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石河子大学科研处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6786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动态石河子大学科研处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技动态石河子大学科研处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技动态石河子大学科研处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技动态石河子大学科研处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技动态石河子大学科研处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动态石河子大学科研处文档格式.docx

《科技动态石河子大学科研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动态石河子大学科研处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动态石河子大学科研处文档格式.docx

 

据悉,今年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确认477个项目予以正式批复立项,其中高校作为承担单位的仅有55项。

此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棉花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不足的难题,并且能有效的提高棉花成桃率,尤其是棉株中部的成桃率,有利于机采棉,且棉花产量无明显变化。

工作性能稳定,可满足不同高度棉花打顶的需求,从而达到了棉花打顶作业的农艺要求,极大的促进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

这是我校自2003年以来第三次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

5、近日,从科技部传来喜讯,由我校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张旺锋教授主持的2006年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新疆绿洲长期连作棉田重要生态过程的演变机制及调控对策”批准立项,资助经费70万元。

这是我校自2001年以来第六次获得此计划项目资助。

“新疆绿洲长期连作棉田重要生态过程的演变机制及调控对策”课题立足于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特色,针对荒漠绿洲农业土肥水等可控性强、集约经营和现代农业管理的特点,对荒漠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重大科学问题作深入研究。

在实现荒漠绿洲区农田生态系统光、热、水、土及技术等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下,研究荒漠绿洲长期连作棉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的机理及调控措施,建立绿洲农田棉花高产、资源高效、环境质量改善的多目标调控理论。

该项目的实施对丰富和发展绿洲农作制度、指导干旱区发展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6、11月21日,石河子大学会计学会、珠算协会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召开了2006年度学术年会。

全校200余名财务管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

郁兴德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科技处谷新利处长代表学校科协致辞,计财处张文斌处长出席了会议。

计财处祝明秀副处长对学会2006年工作做了全面总结。

会上还对优秀学术论文进行了表彰。

经贸学院王运伦教授、郭桂花教授、计财处李庆德副处长分别做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向与中国特色》、《新审计准则》、《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学术讲座。

7、据教技司[2006]290号文,在2006年9-11月教育部科技司开展的首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中,我校《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荣获首届中国高校学报特色科技期刊奖。

参加此次评比的科技期刊共517种,其中参加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的共173种,此次科技期刊评选共评出52种精品期刊、98种优秀期刊和100种特色期刊。

教育部科技司领导评价此次评选具有三个新特点:

评比思路新,奖项新,评比指标新。

我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此次获奖的主要特色和优势有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办刊宗旨,以质量和服务求发展。

学报(自然科学版)以我校成为教育部和兵团共建的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对口支援为良好契机,在学术特色和学术地位上已成为新疆最重要的学术和科技成果之苑,在新疆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突出的传媒作用。

二是在学术期刊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2006年扩刊版)》表明,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的影响因子为0.349,在新疆高校中排名第一,在新疆科技期刊中名列第四。

先后被国内两大权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列为首批遴选期刊,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为刊源,并在1996-2006年间连续4次被以上三大数据库全文收录,已连续3次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三是编辑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编辑出版工作成效显著。

连续3次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执行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二等奖、优秀奖。

1997-2005年,学报(自然科学版)在新疆优秀科技期刊第四、五、六、七次评选中,连续4次荣获新疆科技期刊二等奖。

8、近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优选资助课题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名誉院长李春教授主持申报的“特殊环境微生物甘油脱水酶催化失活的结构衍变机制研究”项目,荣获青年教师基金(优选资助课题)立项,资助经费为1.9万美元。

  

霍英东教育基金是为鼓励中国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及研究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而设立的基金,该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设立有青年教师基金、研究类青年教师奖、教学类青年教师奖等,旨在在鼓励高校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和出国留学青年回国内高校任教,每两年评选一次,对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奖励和资助。

本届全国高校获得基金资助的青年教师共143人,获研究类青年教师奖共54人,获教学类青年教师奖共126人。

这是我校首次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优选资助课题资助。

 9、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同行专家评议,我校动物科技学院剡根强教授主持的“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绵羊基因组MHC区段基因组成”项目,获得2006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

资助经费6万元。

此次“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绵羊基因组MHC区段基因组成”项目的成功申报,对我校博士学科点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及提高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我校博士点的发展也将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10、12月17日,石河子大学“西域经济研究院”建设计划任务书论证会在第四会议室举行。

我校党委书记周生贵、党委副书记何慧星、副校长杨磊、新疆大学前党委书记鲍敦全、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郭武斌、兵团发改委副主任朱新祥、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瀚林等九位专家出席了论证会,会议由副校长杨磊主持。

“西域经济研究院”筹备组负责人刘俊浩教授从研究学科领域、建设地点、基地研究方向、研究目标,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等方面汇报了“西域经济研究院”总体建设情况,各位专家就“西域经济研究院”各自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专家组经认真讨论认为:

