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6770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理论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理论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理论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理论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理论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案例5:

某学校的某班主任,在告家长通知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

语文与数理成绩好的学生为智商高,有发展潜力;

在这方面成绩差的学生就为智商低,没有发展潜能。

这样评价学生,对一些这方面成绩差的学生造成伤害。

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请简评某老师的评价,说一说你会怎么评价学

生?

作业与练习

1、何为学前儿童的发展?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3、简述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转折期与危险期。

4、简述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5、试述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6、简述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

7、试述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概念。

8、何为强化物?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如何将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

不良行为得到改正?

教育理论学习任务二

5岁的小磊特别好强,无论干什么必需得第一,否则就会哭个不停,于是家人就故意让他得第一。

请分析家人的做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根据游戏的特点,请你为小磊设计游戏来改善的这种状况。

李老师设计了一个“三只蝴蝶”的游戏活动,他选了三个幼儿扮演蝴蝶,又选了若干幼儿扮演花朵。

结果幼儿兴趣不高,表现被动。

还没有等游戏结束,一个幼儿问李老师,:

“老师,游戏结束了吗?

我们可以自己玩吗?

对于这种现象,请从幼儿游戏的特征和游戏指导的角度来分析。

案例3:

毛毛5岁,搭积木时。

妈妈让他把上下、前后方位摆好,他都能够分清楚上下与前后且能搭好,可是左右方位无论怎么说都分不清也不能摆好,妈妈很无奈。

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假如你是毛毛的妈妈,你会怎么做.

案例4:

试就下面的评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说出理由;

并分析可能对幼儿产生的影响。

(1)在分组活动时,一个幼儿走到教师身旁,向教师告状:

“张明不画画,他在玩铅笔。

”教师说:

“你是个乖孩子,回到座位好好画画。

等会儿我去批评张明."

(2)老师对有关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做了如下说明;

“想回答问题的先举手.谁坐得好、最乖,我就谁答。

不少幼儿举手,老师选中了其中的一个,并说“王琦很听老师讲话,我请他回答。

”一个叫刘洋的幼儿每次都举手,但每次都不选。

他一向被视为不听话的孩子,这次活动中,老师每次提问的时候,他坐得很端正,并连续举手6—7次,可老师没有给他机会。

此后,刘洋显得很失望,不再举手,并把身子专向窗外。

这时,老师说:

“刘洋,坐好.如果你想让老师请回答问题,你平时就要乖点。

大二班某节活动课的主题是建构开元寺.幼儿除了构建学过的塔、宝殿外,还联想到开元寺看过的古船,于是幼儿都信致勃勃地参与到古船建构中,小小和尼尼都选择了小星星积塑,相互配合拼起了船底;

女孩子用橡皮泥捏树和寺庙,并用火柴、纸片等辅助完成作品。

最后,孩子们还一起用各种围墙划分开开元寺的古船展、塔、假山、房屋等不同景物。

请分析此案例孩子玩的什么游戏?

并对这次活动做简单的评价。

该类游戏的特征和教育作用是什么?

案例6:

在一些私立幼儿园里,让幼儿学习小学的课程,他们的理念是超前发展。

表现了幼儿园“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家长自豪的说我的小学的什么什么都学完了。

在社会还出现的“大”上学、“狼”上学的现象。

请你用学过的教育理论分析此案例,并对该幼儿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作业与练习:

1、什么是游戏?

简述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简述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的概念、特点和指导要点.

3、家长认为识字和做数学题比游戏重要时?

你怎样引导家长改变观点?

4、何谓幼小衔接?

5、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

6、我国幼小衔接存在那些问题?

7、简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性。

8、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9、何谓幼儿教育活动?

10、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有那些?

11、根据《纲要》精神,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分为那几个领域?

12、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包括那些要素?

13、完成《学前教育学》P127的分析题。

14、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5、简答学前教育的有那些原则.

16、什么是启蒙性?

它有什么意义?

17、联系实际说明教育者应该具备怎样的儿童观,为什么?

18、简述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19、简答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

20、何谓师幼关系?

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师幼关系?

21、简述五领域的教育内容和知道要点。

教育理论学习任务三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有那些?

2、古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大地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3、幼儿形状知觉的特点是什么?

4、任何利用感知觉的规律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5、如何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

6、如何对待“好动"

的幼儿

案例1: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所好的大学决定了今后的就业情况,这加剧了升学的激烈竞争.而这种竞争也逐渐蔓延到学前教育阶段,部分幼儿园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不遵循教育的原理,采取了极其短视的教育做法,如当前社会上风行的“种子计划”、“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三岁幼儿学习生物、化学,甚至是大学的课程,这些方案的倡导者—所谓的“专家”自诩这些方案是天才教育,鼓吹只要采用这些方案就能量化催生一批天才儿童,还表现为灌输大量远超幼儿阶段的超纲知识、并有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也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如围棋班、珠算班。

请你用儿童发展观和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相关知识来综合分析以上幼儿教育现象。

要求:

(1)结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3)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

