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611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途径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2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2.1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需要一定的经济水平做支撑。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产品逐渐浮现于市场经济之中。

20世纪,中国成功加入WTO,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合法化身份得到确立,在原有国际贸易中文化产业的定义之上,附加了中国的生产元素,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放市场,大力扶持市场经济,经济发展呈现高速增长的势头。

但是由于经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眼光等因素制约,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凸显,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迫在眉睫,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中各行业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属于第二、第三产业。

一般的,文化产品的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文化产品的流通和文化服务属于第三产业。

基本态势是文化产业中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因此,文化产业可以直接改变三次产业结构,既能满足“低耗高能”的社会生产需求,又能实现全民服务的社会联动效应。

城区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城区现有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寻找“低成本、高回报”的发展业态,文化产业依附其自身特点,完全符合加快城区转型升级的需求。

例如文化创意产业,前期投资成本小,不占用城市用地指标,但投资回报率极高。

2.2推动城区市场经济发展

2.2.1城区文化产业投资市场

城区经济发展,依靠优质的招商引资。

在引入外来优秀企业的同时,需要从城市规划、土地供给、后期回报、深远影响等多方面考虑。

文化产业本身固有文化属性,文化性需要依附于本土资源与特色,所以城区文化产业项目有其独特的市场投资环境。

如合肥包河“罍街”,与传统餐饮街区不同,罍街的“罍”得名于中国商周时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用于盛酒的青铜器器皿,最早的罍器出土于安徽省蚌埠市,所以罍街体现了安徽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和餐饮文化。

2.2.2城区文化产业消费市场

中国社科院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文化产业消费市场规模空间能达到40000亿元,但实际消费额仅有9000亿元,群众文化需求满足度不到25%。

所以文化产业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想要促进城区消费,重点在于扩大内需。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城区文化产业消费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乃至区域的文化产业供求,同是可以提升城区的消费水平。

2.3增加城市就业机会

文化产业分类广泛,涉及领域广,可以有效地拉动城区就业,带动创业。

首先,有些文化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出版印刷业。

全产业链包括设计、排版、印刷、销售、物流等等程序,可吸纳大量外来劳动人口;

其次,有的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如文化创意与设计、广电传媒产业等,这类文化产业需要引入大量高精尖专业人才和优质的管理人才,对全面提升城区劳动力水平,完善劳动力结构有积极作用;

此外,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优良的发展前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激发出更多地创业思维,从而让更多人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2.4符合城区可持续发展要求

中国社科院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高、生产效率低的情况未能得到根本性转变。

早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就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加快城区发展,必须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业态,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特点,对打造“绿色城市”、“低碳城市”具有积极作用。

3制约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

纵观世界,无论是美国好莱坞、迪斯尼、NBA、还是日本的传统文化、动漫和网游,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范例。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

《报告》预测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将达2.1万亿元人民币,预计约占GDP比重的3.77%,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虽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猛烈,但与我国的文化产业占GDP比例不到4%相比,早在2009年,美国、日本的这一比例是分别是25%,21%,英国等其它国家也都超过了15%。

以美国纽约为例,作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之一,纽约的影视业、舞蹈业、时装产业、传媒产业表现突出,美国1/3的影视产品出自纽约。

纽约以艺术展示为特色的苏河区、格林尼治伯克利街、新兴艺术区威廉斯堡、以及聚集了众多专业广告人事麦迪孙道等。

各种演艺场所、影院众多,除了百脑汇、林肯艺术表演中心等著名演艺场所外,《纽约时报》广场区也聚集了上百座大小剧院。

纽约拥有众多的世界级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艺术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齐全,20世纪,大量的艺术形式在这里诞生,形成了文化产业集群,产生了集聚效应。

与发展国家及城区相较,我国文化产业差距大化规模小,城区文化产业分散,文化产业特色不突出。

综合分析,城区文化产业受到城区经济发展、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政府引导和扶持、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影响。

3.1城区经济发展水平

城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方面,城区的经济水平为该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

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运输需要广阔的消费市场作为支撑,同时在地区市场,只有在满足了居民基本消费水平的基础上,才能继续追求精神层面的消费。

另一方面,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决定了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地位。

例如日本,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的制约,战败后的日本便开始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日本东京是亚洲最发达的城区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日本动漫游戏业。