“西域经济研究院”是在一定力量基础上组建的,围绕国家需求和兵团经济发展趋势确立主要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

研究院在主要研究方向已承担了国家重大项目,取得了一些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

依托单位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对研究院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研究平台和基础设施。

研究院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研究队伍,具备了开展综合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成立“西域经济研究院”是兵团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综合性大学持续发展的需要,此次论证会征集了同行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也使筹备组更加有信心将这个研究基地建设好。

项目申报:

科技处举办申报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动员会

为进一步调动我校教师及科研人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积极性,更详细、全面地提供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信息,我校科技处于12月19日下午,在校会堂学术报告厅召开了“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

会议由副校长杨磊主持。

科技处副处长、兵团党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王雪玲首先就“社会科学项目申报及注意事项”给大家做了讲解,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兵团软科学项目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并从确定选题、设计论证方面告诉大家申报的注意事项。

 

科技处常务副处长魏志远就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作了简要介绍,着重强调了申报项目应注意的问题,针对此项申报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作了系统而全面的阐释,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副校长于鸿君结合自己申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经验给在场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介绍了基金项目申报的技巧及注意事项,强调了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工作的重要性,动员我校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力争在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取得丰硕成果。

兵团宣传部副部长王瀚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重大意义,指出我们申报课题时一定要把好政治观,选题要有意义、有创新,并且要整合力量,发挥团队精神。

校党委书记周生贵从三个方面作了大会总结:

1、历史性机遇。

分析了我国当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大好形势,指出了当前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要借当前国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好形势,高度重视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工作,认真传达此次的会议精神;

2、历史性转折。

要借兵团成立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这一平台,积极组织申报项目;

3、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要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各学科带头人务必要带头申报,认真做好课题论证工作,达到一定的水平。

校党委副书记何慧星、副校长吴新平参加了此次动员会,我校有关学院及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近200人参加了会议,显示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

此前,科技处整理汇编了07年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指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社科基金汇编等重要材料,为我校教师及科研人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此次会议对我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一次很好的促进,对我校文科教师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上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处召开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大会

12月22日,我校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员大会在会堂学术报告厅召开。

校长向本春、副校长吴越、科技处处长谷新利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副校长杨磊主持,我校相关学院领导、教师及科研人员参加了大会。

科技处处长谷新利首先作动员报告。

报告回顾了我校获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基本情况,从近两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

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

谷处长还就科研选题、思维创新、前期预研等作了详细阐述,并对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做了整体部署,要求各学院认真组织,切实做好申报的组织工作。

谷处长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鼓励全校各科研机构和广大教师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进一步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科技处副处长武传宇、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童延斌分别结合自身在科技部工作的经验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关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体会与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基本概况、06年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情况及未批准存在的共性问题、申报地区基金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的问题。

并结合学校优势讲述了申报2007年度基金项目的重点及应注意问题,使到会教师倍受启发和鼓舞。

校长向本春作大会总结发言,向校长充分肯定了我校2006年度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今后学校将更加强化管理来提高我校申报各类科研项目的申请质量和数量。

鼓励和希望全体教师再接再厉,争取在2007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校获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支撑项目资助

近日,从科技部传来喜讯,由我校食品学院江英教授主持,与中国农业大学等5家单位共同承担的“食品高效节能干燥新技术及装备开发”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立项论证,成功入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总经费1200万,国家资助经费600万,课题研究配套资金600万。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国家的指令性计划,由科技部1983年设立实施,旨在推进传统工业技术更新、重大装备研制、新兴领域的开拓以及生态环境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等,解决一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促进我国科技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科技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

对我国主要产业的技术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食品高效节能干燥新技术及装备开发”项目在新型高效太阳能干制系统与组合节能干燥技术开发研究方面,重点研究高效利用太阳能或光能与风能的干制技术系统和节能型组合干燥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的太阳能晾(晒)房干制系统和节能高效的多热(能)源组合干燥技术与装备,为西部地区葡萄干、杏干和特色干制蔬菜等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预计开发出一整套新型高效太阳能凉(晒)房干制系统,使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葡萄干绿品率提高10%以上;

开发出一套多热(能)源高效组合干燥技术系统与设备(样机),比现有常规干燥设备能耗降低5-10%和生产效率提高10%。

在连续式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开发方面:

突破连续式真空冷冻干燥技术,重点研究气动液压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配套系统、物料连续冻结及装卸料系统,开发出连续式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并产业化应用。

将针对果蔬、水产及方便面等即食食品,开发出蒸发面积≥300㎡的连续式真空冷冻干燥成套设备1套;

生产效率比相同面积的间歇式设备提高10%,单位产品能耗降低5-10%。

该项目是我校产学研办学的成功典范,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科技处曾组织专家多次前往农十三师研究基地实地考察、调研,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将项目指南写入科技部课题指南,对于项目的成功申报疏通了渠道。