(1)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儿童的发展需要经过不同的连续发展阶段,只有经过了低阶段的积累,才能适应下一阶段的发展。

文中忽视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对儿童大肆灌输高年龄阶段知识,完全违背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一特点。

(2)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上述材料中列举的“天才教育”可能适用于极个别的超常儿童,但对于普通儿童来说是不适宜的。

(二)从学前教育目的看:

(1)依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这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各类幼教开展幼儿教育必须符合幼儿教育目标的要求。

(2)幼儿园教育目标要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要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教学内容应该同儿童的经验、兴趣相统一;

必须考虑儿童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水平,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不能适时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材料中的家长和幼教机构热衷于天才教育,甚至大学课程引入幼儿园阶段,让幼儿参加各种培训班,都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忽视了儿童的兴趣,易造成幼儿畏难情绪。

(3)体、智、德、美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承担着相对独立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它们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统一的整体,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偏废.文中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片面重视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儿童人格、品德方面的培养,这同全面发展是相背离的。

总之,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案例2:

午睡时间,一名幼儿怎么也不睡,教师允许他到活动室区角自己活动,并告诉他:

轻轻的,不要影响别人午睡。

您赞同这位教师的做法么?

请用相关的教育原则分析教师的做法.要求: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1、“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

a、这条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关注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b、这名教师的做法就遵循了这一原则,首先她面向了儿童全体,尊重全体儿童的休息;

其次,她还照顾到个别幼儿的特殊情况,幼儿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实在无法入睡,教师在要求他不影响别人午睡的前提下进行了区角活动,这样就有效、合理地保证了儿童的基本发展。

2、教师的做法还体现了“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的原则。

a、教师允许个别幼儿进行区角活动,而不是强制幼儿午睡,就体现出对幼儿发展和其人格的尊重。

b、教师要求幼儿“轻轻的,不要影响别人午睡”则体现出对其他儿童休息权的尊重.

案例3;

春天,万物复苏,两位老师带着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

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第一组教师说:

“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幼儿不知如何去观察,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则“埋头苦作”偏不看。

十分钟过去,第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

而第二组的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叫幼儿画,而是让幼儿去仔细观察他们喜欢的花和树,先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四处观察,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老师也蹲在孩子们中间一起观察讨论.又是十分钟过去,当第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第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他们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请根据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教师两种不同的指导方式给幼儿带来的学习体验有何差异?

要求:

(2)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统一,语言通畅;

参考答案:

一、儿童的学习是其好奇心的表现,是积极、主动、持续的过程,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第一,操作:

这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形式;

第二,游戏:

这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

第三,模仿:

这是儿童学习的基本形式;

第四,交往;

这是儿童学习的积极形式,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应该基于儿童学习的方式。

二、教师的指导对儿童学习很重要,因为教师是开启儿童智力之窗的建筑师。

首先,体现在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丰富幼儿的知识概念;

再次,体现在教师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

最后,体现在教师提高幼儿的智力智能上.而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

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一组的教师对儿童的指导较少,而且不考虑儿童学习的特点和方式;

第二组教师先让儿童观察花和树,让儿童与花和树木充分接触,感受花和树木的特点,并通过让儿童自己讨论、和教师讨论等方式促进儿童的学习,充分考虑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的方式,为儿童提供了积极的体验。

三、这两种学习方式给儿童带来了不同的学习体验:

第一组儿童的学习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儿童在这样的活动中没有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组儿童通过充分与环境相互作用,不仅了解和掌握了花和树的外形和特征,而且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快乐的,最后画画也是为了表达内心的这种体验与感受,这组进行的学习才是儿童真正的学习。

案例4:

“小兔旅行记"

(某幼儿园中班活动)老师:

“小兔子挂在树上,谁会来救它?

”幼儿A:

“长颈鹿”。

老师:

“为什么你会想到长颈鹿?

幼儿A:

“因为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小兔子可以滑下来.”幼儿B:

“小猴子"

“为什么?

”幼儿B:

“因为小猴子会爬树,它能救小兔子。

”老师: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幼儿C:

“小兔子的长耳朵!

“小兔子的长耳朵也能救自己,真是一个好办法,讲给大家听一听”幼儿C:

“小兔子可以用长耳朵把树枝弄下来,气球就可以飞走了”。

案例5:

“筷子夹小熊”(某幼儿园托班)材料有:

筷子一双,塑料碗两个,塑料熊7个(红色大中小各一个、绿色大小各一个、蓝色大小各一个)老师问:

“你喜欢用筷子吗?

”幼儿非常不愿意听老师讲话.老师努力试图说服幼儿,而幼儿仍然用手去抓,老师想,如果坚持下去只能让他不高兴,于是,老师不再强求他,而是在旁边看着他.幼儿用手把碗里的小熊颠来倒去,然后拿出绿色大熊、小熊摆在面前,指着高的说:

“这个高”,又指着矮的说:

“这个矮,高的是爸爸,矮的是小朋友。

老师乘机说:

“我们来给小熊排队好吗?