日本有几千家动漫游戏公司,培养一批世界顶尖水平的漫画师、动漫导演和游戏制作者。

时至今日,动漫已成为了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占其GDP的十多个百分点。

3.2文化产业发展思想观念

3.2.1对文化产业的认知落后

在传统观念中,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价值大于实际产业发展价值。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文化产业发展,但一些地方政府,未能真正意识到文化产业的潜在价值,思维中过度关注文化产业意识形态属性,忽略了文化产业的物质形态属性,导致观念的滞后。

此外有些城区发展,强调稳扎稳打,不敢大胆创新,更不敢触及新鲜事物,将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相比较,认为传统产业发展更有把握,由此忽略了文化产业对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2.2文化市场意识的缺失

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附市场,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很多地区对文化市场的认识不足,导致了文化市场的专业性、规模性、综合管理等多方面体系不健全。

同时,由于对文化市场的认知不够,一些已经建立的起来的文化市场与大众消费市场脱节,不能满足大众消费需求,市场失去消费群体,生命力就有限。

3.3政府行为

3.3.1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支持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产业体制。

在市场经济主导条件下,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和提供相关服务。

结合城区发展规划,为文化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是地方政府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通过优先安排项目用地指标和规划审批绿色通道,吸引大量优秀文化企业入驻,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实力;

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投入政策、奖励政策等相关扶持政策是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通过减息、贴息、税收奖励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建立文化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地方政府应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上门服务重点文化企业,建立文化企业项目库和文化产业信息网,实际解决文化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3.2文化产业融资渠道的拓宽

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远远不足,加大文化产业融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地方财政在城区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牵引和统筹的作用。

一方面要联系地方相关金融部门,共同建立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为民营文化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文化企业的授信额度、贷款条件、贷款期限以及利息优惠方案等内容;

另一方面,地方财政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民间资本的融资,协调、组织、联系社会团体(工商联、商会)组织,建立文化产业民间融资联盟,合理整合社会资源。

3.4文化法律法规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约束和保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

”现在社会是法治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法治,最关键的是要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立法和执法作为重点,以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的稳健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开始逐渐健全,但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文化产业涉及范围广,所以文化法规执行复杂程度高,很多地方执法部门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不够紧密,导致文化领域的执法护法难度大。

3.5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策划、生产等各类人才。

随着文化产业专业化,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比例不断下降,知识密集型文化产业比重不断增加,人才在文化生产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从文化企业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懂管理的不懂专业,懂专业的不会管理”,导致企业运作效率低。

特别在动漫游戏领域,管理层与技术层存在严重脱节。

因此,若想壮大文化企业,必须加强对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既了解专业领域知识和文化产业相关动态,又懂得专业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化解文化企业管理与技术上存在的矛盾,并能有效地与地方政府加强联系。

4包河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为大力实施安徽文化强省战略,促进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繁荣,中国安徽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六个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配套文件,包河区作为安徽第一城区,走在了文化强省战略的最前沿,率先制订了《包河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包河区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成立了独立的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服务全区文化产业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和城区实际发展需求,包河区以品牌为导向,重点发展广播影视业和文化创意业,以空间布局为依据,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艺术品业、出版印刷业、文博会展业。

目前,包河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有近900家,文化产业占区域经济总量的8%。

据市统计局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全区文化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16亿元,包河区完成投资20.59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投资总量的26.7%;

1-6月,全区纳税百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39家,文化产业税收2.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其中纳税千万以上企业6家。

1-6月,全区新增中传数广、谦复传媒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家,皖新智谷、安广产业园等已签约文化大项目10个,万达文化旅游城、凤凰文化广场、南翔茶博城、全媒体基地等已开工大项目6个。

4.1广电类项目

广电类产业是包河区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全力支持推进的产业。

包河区拥有以桐城南路为中心的众多广播影视资源。

安徽省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局、安徽广播电视台(部分频道及栏目)、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安徽省广播电视科研所、安徽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公司、安徽广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广传媒安徽分公司、合肥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公司、合肥环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等众多广电行业单位集聚包河,为包河区广电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根基。

同时,包河区拥有中科大、合工大、中电38所等多所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为广电行业发展,广电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14年,“地面数字电视”项目、“环巢湖综合实验网”项目等大型广电综合项目正在积极筹备中。

4.2文化创意类项目

文化创意类产业作为包河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投资小、运作方式灵活、投资回报率高、发展影响力大等特点,其发展势头强劲,投资回报数目可观。

我区拥有多家研究设计院(公司),从“1-6月纳税百万元以上文化企业统计表”来看,上半年全区39家纳税百万纳税文化企业中,就有17家研究设计院(公司),其中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三家设计院纳税已过千万。

