技术动态,根据工程需要推广先进测量技术。

第八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有关资料管理的程序文件以及建设部门有关的备案制度,配合上级部门进行贯标检查。

第九条负责执行内也计算数据、原始记录、外业操作的换手复核制度,履行签字手续。

第四章设计文件的审核

第一条审核目的:

从整体上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设计标准,熟悉设计内容。

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核对调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完善设计、以利于更好地组织施工。

第二条审核组织:

审核设计文件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工程部长主抓,主管工程师、测量班、试验室以及施工队的技术人员落实。

第三条审核程序及内容:

学习设计文件,熟悉资料和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工艺要求;

复核设计文件,对图纸的结构细目、工程量及地质、水文等进行审核,并根据施工现场把差、错、漏、矛盾消除在施工之前。

第四条审核结果:

设计文件审核完成后,对审核结果进行整理并形成《设计文件审核报告》书面材料,作为后续工作依据和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

审核结果在业主召开的技术交底会上提出,批复的审核文件由资料员存档,并按照批复文件进行统一部署,予以落实。

第五章施工设计管理

施工设计包括临时工程设计、施工工艺设计。

根据设计文件、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施工方案和丰富的施工经验进行实施性施工设计的编制。

完整的施工设计应包括实际说明书、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工艺流程、操作细则等。

第六章技术交底制度

第一条技术交底是工程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能使施工人员了解施工要求,掌握技术标准,有利于科学组织施工,提高工程质量。

1、技术交底的分类

(1)按类型分为: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交底;

技术措施交底;

规范要求交底;

新结构、新技术、新施工工艺交底等等。

(2)按层次分为:

工程技术部向工程队交底;

工程队向工班组长交底;

工班组长向操作人员交底。

2、技术交底的目的

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加工程施工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对工程及其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和按合理的工序、工艺进行施工。

(1)图纸交底的目的是使施工人员了解工程的设计特点、施工要求。

(2)施工组织设计交底的目的是将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内容向施工人员交待,以便掌握工程特点,施工部署,施工方法,工程进度及完成任务的技术手段和组织措施。

(3)设计变更交底的目的是将设计变更的结果向施工人员交底,以便施工单位按变更后的图纸施工。

(4)项目工程技术交底是将主要包括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质量标准、新结构、新材料的特殊要求向施工人员交底。

第二条技术交底的程序和形式

1、各分部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部以技术通知单的形式对施工的一些总体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处理意见等及时地以书面形式向主管工程师进行交底,

2、工程技术部专业人员依据工程部测量班、试验室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中,详细地以技术交底书(一式两份)的形式向施工单位的主生产的队长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各施工队技术人员根据工程部各主管工程师的交底,以书面形式对工班负责人及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第三条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

1、施工部署与施工班组任务明确与协作。

2、作业班组负责施工的分项工程和工序的具体技术要求和采用的施工工艺标准或企业内部工法。

3、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标准。

4、施工大样图,工程数量、放样桩橛及其需用的施工机具。

5、质量通病预防办法及其施工注意事项。

6、施工进度要求,工序衔接安排。

7、施工安全交底。

第四条技术交底的方法

除了下发技术交底书以外,主管工程师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工前讲解,工中指导和工后讲评,尽量做到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

要将施工情况纳入自己的自检记录中。

队技术员在了解交底意图及要求后,要针对现场进行细致的交底和指导工作。

第五条技术交底是一项严肃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实体是否正确,没有进行技术交底的工程,不准开工。

技术交底的原则是以数据说话,靠签字生效。

无论是书面形式还是以图表形式的交底,尤其是有关数据方面的交底,必须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测量人员、试验人员互相复核,以免造成不该出现的错误。

对于交底错误或不下发交底造成技术事故的,总工程师、工程部长承担领导责任,主管工程师承担直接责任。

第七章工程日志填写制度

第一条工程日志是工程项目从开工到建成的施工技术履历档案之一,是竣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业主组织工程检查、验工计价、优质样板工程评选以及国家质量体系认证部门现场复审的必检资料。

第二条工程日志的填写内容

1、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及各项临时工程的开工、完工日期和天气情况。

2、施工勘测资料,工程进度安排及上级有关指示。

3、施工组织,施工方法,施工人员数量、机具配置和使用情况。

4、每日完成的主要工程数量及其质量情况。

5、每日使用材料规格、数量及其工地试验结果。

6、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及其通过情况。

7、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如变更设计、变更施工方法、施工与设计图纸不符等情况,以及检查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

第三条工程日志填写质量要求

1、工程日志最大记载范围应不超过一个单位工程。

2、工程日志填写人应在日志中署名,以示负技术责任。

3、工程日志记载应真实、及时反映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状态,尤其是关键部位、隐蔽工程要记载详细,数据准确用词规范,切忌流水帐和简单化。

4、工程日志必须用黑色碳素墨水、蓝黑墨水书写,字迹工整、清晰,切忌涂改。

第八章施工(技术)总结编写管理

第一条编写意义:

及时总结工程项目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积累企业知识,促进整体水平提高,推进施工生产中科技进步、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为今后的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作用,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也是竣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 编写内容和要求

1、包括施工总结、施工技术总结、专题技术总结。

2、内容突出,重点突出。

3、内容真实,数据准确,严肃认真,事实求实。

4、文字简洁,层次清楚,图表内容齐全,整洁美观。

5、编写及时,手续完备,文整装订质量优良。

第九章竣工文件编制管理

竣工文件是按业主和档案管理规定要求与格式记录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文字、图表、声像材料的总和。

编制程序:

收集编制办法,工程项目划分,发布编制大纲,工程资料收集,整理装订,最后移交。

编制质量要求:

1、使用纸张符合有关方面的要求。

2、表格图纸格式统一。

3、文字书写规范,仿宋字体,除签字,尽量使用计算机打印。

4、应使用碳素墨水书写。

5、计量单位符合国标要求。

6、竣工文件装订顺序符合要求,分册合理、装订规范。

7、及时移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