幼儿点头,然后他开始摆,把最矮的几个放在前面,最高的放在后面,他又看了看不高不矮的,把它们放在中间,完成了从矮到高的排队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欢呼,拍手,接着幼儿把所有的小熊放在碗里,假装开煤气炉,用手翻炒小熊。

老师问:

“你在炒菜吗?

幼儿愉快地点头说:

“是,我在开火”。

老师说:

“炒好了菜要记住关火。

幼儿认真重复到:

“炒好了要关火。

菜炒好了,老师乘机递上筷子说:

“你可以用筷子夹菜了,手脏,不能用手拿。

”幼儿歪着头想了一会说:

“洗手啊!

”手是装模作样地开水龙头。

压出洗手液,用毛巾擦手,然后很不屑地说:

“洗了手就可以用手啃了吧?

老师也来呀!

老师回答:

“我的手洗干净了,菜很烫,我喜欢用筷子,我最会用筷子。

”老师拿筷子夹了一个红小熊,假装吃得很香,还说:

“你能夹一个红(绿,蓝)色的大(小)熊吗?

”幼儿拿起筷子夹了一个红(绿,蓝)色的大(小)熊有模有样地吃了起来,就这样老师和幼儿你一个我一个地吃完了“菜"

.

请根据以上中班活动中的师幼对话,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师幼关系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这样的师幼互动是否有效?

(2)体现了哪些师幼互动的理念?

(3)有哪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为什么?

(1)第一个案例中的师幼互动进一步促进了儿童思考解救小兔子的其他办法.但是内容不够丰富,缺乏深入引导。

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机智,有效和儿童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达到了教育目的.

(2)都体现了一些积极师幼互动的特征:

1)体现互主体性,体现了教师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

2)发起和反馈的行为以积极行为为主,减少中性行为,避免消极行为;

3)教师和幼儿间平行、同等水平上的互动增加,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游戏、合作学习成为互动的主要内容;

4)分享也是优质师幼关系不可或缺的特征.(3)第一个案例中教师可以再进一步追问儿童每种小动物解救小兔子的具体细节,然后和每个儿童都进行比较深入的师幼互动。

案例分析(20分)17.(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洋洋和壮壮都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一天,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洋洋和壮壮都选择了跳绳,刚开始两人还各自跳各自的.可是没过多久,他俩就开始拿着跳绳你打我,我打你,练起了“武功”。

忽然,意外就在一瞬间发生了,壮壮抡起跳绳时,一只手柄从手中脱落直飞出去,击中了洋洋的眼部。

试分析这一活动组织与指导违背了哪些教育原则,如何能够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安全是幼儿体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则。

在设计和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和游戏的时候,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受到伤害。

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体育运动中器械使用不当及活动方式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这要求教育者在体育活动前向幼儿交待活动安全事项,并要密切注意幼儿的活动过程,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习任务四

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

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的说:

“我想画小猫咪。

”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睛.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

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有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

“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拖车。

这时她有忽然想起来,“小猫还没有嘴,还没画胡子!

”于是他又画了起来。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特点,为什么?

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看见小勺子,就想拿来喂娃娃吃饭;

看见小汽车,就要玩开小汽车,看见包又想去当小学生。

幼儿绘画时常常画了“小人”,又画了“螃蟹"

画了“汽车"

,又画了“海军”。

这些说明了什么?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特点来分析原因。

案例3:

一个14个月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时,着急的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

(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又摇头又摆手,说“xi,xi”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

“是这个吗?

”他用力喊“xi,xi”成人拿一块糖果放在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此案例中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案例4:

强强4岁了,喜欢自言自语。

搭积木时,他边搭边说:

“这块放在那儿呢……不对,应该这样……”搭完一个机器人后,他会高兴地对着它说“你不能乱动,等我下完命令后,你就去打仗!

”请根据幼儿言语功能发展的有关原理,对上述的案例加以分析。

情境一:

一天晚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

妈妈:

月亮在动还是不动?

莉莉:

我们动它就动.

是什么使它动起来呢?

是我们.

我们怎么使它动起来呢?

我们走路的时候它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

在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

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

请你分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

这阶段幼儿的思维有什么特征?

幼儿的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

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的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

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对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

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

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此案例中体现幼儿思维的什么特点?

根据此特点,教师如何做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案例7:

红红3岁,她最喜欢小鸭子玩具,但是一次不小心将小鸭子打碎了,红红伤心的哭起来。

这时,妈妈给她一块巧克力糖,她就立刻笑了起来。

有一天,她看见一个新来的小朋友哭了,她也跟着哭起来.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趋势的原理.对案例加以分析.

案例8:

3岁的阳阳,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

刚上幼儿园时,奶奶每次送他到幼儿园准备离开时,阳阳总是又哭又闹.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平静下来,并能与小朋友高兴的玩。

由于担心,奶奶每次走后又折回来,阳阳再次看到奶奶时,又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哭泣起来……

请问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哪些特点?

阳阳奶奶的担心是否必要?

教师该如何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