4.3文化服务业项目

从包河区文化产业投资情况和包河区2014上半年纳税情况来看,文化服务业投资比重较大。

艺龙信息技术(合肥)有限公司(主营网上酒店预订业务)、合肥三六五网络、合肥万户网络,合肥万达国际影城等文化服务类企业仅上半年就已纳税百万元以上;

罍街、宁国路龙虾街、“中隐于市”等一批特色文化街区日客流量猛增。

4.4规模以上项目

2013年,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其中文化旅游投资190亿元。

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文产业态最丰富、品牌效应最强的文化大项目,万达文旅城无疑成为带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者与风向标。

同时,凤凰文化广场、南翔茶博城的相继开工建设,必将带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为“文化强区”构建了坚实的基础和更高的平台。

5以包河区为例,分析城区文化产业发展途径

2013年包河区区委、区政府为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适时组建了合肥市包河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简称:

包河区文产办),这也是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县区级文化产业专职机构。

包河区文产办成立以来,一直将全区文化产业招商、文化企业服务、城区文化发展宣传作为工作的中心。

5.1整合本土资源,创新发展模式

合肥市包河区地处合肥地理中心,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拥巢湖、通长江、襟“五河”,区域面积34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域面积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2.5万;

包河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同时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包河区经济增速稳居全市四城区榜首,服务业投资逐年增加,成为引领合肥市区产业转型的先锋。

然而从实际调研的情况分析,包河区文化产业结构、产能结构、市场结构以及人才结构都仍然不够合理。

存在的问题有文化资源未能得到深度挖掘,重点文化业态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文化企业发展空间不足,文化产品附加值不高;

文化产业自主创新意识较低,科技研发力不足等。

为此,包河区认真总结了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缺陷,编制了《包河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并通过数据整合确立重点发展广播影视业和文化创意业。

发展城区文化产业,合理规划是首要工作,编制《包河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是包河区文化强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从全局角度统筹优化产业布局,确定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阶段性目标,描述了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战略。

主要围绕文化产业的七大类型,结合区域特点,科学进行规划,现规划已报批,正等待上会讨论。

2012年10月31日,国家广电总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加快推进安徽广播影视发展繁荣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批准了在合肥市包河区设立“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

包河区依托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针对广播电视三网融合发展需求,以规划为引导,以项目为抓手,整合区域本土广电资源和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摸索广播影视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和创新技术、产业、应用相结合的项目运作与管理机制,建立广电行业全产业链综合管理园区。

包河区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富集,然而因前期缺少政府的重视,文化创意类企事业单位发展相对独立。

为有效整合创意资源,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链,包河区以辖区内重点文化创意单位为起点,以创意设计内容为支撑,以产业链的全面拓展为导向,加大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打造国家级创意设计交流平台,打造全省文化创意产业资本集聚中心。

5.2完善服务体系,打造文化品牌

发展文化产业,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需要增强,一方面要服务企业,为企业找资金、谋发展,另一方面要服务与引导相结合,共同打造城区文化新品牌。

5.2.1服务辖区企业

服务辖区文化企业是包河区文产办的重要工作职能之一。

针对包河区文化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包河区文产办为统筹管理全区文化项目,安排专人与辖区内各街镇对接,收集汇总文化企业信息;

每月制定计划,走访区域内纳税百万以上的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在多方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包河区文产办正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内容,对文化企业进行归类建档,制定包河区文化企业项目库;

主动联系企业向省、市、区申报,争取项目扶持与政策奖励。

2014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出台《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合政[2014]62号),专项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意见》设计文化产业项目融资、信用贷款以及无形资产评估等多方面内容。

包河区文产办根据省、市相关政策要求,主动联系相关单位、部门,邀请金融融资机构,与辖区内优秀文化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为民营文化产业建立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

5.2.2打造文化品牌

品牌营销,是通过市场营销使消费群体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过程,是企业不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构建的营销理念,这样的营销概念同样适用于文化企业发展。

文化产品作为无形资产,除了表面上呈现的市场经济价值以外,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内涵可以挖掘。

包河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呈起步阶段,虽然资源丰富、涉及面广,但是在如何科学管理,如何打造文化产业特色品牌,还需要继续摸索探究。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打造包河文化品牌,应从利用保护本地资源和估计企业自主创新两个方面出发。