“食品高效节能干燥新技术及装备开发”项目的实施,将使我校在食品加工与节能干燥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通过食品加工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对全面提升新疆乃至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食品加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使我国食品加工产业化技术达到发达国家二十一世纪初期水平。

随着本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校企双方在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等方面更大范围的合作将全面展开,人才与科技可望获得互惠双赢。

学院动态:

1、 

12月5日,机电学院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选拔赛在绿三101阶教落下帷幕,院领导及各作品指导老师光临现场,200余名学生到场观战,气氛热烈。

本次比赛共有8件作品参赛,作品以新疆支柱产业棉花、番茄机具制造为主,更突出地方特色,与地方经济挂钩,更具科学性、实用性。

8个参赛队准备充分,陈述思路清晰,答辩流利。

各位专家对作品逐个评审,重点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最后坎杂教授从学生作品思路、幻灯片制作、陈述方式、答辩礼仪、时间控制等方面为参赛队提供了详实、可行的建议,成斌书记从学院重视、组织后勤等方面为参赛队打了定心针,此次预赛进一步提高了作品质量,为打造精品参加大学比赛及全国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孙桂香)

3、 

近日,2006年度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评选结果揭晓,我校龚新蜀教授主持的“中国西部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组织问题研究”、李开雄教授主持的“清真发酵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徐风莲教授主持的“兵团恶性肿瘤信息系统的创建和研究”、司军强教授主持的“耳毒性药物对耳蜗螺旋动脉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获得启动类资助,每人资助经费为3万。

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是国家人事部为了帮助留学归国人员科技创新活动的一笔专项费用,其申请经费资助的条件是在外留学1年以上,学有所成,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或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独立主持研究开发工作,有培养发展前途,且申报项目属于领先水平,具有应用开发前景,可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资助经费主要分为五类:

重点资助项目,额度为10万-20万元人民币;

优秀项目资助,额度为5万-10万元人民币;

项目启动资助,额度为2万-5万元人民币;

为国服务活动资助,额度视项目情况确定;

小额资助,额度视项目情况确定。

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有8名教授曾获得资助,资助课题9项,经费31万。

(组织部胡昌娃)

4、12月28日下午,由校团委主办的石河子大学第十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在一阶101教室如期举行。

校团委领导观看了比赛,食品学院院长王洪新,机电学院院长曹卫彬等领导为比赛担任评委。

来自10个学院的20件作品参加了此次复赛,比赛中每个代表队有3分钟陈述时间及5分钟答辩时间。

20个代表队分别从立项理论、意义,市场可行性,技术路线、方案实施等方面向现场观众和评委介绍了自己的作品。

其中机电学院设计的6F-300型番茄籽皮分离机,不但可以提高番茄的利用率,同时可以节省劳力,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食品学院介绍的《香梨保鲜剂的研制》一题,针对库尔勒香梨储运难度较大等问题,设计研制香梨保鲜剂,预计将对新疆水果的储藏销售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商学院代表从五家渠市赶赴校本部,为大家介绍了精心设计并认真调查分析的作品——《新疆五家渠市外来务工人员基本生活状况》,面对评委提问,队员们沉着自信、对答如流。

评委在肯定各团队创意的同时指出了作品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及针对性的建议。

整场比赛中各代表队创新、实用的作品,精彩的阐述答辩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大学生探索新知、挑战自我的精神。

此次比赛评选出的作品将参加校级决赛,最后报送参加自治区及全国比赛。

(团委张春梅)

科技服务: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服务、扶贫工作的力度,12月5-6日,杨磊副校长、科技处谷新利处长一行4人对我校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等八个单位就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及科技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

调研中,各学院就本单位“十五”期间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和扶贫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报,对“十一五”期间的运行机制和2007年拟开展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扶贫项目做了初步计划。

各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老师参加了调研会。

杨磊副校长对各单位在“十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扶贫等方面取得成绩给予肯定,强调要充分利用大学资源,鼓励科技人员为基层服务,对各学院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题进行了解答,介绍了大学在科技服务、扶贫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科研工作者下到基层,为农牧团场服务。

他指出,科学研究要与产业推广紧密结合,一定要把研究方向定在实用的角度,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让基层成为学校推广优秀成果的基地。

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面,谷新利处长强调“十一五”期间我们要转变观念,以应用研究为主,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以推动科技创新为重点,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与企业协作的有效途径,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联盟,打造学校与企业之间长期、紧密合作的技术平台,使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加强。

谷新利还结合当前兵团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对各学院在发展优势项目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强调各学院要在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扶贫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及时进行汇报、总结。

通过此次调研,科技处认真分析了调研材料,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抓好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扶贫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更好的成绩。

欢迎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和科学研究工作者来稿

联系电话:

2057350联系人:

毕颖侯伟编辑:

毕颖侯伟

E-mail:

kejich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