合肥市包河区因北宋一代名臣包拯而得名,他匡扶社稷、惩恶扬善、清正廉洁、铁面无私,并获得“包青天”美誉,他早已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正义与智慧的化身。

在当今时代,廉政教育成为全民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公民进行廉洁方面的教育,来营造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以达到规范和约束个体行为的目的。

包河区以包公园、刘铭传故居为依托,集中展现包拯、刘铭传等廉政名人事迹,以廉政文化教育为主题组织文化会展和参观学习等活动,致力打造具有包河特点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廉政文化品牌。

包河区民营文化企业众多,其中中粤金属获国家级特色文化园区称号,安达电子、同人文化等5家企业获省级特色文化企业称号。

通过对民营文化企业的调研发现,除去出版印刷行业,大部分文化企业涉及文化设计、文化科技、动漫游戏等领域,包河区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从企业的自主创新支持和无形资产保护两个方面加以扶持。

一方面为企业积极争取自主创新项目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帮助企业申请产品专利,为企业申报各类奖励,由此扩大企业在行业内影响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民营文化品牌。

5.3规划空间布局,提高产业效益

包河区文化产业发展分散,未能形成宏观的文化产业规划,因而对各类资源的开发和项目的培育,缺乏大文化、大产业、大服务的综合思路。

为包河长远规划考虑,包河区在制定《包河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中,充分整合了全区所有文化资源,制订了文化产业空间发展布局。

包河区文化产业总体空间布局,讲依托包河区独特的文化资源,以“一轴贯穿、两核闪耀、三圈环拱、四片联动”的空间布局,形成“1234”(一轴、两核、三圈、四片)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空间架构:

一轴贯穿:

以马鞍山路—包河大道为轴线,串联老城区、包河工业园、滨湖核心区,是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轴。

两核闪耀:

以安徽省广电集团为核心,汇集了省演艺集团、省歌舞剧院、商务、休闲、购物、娱乐,以及云电视研发、新媒体研发等众多文化产业,有条件成为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标志性区域。

以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为核心,辐射全区,充分利用良好的景观资源与区位优势承接本地历史和文化,发展广播影视技术研发、影视制作拍摄、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全面融合、度假游憩、文化娱乐等功能、形成包河区富有特色的影视文化基地,创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城市形象,引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

三圈环拱:

包河公园文化产业圈,利用包河公园的自然水体景观,通过对“包公”文化的深度挖掘,打造集文化观瞻、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通过将包公祠、包河公园与安徽省图书馆、合肥市青少年宫、安徽大剧院、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体育馆、“御宁道”特色街区、赤阑桥文化创意特色街区的融合,打造集游览、美食、休闲、运动等多元城市欢乐元素为一体的“百姓嘉年华”;

工业区文化产业圈,区域内以现代文化科技创意产业为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创意设计、移动文化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文化业态,打造工业区现代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

滨湖文化产业圈、依托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安徽省暨合肥市规划馆,打造包河历史文脉延展、创意展览为一体的记忆之窗;

积极发展滨湖湿地公园、滨湖水上乐园、恒大生态旅游城、万达文化旅游城等新兴文化载体,在巢湖沿岸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

四片联动:

通过宁国路文化产业区、环巢湖文化产业区、淝河民国文化产业区、东大圩文化产业区四片的联动发展,集中展现包河独特的地方文化,展示包河人文生态魅力,引领包河区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通过“1234”的总体空间布局的打造,增强包河区的文化吸引力、文化集聚力、文化辐射力、文化创新力和文化竞争力等现代文化的活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空间分布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5.4加强对外招商,拓宽发展渠道

招商引资是加快包河区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不是封闭式产业,需要更大更广的交流平台和互利互通的市场环境才能有效扩大发展空间。

想要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对外招商引资是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

然而,招商引资并不是盲目行为,招商的范围和领域要根据城区的发展需求来决定进行合理规划。

包河区根据发展规划,以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简称:

广电科技基地)的建设为契机,根据国家广电科技基地概念性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以项目为抓手,充分利用广电科技基地在行业内的影响力,瞄准国内一线的广电企业开展招商。

一方面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中心,以广电科技基地全产业链建设为目标,重点联系广电行业知名企业和重点单位;

另一方面,增强与辖区街镇的联系,共同寻找其他业态的文化招商资源。

2014年4月17日,“第22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和网络发展会暨第13届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在合肥市包河区举行。

通过这次研讨会,包河区充分展示了在城区在广电科技领域取得的优秀成立,大大提升了国家广电科技基地在全国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